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带表面质量检查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不锈钢带NO.2表面质量检查标准(试用)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厂连续退火酸洗机组生产的奥氏体不锈钢NO.1成品表面质量的检查基准。二.热轧原料常见缺陷有哪些,对冷轧生产有什么影响?
冷轧所使用的各种热轧原料,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氧化铁皮压入、边部裂纹、表面麻坑、凸泡过大、纵条状划伤、沿纵向厚度不均、沿横向厚度偏差过大、沿纵向呈镰刀弯或S弯、钢卷塔形、浪形、扁卷、长舌头、冷松卷等。凡属表面缺陷(裂纹、麻坑、脱皮、凸泡、划伤等)应以程度不同而区别,经修磨处理符合公差尺寸和技术规程要求者,即可通过相应的措施处理;凡缺陷超过规程规定的,应作判废处理或改做他用,不宜勉强进行轧制。凡属尺寸方面的缺陷,也应按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原料常见缺陷及其对冷轧生产的影响简述如下:
(1)宽度及厚度偏差。原料带钢宽度偏差是指带钢全长内偏离公称宽度的数值,实际生产中带钢宽度往往是中间窄两头宽,有时中间窄得剪不着边,两头宽得剪下的毛边超过了允许宽度。当带钢宽度过窄时,剪边过窄,在带钢中心出现偏离时,可能出现空过圆盘剪而造成空剪窄尺。
热轧带钢的厚度。由于轧制过程中轧件温度不均匀和张力波动,通常头部较尾部厚0.15~0.20mm;有时由于操作方面的原因,带钢某段出现一边厚一边薄,或一段厚一段薄的现象,或者出现带钢全长超厚现象,这些都会给冷轧造成困难。因此,对于不同厚度的原料带卷,其厚度偏差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带钢厚度小于3mm时,厚度偏差应为±0.20mm;带厚为3~5mm时,厚度偏差为±0.24mm;带厚大于5mm时,厚度偏差应为土0.27mm.
(2)夹杂及氧化铁皮压入。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从外观看较容易发现,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采用酸洗的方法多数是不易清除掉的;轻微的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即使能够酸洗掉,但会造成其他部位板面过酸洗,氧化铁皮压入较重时酸洗后板面会出现鱼鳞状花纹,个别情况将会使板面留下坑痕,冷轧后因坑痕扩大而造成废品。
(3)划伤。原料表面出现超过厚度正负偏差一半深度的划条称为划伤。这种缺陷在冷轧过程中不易消除,最终会导致成品板带降级。实践证明,当原料表面存在不大于厚度正负偏差一半的压痕、发裂、麻点、划伤、凸泡及轧辊网纹时,在40%的冷轧压下率轧制后基本上都可以消除。
(4)气泡和结疤。气泡和结疤是指从外观上不易被发现的两种缺陷,它们只有当
原料经过酸洗后才暴露出来。气泡呈现为孔隙或裂缝状态,结疤呈现为凹坑状。经过冷轧之后,这两种缺陷都不易被消除。
(5)边裂。原料热轧过程中由于工艺原因造成板边出现裂纹或小裂口,严重时会在边缘全长出现锯齿状裂边。有锯齿状裂边的必须在纵剪线上先剪边再酸洗,以免边部刮伤酸洗线设备。有裂边的原料在冷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断带、板边掉渣损伤工作辊、造成板面压痕等,严重影响表面质量。
(6)脱皮。连铸板坯表面处理不彻底,存在氧化皮或表面不平,在轧制时局部达不到其深宽比要求是导致脱皮的主要原因。脱皮沿轧制方向呈舌状或线状分层,脱皮部位根部明显发黑。冷轧时表面脱皮容易粘辊、层叠,引起抽带、压痕等对轧辊损害严重。脱皮轻微时可以通过修磨处理再冷轧,通过修磨处理不掉时应做废品处理。
(7)边部或中部浪形。原料存在边部和中部浪形,是热轧产品的缺陷。它往往是由于在热轧过程中两边或中间与两边压下量不均,轧件加热不均匀,而使纵向延伸不均匀造成的。使用具有这样缺陷的原料,是难以冷轧出高质量成品的。特别是有这样缺陷的热轧带卷,在连续机组上运行时,浪形下部表面往往出现新的划伤,如果浪形严重时,在剪边后还会出现多肉和卷取后出现端部松紧不同等缺陷,在冷轧过程中出现跑偏、轧皱和轧制不稳定等现象。
