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书画长卷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的意义和魅力
![中国书法的意义和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f9de20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3.png)
中国书法的意义和魅力
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中国书法的一些主要意义和魅力:
1. 文化传承和表达: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汉字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书法,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对历史、文学和哲学的传承。
2. 艺术的表达:中国书法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汉字的线条和结构,艺术家能够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不同风格的字体和书法作品反映了个体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情感体验。
3. 审美魅力:书法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线条的优美和构图的和谐。
每一笔每一画都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感觉,使观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妙。
4. 心灵沟通:通过汉字和书法,艺术家能够与观者进行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观者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思考和表达,从而产生共鸣。
5. 修身养性: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练习书法,人们可以培养耐心、专注力和毅力,同时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6. 文化交流: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书法,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并促进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7. 历史价值: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古代的碑刻、法帖等书法作品成为研究历史、文学和语言学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总体而言,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通过它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5e2c14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2.png)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王希孟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被誉为“千古第一山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绘画史上,它占据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传颂和研究。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是王希孟创作于宋代的一幅长卷山水画。
长卷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独特形式,通常画卷长度达数米,画面从左至右展开,通过逐步展开的形式,展现山水风景的全貌和壮丽。
王希孟的《江山万里图》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艺术特征一:山水融合,宏大壮丽《江山万里图》以巨幅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
王希孟以其非凡的笔墨技巧和超凡的想象力,将千里江山表现于一副长卷之上,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这副长卷中,山峦叠嶂,江水蜿蜒,令人感叹江山之雄伟壮丽,山水之变幻多姿。
整幅画面气势磅礴,宏大而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艺术特征二:笔墨意境,苍劲有力王希孟的绘画风格以苍劲有力、刚健有力而著称。
他善于以一笔一墨勾勒出江山崎岖的轮廓,在画面上表现出少即是多的美学特征。
在《江山万里图》中,无论是山峦的层次感,还是江水的弯曲流淌,都充满着墨韵,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浑然天成。
他的笔墨之中还蕴含着浓郁的诗意和哲学意蕴,令人感悟无尽。
艺术特征三:取法自然,神似自然王希孟擅长观察大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在他的作品中,可见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揣摩和人文情怀。
他以酣畅淋漓的笔墨,表现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心,使得他的作品神似自然,仿若置身其中。
艺术特征四:意蕴深远,寓意悠长王希孟的画作在描绘自然景观的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和情感。
《江山万里图》以其艺术的高度和广度,不仅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美,更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感慨,以及对社会现状和人生境遇的思虑。
这幅作品被赋予了深厚的意蕴和寓意,使得其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部诗意的山水之书。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669afb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0.png)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摘要:书法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
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中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
书法艺术是以纵横之笔墨、奔放的点划顿挫构成。
为了更具体,更明晰,书法的美一般概括为五美,即:点线美、结体美、章法美、风格美、内容美。
从而为人们展现出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国书法艺术魅力点线美结体美章法美风格美内容美20世纪 90年代初期,有一位欧洲人,因仰慕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的书法,与启功先生交上了朋友,他回国时向启功先生索请了一幅书法作品带回了老家。
两年以后,启功先生出访欧洲,这位异国的朋友热情地请启功先生到家中做客,当启功先生进入客厅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作品挂在大厅的正中央。
启功先生内心为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很显眼地挂在欧洲知名人士的大厅里感到高兴。
但使启功先生啼笑皆非的是,这位欧洲的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倒着挂了起来。
当问其原因时,这位朋友答解释说,家里人感到中国书法作品高深莫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非常流畅有序。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各持己见,以夫人为代表的家庭成员认为,正置悬挂显得庄重典雅,会给家里带来富贵和运气;以女儿为代表的家庭成员则认为,倒置悬挂显得玄奇神秘,会使人产生获取知识联想的动力。
