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及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及文化
传承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按其传统的表演形式可分为“扎恩达勒”、“哈库麦”、“乌春”、“雅德根伊若”四类,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按其传统也大致为上述四类表演形式。
一、“扎恩达勒”
“扎恩达勒”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事情经过、生产过程、生活习惯、民族英雄事迹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
它在体载上主要包括抒情和叙事两部分,如:牧歌、猎歌、渔歌、祝酒歌、情歌、婚礼歌、放排歌、摇篮曲等;而在形式上则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其中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居多。
“扎恩达勒”分为有歌词和无歌词两种,有歌词的:如《心上人》、《德莫日根》等,这类歌曲曲调较为丰富,结构也多变,附有"讷-耶,呢-耶"的衬托词;无歌词的“扎恩达勒”大多是触景生情,即兴来吟唱,只充填"讷-耶,呢-耶"的衬词,节拍的处理也略有自由,曲词也不固定,也会随着感情变化而发生变化。
流传到今天,最为让大家熟悉的歌曲是《心上人》,曲调相当优美,歌词非常生动感人:“时光像流水哟,春天又到我家乡,辽阔的原野哟,披上嫩绿的春装,嫩江深又长哟,船儿却又要远航,心上人儿你哟,莫非你不在船上……”
二、“哈库麦”
“哈库麦”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又称为“鲁日格勒”,有的地区则称谓“哈肯麦”、“哈肯拜”,还有称“罕伯舞”的。
达斡尔族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般通过“哈库麦”来表现。
传统的“哈库麦”表演程序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洛是以歌唱为主要形式,舞蹈为辅助形式。
两个人为一组相对起舞,演唱的民歌大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的“杭给”等,有的时候
也即兴填加词。
表现的内容一般有:狩猎、禽飞、兔跳、鹿奔、熊斗等动作。
第二段以舞蹈为主要形式,歌唱为辅助形式。
舞蹈者的动作基本上是第一段的重复,速度逐渐加快。
表演者会加上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洗脸、梳头、照镜子等动作或者是农耕劳作,如春天耕种、夏天锄作、秋天收捆子、采摘豆角、赶放牲口等;表演者随着时间的进行,情绪会变得越来越高涨,常常跳的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歌舞也随之推向高潮,民歌也较短小、活泼,一般为跳跃式的曲子,多是两句一段或四句一段,节奏也很紧凑、越跳越快。
第三段为呼号,也称为“郎吐”,即“拳斗”的意思。
跳舞者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握拳于头上,随着呼号有节奏地两手交替摆动,好像两人相互对拳打斗的样子,模仿各种禽兽走兽的叫声:“罕伯、罕伯”“扎咕、扎咕”,“嘿古啦、扎古啦”等呼号,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三、“乌春”
“乌春”在齐齐哈尔地区又叫“乌钦”,是达斡尔族的曲艺说书形式,具有极其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堪称是达斡尔族的艺术瑰宝。
乌春是在清朝年间达斡尔族一些文人运用满文创作出来,并以吟诵、朗读为主的叙事体题材诗歌,后来由民间艺人以口头说唱的形式来表演这些作品,乌春随时间逐渐演变成有“吟唱或说唱故事”之意的曲艺类品种。
乌春一开始的演出是以空口吟唱,不带有任何伴奏,后来才出现了有的艺人采用相关乐器自己拉自己演唱的情形。
有了伴奏乐器之后,曲调也逐渐丰富了起来,除了原有曲调外,演唱者也采用叙事歌曲和小唱曲调来表演。
乌春的节目内容相当丰富,有边讲边唱民族英雄的,有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有歌唱自然景色的,也有讲述神话、童话故事的。
在这些节目中,达斡尔族民众最受欢迎的是反映民族英雄莫日根的故事、还有《少郎和岱夫》、《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
节目的内容长短不等,长的容量能够说唱几天几夜,短小的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不等。
四、“雅德根伊若”
雅德根伊若是宗教用来演唱的歌曲。
据记载达斡尔人曾经信奉的宗教名为“萨满教”,当时有一个叫“雅德根”的人,他是萨满教的一名巫师,他在祭祀活动中经常演唱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伊诺”。
在每次的宗教仪式活动中,雅德根都在前面领唱祷词,下面众人帮着唱出衬词,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
达斡尔族的歌曲演唱至今,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
我们应责无旁贷的保护好这一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好好的传承下去,使其永保民族特色,永保不朽。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而著。
课题名称:《达斡尔族民歌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4G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