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王丹1,罗润东2

(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2.南开大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摘要:本文从经济类学术论文的发表和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两方面分析,得出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遇冷”,其作为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功能与话语权弱化的结论。从四方面分析其原因,分别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所处的国际背景的改变、国内制度环境的改变、西方经济学的替代效应和政治经济学本身范式的缺陷。最后我们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进行展望,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也是难得的创新机会。只要坚持理论创新,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将会实现一个新跨越。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对我国早期市场化改革实践发挥了积极影响。但随着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功能与话语权却出现弱化,而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开始凸现, 并且日益加强。这一趋势可从下述两方面体现出来:

1. 在学术论文的发表发面,自90年代后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论文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近些年来更是锐减。与此相对照,采用西方经济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的论著发表呈增加趋势, 尤其是权威刊物更提倡实证方法和数学的应用。《经济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的龙头刊物,在各个历史阶段,它对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方向都起到了主导的作用。①以其为例,50年代至60年代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

2.9%,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9.0%,90年代以后至2000之前为1.1%。②

2.在高校经济类学科中, 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课程不断压缩。政治经济学从最初分为三部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 讲授, 到后来归并成为一个学期讲完的概论。《资本论》从经济类专业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最后不少学校干脆从课程中将其去掉了。③

下面比较一下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中这两门课程的课时安排:

?本文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批号:05JJD790085)阶段成果。

①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贺〈经济研究〉创刊四十周年》,《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

② 夏业良、王欣:《中国理论经济学50年发展轨迹的缩影——对〈经济研究〉刊载文章的统计分析与简略评论》,《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③罗卫东、许彬:《近20 年来中国经济学思潮的变迁及其反思》,《财经论丛》,2002年第4期。

四所大学中,《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周学时最多为6,最少是4;而《〈资本论〉选读》最多是4,最少才是2。而这四所大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经济学教育阵地,他们的课程设置足据代表性。

在上述四所大学中,南开大学居于“平均水平”位置,以其为例,从1985年到2005年本科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学生中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选读》的周学时变化如下: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时从每周最高时的16学时下降到如今的4学时,《〈资本论〉选读》课程也从每周最高时的8学时下降到如今的4学时。而目前高校教师对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又如何呢?下表显示出,在被调查的18门课程中,政治经济学被选比例小于50%,仅居于第11位。

资料来源:《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作为主流经济学的地位被削弱。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遇冷”已成事实。

二、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遇冷”原因分析

(一)国际背景的改变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今的“衰落”与建国初期的“繁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我们在分析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遇冷的原因时,首先可以从当初它是如何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找到根据。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早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零星传播。李大钊是最早向国内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家。 1930年之前,先后有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和译著出版,也有不少关于《资本论》专题的介绍。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指导中国实践。这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例如,20 世纪30 年代,陈翰笙、钱俊瑞、孙冶方、薛暮桥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以《中国农村》为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现状,论证了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半封建性质。又如,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运用《资本论》中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原理和规律来展开说明,被认为是“中国式”的《资本论》,成为20世纪40年代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典范。

二战胜利后,苏联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它强有力的帮助下,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纷纷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执政党的指导理论,也就成为我国的指导理论、主流的意识形态。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占据了我国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至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学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普及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二是从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寻找支持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并对后者加以诠释,增强其在理论上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国际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强大,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高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形成了建国后的繁荣之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实践成果失败,马克思主义思潮几乎跌到谷底。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出现。在经济学领域,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大量涌入,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就逐渐受到削弱。又加之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繁荣时所处的国际背景的大逆转,早期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基础已不复存在。

(二)国内制度环境的改变

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与按劳分配等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垄断地位开始接受市场的考验并出现明显的动摇。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环境的改变,即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我国的政治经济学虽然在市场经济理论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但与根植于数百年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相比,其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解释还不健全和完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