一副书法作品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甚至连中外诸多价值很高的美术作品也达不到这样的艺术境界,说明中国书法的价值所在。
首先,讲一下中国书法的概况。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
书法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书法艺术始于文字初创的甲骨文,从远古的殷商算起,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昌盛、宋元的情意、明清的神态,跨过了三千多年的光荣历程。
那么,书法是什么?书法有多种定义,有的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有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对不对呢?都对。
论手卷的展观方式
![论手卷的展观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d7c8a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4.png)
论手卷的展观方式手卷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同于立轴画和绢本画,更适合于展观。
手卷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展览手卷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论手卷的展观方式,希望对喜欢中国绘画艺术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手卷的特点和历史手卷,又称“卷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可以展开阅读的绘画形式,通常是用纸、丝绸或绸缎等材料绘制而成。
手卷的展观方式必须首先了解手卷的特点和历史,只有了解其独特之处,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展览手卷。
手卷的特点包括:一是长度较长,可以展开来观赏,有一定的开合度;二是内容多样,可以连环画式地讲述故事或表现画意;三是保存方式较为特殊,需要注意光线、湿度等环境因素。
手卷的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发展至唐宋以后达到鼎盛,历经千年的变迁与演变。
在历史长河中,手卷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手卷的特点和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览手卷,并深入理解手卷所蕴含的艺术之美。
二、布置展览空间展览手卷需要一个合适的展览空间,这个空间应该能够充分展现手卷的艺术魅力,同时又能够让观众得到愉悦的观展体验。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展览厅,确保手卷的展开和观赏的便利性。
需要在展览空间内做好光线和环境的调控工作,以保证手卷不受阳光和湿度等因素的侵害。
展览空间内的装饰和布置也需要考虑到手卷的呈现方式,可以选择简约大气的展览架或者设置专门的展示窗口,为手卷创造一个专属的展览环境。
三、展示形式与布局手卷在展览时,需要考虑展示形式和布局的问题。
可以选择横幅式展示,将手卷沿着墙壁横贯开来,营造气势宏大的展览效果。
也可以选择立体展示,利用空间搭建特殊的展示架或者展示柜,让观众可以360度全方位地观赏手卷。
展览时,需要确定手卷的展开方式,可以选择单幅展开或者多幅串联式展开,根据手卷的内容和自身特点进行灵活布置,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手卷的艺术魅力。
手卷的欣赏方法
![手卷的欣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5907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7.png)
手卷的欣赏方法手卷是中国画形制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绘画形式,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段、形式内容、尺寸标准,就连展示与欣赏的方式也有别于立轴、册页、条屏等绘画形式。
欣赏手卷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全面欣赏:观赏手卷作品时,首先要进行全面欣赏。
手卷在展开时可以呈现出完整的画面,一幅长卷可以有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长度,画面的展开可以栩栩如生地呈现出画家的意境和绘画技巧。
在观赏手卷时,观众要有耐心和毅力,将画卷完整地展开,全面感知画家的绘画意图。
通过全面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手卷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体会画家的用笔技法和绘画功力。
2. 逐段欣赏:古时手卷的欣赏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而是如书卷一般逐段打开,逐段阅读。
动态的阅读是古时真正欣赏手卷的方式。
手卷中除了画芯,还有引首以及卷尾题跋都是补充图像的重要文字信息载体。
观众在逐段展开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3. 细致品味:在手卷展开的过程中,观众需要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品味画家的笔墨技巧、构图布局、线条运用等。
同时,也要注意手卷中的题跋、印章等文字信息,这些都是理解手卷作品的重要元素。
通过细致品味,可以深入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手卷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 深入思考:在欣赏手卷作品的过程中,观众需要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思考作品的主题、意境、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要思考手卷作品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思考,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欣赏手卷作品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通过这样的欣赏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手卷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长卷画鉴赏方法
![长卷画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772a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a.png)
长卷画鉴赏方法长卷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其鉴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把握全局:在欣赏长卷画时,首先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反复品鉴。
这是因为长卷画通常包含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构图,需要通过全面的观察来理解其主题和风格。
2.细致观察:对照书画展开,对位,如画心较小,可借助于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要关注画中的线条、笔墨、色彩和构图等元素。
对于笔墨,要体会其轻重缓急、顿挫刚柔的变化;对于色彩,要观察画家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染环境、描绘形象,并创造出浓丽清新的效果。
3.体会动态美感:长卷画的特点是长,可以拿在手上,因此又叫手卷。
观看长卷画的时候要拿着画轴的两端,一边看,一边收,就好像是你在观看流动的画面一样,具有动态的美感。
这种动态美感是长卷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一。
4.解读题跋与印章:长卷画经常有被添加的可能,如题跋和印章等。
这些添加部分通常是藏家或鉴赏家对作品的评价和赞赏,也是建立他们与作品关系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鉴赏长卷画时,要注意解读这些题跋和印章,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流传情况。
