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能量流动模型综合归纳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讲座9能量流动模型分析与计算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讲座9能量流动模型分析与计算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f2c78027284b73f34250dd.png)
25×5=125 g,需要甲125×10=1 250 g,故共需要甲500
g+250 g+1 250 g=2 000 g。
【答案】 C
12/8/2021
(三)能量流动中的综合应用 [专题精讲]
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 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 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 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如下图所示:
12/8/2021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N4/N2×100%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 螂的能量为N6 D.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2/8/2021
【解析】 蜣螂同化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项错误。生产者的同化量是N2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N5,因此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 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B项错误。据图分 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N2,初 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0,C项错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 能量N5有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 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D项正确。
【答案】 C
12/8/2021
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 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12/8/2021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a×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 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守恒定律的几个典型模型
![能量流守恒定律的几个典型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9c260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f.png)
能量流守恒定律的几个典型模型引言能量是物质存在时所具有的能力,它在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能量流守恒定律是描述这种能量流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模型,解释了能量流守恒定律在这些模型中的应用。
典型模型1.风力发电机模型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风力发电机模型中,从风中获取的能量通过转子转化为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根据能量流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风力发电机模型中,风的动能被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转化为电能。
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符合能量流守恒定律。
2.地热能利用模型地热能指的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热能利用模型是将地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例如,地热能可以用来供暖、发电等。
根据能量流守恒定律,在地热能利用模型中,地热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总能量量不变。
地热能的转化过程可以是通过地热发电、地热泵等方式,能量总量不会增加或减少,符合能量流守恒定律。
3.光伏发电模型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光伏发电模型中,太阳光的能量被光伏电池转化为电能。
根据能量流守恒定律,光伏发电模型中太阳光的能量被转化为电能,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光伏电池中的电子在光照作用下被激发,从而产生电能。
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符合能量流守恒定律。
结论能量流守恒定律是能量流动和转化的基本原理之一。
通过研究不同的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流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风力发电机模型、地热能利用模型和光伏发电模型都是典型的应用例子,它们展示了能量流守恒定律在能源转换中的重要性。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拓展微课9 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及相关计算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拓展微课9 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及相关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54bfda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35.png)
(3)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植食 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 递效率分别是_1__2_._7_%__、_1__5_._6_%__。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按 照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肉食性 动物要增加100 kg,则需要消耗生产者_5__0_4_7__kg 。(保留整数)
1.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 的能量值[单位:103kJ/(m2⋅ y)]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 能量来源有__生__产__者___固__定__的__光__能__
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2)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和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_7__.5__×___ 1_0__3_k_J_/_(_m___2·_y_)_、__1_6_×__1__0_3_k__J_/_(_m__2_·y__)_和_1__1_0__×_1__0_3_k__J_/_(_m__2_·_y_)_。
需能量最少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 ,至少 消耗A( C )
A. 100 kg C. 25 kg
B. 44.5 kg D. 15 kg
2.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kg
,
25
最10少0需00消0耗水藻 kg,最多消耗水藻
1. (2023·江西南昌高考模拟改编)科研人员对江西省鄱阳湖白鹤的栖息 地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部分食物网及能量流动图解[单 位:J/(cm2⋅a)] 。请分析回答问题。
如果白鹤和田螺的食物来源均为1:1,白 鹤增加1kg 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眼子菜 _8_._7_5__kg 。
2. 如图食物网中,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 蛇,则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重量为( B )
能量流动模型构建
![能量流动模型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9c226e6e009581b6bd9eb97.png)
1、构建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模型
下面是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键词,从中选出一些关键 词,用这些关键词和箭头构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模型。 初级消 费者摄 入 初级消 费者同 化 次级消 费者摄 入 次级消 费者同 化 三级消 费者摄 入 生长 发育 繁殖
光 能 生产 者同 化 分解者
同化量同化量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iiiiii摄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生产者固固定光能呼吸作用散失生长发育育繁殖次级消费费者同化呼吸作用散失生长发育育繁殖三级消费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费者摄入粪便生长发育繁殖初级消费费者同化呼吸作用散失次级消费者摄入2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遗体残骸遗体残骸粪便遗体残骸分解者利用散失呼吸作用生产者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太阳能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散失散失散失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模型一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含义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含义残枝败叶初级消费者的粪便生产者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肉食动物太阳能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散失散失散失模型二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粪便粪便的含义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的含义残枝败叶下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粪便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②的含义
分解者
呼吸作用
粪便
散失
残枝败叶
题型二
下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 ④表示相关过程 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是输入兔的总能量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 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模型三
题型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df08129a26925c52cc5bfa6.png)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名词:
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语句: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7、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与计算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aa8e6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6.png)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与计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营养物质循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规律,预测生物圈的变化,以及开发可持续的资源管理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与计算方法。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别转移到另一个营养级别。
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生物大分子,如葡萄糖。
动物则通过食物链获得能量,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以此为燃料维持生命活动。
每个营养级别的生物尽管可以消耗过去营养级别生物的能量和营养物,却无法回收过去营养级别生物消耗掉的耗散能量。
同时,每个营养级别的生物在代谢进程中都会有耗散能量的形成,而这些耗散能量则流向更高纬度的生物等级。
尽管生态系统中存在能量的有限性,但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较高的生物等级中可以进一步消耗其它能源来源。
例如,许多食肉动物同样会食草,或者是食食肉动物的其他生物。
二、能量流动的模型能量流动可以用生态系统网络模型进行探讨。
生态网络模型中,每个节点代表不同的生物种群,节点之间通过食物链相联结,而每条边代表能量和营养物的转移,例如,从一个草食动物到肉食动物,从种子到小型昆虫。
这个模型可以给予我们对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更详细、更全面的理解。
生态网络模型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互依存和复杂互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物种依赖关系的模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物种如何与其它物种的生命周期相互作用、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等等。
三、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网络模型,我们需要进行数值计算。
基于运动种群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到生态网络模型的大量方程。
这些方程描述了系统内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能量、稳定性、物种组成等方面。
当然,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将生态网络模型精确地简化为可计算的形式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22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特色微专题 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与相关计算
![22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特色微专题 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与相关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3038009c8d376eeafaa312f.png)
特色微专题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与相关计算一、能量流动模型分析重难突破模型一:用流程图表示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二:用关系图法分析某营养级的能量流向(1)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
(2)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在短期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四条: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模型三:用拼图法分析某营养级能量的流向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
针对训练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图中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粪便量h+同化量c,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除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再乘以百分之百,即c/a×100%,B错误;“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狼同化的能量,仍然属于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使能量更多地被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图中A、B、C、D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图可知(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辐射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C.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D.该生态系统中共有4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图中有些能量是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2.6÷62.8×100%≈20%,C正确;图示生态系统中只有三个营养级,分解者(D)不占营养级,D错误。
强烈推荐-能量流动模型综合归纳
![强烈推荐-能量流动模型综合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882de4a804d2b160b4ec0c5.png)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一、定量不定时模型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去路可有三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
当然,这一定量的能量无论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所以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二、定量定时模型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即“未利用”。
如与模型构建相关的公式:1. 摄食量=2. 同化量=3.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三、其他模型 构成生物体的被同化的呼吸消耗的食入的被捕食的 未同化的种群A 未食入的未被捕食的四、例题分析1. 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B表示。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2)在“兔子→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去向可用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
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 4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A错。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的,所以B错。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ee5872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1.png)
②输入某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该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 。
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粪便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4.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
呼吸作用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右图表示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后的去 向,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 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化量=摄 入量-粪便量。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 量的一部分吗?为什么? 不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 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所 同化的能量。
第九单元 生命与环境 29.3.6基-生因态工系程统的的应用能量流动
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 减的规律。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 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 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3.生态金字塔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 是有能量的耗散,故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 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 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 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 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②特点:不可 逆转 ,也不能 循环流动 。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eec0c1cce2f0066f43322b7.png)
[典例透析] 【典例】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
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 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2) 若 植 物 向 动 物 及 向 人 提 供 的 能 量 比 例 由 1∶1 调 整 为 1∶4,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具体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知低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按选最最大短传食递物效链率20%计算 求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选 按最 最长 小食 传物 递链 效率10%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高营养级消耗最多能量按选最最小长传食递物效链率10%计算 求低营养级消耗最少能量选 按最 最短 大食 传物 递链 效率20%计算 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 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即为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 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计算, 即为M÷(10%)3。
已知D营养级增加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 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 =N×(20%)3,最少可获得的能量=N×(10%)3。
2.在类似
的食物网中,计算生物量变化的“最
多”或“最少”时,应遵循的原则
