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之教师职业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涵
1.素质的含义
(1)狭义的素质,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素质概念。《教育大辞典》认为,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主要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2.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各项规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2)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A.从指导思想上看,
B.从教育目的上看
C.从教育对象上看,
D.从教育容上看,
E.从课程结构上看
F.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
G.从师生关系上看,
H.从教育方法上看,
I.从教学途径上看,
J.从评价标准上看,
4.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的产生: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
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2.素质教育的发展
199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01年秋季,新课程开始在全国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6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表明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教育要面向全体
2.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中学素质教育的构成
1.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
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1)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2)中学德育的要求:
A.注重中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规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理想,构建良好的品德心理结构。
B.中学的德育要他律和自律结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
C.中学德育要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
D.中学德育应在渐进和反复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
2.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
动。
(1)智育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知识。
(2)智育要求: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C.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D.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3.体育: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
体质的教育。
(1)容: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容归纳为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容体系。
(2)要求:
A.教学方法多样化。
B.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C.坚持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
D.坚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E.适应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
4.美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1)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
(2)要求: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5.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的教育。
(1)容:按劳动性质划分为自我服务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手工工艺、学工学农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家务劳动等;按劳动种类划分为家庭饮食起居、使用安装维修、加工工艺、种类技术及农产品加工等四个系列。(2)要求:
A.从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特点出发,认真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和专题活动。
B.坚持以实践为主,在“做”中学,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C.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将课教育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接触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接受学校、社会
的合力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