5.分析构图方法:长卷画的构图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分段法和移景法。
分段法是将长卷分为若干段落,每段各自构成一个场面,段与段之间用某种景物或文字做间隔;移景法则是通过散点透视法来组织画面,使得画面中的景物随着视点的移动而逐渐展开。
这些构图方法都体现了画家的巧思和匠心,也是长卷画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鉴赏长卷画需要全面的观察、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理解。
通过把握全局、细致观察、体会动态美感、解读题跋与印章以及分析构图方法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长卷画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0c14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7.png)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始于石器时代。
最初由劳动而产生的艺术其功能由美化生活为目的逐渐转变成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情绪的最好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原先在石器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符号到现在在宣纸上画水墨淋漓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其中以长卷式构图为特色的古代绘画值得一提。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有别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仍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成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不仅表现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形式。
绘画构图技巧也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区别。
我归纳了长卷式构图的特色,可能不够全面但却是常见的构图形式。
1、以故事情节展开。
作品:《洛神赋图》《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所画成的长卷。
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些列及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画中曹子建充分表现了这位王侯兼诗人的气质。
其后画列“冯夷鸣股”、“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
卷末画曹子建回到岸上,坐在洛水之畔目痴口呆,懊丧的神态,表现了“夜耿耿而不寐、沾繁而至曙”的境地。
整幅作品始终吸引读者,使读者的感情随着画面的进展而欢欣、惆怅。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2、人物形象分段排列。
作品:A、《职贡图》这幅画是南朝梁萧绎所作,画的是各族进贡者的形象。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有效教学——探析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文化魅力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有效教学——探析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文化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1b42d6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3.png)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有效教学——探析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文化魅力【摘要】: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中,中国画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内乃至国外舞台都展现着巨大的魅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画逐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推广和运用,对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阶段,小学美术中的中国画教学仍然存在着不足,教师忽视国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对中国国画中蕴涵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中国国画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国画;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文化魅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在中国历史进程上走过长远路途的国画,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彰显着文化的巨大魅力[1]。
现阶段,中国画虽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的内容缺乏层次性,课堂乏味无趣,这种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如果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艺术天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爱上中国画[2]。
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中国画渗透传统文化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
例如,《青花瓷》一课中,我通过微视频向学生演示古人如何运用毛笔在素胎上面描画花鸟、山水、人物等,还设计试一试的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虽然与在纸上画不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国国画的技法和墨法,还学习到中国悠久的瓷器文化。
这节课通过欣赏和体验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中国扇子》一课,我课前收集很多不同款式的扇子供学生欣赏,一把把扇子古色古香,正是有了中国画,才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扇子。
中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8fa32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e.png)
中国画的魅力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画一直是中国人民表现情感和美学追求的载体。
在中国画中,画家通过丰富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表现出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它的传统和创新,它的内涵和形式,以及它的韵律和意境。
中国画的传统和创新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是它并非僵化不变的艺术形式。
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有才华的画家,他们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技法和艺术观念,更注重创新和开拓。