提高。现代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几百年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的结果。发达的市场经济实践和长期的理论争鸣使其形成了逻辑一贯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市场经济运行普遍适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以及许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理论观点,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与之相比, 中国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和理论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 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①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推行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关于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理论知识能在公众中广为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鼓励传播西方经济理论也是一个客观选择。②

(三)西方经济学的替代效应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经济学的引入、传播、研究、应用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西方经济学大规模引进并且逐步占据主流话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1. 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引用西方经济学文献的学术论文增加。

(1)经济学研究越来越要求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以1979-2004年《经济研究》刊载的论文为例,数量分析的论文大幅增加。1979—1991年,计量论文的数目极少,偶尔出现1篇;1992—1999年,应用计量经济学论文的数目明显上升,增速加快;从2000年到2004年,《经济研究》中刊登的应用计量经济学论文的比重快速增加。这四年发表的应用计量经济学论文数目高达187 篇,超过1999 以前20年的总和,占到了这26年间刊登的应用计量经济学论文的67%。而2003 年和2004 年属于广义数量经济学论文(不包括以《资本论》为基础的公式推导)的比重都超过了85%;属于严格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数目也逐年增加,只不过增长趋势相对平缓。③

(2)在改革开放以后到80 年代中期以前, 经济学论文的引文来源以马列经典著作、前苏联东欧经济学家的著作为主;80 年代中期以后在引文中, 西方经济学文献的比重加大。目前在学术性文章的引文中,大多数引文都是欧美主流经济学的著名人物的论著。④

2.高校的经济学课程设置越来越突出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西方经济学类的课程份量不断加重, 从80年代一个学期讲完的“西方经济学概论”, 到90年代后分为“西方经济学(宏观)”和“西方经济学(微观)”两个部分, 两学期讲授。有些学校本科专业还开设了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②, 加上计量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准西方经济学课程, 高校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全面转向西方经济学。这种情况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中程度有所差异,但是趋势非常明显。

3.西方经济学研究组织和出版物的增加。为了大规模地介绍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1979年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陈岱孙先生发起成立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现改名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并出版了一批普及性读物和教程。如张培刚、厉以宁合著《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1980) , 刘涤源与谭崇台合著《当代西方经济学说》(1982) , 胡代光和厉以宁《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1982) , 樊弘的《凯恩斯有效需求原则和就业倍数学说批判》(1982) ,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方经济思潮评论——评萨缪尔逊的经济学》(1984)。稍晚些,宋承先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册, 1988) , 高鸿业、吴易风合著《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下册, 1988) , 罗志如、范家骧、厉以宁、胡代光合著《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下册, 1989 年) 以及吴奎罡等主编的《新编西方经济学》(1990) 等先后面世。③从80 年代

①胡金林:《对政治经济学地位与作用的几点思考》,《经济评论》,1999年第4期。

②程恩富、张建伟:《范式危机、问题意识与政治经济学革新》,《河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③ 成九雁、秦建华:《计量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对〈经济研究〉1979—2004年刊载论文的统计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④ 罗卫东、许彬:《近20年来中国经济学思潮的变迁及其反思》,《财经论丛》,200年第4期。

②如北京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470630.html,/)、中国人民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470630.html,/)

③黄范章:《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二)——兼论中国经济科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成果中发展》,《经济纵横》,1999年第8期。

开始, 一些非官办的民间研究机构, 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 等相继建立。它们聚集了一批学成回国的经济学者, 研究国内重大经济问题,开展国际交流。在海外,中国学者还成立了留美经济学会、留英经济学会等影响逐渐扩大的学术团体。

(四)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范式的缺陷

受我国传统学术研究模式的影响,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引经据典式的哲学思辨,而且这种情况一度占据经济研究的阵地数十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以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来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如果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不能遵循这一根本原则、而只是教条式的引经据典,那毫无疑问将是没有生命力的。④而且,采用逻辑演绎的“三段论”法,即由大前提、小前提得出结论,其大、小前提分别是经典著作的结论和中国的现实问题,尽管表面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但这样的方法不利于新的理论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不利于理论的创新。因此,过分拘泥于经典作家的现成公式和现成提法,而没有创新与发展,从而使理论僵化,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