(8)镰刀弯和S弯。镰刀弯和S弯出现在热轧带钢中,它是指带钢中心线沿带钢长度方向出现的镰刀形和S形的变化。
有镰刀弯和S弯的原料在连续机组和在冷轧机组轧制时,必然引起带钢跑偏,严重时造成断带事故。同时它们在圆盘剪上剪切时,往往不能保证带边均匀和取直,使带钢卷取时产生塔形,钢卷两端松紧不匀。
产生镰刀弯和S弯的原因是,热轧过程中两边压下量不匀和加热温度不均。它属于无法消除的缺陷。为保证冷轧过程顺利进行,带钢的镰刀弯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
(9)塔形。热轧带钢出现镰刀弯后,在卷取成卷时必然出现塔形。
塔形钢卷在吊运和在辊道上运送时,塔峰易窝折或卡出破口。当窝折的折角小于90°时,则必然被拉辊压成折叠。当破口深度超过剪边宽度时,破口则不能完全剪掉。当带钢跑偏时可能在破口处被拉裂。塔形钢卷在连续作业线和轧制过程中,钢卷中心线不易始终对准作业线或轧制中心线,经常造成跑偏事故。
(10)扁卷。扁卷是在以钢卷为原料时出现的一种缺陷。它是在过高温度下卷取后,在辊道上卧式放置运输时,吊卸不及时及钢卷互相冲撞挤压造成的。当扁卷的内径小于开卷机的锥体最小直径时,则扁卷只有被判废改作它用。
(11)长舌头。长舌头多出现在热轧带钢的尾部,它是因为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尾
端失去控制,使其延伸自由所造成的。有长舌头的钢卷不利于开卷。同时,由于增加了切头质量,使金属成材率降低。
三.酸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表面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1)酸洗气泡。酸洗气泡是由于酸与裸露的金属作用生成氢气所造成的。它在冷轧时会发生噼啪的爆炸声,它的外观特征是呈条状的小鼓泡,破裂后呈黑色细裂缝。经过轧制后,气泡裂缝会延伸扩大,致使产品的力学性能(冲击韧性)降低。
酸洗气泡产生的机理是:金属和酸产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部分氢原子,它渗透到金属的结晶格子中,并使其变形,变形后使氢更向金属内扩散,其中一部分氢原子穿过金属并分子化,从酸液中逸出,部分氢原子的分子化在晶格变形产生的“显微空孔”边界上,或金属的夹杂及孔隙中进行,氢在空孔中的压力可达到很大值(几十兆帕),使金属中产生了引起氢脆的内应力。
防止产生气泡的措施是:调整酸液的浓度;控制酸洗时溶液的温度和带钢表面平直状态等。
(2)过酸洗。金属在酸溶液中停留时间过长,使其在酸溶液作用下,表面逐渐变成粗糙麻面的现象称为过酸洗。
过酸洗的带钢延伸性大大降低,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断裂和破碎,并且造成粘辊。过酸洗的带钢即使轧制成材也不能作为成品,因为它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了。
产生过酸洗的原因是:机组连续作业中断,使酸洗失去连续性,或因带钢断带处理时间过长等。防止措施是尽量密切全机组的操作配合,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欠酸洗。钢带酸洗之后,表面残留局部未洗掉的氧化铁皮时称为欠酸洗。欠酸洗的带钢,轻者在轧制之后产品表面呈暗色或花脸状;严重时氧化铁皮被压入呈黑斑。此外,氧化铁皮的延伸性较差,故在轧制后因延伸不均使产品出现浪形或瓢曲等缺陷。有时铁皮可能牢固地贴附在轧辊表面,直接造成轧制废品增多等。造成欠酸洗的原因是:氧化铁皮厚度不匀,较厚部分的氧化铁皮需要较长酸洗时间,同时其中的Fe0分解成了较难溶解的Fe2O3(Fe3O4);带钢波浪度和镰刀弯较大,在酸洗过程中,起浪部分或弯起部分没有浸泡在酸液中通过,造成漏酸洗。实际生产中欠酸洗多出现在带钢的头尾段和两侧边缘。
(4)锈蚀。原料酸洗后表面重新出现锈层的现象称为锈蚀。
锈蚀形成的原因是:带钢酸洗后表面残留少许的酸溶液,或带钢清洗后没有达到完全干燥而使表面重新生锈。带钢锈蚀处的钢板表面在轧制之后呈暗色,它促使成品在库存时再次锈蚀,从而降低成品材的表面质量,严重时使产品报废。防止锈蚀的措施是严格执行酸洗、清洗操作规程,并应堆放在干燥的地方。(5)夹杂。带钢在酸洗后表面出现深陷的星罗棋布的黑点疵病称为夹杂。它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