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杜甫诗五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
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
词句。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
提示
所谓“诗眼”是能统领全诗的、“能使全句皆奇”的字
眼,《月夜》一诗,字字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
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
名句品评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的意思是:那 寡妇疑惑你(吴郎)将不让她打枣,这当然未免出于多虑; 但你一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就使她当真了。“虽”与 “却”构成转折关系,侧重点在后句,委婉地对吴郎提出
了批评。
主旨归纳 《又呈吴郎》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寡妇打枣这样一件小事, 表达了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战乱中的人们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揭露了 官府的剥削是导致人民贫穷的社会根源,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 表 作 “ 三 吏 ” (《 新 安 吏 》《 石 壕 吏 》《 潼 关 吏 》)“ 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fū jiáo niè rónɡ 2.词语释义 huán móu chè huǎnɡ bǎi
怜惜
月光
代指战争
分裂
拜访
《月 夜》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 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廊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 (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 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 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主旨归纳
《哀江头》
这首诗通过描写长安沦陷后曲江两岸荒凉破败、一片萧条和
令人恐怖的景象,与安史之乱前豪华奢侈的盛景形成鲜明的对
比,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沧桑所发出的忧时伤乱的哀思。
《蜀相》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
脉搏清晰可辨。
主旨归纳
《月夜》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陷于长安时挂念妻儿的忧心,并通过设 想写出了妻子深夜难眠、对月独望、忧心如焚的场景,表达了 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哀江头》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 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 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 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 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诗中表达出他真诚的爱国激情,也 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 势衰微的悲歌。
看”鄜 州之月而“忆长安”,这就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 而忆鄜州包含其中 。 “双照” 兼含回忆与希望:感伤 “今夜” 的 “独看”,回忆往日与妻子同看月的日子,作者的思想感情 跃然纸上,意境全出。
名句品评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品评
这一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
“ 忆长安 ”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 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 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 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诗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限情意。
主旨归纳 《登岳阳楼》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的广阔无垠、气势恢 宏的景象,并由此引发抒写自己一家凄苦艰难、困顿潦倒的 生活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尽管壮志难酬、仕途抑郁,但仍 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精神。
杜甫诗歌有很强的忧国忧民意识。请从本课诗篇中找出例子,
并结合已学过的作品,加以评论。
名句品评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品评 这一句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
情。“亲朋无一字 ”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 来,既“老 ”且“病 ”,漂泊于江湘一带,以舟为家,前途渺 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诗人身世的 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
的深厚情怀。
《登岳阳楼》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
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通篇是“登岳阳楼”诗,
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 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 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的寂寞之心。这儿碧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光。“自春 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叫声 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自”与“空”,既对仗又 同义,都有空有、徒然有的意思。这两字是用美景衬托了悲 情。丞相庙宇如此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渐渐被人遗忘, 真可谓时光悠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有一腔忧国忧
译诗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 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 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 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 湿衣襟。
名句品评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进一步写丞相祠堂幽静的环境,表现了诗人追怀诸葛亮
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 。芙蓉苑里,春
光融融,花草生辉,霓旌迎风招展; “ 白马黄金勒 ” 的才人, “明眸皓齿”的贵妃与大唐天子,其乐何极!
诗人把长安的“今”之凄凉景象与“昔”之欢乐景象,放
在一起描写,加以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真可谓以乐 景反衬哀思,哀思更哀。让人倍感“今”之萧瑟更萧瑟,今之 凄凉更凄凉。
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
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谈及家事、国事均忧心 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 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诗五首
杜甫 (712 - 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阳 ( 今湖北襄阳 ) ,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 ( 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 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
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诗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 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 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 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 泪交流。
名句品评 1.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少陵野老吞声哭”的“吞声”是不敢出声之意。“春 日潜行曲江曲 ” 的 “ 潜行 ” 是暗暗地行。这两字写出了叛
军占领下的长安还弥漫着一种恐怖的气氛。
2.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品评 诗人在曲江所见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千门”,
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 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又 是一个春天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 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面对 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不禁心中大恸,对往日的回忆自然而然 地转入下段“忆昔”。
译诗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 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 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 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 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 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 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 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 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 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 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 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又呈吴郎》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 (767) ,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 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诗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 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 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 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 乱不禁涕泪满巾。
《哀江头》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景?请找出有 关诗句并略加分析。 提示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今昔情景。诗人写“今”,写
今日叛军占领下的长安景象: “ 江头宫殿锁千门 ”“ 黄昏胡骑
尘满城 ” 。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一城干戈未息的乌云,让人
惆怅让人哀。诗人写 “ 昔 ” ,写昔日长安南苑的景象: “ 忆昔 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
民的热血,但知音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多么寂寞的
怀古之心啊!可见,这两句既写景,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长 年漂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
主旨归纳
《蜀相》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 之情,寄寓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感慨:既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 英雄来平定天下,又抒发了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
参考“资料信息”中胡仔对孟浩然和杜甫写洞庭湖诗句的
评论,说说所评两联的妙处。 提示 宋人胡仔对这两联的点评,可谓恰到好处。 “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气势之大,活力之猛, 写出了它的阔大意境。但这种意境烘托的只是诗人自己的一己 情怀,一人功业! 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的也是洞庭湖的宏大意境。 但这种意境烘托的却是 “ 戎马关山北”的思想,是忧国忧君忧 民的情怀!真可谓是宏大的意境,阔大的胸怀!故胡仔尤赞杜 甫:“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其赞中肯。
(2)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品评 什么时候才能够共同倚窗望月,让月光洒照我俩身上,
泪痕消失。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 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双照 ” 而 泪痕始干,则“独看” 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如果 说,“ 独看 ”的泪痕里渗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那么, “ 双 照”的清辉中则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
提示 例如,《又呈吴郎》的诗歌内容是劝诫吴郎不要设臵篱
笆以阻止邻居的寡妇打枣,体现出诗人对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 的关心与同情。但诗人的眼光并未限于此,而是通过最后两句 “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借寡妇的诉苦,指出 了当时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是官吏的剥削。这就把批判的 矛头直指统治者。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使人民 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 年的战乱。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打枣的小事,杜甫竟联 想到整个国家大局,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