例如,清代的“四王”——石涛、郎世宁、文征明和王时敏,他们继承了明代以来的山水画传统,并融合了西方的透视、光影等技巧,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又如近代的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等画家,他们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注重形式语言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带给了中国画新的活力和魅力。
中国画的内涵和形式中国画是以人和自然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它以自然界为基础,在表现生命和世界的过程中,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社会观念。
古代的中国画家通过画山水、花鸟、人物等形式,表现出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同时也传达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唐代的早期山水画,强调形神兼备,追求既有写意、还有传神的效果;宋代的花鸟画,追求形象的精细和内心的感受;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则注重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
在现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国画更多地关注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表现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画的韵律和意境中国画的韵律和意境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中国画家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营造出韵律分明的氛围和意蕴深厚的情感。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以用笔得意、行草书的平和气韵和优美的布局,表达了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徐悲鸿的《游春图》则通过色彩和光影的运用,表现出春天的生命力和社会的活力。
中国画的韵律和意境,不仅仅表达了画家的情感和思考,更带给观众深深的感受和思考,成为一个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书画长卷的开头和结尾
![书画长卷的开头和结尾](https://img.taocdn.com/s3/m/89d017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0.png)
书画长卷的开头和结尾摘要:一、引言:书画长卷的意义和价值二、书画长卷的开头创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题材和主题2.创新构图和布局3.笔墨运用和色彩搭配三、书画长卷的结尾创作技巧1.呼应开头,保持整体性2.突出主题,强化艺术效果3.收放自如,简洁明了四、结尾案例分析与欣赏五、总结:书画长卷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正文:书画长卷,一种富有韵味和内涵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
在创作书画长卷时,开头和结尾的构思与技巧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到整幅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一、引言:书画长卷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书画长卷既可以是山水风光的画卷,也可以是历史故事的写照。
它既能展示出艺术家们的才华和技艺,也能让观赏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因此,在创作书画长卷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把握整幅作品的脉络。
二、书画长卷的开头创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题材和主题在书画长卷的开头,首先要确定一个合适的题材和主题。
这既可以是自然风光,如山水、湖泊、树林等;也可以是历史故事,如名人轶事、战争场面等。
题材和主题的选择要符合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同时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时代意义。
2.创新构图和布局构图和布局是书画长卷开头的关键环节。
艺术家要在充分表现题材和主题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这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打破传统的构图规律、尝试新的布局方式等来实现。
创新构图和布局既能突显艺术家们的个性,也能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3.笔墨运用和色彩搭配在书画长卷的开头部分,笔墨运用和色彩搭配同样重要。
艺术家要善于运用各种笔触和墨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同时,合理运用色彩,既能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三、书画长卷的结尾创作技巧1.呼应开头,保持整体性书画长卷的结尾要与开头相互呼应,保持整体性。
艺术家可以通过相似的构图、相同的色彩搭配、相近的笔墨技巧等来实现。
这样,整幅作品才能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书法手卷(长卷)的基本知识
![书法手卷(长卷)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637e2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1.png)
书法手卷(长卷)的基本知识手卷是书画横幅中比较长的,因为不便于悬挂,只便于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为“手卷”比较长,所以被人们称为“长卷”。
大图模式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或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
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
也可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
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做诗,自己书写,自己根据诗的意思作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绝”。
大图模式手卷的尺寸比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能达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一、手卷的形式手卷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形式,因为手卷作品的形状总是横幅的,不是竖幅的,而且高度一般在30—60厘米之内,长度至少在2米以上才行。
如历史上怀素的《自叙贴》、草书《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宋人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的《蜀素贴》等均为典型的手卷佳作。
它们有共同特点,一是有长度,起码3米开外,高度在50厘米以内为宜。
二是有完整的内容。
三是书体统一。
手卷是书法创作、装裱的一种形制。
有整幅一体的横式作品,也有小幅多件作品通过装裱而成的。
古代,手卷和长卷混称问题不大,现在应将长卷、手卷分开来叫。
手卷,一般以三四十厘米左右的高度为宜,其长度短则几米,长可达十数米。
大图模式二、手卷的内容完整的手卷包括了引首、正文、拖尾等部分。
引首用来题写手卷的名称,其内容有作品的题目、手卷作品作者的姓名、题写时间、题写者姓名等。
拖尾是裱于手卷后面的空白幅面,留给鉴赏者题字的。
现在,也有不少手卷作品,连引首带拖尾由作者一人完成。
拖尾的内容由他人的品鉴变为正文的介绍、作者的介绍、书写的缘由、书写的感想等。
