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专题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二)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模拟试题)据史载,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但西周中后期的一些青铜器铭文上却出现了反映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下列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关于周代的历史记载有误

B.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

C.青铜器的价值有待于考证

D.土地国有只存在于西周前期

[解析] 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但在西周中后期确实存在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以土地买卖为标志的土地私有制,但却意味着传统“田里不鬻”的局面开始动摇,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各级贵族、平民,这表明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B项正确。历史记载有其特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历史史实,A项错误;出土文物相对于文献记载更具有历史价值,C项错误;土地国有制度只存在于西周前期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误。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解析] A错,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错,秦国靠近西北,铁器依赖东方各国;C错,秦国地理上较为偏

僻,交通不如东方国家;D正确,商鞅变法之后,君权加强,对地方的管控也加强(如保甲制),国家组织能力也加强了。

[答案] D

3.(2019·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适应性考试)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推知( )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中出现了大量侵占农民土地及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的认可问题,排除A;B项“取代”一词有误,排除;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变化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

[答案] D

4.(2019·广东省湛江市第二次模拟试题)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赐寺院,元顺帝在位时,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

A.消除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成为元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

D.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赐寺院”可知,元朝大量剥夺自耕农耕地,抑制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选择D选项;材料中元朝将大量的官田分给了贵族、驻军等,更加强了地方割据基础,故排除A选项;统治者收夺了大量自耕农的土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故排除B 选项;元朝将官田分给贵族、驻军等并没有收取任何财产,不会成为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故排除C选项。

[答案] D

5.(2020·福建泉州晋江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

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由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增长迅速,北方人口有所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人口迁移,故选D项;表格反映的是南北方人口数目变化,无法得出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增长的结论,排除A 项;根据表格内容无法得出藩镇割据和王朝更替对人口数目的影响,排除B、C项。

[答案] D

6.(2019·广东省东莞市第二次调研考试)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D.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解析] 依据材料“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可知,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改革,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是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选项错误,中国家庭手工业产量的提高依靠的是人力和时间的增加,其生产效率低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西方;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廉价劳动力对生产方式变

革的阻碍,并未涉及科学技术因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答案] B

7.(2019·广东省惠州市第二次调研试题)“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据此可知( ) A.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以后,棉花在中国很多地区广泛种植,明朝时期棉布成为百姓普遍的衣料,所以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C项正确;材料中的“绵”和“棉”,同简化字无关,排除A;材料未体现丝织业的地位问题,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的关系,排除D。故选C。

[答案] C

8.(2019·四川省乐山市第三次调研试题)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

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规定非州县不得设市并以市令来管理市,在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规定设务来管理地方市场,说明市的管理有所变化,表明政府市场观念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从唐到宋,政府对市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分裂势力增强,故A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