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民间剪纸艺术特色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阳民间剪纸艺术特色

一、中国民间剪纸概述

剪纸,又称剪花、铰花,多以窗花、喜花、礼花、刺绣花样和工艺品装饰图样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各民族最具民族性的艺术品种,它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抒发着劳动者的心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乡土文化.是通过刻或剪,对纸进行镂空处理产生的平面造型艺术。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艺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民间传统节日最有特色,时年八节的各种庆典活动,均产生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历经数千年漫长而古老的农耕文明生活中,先民为了生存繁衍和发展,在与自然界作抗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数不清的民间风俗习惯与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发源较早、应用最广之一便是剪纸。民间剪纸艺术扎根于乡土,流传广泛,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丰富人文信息。其形象活灵活现,造型概括夸张,不受艺术框框限制,风格朴拙浑厚,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民情风俗各异,千姿百态,形成了剪纸风格之异彩,有北方剪纸与南方剪纸之分。北方剪纸大多茁壮有力,粗犷古朴,南方剪纸秀丽纤巧,玲珑剔透。郭沫若先生曾评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但这也非能一概而论,并非截然如此,如江南作品以纤秀精巧驰名,贵州的苗族剪纸却粗犷天真。

中国华南地区民间剪纸最优秀的代表,当属广东的潮阳民间剪纸与佛山剪纸。佛山剪纸品类多,有:衬料、写料、纯色三大类,因佛山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是珠江三角洲上的商埠,经济较发达,故其剪纸产生方式和审美特质带

有浓厚的商品味,工艺性较强。而潮阳剪纸则是与民俗生活共生共存,创作者是以农村妇女为主要群体,她们的创作属于“女红”范畴,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并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是南方剪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筑潮阳文化的基石,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化特色及海洋地域性特点。

中国剪纸2009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潮阳1997年被广东省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2006年6月潮阳英歌、笛套、剪纸被列入国家级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潮阳剪纸被广东省确定为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展演项目;2011年潮阳又被广东省命名为“英歌、剪纸、笛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纵上所述,足见潮阳文化底蕴之深厚及潮阳剪纸的影响力。

剪纸由于它的材质难于保存,古代实物几乎没存,产生于何年代已很难确切考证,然而,在散见于古代其它典籍中却常能窥见其身影。如《史记》中记载了“剪桐封弟”的故事,它记述了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玉圭”赐给他的弟弟姬虞,从这个典故中可见剪纸最早可追朔至西周,又有“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这句在我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民谣,唱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没有创造出纸之前,早已在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薄性材料上剪刻纹样。唐杜甫《彭衙行》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李商隐《人日》诗“镂金做月传荆俗,剪纸为人起晋风”等诗句,折射出唐代将剪纸用于民俗活动已蔚然成风,可以说,剪纸的繁荣期应在唐宋时间,明清时期是鼎盛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剪纸是1959年在新疆高昌故址南北朝古墓出土的“对马团花”图像,已具备剪纸的特点,距今已1400多年这件作品看到的是以点为中心,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形叠层,其花团饱满而通透,呈放射转盛开;16匹骏马造影雄健,分8组相向而立,又互相呼应;黑、白、灰层次清晰;内方外圆,曲直结合,构图

饱满、完整。具有地域特色。

虽然潮阳剪纸何时发端,地方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潮阳剪纸应是从中原先民南迁入潮之后,带来中原文化并与当地民风融合而成并加以发展的。从现保存实物的图样、应用功能、艺术手法等特点,可推断潮阳剪纸流行于明代而盛于清代。

二、潮阳民间剪纸题材的广泛性

潮汕地区无论是过节、还是拜神祭祖,都有非常活跃的民俗活动。因时年八节有拜神、祭祖之分,故供品也

应节而多样化,伴随举办的艺俗游

戏,品类也多种多样,有“标旗、

英歌舞、舞狮、笛套音乐与赛活景

及唱大戏、皮影等等”,但不论是

岁时风俗,还是祭祀信仰,劳动人民都有祈求平安、吉

祥、幸福这一共同意念。丰富的民俗活动推生了种类繁多的潮阳剪纸,造就了潮阳民间剪纸题材的广泛性。动物走兽、花鸟虫鱼、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故事、市井百姓、民间游艺活动等都是其表现内容,基本上都应用于供品的美化,担任着礼仪教化。不论是荤类的“鸡花、鸭花、猪肉花、鱼花、蛋花”等,还是素的“香菇花、木耳花、针菜花、腐枝花、花生仁花及各种生蔬鲜果花与粿品花”等等,皆系艺人们应物象及借物寓意创作而成。通过这么多门类的潮阳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段,我们会发现这门没有文本记载,只是经口传身授,却能历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的神奇之处,她生生不息,扎根于乡土,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的民间艺术的本原意义。于民俗活动中,人们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及对理想的追求,运用了借物寓意的象征手法,形成了潮

阳民间剪纸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表现样式。

二、潮阳剪纸的艺术表现风格

潮阳民间剪纸是潮汕文化的瑰宝,文化底蕴深厚,是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奇葩,是南迁入潮的中原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于本地域溶合下得以保存和发展,与本土文化在岁月的变迁中潜移默化,长期熏陶而相生相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艺术特色。

色彩艳丽的纯色纸(多以红色纸为主)与特制的尖嘴小剪刀,民间称“铰指”,是传统的潮阳民间剪纸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质条件。聪慧的先民合理的运用剪纸艺术语言符号“锯齿纹、月牙纹、点纹、叶纹、水滴纹、云纹”用剪刀将纸进行减量、部分剪去,同时与“阴剪”结合使

用。使单色纸面上层

次分明,疏密有致。

“锯齿纹”和“月牙

纹”是剪纸造型中典

型的艺术语言符号,

几乎可用于所有物象的表现。多用于造型局部与结构的处理,在虚实(黑白)关系中起中间层次的作用。经过剪刀“一丝不苟”的取舍提炼,使作品更加完美,尽显潮阳剪纸的风采与浓厚的刀剪味。如廖壮平藏的《蝙蝠》,佑嫂的《喜寿双全》鸡身花,这种特殊的技巧,决定了潮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疏密得当,结构严谨,刀法精巧细腻,玲珑剔透等艺术特点。

潮阳民间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均世代沿袭相传,或纪念、或寓意、或祈求,形成民俗蕴义,是潮阳民俗之特色,是历史的积淀,是乡土民俗的结晶,也是潮阳剪纸产生与传承的载体,而“供品花”则是潮阳剪纸传承的源泉,先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