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至 6.22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太阳越向南走, 南半球昼越长。
太阳直射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
冬至 12.22
读图思考: 若A、B、C、D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夏至日 两分日 冬至日
北北 极极 点圈
北
南
回
回
归 赤归
线 道线
南 极 圈
南 极 点
66034‘N
900N
23026’N
00 23026’S
66034‘S 900S
(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地方时12时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90°
° 晨昏线 0
直射 90°
(2)意义: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G H=15°
F H=60° E H=90°
日出、日落
太阳高度0°
太阳高度
h
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 黄赤交角为23°26′ B 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 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 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A为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公 转 轨 道
椭圆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地球的公转方向: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2、公转周期:一年——365日6时9分(恒星年,地球公转 的真正周期)
(5).正午太阳高度应用
(a)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A.4时
B.8时
C.6时
A
D.10时
练习2
如右下图所示,A点的日出时刻为: A.6时 B.0时
C
C.3时 D.9时
B点的日出时刻?
位于赤道上的点永远 昼夜等长 日出永远6点, 日落永远18点
练习3 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
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B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B
线
赤道
南回归线
A
E S 南极圈
★同纬线昼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昼夜状况相反。如北纬 (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
练习1
读图回答:图中的D点在这一天中的昼长为:
A.16小时 B.8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A
图中的D点在这一天中日出时间为: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补充:昼夜长短计算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昼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15度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间=24-昼长时间
日出= 12-昼长/2 日落= 12+昼长/2
其他解题特征
N
F
北极圈
D C
P晨 昏
Q 北回归线
冬至 春分
(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太阳越向北走, 北半球昼越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3、 公 转 速 度
近日点(每年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近快远慢”的真正原因
远 L2
○
日
点
L1
近 日 点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必须 遵循开普勒面积定律: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4、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3.50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
春分 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反之
源自文库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北半球)
夏至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南半球) 秋分 冬至
( 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日南半球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南极圈极昼,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直射南半球)
12:00
正午太阳高度
西
(地方时12时)
H
南
北
东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向南北两侧递减。
节气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春分 秋分
赤道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A国际儿童节
B我国国庆节
C元旦
D我国教师节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A
C
A D
北半球
夏半年
冬半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次年)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 H = 90 °- │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异加同减)
注: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例如:计算二分二至点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
春秋分: H=90°-(40°-0)=50° 夏至日: H=90°-(40°-23°26′)=73°26′ 冬至日: H=90°-(40°+23°26′)=26°34′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太阳越向南走, 南半球昼越长。
太阳直射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
冬至 12.22
读图思考: 若A、B、C、D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夏至日 两分日 冬至日
北北 极极 点圈
北
南
回
回
归 赤归
线 道线
南 极 圈
南 极 点
66034‘N
900N
23026’N
00 23026’S
66034‘S 900S
(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地方时12时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90°
° 晨昏线 0
直射 90°
(2)意义: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G H=15°
F H=60° E H=90°
日出、日落
太阳高度0°
太阳高度
h
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 黄赤交角为23°26′ B 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 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 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A为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公 转 轨 道
椭圆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地球的公转方向: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2、公转周期:一年——365日6时9分(恒星年,地球公转 的真正周期)
(5).正午太阳高度应用
(a)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A.4时
B.8时
C.6时
A
D.10时
练习2
如右下图所示,A点的日出时刻为: A.6时 B.0时
C
C.3时 D.9时
B点的日出时刻?
位于赤道上的点永远 昼夜等长 日出永远6点, 日落永远18点
练习3 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
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B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B
线
赤道
南回归线
A
E S 南极圈
★同纬线昼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昼夜状况相反。如北纬 (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
练习1
读图回答:图中的D点在这一天中的昼长为:
A.16小时 B.8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A
图中的D点在这一天中日出时间为: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补充:昼夜长短计算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昼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15度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间=24-昼长时间
日出= 12-昼长/2 日落= 12+昼长/2
其他解题特征
N
F
北极圈
D C
P晨 昏
Q 北回归线
冬至 春分
(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太阳越向北走, 北半球昼越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3、 公 转 速 度
近日点(每年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近快远慢”的真正原因
远 L2
○
日
点
L1
近 日 点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必须 遵循开普勒面积定律: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4、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3.50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
春分 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反之
源自文库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北半球)
夏至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南半球) 秋分 冬至
( 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日南半球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南极圈极昼,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直射南半球)
12:00
正午太阳高度
西
(地方时12时)
H
南
北
东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向南北两侧递减。
节气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春分 秋分
赤道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A国际儿童节
B我国国庆节
C元旦
D我国教师节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A
C
A D
北半球
夏半年
冬半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次年)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 H = 90 °- │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异加同减)
注: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例如:计算二分二至点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
春秋分: H=90°-(40°-0)=50° 夏至日: H=90°-(40°-23°26′)=73°26′ 冬至日: H=90°-(40°+23°2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