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曲线的作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曲线的作法
(1)标准液浓度的选择:在制备标准曲线时,标准液浓度选择一般应能包括待测样品的可能变异最低与最高值,一般可选择5种浓度。浓度差距最好是成倍增加或等级增加,并应与被测液同样条件下显色测定。
(2)标准液的测定:在比色时,读取光密度至少读2-3次,求其平均值,以减少仪器不稳定而产生的误差。
(3)标准曲线图的绘制:一般常用的是光密度一浓度标准曲线。
①用普通方格纸作图。图纸最好是正方形(长:宽=l:1)或长方形(长:宽=3 :
2),以横轴为浓度,纵轴为光密度,一般浓度的全距占用了多少格,光密度的全距也应占用相同的格数。
在适当范围内配制各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液,求其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以浓度位置向上延长,光密度位置向右延长、交点即为此座标标点。然后,将各座标点和原点联成一条线,若符合Lambert-Beer氏定律,则系通过原点的直线。
②若各点不在一直线,则可通过原点,尽可能使直线通过更多点,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边。
③标准曲线绘制完毕以后,应在座标纸上注明实验项目的名称,所使用比色计的型号和仪器编号、滤光片号码或单色光波长以及绘制的日期、室温。
④绘制标准曲线:一般应作二次或三次以上的平行测定,重复性良好曲线方可应用。
⑤绘制好的标准曲线只能供以后在相同条件下操作测定相同物质时使用。当更换仪器、移动仪器位置、调换试剂及室温有明显改变时,标准曲线需重新绘制。
⑥标准曲线横坐标的标度:从标准液的含量换算成待测液的浓度。
1.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定量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用校准曲线进行定量。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浓度直读法。如为多通道仪器,可用内标法定量。在这些方法中,标准曲线法是最基本的定量方法。
1.5.1 标准曲线法
前面已经指出,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相对测定方法,不能由分析信号的大小直接获得被测元素的含量,需通过一个关系式将分析信号与被测元素的含量关联起来。校正曲线就是用来分析信号(即吸光度)转换为被测元素的含量(或浓度)的“转换器”,此转换过程成为校正。之所以要进行校正,是因为同一元素含量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所得到的分析信号是不同的。校准曲线的制作方法是,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各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Ai,以吸光度值Ai(i=1,2,3,4,5)对被测元素含量ci(i=1,2,3,4,5)绘制校准曲线A=f(c)。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Ax,根据被测元素的吸光度值Ax从校准曲线求得其含量Ci。校准曲线如图1-4所示。
校准曲线的质量直接影响校准效果和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地制作一条高质量校准曲线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要:(1)合理的设计校准曲线;(2)分析信号的准确测定;(3)正确绘制校准曲线。
首先,从数理统计的观点出发合理设计校准曲线。根据一组实验点绘制校准曲线所遵循的原则是最小二乘原理,即要让实验点随机地分布在校正曲线的周围,并有尽可能多的实验点落在标准曲线上,使得由这些实验点绘制的标准曲线的标准偏差最小。从校准曲线的置信范围考虑,当实验点数目,<4时,置信系数较大且变化速率较快,置信范围较宽,由校正
曲线求得的含量值或浓度值的不确定度较大。随着实验点数目的增加,置信系数减小,但减小的数量变慢,当实验点数目大于6以后,置信系数减小的速率很慢,置信范围变窄速率很慢。因此,用4-6个实验点绘制校准曲线是恰当的。在总测定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多设置实验点,减少每个实验点的重复测定次数,次少设置实验点数目,增加每个实验点的重复次数更有利。因为增加每个实验点的重复测定次数只能改进每个实验点的测定精度,而增加实验点数目却可以改进整个校准曲线的精度。从测定误差考虑,校准曲线中央部分的精度优于其两端的精度,因此,对高浓度和低浓度点应多次进行几次重复测定,以增加其测定精度;应让被测元素的含量位于校准曲线的中央部分。空白溶液的测定误差较大,用“空白”溶液校正仪器零点,实际上就是用一个测定误差较大的点作为基准校正仪器,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用“空白”溶液的测定值直接校正空白值也是不可取的,因测定值是随机变量,而且测定误差较大,用一次测定值作为基准对空白进行校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校正效果不到应有的保证。正确的方法是用校正曲线的截距来校正空白,或者对“空白”溶液进行多次测定,其测定平均值来校正空白。
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是一种动态测量,测定值易受实验条件变化的影响,引起校正曲线平移或转动,或者既产生平移又产生转动。因此,应随时或定时检查校正曲线是否发生了变动。如何检查这种变动,不少分析人员采取的做法是重新测定个别实验点的吸光度,根据新测定的吸光度,将原来的校正曲线平移,或者,重置标准曲线斜率,即通过新吸光度值和坐标原点重新制作标准曲线。这两种做法都是又问题的。前一种做法――曲线平移,实际上是假定各实验点的偏移大小都是固定的,不随被测元素含量而改变,是一个固定系统误差。后一种做法――斜率重置,实际上是认为曲线的原点是不变的,不存在固定系统误差,只有随被测元素含量而改变的相对系统误差存在的。而事实上,固定系统误差和相对系统误差常常是同时存在的,使校正曲线既产生平移又产生转动。对校正曲线进行校正,正确的做法是,用原来制作校正曲线时不同含量或浓度的标样,测定其吸光度,将原有的实验点与新的实验点合并起来重新制作新的校正曲线,既利用了原校正曲线已有的信息,又利用了新获得的利息。其所以用不同含量或浓度的标样来检查校正曲线,是因为当用原有的实验点与新实验点合并绘制校准曲线时,增加了实验点的数目,这样有利于提高新校准曲线的稳定性。
其次,从化学的观点出发,准确地测定分析信号时获得良好校正曲线的基础,为此要求标准系列与样品的基体精确匹配、标样浓度的准确标定与吸光度值的准确测量。
最后,正确的绘制校准曲线,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溯源性。在实际过程中,测定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点沿校正曲线分布有一定的离散性,引起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测定的结果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以校准曲线上求得的值为中心的范围值。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必须给出其置信区间。校准曲线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参见本书7.4.2。有了置信区间就可以在一定置信水平与其他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并通过测定结果与标样标准值的比对溯源到更高一级的标准量值。
当今,分析仪器普遍采用计算机,最好采用线性回归法来简历校正曲线。如果需要绘制校正曲线图形,可用两点绘制法。第一个实验点时被测元素含量为零x0与其相应吸光度值y0组成的实验点(x0,y0),决定了标准曲线的截距。另一个实验点时被测元素含量为校正曲线线性范围的中点值x与其相应吸光度值y组成的实验点(x,y),根据最小二乘线性回归的原理,(x,y)必定落在回归线上,(x0,y0)和(x,y)的连线确定了连线的斜率。因为通过这两点绘制校准曲线一定时最佳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1)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