具体说来,可从“苏联范式”和“中国范式”两方面来分析。

1.“苏联范式”。中国(政治)经济学在1979年之前的主流范式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即50年代初在斯大林主持下写成的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那个范式。这与马克思本人的理论范式是有区别的。樊纲将其称之为“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简称为“苏联范式”。①

“苏联范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对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和理论解释。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苏联范式”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被定义为“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它排斥了生产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排斥了交换。这导致它不能解决现实中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问题,也无法论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商品交换或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二,“苏联范式”中的所有制理论并不被用来解释社会主义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公有制被视为一个前提,不可改变。而这与理论上承认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起决定性作用是相违背的。这个前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经济理论的发展,也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第三,“苏联范式”的根本缺陷在于它的教条主义和封闭性,即认为经济理论完成于马克思。它忽视和排斥其他现代经济理论发展的优秀成果,不接受新思想新观点,最终导致与现实经济问题的脱节。可以说,“苏联范式”不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不具有开放性,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范式。

2.“中国范式”。相对于经济学研究的“苏联范式”而言,“中国范式”是一个进步,这是因为它更加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但实用主义、功利性却充斥了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在摆脱了“主义”教条之后,却又走向了对“现实”崇拜的教条,即过分突出实践对理论的证明力,导致理论整体被分割和剪裁。因此,中国的经济学者一方面在矫正“苏联范式”缺陷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带入了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局限。究其深层原因,我们认为,中国的文化环境造成了学者们对“科学精神”与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可能是引起长期以来一些分歧的关键。②科学研究作为精神产品,其价值与优劣完全由一次或一段改革实践结果评价也并非完美。在一些情况下,“求真”与“务实”标准并不重合一致,什么是科学研究的评价标准,是科研的第一问题。这些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值得深思。

三、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展望

④罗润东、王璐、万宇艳:《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①樊纲:《“苏联范式”批判》,《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

②例如,从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看,中国哲学一直未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论,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哲学体系。在中国的哲学著作中,没有关于知识的性质、形式、作用的经典的、系统的论述。从而对于作为舶来品的经济学,我们缺乏与之相对接的科学研究方法。

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的提升,中国经济研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将随之提高,当中国经济在新世纪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强经济的时候,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也很有可能转移到中国来。实际上,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甚至断言,谁能成功地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够获得诺贝尔奖。③因此,虽然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令人担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比如说,当政治经济学脱去了其“说教”功能的意识形态外衣,还其科学研究的本来面目,虽然失去的是“繁荣”的光环,它得到的却是真理的“沙金”。我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研究对象上的创新。纵观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其基本事实是:研究对象或者研究材料必定是从当时所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这样才有利于揭示特定的社会经济运动规律。④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创新。实践证明,如果政治经济学依然拘泥于计划经济下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把研究重点放在对理想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描述和论证上,那它必然没有发展前途。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应该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制度条件下,由计划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个基本事实,在这个事实中必然有很多新的东西等待认识。政治经济学应该把人们之间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纳入到特定的生产方式之中进行研究,充分体现经济学应有的伦理性。需要明确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并不排斥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中一切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对西方经济学在市场经济共性规律的研究成果应该加以吸收,这样才符合政治经济学在发展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传统。

其次,方法论上的创新。传统政治经济学在利益矛盾分析,揭示事物本质关系和长期演进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从现代经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还缺乏公理化的程式,规范化的学术结构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有必要从相临学科研究方法中寻找借鉴,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法、数学的逻辑演绎方法、史学的归纳法、现代科学哲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中的有关方法等,各种方法应交互使用,有机结合,使政治经济学不仅具有哲学的灵魂、科学的理论结构,而且具有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穿透力和精确性。①

虽然中国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指导理论”的光环不在因而主流地位受到影响,但它可以脱离意识形态的束缚,增加其作为一门科学的研究独立性,更有利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实事求是的结合。只要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相信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将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J]:贺经济研究创刊四十周年.经济研究,1995,(10).

