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得超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8个文言虚词
一、而
• 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余知而无罪也。” • ②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
等关系。“故其国富而兵强。”“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 不知二。”“林木茂而斧斤至矣。” • ③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提刀而立。” • ④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⑤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而!”
十三、与
• ①给予,授予。“与之璧,使行。”“与斗卮酒。” • ②结交,亲附。“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 ③对付。“庞媛易与耳。” • ④和,跟,同。“蜩与学鸠笑之。”“颇与中国同俗。” • ⑤yù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 ⑥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帮助。“君不与胜
者,而与不胜者。” • ⑦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管仲非仁者与?
• 其中的。“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 ③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于潃,君子不近,小人不服。” • ④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始作俑
者,其无后乎?”“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帝其念哉 !”
五、且
• ①连词。而且,并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②连词。况且。“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且北方之人
”
十四、则
• ①准则,法则。“以身作则。” • ②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乃,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 • ③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④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
” • ⑤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若”。“今则来
没耳。”
十、以
• ①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②率领。“宫之奇以其族行。” • ③认为,以为。“……,皆以美于徐公。” • ④原因。“宋人执而问其以。” • ⑤介词。因为。“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 表示目的,“以便”。“宋人伐楚以救郑。” • ⑥介词。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 ⑦介词。凭借……身份,按照。“(张)骞以郎应募使月
。” • 量词。套,座。用于房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 ②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
”“…的事物”“…的地方”等。“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所以』1表示…的原因。“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 2表示用来…的东西。“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氏。”“君子不以言举人。” • ⑧介词。在……时候。“(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
十一、因
• ①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 • 介词。依照,根据。“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介词。趁着。“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 ②沿袭。“周因于殷礼。” • ③原因。“无因而至前也。” • ④介词。由于。“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 介词。由,从。“如因荣木变为枯木。”
八、为
• ①做。“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 治理。“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 ②作为,当作。“霓为衣兮风为马。”“以分合为变者也。” • 变为,成为。“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③认为。“孰为(赵)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 ④是。“余为伯倏,余而祖也。” • ⑤如果,假如。“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 ⑥介词。给,替。“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⑦介词。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⑧介词。被。“为张辽等所袭。”
二、何
• ①背,扛。
• ②疑问代词。什么。“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
怎么,为什么。“夫子何哂由也?”
• ③副词。多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三、乃
• 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②副词。于是,这才。“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断其 喉,尽其肉,乃去。”
,不习水战。 ” • ③连词。尚且,还。“臣死且不避,……” • ④副词。暂且,姑且。“县官且顺听群臣言。” • ⑤副词。将要,快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六、若
• ①像,如,好像。“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若明若暗”
• ②第二人称指示代词。你,你的。 “更若役,复若赋,则 何如?”
九、焉
• ①于何。在哪里。“且焉置土石?” • ②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吴人焉敢攻吾邑?”“焉足道
邪?” • 疑问代词。什么。“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 ③于此。在这里,在那里。“驰椒丘且焉止息。”“彼有人
焉,不可图也。” • ④代词。相当于“之”。“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
,则君地生焉。” • ⑤连词。相当于“乃”“则”“就”。“若赴水火,入焉焦
十二、于Baidu Nhomakorabea
•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 ”“到”“向”“从”“对于”等。
• “子击磬于卫。” • “达于汉阴。” • “逢蒙学射于羿。” •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或重于泰山,
……” •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臣诚恐见欺于王
• ③指示代词。此,这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④连词。假如,如果。“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天若
有情天亦老。” • ⑤连词。与,和。“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 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时有军役若水旱,民
不困乏。”
七、所
• ①处所。“夜以火指鼓所。” • 适宜的地位。“各得其所。” “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 ③副词。却,竟然。“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 ④副词。只,仅仅。“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 ⑤是,就是。“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四、其
• ①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相当于“他的”“她的”“ 它的”“他们的”。右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今欲举大事,将 非其人不可。”
一、而
• 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余知而无罪也。” • ②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
等关系。“故其国富而兵强。”“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 不知二。”“林木茂而斧斤至矣。” • ③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提刀而立。” • ④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⑤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而!”