什么是国画长卷?山水长卷艺术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国画长卷?山水长卷艺术特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d6aca9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4.png)
什么是国画长卷?山水长卷艺术特点有哪些?...什么是国画长卷?山水长卷艺术特点有哪些?长卷是中国画装裱体式之一,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是为长卷,后来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体载;长卷在古代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向展开的,长度视画幅宽度不限,短小的四五米,长的上百米或二三百米。
如《清明上河图》宽只有24.8cm、长528.7cm;《千里江山图》宽51.5cm,长1191.5cm。
长卷因其“长”,画面可容纳的信息量非常之大,表现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与其它绘画形式有较大的区别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果说小品是散文诗,那么长卷就是长篇小说。
长卷的叙事一般是比较宏大的、全景式的,其中场景的转换、结构的衔接、气韵的连贯、节奏的起伏、笔墨的变化、调子的统一等等,都比其它国画形式更为复杂,也更难于驾驭,所以长卷创作是比较复杂的,其难也正在于它的“长”。
国画长卷集中体现了中国画时空游走的艺术特点,画家没有全景式的大局观、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和高超的笔墨表现手段,没有“笼天地于形内,借万物于笔端”的气度,是不可能完成质量上乘的长卷创作的。
张际才1990年代就开始了山水长卷创作,1992年曾与江西画家合作创作了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百米国画长卷《赣水苍茫闽山碧》,在北京军博展出,引起美术界和社会强烈反响。
2000年代他在北京先后创作了三卷山水长卷,其中的十米长卷《乡情》就创作于2008年。
在《乡情》这卷作品中,画家各种水、墨、色的写意表现技巧,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点、线、面,皴、擦、渲、染,从整体到局部构成,气韵通透,峰回路转,气象恢弘,一气呵成,让人感受到中国画特有的那种水墨淋漓和生命气息,传统山水画中那种游动式的时空表现得到了很好的现代呈现,堪称现代山水画经典之作。
文/子语图1-8为张际才十米山水长卷《乡情》局部,图11张际才为收藏朋友签名钤印。
书法艺术的魅力(共10篇)
![书法艺术的魅力(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fade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d.png)
书法艺术的魅力(共10篇)第一篇:引言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备受我国文人墨客的青睐。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精神的寄托。
本篇文档将带领大家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共分为十篇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篇: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变,书法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
第三篇:书法的基本工具与技法书法艺术需要借助特定的工具来表现,主要包括笔、墨、纸、砚等。
笔有毛笔、硬笔之分,墨有浓墨、淡墨之别,纸有生宣、熟宣之选,砚有石砚、陶瓷砚等。
掌握基本的书写技法,如执笔、运笔、收笔等,对于发挥书法艺术的魅力至关重要。
第四篇:书法的审美标准书法艺术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主要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和意境等方面。
笔法要求圆润、有力、流畅;结构要求平衡、匀称、整齐;章法要求有序、有变、有节奏;意境要求抒发作者的情感,传达深邃的思想。
第五篇:书法大家与名作历史上,许多书法大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这些名作成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第六篇:书法与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书法艺术是文人墨客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
他们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品格,使得书法艺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如颜真卿的刚正不阿、柳公权的瘦硬挺拔,都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第七篇: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书法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涵盖了儒、道、佛等多方面的思想。
书法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儒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等。
通过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第八篇:书法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色彩斑斓的中国画卷
![色彩斑斓的中国画卷](https://img.taocdn.com/s3/m/ea12cc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d.png)
色彩斑斓的中国画卷中国画卷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画卷的特点、历史和发展,并探讨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影响。
特点中国画卷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而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观众。
其主要特点包括:1. 纸本绘制:中国画卷通常使用纸作为画布,在纸上运用水墨和颜料进行绘画。
这种绘制方式赋予了画卷独特的质感和墨色效果。
2. 横幅式布局:中国画卷采用横幅式的布局,通常由多张画卷拼接而成。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画卷能够展示出连绵不断的景色和故事情节。
3. 寓意和象征:中国画卷往往包含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绘制山水、花鸟、人物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4. 平面和透视:中国画卷注重平面构图和透视效果的运用,通过简洁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形态和空间感。
历史和发展中国画卷起源于古代的壁画和绢画,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代中国画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画卷主题多以山水和人物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和宋代的画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代表作品如《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等。
明代和清代是中国画卷的鼎盛时期,画家们在题材和技法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创新,创作了众多精美的作品。
在当代艺术中,中国画卷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许多艺术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和观念,创作出了充满创意和个性的作品。
中国画卷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受到了世界各地艺术家和观众的欣赏和喜爱。
