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奖公示-同济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奖公示

自然奖: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专家)、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项目名称:高压实膨润土的热-水-力-化耦合特性及缓冲机理

2、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学科,涉及环境工程、工程地质等多学科交叉。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安全处置问题是制约核工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深地质处置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法。处置库内作为缓冲/回填材料的高压实膨润土将长期遭受热-水-力-化多场耦合作用,其渗透水力特性、膨胀力学性能与工程屏障行为极其复杂。然而,针对这一复杂的多场耦合理论研究尚不充分,揭示这一复杂耦合行为特征的机理研究存在不足。

本项目以解决国家核电能源发展重大需求为目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等科研项目,围绕“高压实膨润土的热-水-力-化耦合特性及缓冲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机理分析-模型建立的综合研究方法,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如下:

在热-水-力-化耦合特性方面:a. 基于多相吸力控制技术,深入研究了温度和孔隙水化学条件对膨润土持水性能的影响,查明了近场热-化作用下高压实GMZ 膨润土水分迁移的发展规律;b. 利用自主研发的热-化控制饱和/非饱和渗透试验装置,探明了温度和孔隙水化学条件对膨润土饱和/非饱和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再现了处置库近场多场耦合条件下膨润土的水化全过程,为构建考虑温度与化学影响的膨润土渗透模型提供依据;c.基于处置库近场孔隙水化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了吸力、温度和孔隙水化学条件对膨润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多场耦合条件下GMZ膨润土体变特性的演化规律。

在缓冲机理方面:a. 基于温度和孔隙水化学作用下膨润土持水性能的发展规律,结合微观研究技术手段,揭示了高压实膨润土水分迁移的演化机理,并利用双孔结构理论,构建了考虑热、化耦合作用的膨润土土水特征模型,成功模拟了近场复杂条件下GMZ膨润土的持水特性;b. 基于温控饱和/非饱和渗透试验成果

以及膨润土微观结构变化规律,揭示了GMZ膨润土在多场作用下渗透性能的演化机理,并引入分形理论构建了考虑温度变化影响的饱和/非饱和渗透修正模型,准确模拟了温度对高压实膨润土渗透性能的影响;c. 基于处置库近场热力学及孔隙水化学特征,构建了基于温度屈服和双孔结构特性的热-水-力(THM)耦合本构模型,以及基于双孔结构和化学塑性变形理论的化-水-力(CHM)耦合本构模型;预测了热-水-力-化多场耦合条件下工程屏障的缓冲性能。

已发表学术论文62篇,其中SCI收录47篇、EI收录15篇(不含SCI收录论文)。研究成果被东京大学、伦敦大学、清华大学等本领域著名学术机构跟踪研究,得到了包括国际著名非饱和土力学专家Rahardjo Harianto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顶尖级农业水环境与水管理专家Larry C. Brown教授,国际岩土工程领域顶级期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主编、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Sheng D.C.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的引用与肯定。项目成员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培养研究生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

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检索,本项目成果“具有新颖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基础理论,促进了工程地质、环境岩土工程与非饱和土力学等学科的交叉与发展,为揭示多场、多相耦合作用下土体变形理论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地下水污染控制以及污染土修复与处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3、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4、代表性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