[2]樊纲. “苏联范式”批判[J].经济研究,1995,(10).

[3]林毅夫,胡书东.中国经济学的百年回顾[J].中国招标,2005,(42).

[4]罗润东,王璐,万宇艳.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南开经济研究,2004,(3).

[5]夏业良,王欣.中国理论经济学50年发展轨迹的缩影——对〈经济研究〉刊载文章的统计分析与简略评论[J].经济研究,2005,(5).

[6]成九雁,秦建华.计量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对〈经济研究〉1979 —2004 年刊载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研究,2005,(4).

[7]黄范章,1999:《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二)——兼论中国经济科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成果中发展》,《经济纵横》第8期。

③林毅夫、胡书东:《中国经济学的百年回顾》,《中国招标》,2005年第42期。

④杨慧玲:《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当代经济研究》,2005 年第2期。

①程恩富、张建伟:《范式危机、问题意识与政治经济学革新》,《河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8]胡金林.对政治经济学地位与作用的几点思考[J].经济评论,1999,(4).

[9]罗卫东,许彬.近20 年来中国经济学思潮的变迁及其反思[J].财经论丛,2002,(4).

[10]杨慧玲.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05(2).

[11]程恩富,张建伟.范式危机、问题意识与政治经济学革新[J].河南社会科学,1999,(1)

A Study on Present Condi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s

Researching Theory

WANG Dan1, LUO Run-dong2

(1.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300071;2.Nankai Research Center of Political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s researching from two points of view—the publishing of the scientific papers on Economics and the setup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s on Economics ,and educes the conclusion that its present condition is worse than before and its ideology function as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words power weaken. Then it analyses four reasons—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changing of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s researching ,the changing of the domestic system environment, the substitute effect of Western Economics and its own shortcomings. At last we believe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developing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s has a good chance in spite of the bad condition. So long as keep the theory innovation, it will develop to a new height.

Key Words: Political Economics; Researching Theory; Economics

收稿日期:2006-6-30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读后感

李嘉图出生于伦敦,系英籍犹太人后裔,幼年在英受普受教育,12岁时赴荷兰留学,2年后返英,即结束学生生活,随父经商。21岁时因婚姻问题,与其父关系决裂,被赶出家门,从此独立经营,任交易经纪人,1797年25岁时,已发财致富。27岁时,偶然阅读《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问题,1809年匿名发表《黄金价格》一文,此时已成为腰缠万贯的金融家。深受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的影响。师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和当时著名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交谊很深,他于1817年出版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方面都比斯密有所发展,使古典经济学更加成熟。该书的出版被称为“李嘉图革命”。其比较成本学说是对斯密的国际分工论的发展和修正,对发展对外贸易有重大和深远影响:其货币理论,则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其分配理论以价值理论为基石,以地租理论为核心,论证了地租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并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对于经济危机、赋税等问题也有论述。该书出版后多次再版,成为畅销书,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是继《国富论》之后经济学说史上另一部真正的辉煌巨著。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李嘉图也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也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

其中,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包含李嘉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集萃,也是《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该书的出版誉为“李嘉图革命”,由此影响可见一斑。李嘉图所处的产业时代是李嘉图相关理论的现实折射。当时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与旧的经济残余势力和政治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政权实际上落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手中。长期以来,贵族们维护旧的经济秩序,阻碍新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终于破裂。 于是,李嘉图,处于那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对经济学的热爱,大胆继承批判发展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相应的总结,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从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书中的经济思想反应了工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发展生产力和扩大自身利益的要求。他致力于证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远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先进,在当时,这无疑有显著的意义。我们评价一本书,往往看从其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正确窥见了社会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无疑,李嘉图在与封建生产关系斗争正体现当时的发展要求。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热爱,他坚持通过拥护生产力的发展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并在相关著作中始终如一贯穿。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2.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 ) B.商品的供求关系 ( ) C.纸币发行量( ) D货币商品价值 ( ) 3.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 ) B.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D.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4.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7.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 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 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生产而形成的资本( )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8.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 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 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10.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1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12、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 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