价值和影响中国画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力,还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画卷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和人文情怀。
它不仅展示了山水的壮丽和花鸟的灵动,还通过绘制人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中国画卷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书法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b2acef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2.png)
书法艺术魅力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文化气息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欣赏、研究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书法艺术的魅力。
一、感染力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感染力。
无论是书法家的写作过程还是作品本身,都能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
书法家在用毛笔挥洒着自己的情感、思维,将自己的心态与意境融入到一字一句之中,使创作的过程也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
而作品本身,则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感染着观者的心灵。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可以像一首动人的乐曲,引领着人们进入到她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人忘却世间的烦恼。
二、视觉冲击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书法作品的线条、结构、形态、气韵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其风韵所在,即是在字之外。
它们不仅是表现作者书写艺术的载体,更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
这些线条、形态也是一种衍生、演化、扩散的艺术效果,也进一步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三、情感表达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力。
书法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气质”,并非是纸墨的质地而来而是在内、骨法之外摄之成的。
随着笔锋,墨色的变化,通过线条直抒感情,以旷达或慷慨迸发出创造者的精神和思想。
书法家感悟万千,它将他们的心灵升华成墨。
而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则可以越过时空的障碍,直接传达到观者的内心深处,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
四、美的享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提供的美的享受。
书法作品主要有意境之美、形态之美、墨韵之美、线条之美、结构之美等,登峰造极,尤其是意境之美。
户外的翠竹与室内的鲤鱼水碗,因为题材和环境氛围的不同,在场合上与书法的引用是不一样的。
因此,书法的趣味是多样的,只要有心,满眼世间皆艺术之理,书法艺术会让人们的感官和心灵得到惊喜和满足。
五、表现力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表现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与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72f88d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d.png)
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中国书法艺术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想。
本文将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并通过阐述其历史背景、技巧特点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来展现中国书法的独有之处。
一、传承千年的历史背景中国书法艺术源自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漫长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
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并在宋代时进一步发展完善。
中国书法以楷、行、草、隶四种基本字体为主要表现方式,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文字形态饱含了汉字文化中对美学、哲学和伦理道德等方面思想观念的融合。
二、技巧特点彰显个性魅力1. 笔墨纸砚的精密运用中国书法强调笔墨纸砚的和谐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笔和墨。
毛笔有丰富的线条变化能力,通过书写者手腕、指尖的灵活操控,可以创造出极为优美而富有动态感的线条造型。
而墨则以饱满、浓淡相间、线条细腻等特点为书法作品增色添彩。
至于纸砚,选择合适的材质与质感对于书法表现也至关重要。
2. 传神入画的意境表达中国书法注重形神兼备,即在保持文字规范结构的同时,通过使用各种技巧手法来赋予作品以艺术气息和情感内涵。
例如,在行草字体中常常会运用连笔、断点等技巧,以展示快速灵动之势;而在楷字体中,则更多地追求稳重庄重之美。
3. 艺术家个性与创新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这使得中国书法具有了广泛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例如王羲之对于“能工巧匠”的批评,促成了后来草书风格的形成。
此外,现代书法艺术家们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技巧和材料等创新方式,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价值体现于文化辐射与思想启迪1. 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国书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
通过对古人经典名篇的学习和模仿,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继承,中国书法既保留了古代文献的痕迹和价值,又将其融入当今社会生活中。
中国画的意义和魅力
![中国画的意义和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f5dc86b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6.png)
中国画的意义和魅力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意义和魅力。
1. 文化传承:中国画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精髓之一。
通过绘画作品,可以传承和展示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使观者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和感受。
2. 表现形式:中国画善于用线条、墨色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事物的形态、气势和意境。
它强调以意传神,追求表达意境和内涵,注重捕捉自然和人生的意蕴,给人以凝重、含蓄和唯美的视觉体验。
3. 独特风格:中国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从线条的抒发、墨点的运用到色彩的表现,都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手法。
