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校园信息化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美校园信息化对比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动力的信息社会发展浪潮中,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信息化社会”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综合反映,它是衡量大学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并且是实现大学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如何进行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引入到学校中去,用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来推进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利用作者在美国SUNY Plattsburgh一年学习的机会,以亲身经历对比和分析了中美两所院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差异,发现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高校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更好地在学习、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利用信息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我国各高校信息化的规划、实施和建设献计献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从1994年真正开始的,以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正式启动为标志。
现阶段,中国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为支撑的教务管理系统,学者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也在这数十年当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对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借鉴性研究上,2002年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Asian Campus Computing Survey (ACCS)。
并且分析国内研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论文的内容可看到关于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有一个递进过程。
早期主要有,1996年《俄罗斯高等教育信心化概念》[1],到后来开始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并在分析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国外经验与我国实际建设的结合,像赵国栋(2004.2) [2]发表的《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和叶松(2005.8) [3]
《香港和内地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等文章。
在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技术层面发展到系统的观念、文化、组织、机构等层面的动态过程。
万里鹏、郑建明(2003.10)[4]将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解为以数字校园为基础,以网络远程教育为纽带,面向学习化社会推进高等教育的进程。
赵全超(2004.6) [5]认为高校信息化是指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充分整合并应用在高校教育系统之中。
沈培华(2001.11)[6]认为,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的网络化、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赵国栋(2004.4)[7]则阐述“高校信息化”,即以信息通讯技术(ICTs)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的系统建设工程。
很多专家学者在充分肯定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并不讳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毛向辉(2002.7)[8]阐述了困扰教育信息化的14个热点问题。
荆晶(2005) [9]在硕士论文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意识、机制、标准、方案、资金、人员问题是导致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陈晓东(2004.5) [10]博士提出信息化建设条块过多,管理出现盲区的体制问题和缺乏专业IT咨询顾问和系统的师资培训是信息化建设不足之处。
姜辉,许鑫(2004.5) [11]认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意识不足,并提出加强资金、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各类风险的规避。
(2)国外研究综述
作为在当前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领先者美国,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Kenneth C. Green(1990)[12]教授首次提出了“Campus Computing”(校园信息化)的概念,并于同年开始了针对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Campus Computing Project(CCP)。
赵国栋(2003.5)[13]认为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把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纳入整个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
Paul Kobulnicky(2002)[14]提出“校园门户”(Campus Portal)是美国校园网站设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能从个性化角度为校园网站用户提供符合个人要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在美国的高校中,已有70.6%的美国高校正在使用和计划使用校园门户技术。
在百年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美国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实施与经费投资之间的矛盾。
Wood(2000)[15]提到“外包”现象是美国高校中最明显的表现,目前已有超过20%的美国高校将部分或全部校园IT服务承包给了专业IT服务公司。
许多美国高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信息化经费消减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James I. Penrod(1990)[16]等人指出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主管)对于美国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规划、
管理和政策制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负责整个学校的媒体服务、电子资源、打印、复印及邮件服务等项目,已有69.4%的学校设置了CIO职务。
3.参考文献
[1] 李天铎.俄罗斯高等教育信息化概念[J].管理科学文摘,1996(10)
[2] 赵国栋.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ACCS研究项目介绍
[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3] 叶松,陈谷纲.香港和内地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8)
[4] 万里鹏,郑建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大学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0)
[5] 赵全超,赵国杰,王举颖.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测试与综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
2004(6)
[6] 沈培华.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及信息化学会的任务[J].管理信息系统,2001(11)
[7]赵国栋,缪蓉,费龙.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4)
[8]毛向辉.困扰教育信息化的14个热点问题[EB/OL].<http://www.isaacmao.com
works/essays/14issues/14issues.htm>, 2002(7)
[9] 荆晶.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成因与对策[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陈晓东.构建校园公共教育平台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管理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5)
[11] 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5)
[12]Kenneth C.Green..CAMPUS COMPUTING 1990:The 13th National Survey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R]. December, 1990.
[13] 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
2003(5)
[14]Paul Kobulnicky.Julia A Rudy The Third Annual ADUCAUSE Survey Identifies the
Current IT Issues 2002
[15]Wood, Patricia A. Outsourc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RIC Digest. ERIC Clearinghouse on
Hig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ED446726. 2000
[16]James I. Penrod, Michael G. Dolence, and Judith V. Douglas , The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in Higher Education [R].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1990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
1.2国内外校园信息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国外
1.2.2国内
2 校园信息化的内涵
2.1 校园信息化的概念
2.2 校园信息化的特征
2.3 校园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3国内外校园信息化区别
3.1 SUNY Plattsburgh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介绍
3.2 浙江万里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介绍
3.3 国内外校园信息化案例
4 我国校园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4.1 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2 美国校园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5结论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的重点是中美校园信息化的对比分析,并以美国SUNY Plattsburgh与浙江万里学院作为实例研究。
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RIC、NCCU Libraries等查找相关文献。
进度计划:
第七学期第4-5周:联系指导老师,查找资料,初定选题;
第七学期第6-8周:确定选题并公布选题;
第七学期第9-12周:指导教师制作任务书,并向学生下达,和指导学生填写
开题报告;
第七学期第13-15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提纲;
第七学期第16-17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
第七学期第18-20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初稿写作;
第八学期第3-6周:学生毕业实习和论文进一步修改;
第八学期第7周:上交毕业论文定稿;
第八学期第13周:学生毕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