[典例透析] 【典例】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
数值。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用N1~N6中的字 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________。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用 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若要提高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4c6ab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8.png)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1.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起点:生产者;途径:食物链网;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②+③+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③未被利用4.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末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5.同化量与呼吸量与摄入量的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净同化量用于生长繁殖+呼吸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该营养级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恒温动物要小于变温动物6.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1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这个数值在10%-20%之间浙科版认为是10%,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热能不能再利用,另外,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传递效率的特点:仅指某一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所含能量中获得的能量比例;是通过食物链完成,两种生物之间只是捕食关系,只发生在两营养级之间;2能量利用率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田间除杂草,使光能更多的被作物固定;桑基鱼塘中,桑叶由原来的脱落后被分解变为现在作为鱼食等等,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两者的关系从研究的对象上分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能量的利用率是以"最高营养级或人"为研究对象;另外,利用率可以是不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 例如,将人畜都不能食用的农作物废弃部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为人利用; 人们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 这些热能、电能最终都为人类利用成为了人类体能的补充部分;※7.能量流动的计算规律:“正推”和“逆推”规律1规律2 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的能量计算 规律3 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未知较高营养级 已知 较低营养级8.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具体措施:农田的除草灭虫---调整能流的方向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9. 能量流动的几种模型图:二:物质循环1. 物质循环易错点生产者 最少消耗 最多消耗 选最短食物链选最大传递效率20% 选最长食物链选最小传递效率10% 消费者获得最多消费者获得最少2.海洋圈水圈对大气圈的调节作用: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的50倍;二氧化碳在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水圈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利用3.碳循环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影响碳循环的环境因素即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碳循环的季节变化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1.生态系统的发展反向趋势: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2.对稳态的理解: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顶级群落,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稳态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有一定限度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系,物种越多,形成的食物链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其中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调节的主要方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4169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9.png)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
其中,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能量的流动以及相关的模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
能量最初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和转化为化学能。
这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
植物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将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生物质,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作为热能。
其他生物(如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将其生物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和物质。
这一过程构成了食物链的基本模型,能量从一级消费者(植物)转移到二级、三级消费者(其他生物)。
基于这一模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在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仅仅是二级消费者能量的一部分,而二级消费者又仅仅将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释放其余的能量。
这个过程将会导致能量的逐级损失,能量的流动呈现金字塔状分布。
能量流动的模型不仅包括食物链的垂直方向,还可以考虑水平方向上的能量转移。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能量可以通过多种路径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这样的复杂交错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即使某个环节受到一定破坏,能量依然可以通过其他路径流动,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除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还存在能量的非生物转移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以及能量的释放等等。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建模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并不仅仅限于量化能量的转移和损失。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还与物质循环密切相关。
例如,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和转移过程。
因此,能量的流动还需要与物质的循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8656e4fbe23482fb4da4cd6.png)
重点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专项集训]1.(2014·安徽合肥二模,6)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A 正确;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选项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答案 A2.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一般处于K值,C错误。
答案 C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 =f+d+h=f+e+g,A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
一、定量不定时模型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去路可有三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
当然,这一定量的能量无论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所以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
二、定量定时模型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即“未利用”。
如与模型构建相关的公式:
1. 摄食量=
2. 同化量=
3.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三、其他模型 构成生物体的
被同化的
呼吸消耗的
食入的
被捕食的 未同化的
种群A 未食入的
未被捕食的
四、例题分析
1. 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B表示。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2)在“兔子→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去向可用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
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1.(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 4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A错。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的,所以B错。
图中①②分别是兔和狐的摄入量,二者之比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 C错。
③是兔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兔是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所含的能量不属于一级消费者所同化的,应该属于生产者(草)的;④是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D正确。
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
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但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 C.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C1+D1)/C
D.图中C=A-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
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