中国画的简练与留白、写意与写实的结合,使其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给观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4. 艺术魅力: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和共鸣。
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观者可以体会到画家对自然、人生以及情感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寄托。
综上所述,中国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通过形象的描绘、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使观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形容卷的最高境界
![形容卷的最高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843818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8.png)
形容卷的最高境界卷的最高境界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是纸质的扁长卷轴,也可以是绘画或书法作品的称谓。
卷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想达到最高境界,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卓越的技巧。
在中国古代,卷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中国绘画、书法、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高境界的卷,是一种将艺术与哲学融为一体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画面的表现手法,更是艺术家深思熟虑、理念丰富的作品。
它通过画面、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世界、人生和哲学思考的见解与理解。
这种最高境界的卷,不仅仅是一副美丽的图画,更是一篇思想的长卷。
最高境界的卷,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它要求艺术家具备极高的技巧水平,具备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艺术家才能够画出富有内涵、充满情感和智慧的卷。
而这种卷又需要观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意境。
因此,最高境界的卷,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也是观者与艺术家的心灵交流。
最高境界的卷,是一种与传统技法和创新理念兼容并蓄的作品。
它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技法和审美观念,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古人经典作品中的技法,又可以加入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念,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展现出卷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这种最高境界的卷,既有传统的古韵和雅致,又有新颖的创意和时代感。
最高境界的卷,是一种展现艺术家个性与才华的作品。
卷作为艺术形式,给予艺术家极大的创作自由度。
艺术家可以通过卷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只有真正具备了个性和才华的卷,才能够在艺术界中独树一帜,留下自己的传世之作。
最高境界的卷,是一种给予观者审美享受的作品。
卷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它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趣。
观看卷作品,仿佛进入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感受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深邃思考和美学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书画长卷的艺术魅力本文论述了书画长卷绘画的章法。
长卷绘画,从构图上体现节奏韵律变化。
长卷绘画中点画、笔墨、章法要遵循“寓杂多于统一”的原则。
分析了书画长卷形势的文学性。
以“画者,文之极也”为代表,自宋代绘画以来就出现绘画文学性的倾向,形成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绘画形式。
最后通过对陈淳花鸟画长卷的分析,试图剖析中国画绘画长卷的独特艺术魅力。
主要分析了陈淳的生平信息、绘画风格以及长卷代表作《墨花钓艇图卷》。
标签:中国书画长卷;艺术魅力;陈淳;花鸟画在中国画传统画幅形式中,长卷或手卷是一段一段展开来欣赏的一种图幅形式,是捧在手上或俯桌而观赏。
一般长卷绘画因是近距离观看,所以画得比较细润些。
它在表现内容上有连续性,但构图形式上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即画是一幅、却有无数个视觉中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卷或手卷,实际上是许多单幅画的连结体,只不过每幅画之间都有一种内容或形式上的联系而已。
理论上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永无止境地画下去,随时随处都可抒发画家心中感受、激情。
一、书画长卷绘画的章法章法也称之为布局或构图,是在绘画平面上摆放绘画语汇。
一幅好的长卷绘画,从构图上更能丰富地体现节奏韵律变化,关键是整体的节奏是不是把各部分的节奏统领起来,部分节奏和整体节奏是否协调。
节奏本身是抽象的,它离不开时间、空间和具体的事物。
长卷绘画艺术的节奏,也离不开发生的时间、空间和笔墨、纸等,所以谈节奏必然要涉及到笔法、用墨、章法及画家创作情感等。
在长卷绘画布局中存在一种强烈的节奏变化,节奏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无不具有一定的节奏。
(当然,节奏是可变的,所谓“一定”是相对的)一幅成功的长卷绘画,可以把画面优美的、变化莫测的、丰富的内含、节奏更能充分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人们看东西时习惯于上下打量、左顾右盼,双眼所及形成的基本图形,就产生了最早的“画幅”。
中国画是画在器物上的纹样图形,上古的纹样,无论是象形纹或是几何纹,其单个纹大多绘制在类似于一种横的长方形。
隋唐以前几乎所有的画幅都是横幅的,一幅一幅连起来可能会形成长卷。
中国画的布局是以人的自然视觉为基础的,双眼平望,注目前视,画家在有限的平面空间里把“尽精微”的对象描绘在绢本或纸本上,使画面产生一种丰富的变化和意味隽永的想象与美感。
长卷绘画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把不同季节花卉、不同时间场景表现同一幅画中,承现时间的一种节奏变化。
如陈淳《花果卷》、《花卉诗翰图卷》等。
总之,在一幅长卷绘画中无论是点画、笔墨、章法、画家情感的表现,就如进行演奏的交响乐,遵循某些共同法则,即“寓杂多于统一”的原则。
那些流动点画线条、有起有伏,有放有收、有高潮有低落,速度上有急有缓、有断有续,感情上有紧张有松弛,布局上有复杂有单纯,有密集有简练;画面中白处、实处形成虚处见实的超脱感,共同构成画面中完美整体。
体裁上则有气势雄伟的巨幅大作,也有趣味盎然的抒情小品,这些更增强了长卷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画家创作如同音乐家按照一定的规律对音符进行组合,形成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
画家把自己对形象的情感和构思的意境,通过笔墨外化在宣纸上,宛若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如果音乐始终是一种节拍,没有高音与低音美妙组合,就不能创作出和谐的乐曲。
因此,优秀的音乐家必须把高低不同的各种音符按适当的比例,协调地组合起来,正如音乐家熟知的“音乐是对立因素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理念。
同样这种“寓杂多于统一”的原则,在中国书画长卷中也能体现出这种艺术美的享受。
二、书画长卷形式的文学性以“画者,文之极也”为代表,自宋代绘画以来就出现绘画文学性的倾向,并随之产生了普遍性的诗画相通,诗画互补之论,并形成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绘画形式。