大一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第一步,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两个以上的概念,还要略述两者关系;第二步,对或者错(部分对或错)的原因阐述;第三步,总结。简答题:一般是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几个小分点,问题的核心概念要阐述,分点不要求特别细说,但要考虑全面。分析题:有这样几种思路以供答题参考:第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二种,从事例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三种,一个大理论,内含几个要点,即按照总分结构,在一个大框架下进行内容的组织 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变化必然引起商品价格变化。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反过来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变化必然是价值的变化。

价值规律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律。 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劳动力都是作为商品出现的。 资本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因此,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资本。 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工人的消费是工人自己的事情,与资本家无关。 资本积聚的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个途径,所以,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的资本。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I(v+m)>IIc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说明资本主义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成本价格是商品社会的公共范畴,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所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相同的。平均利润同成本价格和利润相比,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资本主义经济部分 主题词:垄断组织 一、案例内容 2003年6月30日,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宣布,自7月1日以来,有线电视预订费从12元增加到18元,增长了50%。这引起了媒体和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未经价格听证的价格任意上涨表示强烈不满。歌华有线电视用户220万户,每户每月多收6元,年均超过1.584亿元。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584亿元,不包括国家交纳的税款,基本上是公司的净利润。歌华有线怎么能这么咄咄逼人?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是由垄断造成的。歌华有线电视是北京市政府授权的唯一一家负责北京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公司。它是垄断行业中的垄断企业,具有很高的垄断性和经营稳定性。众所周知,垄断行业的成本是最难估算的,电信部门说市话亏损,邮政部门说普通信件业务亏损,民航公司说航运亏损,自来水公司说亏损,有线电视公司也说自己亏损。有线电视行业比电信行业更具垄断性。目前,有线电视用户别无选择:只有网络接入提供商,只有服务内容。例如,北京用户只能选择歌华有线电视网,只能选择歌华提供的唯一服务。北京的用户说:“我不想多付钱。我不需要看超过50个节目。前面的20个程序已经足够了,但是我不能选择支付原来的20套钱。作为一家企业,歌华有线当然可以利用这个词。当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市场上没有类似或类似的替代品代替垄断者销售的产品时,企业就有“随心所欲”的自由。 二、案例分析 完全垄断简称垄断,又称独占,是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制造商控制的市场结构。如果制造商能够控制或影响整个市场的供应,那么它就构成了垄断。完全垄断具有以下特征:1。独家经营。2。产品不可替换。三。价格自己决定。4。实现差别定价或价格歧视。5。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因此,完全垄断者能够长期保持其垄断地位。垄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各种“产业壁垒”阻碍了其他厂商的进入。就本案提到的上市公司歌华有线而言,它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唯一一家负责北京有线电视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公司。这是一个典型的垄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0009《政治经济学》真题: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属于 C A.重商主义经济学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使用价值 B A.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是抽象劳动创造的 D.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A A.社会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个别价值 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所执行的职能是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剩余产品的出现 6.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称为A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循环 D.资本周转 8.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B A.生产阶段 B.销售阶段 C.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 9.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由A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 B.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构成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 A.商品价值 B.企业利润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1.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D A.利息率 B.土地收益率 C.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1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B A.劳务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资本输出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A.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B.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 么? ●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但计划和市场只 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 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 本质特征。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国家发展 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 ●合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 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 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衡的总和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 成结构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 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 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 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 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 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 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 结构面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 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 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 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 产和流动。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 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 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 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 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案例三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 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 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 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只是改 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 于体力的耗费。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 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