十三、与
• ①给予,授予。“与之璧,使行。”“与斗卮酒。” • ②结交,亲附。“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 ③对付。“庞媛易与耳。” • ④和,跟,同。“蜩与学鸠笑之。”“颇与中国同俗。” • ⑤yù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 ⑥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帮助。“君不与胜
者,而与不胜者。” • ⑦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管仲非仁者与?
• 其中的。“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 ③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于潃,君子不近,小人不服。” • ④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始作俑
者,其无后乎?”“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帝其念哉 !”
五、且
• ①连词。而且,并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②连词。况且。“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且北方之人
”
十四、则
• ①准则,法则。“以身作则。” • ②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乃,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 • ③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④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
” • ⑤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若”。“今则来
没耳。”
十、以
• ①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②率领。“宫之奇以其族行。” • ③认为,以为。“……,皆以美于徐公。” • ④原因。“宋人执而问其以。” • ⑤介词。因为。“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 表示目的,“以便”。“宋人伐楚以救郑。” • ⑥介词。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 ⑦介词。凭借……身份,按照。“(张)骞以郎应募使月
。” • 量词。套,座。用于房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 ②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
”“…的事物”“…的地方”等。“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所以』1表示…的原因。“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 2表示用来…的东西。“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氏。”“君子不以言举人。” • ⑧介词。在……时候。“(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
十一、因
• ①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 • 介词。依照,根据。“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介词。趁着。“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 ②沿袭。“周因于殷礼。” • ③原因。“无因而至前也。” • ④介词。由于。“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 介词。由,从。“如因荣木变为枯木。”
八、为
• ①做。“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 治理。“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 ②作为,当作。“霓为衣兮风为马。”“以分合为变者也。” • 变为,成为。“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③认为。“孰为(赵)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 ④是。“余为伯倏,余而祖也。” • ⑤如果,假如。“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 ⑥介词。给,替。“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⑦介词。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⑧介词。被。“为张辽等所袭。”
二、何
• ①背,扛。
• ②疑问代词。什么。“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
怎么,为什么。“夫子何哂由也?”
• ③副词。多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三、乃
• 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②副词。于是,这才。“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断其 喉,尽其肉,乃去。”
,不习水战。 ” • ③连词。尚且,还。“臣死且不避,……” • ④副词。暂且,姑且。“县官且顺听群臣言。” • ⑤副词。将要,快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六、若
• ①像,如,好像。“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若明若暗”
• ②第二人称指示代词。你,你的。 “更若役,复若赋,则 何如?”
九、焉
• ①于何。在哪里。“且焉置土石?” • ②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吴人焉敢攻吾邑?”“焉足道
邪?” • 疑问代词。什么。“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 ③于此。在这里,在那里。“驰椒丘且焉止息。”“彼有人
焉,不可图也。” • ④代词。相当于“之”。“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
,则君地生焉。” • ⑤连词。相当于“乃”“则”“就”。“若赴水火,入焉焦
十二、于Baidu Nhomakorabea
•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 ”“到”“向”“从”“对于”等。
• “子击磬于卫。” • “达于汉阴。” • “逢蒙学射于羿。” •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或重于泰山,
……” •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臣诚恐见欺于王
• ③指示代词。此,这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④连词。假如,如果。“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天若
有情天亦老。” • ⑤连词。与,和。“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 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时有军役若水旱,民
不困乏。”
七、所
• ①处所。“夜以火指鼓所。” • 适宜的地位。“各得其所。” “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 ③副词。却,竟然。“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 ④副词。只,仅仅。“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 ⑤是,就是。“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四、其
• ①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相当于“他的”“她的”“ 它的”“他们的”。右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今欲举大事,将 非其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