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几点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几点认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已不再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对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与运用上的理念和方法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一、准确的多媒体课件定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的保障
这一认识的产生,源于第一次制作一节数学课教学课件的过程。
有一次我帮一位参赛数学教师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根据他所提供的教案和课件脚本,凭借自己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所积累的技术技巧,我很快搭起了课件的基本构架。为了让课件展示更加生动形象,我用flash制作了例题推导演算的动画过程,并用动画方式完成了图像的绘制。授课老师将课件从头到尾进行了多次演练,各个环节都达到了他要求,甚至某些环节的多媒体表现形式都超出了他的期望。
试讲课堂上,老师以生动的语言进行着例题的讲解,随着鼠标的点击,计算步骤在华丽的动画中一步一步展现,图像也跟随解题步骤自动绘制了出来,讲授新课环节顺利完成。但很多学生对本节所学的解题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解题速度不快,且准确率偏低。这位授课老师对这个现象也很疑惑——这个结果不符合这个班级
学生应有的水平。
问题出在哪里呢?一位听课老师的话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他说,例题讲解环节,动画很漂亮,作图很标准,随着鼠标的点击,算式整行地飞出来,然而学生对算式中的数字符号几乎没有印象,甚至不如过去数学课上,学生的大脑总能跟着教师的那支粉笔一起思考,老师在黑板上逐个写出的数字和符号,一个个像是刻在了脑子里,听着老师的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印在了自己的心中。此话一出,其他教师纷纷表示认同。
加涅(r.m.gagne)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是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教师应留给学生必要的反思时间,使其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流动的、鲜活的生成过程。因此,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切忌无原则地将多媒体课件覆盖整堂课教学。这在理工学科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
二、“弹性”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是凸显课堂教学交互性的前提
在今年学校优质课比赛中,一节《中国民乐欣赏》课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在“中国民族乐器简介”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笛
子、唢呐、二胡、琵琶、扬琴和锣、鼓这七种常用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分别播放了其各自的独奏片段,整个展示直观生动。随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各自所知道的其它民族乐器还有哪些。学生很积极地答出了笙、箫、板胡、古琴、古筝等其它乐器的名字。此时,有两名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板胡是什么样子,它的声音比二胡好听吗?古琴和古筝有什么区别?老师对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准备,耗费了将近三分钟的时间也没有做出很好的解释,他最后说: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一查,好吗?
这样的处理似乎也没有不妥,但如果这位教师能把更多的乐器的图片以及音频放在课件中作为备用资料,再遇到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将会是多么的简洁,课堂的气氛必定更好,留给学生的印象一定会更深,这个环节又会是多么的圆满。
鉴于此,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必须提高其“弹性”,即在课件的设计阶段最大限度地预想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在课件中对应地制作多个在难度上有一定梯度的备选内容或补充性内容。在课件的运用上,则以菜单等交互手段,根据课堂实况灵活地选择和调用。这样则可以让课堂更具张力和辐射力,使课堂效率更高。反之,一个结构僵硬,毫无弹性的课件,当教学过程的状况偏离了课前授课设计时,授课教师往往就只能在课件的限制下生拉硬拽地完成教学,此时,课件反而变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枷锁。
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偏低,个体和群体差异也较大。教师在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授课时,所面临的因材施教的客观要
求更加突出。像数学和其它工科专业课,在课件中可以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例题,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水平选择讲解;应当准备许多个有梯度的练习题、课后思考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使用,供学生练习。这种理念和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文科类教学中。
三、以合理运用媒体元素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一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经常在课件中插入一些教学内容以外的动画、声音等素材,期望以此提高课件美观度,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如在画面上添加翻飞的蝴蝶、飞翔的小鸟、摇曳的花草;在翻页、文字展现时配以各种音效,等等。
研究表明,观众对画面中运动的物体的注意力远远大于对静态物体的关注,当我们以蝴蝶、小鸟等动画作为装饰手段运用时,势必分散学生对课件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当过多运用这些无效元素时,教学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一个多媒体课件包含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但它不应该是多种媒体元素的简单堆积。对多媒体元素的选择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所选择的元素都应当为完成教学目的而服务。
在课件制作时,要讲求课件整体的优美,但不应片面追求外表的华丽;要突出课件中的诸要素,但应戒除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要力求界面简洁,可采用与教学意境相统一的静态背景作为装饰;导航则可采用弹出式或下拉菜单式,腾出更多空间展现教学内容;要慎重使用声音素材,避免在音效刺激下产生的注意力的分散;课件展示的文字要精炼简洁,避免冗长的文字带给阅读者视觉上的疲
劳;要主动运用不同字体和大小表达文字上的层次关系。字体大小适中,多运用对比反差强烈的字体颜色,以提高可读性。
总之,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我们应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凸显课件的交互性、动态性、时效性,让师生在交流与互动中打造生成性课堂,是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