班级:经济三班 姓名:古芷超 学号:201307000084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在做读书笔记之前,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杰出的古典经济主义学者,李嘉图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由配第开始,由李嘉图结束。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李嘉图也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也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 其中,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包含李嘉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集萃,也是《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该书的出版誉为“李嘉图革命”,由此影响可见一斑。 李嘉图所处的产业时代是李嘉图相关理论的现实折射。当时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与旧的经济残余势力和政治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政权实际上落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手中。长期以来,贵族们维护旧的经济秩序,阻碍新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终于破裂。 于是,李嘉图,处于那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对经济学的热爱,大胆继承批判发展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相应的总结,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从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书中的经济思想反应了工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发展生产力和扩大自身利益的要求。他致力于证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远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先进,在当时,这无疑有显著的意义。我们评价一本书,往往看从其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正确窥见了社会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无疑,李嘉图在与封建生产关系斗争正体现当时的发展要求。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热爱,他坚持通过拥护生产力的发展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并在相关著作中始终如一贯穿。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共32章,但是结构比较松散,各章之间似乎没有紧密的联系。马克思曾经指出,“李嘉图的理论完全包括在他这部著作的前六章中”,其实,更进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 副本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概念题 1.市场 2.市场机制 3.市场经济4.市场体系 5.市场规则 二、判断题 1.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生调节作用的机制。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中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3.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它们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4.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上升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三、选择题 1.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4)汇率机制(5)工资机制 2. 市场是 (1)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 (2)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交换的总和 (3)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 (4)市场机制运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5)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交换劳动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经济 (4)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5)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的价格 (3)生产的技术状况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四、辨析题 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因此二者无区别。 3.需要就是需求,生产就是供给,市场均衡就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绝对平衡。 4.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内容: 2001年初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油价和油价期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到了每桶25元以下这个欧佩克内部参考价。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增长放慢,尤其是美国经济低迷和亚欧天气转暖,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近期恢复到较正常的水平,即每天达210万桶。为此,美国能源部、美国石油学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的石油和产品油库存大幅上升,已达到2·9074亿桶,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800万桶。 由于国际石油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上升,所以,欧佩克采取减少石油的供给量,以保持石油价格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由于欧佩克自年初以来两次减少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十个成员国的原油日开采配额达250万桶,使得国际石油成功地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上。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成员还是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将石油产量限制在每天24·2百万桶的水平。他们还决定如果石油价格出现“疯涨”的话,他们将增加本国的石油产量,相反,如果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他们也会进一步限制石油的产量,减少供给。 案例问题: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石油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关系。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一、概念题 1.资本2.价值增殖过程3.剩余价值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剩余价值率 6.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超额剩余价值 8.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9.剩余价值规律10.工资1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9.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0.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1.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政治经济学概念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念分析 第一章 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3.价值:商品所包含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4.具体劳动:一定具体形式的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 5.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6.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拥有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虚幻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性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或劳动时间/产品量 阐述题 1.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2.简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是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的,私人劳动要想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为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 1.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通货膨胀: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简述题 1.为什么“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首先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由于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的优点,成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 2.阐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货币是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的过程的价值形式的最后形式。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2000字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话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c470630.html,,请保留此标记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就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获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的如下感悟: 第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几乎同时产生,又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它反对剥削,但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表现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也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科学抽象法 B、唯物辩证法 C、定量分析法 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7、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 A、批判资本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揭示经济规律 D、学习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问题研究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像其它理论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是以知识、科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创造的。应从市场经济共性的角度看待失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劳动力商品等。【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失业经济危机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来自于现实,同时又应该能解释和服务于现实。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解释现实,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存在着不少令人困惑的地方。其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像其它任何理论一样都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列宁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只是总的指导原理”,“因此我们愿意在我们的报纸上登载有关的理论问题的文章,请全体同志来公开讨论争论之点”“鐾于此,笔者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和观点谈点个人的认识。1.价值理论:是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还是坚持以知识、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价值多元论?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指出了“剥夺剥夺者”的合理性。于是,劳动价值一元论被政治经济学教材看作科学的不可动摇的价值理论,甚至把劳动价值一元论作为衡量其它价值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彻底否定生产要素价值论。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得出“两个必然”的理论依据,似乎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就否定了“两个必然”。那么,是不是有了劳动价值论才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才有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不是的。劳动价值论只是用于解释两大阶级对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原因的一种理论,没有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要遵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所以,不必担心不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就会产生否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合理性的情况。其次,马克思是不是劳动价值一元论者?不是的。他除了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外,还认为管理、科学等也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生产过程本身中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当然就与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入产品价值的劳动”。孰是说不仅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经理的管理也创造价值。马克思还认为,随着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商品从直接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的共同产品。在“总体工人”剩余价值生产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进一步说明了不仅工人和资本家创造价值,知识、技术等也在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清楚表明的观点。第三,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生产要素价值论者,但每个人所强调的重点不同。马克思则特别强调劳动,而把管理、科学技术等放在次要地位上,更把物的因素看作不创造价值的不变资本。但任何人却不能以此作为彻底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理由。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主张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法国的加罗迪也在《抉择》中强调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主张抛弃劳动价值论,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但这些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现象也间接说明,在创造价值的各生产要素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变化,劳动已不起决定作用,而让位于科学、技术等。特别是我们已承认的知识经济的出现,更说明了这种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以资本、劳动为核心和主体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以知识、科技等为核心和主体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在落后国家人们的劳动小时比发达国家多得多的情况下,为什么创造价值的能力却比发达国家小得多呢?用人们所熟知的劳动价值论是解释不清的。同样,单用知识或科技价值来解释也是不行的。因此,用知识或科技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坚持以知识、科技为主体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取代以资本、劳动为主体的生产要素价值论中国。

