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批评与欣赏论文
从人物的欣赏角度欣赏作品
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分为感知、体味、领悟三个阶段,具有差异性和一致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文学欣赏角度有哪些?主要有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位、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和表现手法。这四大类中还有很多小的分支,本文主要从形象层面的观照和分析中的人物角度来欣赏作品。
从人物角度欣赏作品主要要把握三个问题:1、人物形象性格特征。2、怎样通过人物分析把握主题思想、3、怎样通过人物分析透析作者。
一、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一)、扁形人物
1、《变形记》------人性的冷漠
卡夫卡写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善良、忠厚的小人物,但是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在自己害怕恐惧的同时,他的家人开始也是充满同情和惊慌。当格里高尔变得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他的家人开始厌恶憎恨他,觉得他是一个累赘。本来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的意识也是本来作为人的意识。当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没有家人来帮助和理解格里高尔,和他的妹妹也抛弃了他。在这种绝望而又悲凉的心情下,他还是心系家人,慢慢合上了眼,再也没有睁开。当他孤独绝望的死去的时候他的家人无动于衷过上了新的生活。这篇小说就是通过塑造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那种人性的冷漠。当时社会生活的压迫致使人们亲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而人们开始彷徨。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会承认,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便被外部世界认为“非人”。于是,社会地位,人情,乃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而格里高尔就是这种社会下的牺牲品。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人性的冷漠。
2、《雄辩症》------人性的偏执
在王蒙写的《雄辩症》中的那一个病态的病人。“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搀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谁说你放了毒药了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还毒的毒药!”……“你无权命令我走。你是医院.不是公安机关,你不可能逮捕我,你不可能枪毙我。”在病人一系列的无缘由无根据的反驳中,只能感受到他不可理喻的人性弱点。作者在此就是想反映一种被孤立的象征意义的性格特征。
(二)、尖形人物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被人们统称为“精神胜利法”,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寻求自我可以接受的一切理由来解释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或无法释怀的事情。而“精神胜利法”就是阿Q最突出、最超常而引人注目的性格特征。同时在阿Q身上具备的还有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阿Q 的性格是有多个层面,多方性格的。这样的性格就是两重人格,阿Q两重人格的实际表现往往是:一方面退回内心,耽于幻想以维护自我,另一方面是泯灭意志、适应环境以维护个
体的生存。
(三)、圆形人物
《一地鸡毛》-------真实而又平淡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的主人公小林,没有超常的性格,没有经过抽象化,作者没有刻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就是很平淡的去讲述小林的真实生活旋律。日常生活的琐事是人生的根本,无论如何都是人无法抛弃的东西。小林既没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没有远大的人生志向,跟其他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样,为了生存问题而整天忙碌着,争吵着。通过写豆腐变馊了,老婆偷水,保姆问题,孩子看病,坐班车,储存爱国菜和替朋友卖板鸭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琐事让小林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奈,也使得小林在面对各种事情上学会了变通。小说中小林的人物形象就如同生活中的常人一般,更真实,更平常,真真切切的反映着生活。
二、反面人物
一部作品中不仅要有正面人物的描写,也要有反面人物的描写,从反面人物的描写中反观正面人物,能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以高度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打动读者,更好地陪衬正面人物,故事情节更扣人心弦。
《钦差大臣》------时代的讽刺
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里,几乎所有人都是反面形象,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的反面人物。故事发生在俄国的某个小城市。这个城市在粗鲁而贪污的市长和一群本身是歹徒而实际是笨蛋的官吏主宰下,变得腐败不堪。当这群贪官污吏风闻首都已派出微服私巡的钦差大臣时,每个人都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时,突然听到有一位叫赫列斯达可夫的人正投宿于城内唯一的旅馆里,于是,他们就误认这位外形不凡、而实际上因赌博、游荡而辞官返乡,途经此地的赫列斯达柯夫为钦差大臣了。市长大人立刻在家里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且不断贿赂这年青人。在市长等人的百般奉承之下,青年的心里升起一个邪恶的念头,因此便向市长的女儿求婚。而市长则以为只要和他攀上了关系,就能打开在首都升官发财的门路,所以,欣然允诺了。然而,这名青年却因担心骗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当市长官邸里正处于热闹的高潮时,邮局局长手捧一封信走进来。那封信是青年写给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误认为是钦差大臣的笨蛋,并为每一个官吏取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绰号。当市长与官吏们正为这件事而哑然失声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临了。通过写“市长”、“赫列斯达可夫”、“邮政局局长”这几个重要人物,刻画了一系列俄国官僚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质特征,将俄罗斯所有的丑恶都暴露了出来。果戈里说过“我的作品都是我的心史”。这部作品就是对当时时代的讽刺。
三、小结
形象层面的观照和分析中包括意象、人物、情节和背景。这里主要从人物分析主要
是因为人物是整部作品中的骨架,情节给皮肉,意象做修饰,背景做内涵,所以从
人物角度入手分析作品的话更深刻更容易找到最本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