陈淳自称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这在长卷绘画形式中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画与诗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画这种特殊的观念,它把书画和人情事理联系起来了。
既可把人情事理转化为诗,也可将诗转化为画。
因此,中国画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绘画文学性的显著标志是题画诗的兴盛。
这些题画诗已不似东晋顾恺之所侧重的传神论,也非由画而兴起的泛泛之“春渚情”,而常有真情实感的寄寓。
如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这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
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致太抽象。
如《书鄢陵王主簿折技二首》就是很有名的一首,其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更明确说出诗画相通之理,诗画互补来表达画家心中意气。
魏晋六朝人论文学与绘画之区别,以陆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最为精到。
前于苏轼、理学家邵雍《伊川击壤集》有《诗画吟》:“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
诗画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诗有拼凑痕迹,不过“无循形”与“无遁情”之说,实可见邵雍看到了画与诗分别为造型与抒情艺术的区别。
由于文学对于绘画的参与及渐渗,宋人更多地是在对比之中看到二者的联系,这又显著地表现在“有声画”“无声诗”的说法上。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曾列举数例,均为类似之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青不语诗。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
由于诗画在此时对照中有联系,文艺全才的苏轼終于将二者打通。
他说:“味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话一经道出,就不难找到前代诗画结合的著名典范,向苏轼所说认同者不少。
如此说具有代表性的是“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状,而诗人能言之。
自此,前人有意识地会通诗画,宋末吴龙翰在画家扬公远自编诗集《野趣有声画序》中写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这可谓是对有宋一代“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的最好总结。
郭熙在其《林泉高致》的《画意》中有这样一段话:“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
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画,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目前之景……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使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尽管题画诗在元代后更盛,诗书画印的结合也在元代风行一时,但到陈淳诗画一律,这种间画间题、诗和画合之一卷的形式,达到了更加完善、丰富的境界。
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显示画家诗、书、画三方面的修养和水准,亦便于观者作诸多方面的比较、品味和联想,这是文人展示多方面才华的一个最佳园地。
三、陈淳花鸟画长卷分析陈淳、字道复、又字复甫、号白阳山人。
约五十岁前后,以字行,苏府长洲县人。
陈氏是画史上称之为“吴门画派”中的一员,然而他在绘画上能超越其师文征明,不受文派主体画风的约束。
就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堪称“吴派”中仅次于沈周和文征明的第三号人物。
在绘画艺术变化道路上从沈周出发,由略似到不似,以意为本,从小写到大写。
他在四十岁前后用钩花点叶法,钩勒与点染相结合,交待清晰,风格恬淡平和、笔致多为细腻,有沈周之风。
到五十二岁他的墨花的新风貌基本形成了,他的这种间画间题的形式也完善了。
陈淳甲午冬所作《墨花钓艇图卷》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长卷杰作。
此图分别写梅、竹、兰、菊、秋葵、水仙、山茶、荆楱山雀,松枝及寒溪钓艇等十段。
每段之间皆以自题五言绝句相隔,所写各物均以清纯雅淡之墨为之,或钩画或点虱,或撇捺似八分,或连笔如作草书,形态简略,而风神极佳。
前部皆作花木折枝,末段忽为寒江之景,并写以小艇钩徒,其意令人莫测。
尾端自题曰:“余留城南凡数日,雪中戏作墨花数种,忽有湖上之兴,乃以钓艇续之,须知同归于幻耳!”正说出他随兴漫笔的创作心态,不为物拘、不受景囿,客体物象只是他抒发逸兴的载体而已,同归于幻化的天地,画家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
这种浪漫的手法,是典型中国文人逸兴的反映。
此作笔墨形式统一中见变化,以表现花卉形态的各自不同。
或挺干积雪,或飘舞临风,或挂崖傲霜,或凌波弄姿……试看那枯笔飞白形式上的积雪,侧笔轻钩而出的花容,放笔挥写即成的兰叶,没有丝毫的做作,没有多余的笔墨,潇洒飘逸,无可挑剔。
此幅画中每段一画一诗,从诗画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画家观物心情,钩花点叶(菊、秋葵、山茶等)技法纯熟,水仙的双钩是灵动的,挺拔中透着秀逸,松竹兰的笔墨自如适当。
这种摆脱时空限制,主观幻造理想花鸟世界的思维方式,在他后期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这幅画透视出陈淳在形象构思笔墨方法和形式,语言等方面的自我创造意识,标志着他的艺术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笔墨的情趣在长卷绘画中占了主要的位置。
墨略浓重,笔劲墨丰,画简意浓,物象仅是一种借用的依托。
如《水墨花卉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写牡丹、兰、竹、栀子、荷花、水仙、山茶八种,此卷笔意较为放纵,行笔速度大大加快。
最为突出的是牡丹花头纯用水墨点虱而成。
浓淡墨自然渗透,产生了清润丰腴的效果。
陈氏运墨如色,用水墨交融的笔触,连贯的快节拍的点虱而成,活泼而有生机。
叶也是纯墨色,由于墨的浓淡程度不同,运笔的方法,节奏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质感和形态。
笔墨在画家腕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紧接牡丹的兰竹飞舞如作草书。
兰的长叶,舒腕疾挥,洒落痛快。
竹则用连笔草之,挑、踢、撇、捺,在急风骤雨似的速度中组成竹叶。
形态是似是而非的,半抽象的,充分表达画家当时作画时的激情。
这种不似之似,前人以来曾有,元之写竹大家吴镇也从未作过如此草逸之笔,钩花点叶的各种花,如栀子山茶等,也率草而带草,反映画家的作画态度是随心所欲,无所拘束。
这些情况说明,长卷绘画更能抒发创作者情感。
陈氏晚年受“文门”的无形的约束渐渐淡弱,他的独立个性愈加显露,他在大草书上的成功始终影响着他的画。
他在六十岁的做的《墨花图卷》略去一切细节,取其大形,寥寥几笔,写出物象的神态,水墨如泼出,大块画点染,浓淡交融,却有质感,韵味俱足,而那迅疾的笔势,酣肆的墨染,传导出画家作画时豪放俊发的意气。
画中题曰“昔尝见沈石田先生所作水墨花鸟一册,似不经意而精妙入神,册后自题曰“人当以丹青之外求我可也,益自有得而云然耳。
今吾为此,岂谓是欤不过糊乱涂抹,消灭岁月而已,观者幸勿多消。
”所谓“糊乱涂抹,消灭岁月”与前面所说“草草水墨,游戏水墨”一样都是以笔墨为寄,主张在强调画家作画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上,不以绘写物象的形似为能事,它导致绘画从“以形写神”向“托物寄情”的方向演变,亦为文人写意画形门径,是画家情感而抒发和宣泄,他属于自由奔放、抒发式的。
他的观物全在于感受,他眼中的花卉常常是佳人、才子,他的兴趣,已不在于花卉形貌的描绘,多以钩染、烘托见长,而注重于笔墨的操持,以笔墨为寄,与诗文、书法联系在一起,抒发和宣泄画家的情感和心中意气。
陈淳绘画艺术的特色是多方面的,作品题材较多是花卉,常常在一幅画中,尤其是长卷中,画花写杂画为一卷,并通过题诗书款,把诗文、书法、绘画相通,把自己对诗文书法的高度领悟和实践成就运用于绘画,以诗理明画理,以书法通画法,托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