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The Polo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传播政治经济学 1996 By Vincent Mosco 【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著 【本书研究问题】 描述并批判政治经济学曾扮演的社会分析通用方法的角色,进而把传播放入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和解读。 【主要结构】 第一章导论 沟通、传播的价值不在于贡献出问题的答案,而在于不时展现人类意识格外锐利的一面。 (Williams,1976:21)理论的理论:现实主义的、兼容并蓄的、批判的认识论 现实主义的出发点: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理论或纯粹的事实——两者互相渗透。理论上的实践和经验性的解释性的实践彼此影响,并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实践大环境的制约,所以,本书认为理论和经验性解释性实践的关系是多重决定和互相建构的。没有纯粹的理论也没有独立的事实。 兼容并蓄的立场:一方面,不是各种观点的概述,也不为某一特定的观点辩护,而是努力领会以上两者的价值;另一方面,用比较和批判的角度进行描述。 非简化论的、泛化决定/多重决定的研究取向:本书拒绝将一个人、一种关系、一次历史事件所具有的明显复杂性简化成一个核心本质或核心概括。采用泛化决定的视角可以避免将孤立的行为当成是完全独立的事物,同时还能强调行为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作用力。 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起点 本体论的立场,社会变迁普遍存在。 本书的目的:了解这些使传播政治经济学具体化的过程。传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切入点,传播过程构成了社会领域。 完成目的的方法: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 变化中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 写作背景:共产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受挫,资本主义的停滞和转型,第三世界分化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突破传统阶级划分的社会运动的高涨。这些动荡向政治经济分析提出了挑战,也使它的任务更为迫切。传播在这些动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扮演了核心角色,我们更有必要将此分析持续而系统的运用到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中。 第2章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本书将政治经济学中的研究对象视为: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关系,正是它们共同构建了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更概括和更具雄心的定义:对社会生活中控制与生存进行的研究。 核心特征:社会变迁和历史、社会整体性、道德哲学、实践 政治经济学各主要思想流派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