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供给不足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高等教育制度供给不及与弥补路径选择
2 0 1 5年第 8期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Ex p l o r a t i o n
高等 教 育 制 度供 给 不 及 与 弥 补路 径 选 择 木
许 祥 云 钱 宇航 贾凌 昌
摘
要 :高等教育的稳健发展 需要 良善的制度支撑 和有效的制度供给。然而,高等教 育制度供给的功利
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与现实教 育单—性导向和偏好之间的矛盾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与分数第一的升学制度之间的尖锐矛盾,学校社会角 色的定位与学校具备能力之间的矛盾,‘ 官本位 ’ 、‘ 钱 本位 ’等当前社会不 良风气与学校学术本位之间的矛 盾”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 不仅要在微观的运行机制 方 面调整和 改革 ,更要 在宏 观层 面做好 顶层 设计 和制 度安排 ,实现整个社会范 围内 的综合 配套改革 。然 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 ,在寻求 高等教育 的改革进程 中,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术界似乎对制度之于高等教育的 价值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从制度供给视角观察高 等教育制度改革意义非凡。
化、间隔性空场化 、单一化 、去 实践化减弱 了制度对高等教育的保障性价值。在高等教育制度之 中渗透人文 内 涵 ,使 制 度制 定主 体从 单一 走 向 多元 ,使 高等 教 育制度 建构 和 演进适 当结合 又恰 当分 离,加 强制度 供 给后 的执 行支持等 ,是 弥补 高等教育制度供给不及 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制度供给 ;弥补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五种突出性困境,即 “ 日益增长 的对 良好高等教育 的社会 需求与优 质高等教
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的机会 主义行为,这导致人 类 交往 行 为 的非 确 定性 因素 的增 加 。为 了抑 阻 交 往 行为的非确定性 ,必然需要一些相对简单 的处理规 则和程序 ,这就是所谓的制度 。 高等教育运行也不例外 ,也需要制度加 以规范。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需求也
越来越大。
然而,通过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高等
教育供给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高等教育资源缺乏严重。
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大规模扩张,但是这也导致了高校
的建设质量下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的
经费投入相对较低,而且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也主要靠学费收入,这使得
高校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面临很大的困境。
二、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都不够合理,例如,在一些
热门专业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学生选择这些专业,而在一些有前途的专业却缺乏人才。
此外,高等教育学历层次结构也相对
不合理,学士学位人数过多,而硕士和博士的比例相对较低。
三、高等教育质量不稳定。
高等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的重要指标。
但是过多的高等院校和学生保障
底下,资金和教学手段是容易出现不足的问题,面对直接的经济诱惑,教
师和学校也有可能会缺乏必要的素质保障。
结论: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严重,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问题,更是质量、结构和投入环节的问题。
政府、高校和企业都应该共同努力,推进高
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质水平,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我
国高等教育的需求。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引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现有体制在适应这一变化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问题描述1. 建设不平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院校类型单一等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资源过剩,而另外一些地区则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2. 学科建设滞后: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存在滞后、重复,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传统学科占主导地位,新兴学科得到较少发展机遇,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 就业对接困难:虽然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就业市场招聘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一方面,就业对接渠道有限,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仍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 人才培养理念陈旧: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导,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社会真实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导致毕业后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二、改进方案1. 增强资源协调机制:加强地区间、院校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通过建立跨地区、跨学校资源共享机制,解决资源过剩和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同时推动区域间高校联盟及合作创新项目,促进各地高等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2. 加强学科创新与融合:引导高校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学科资源和人才,推动学科融合与变革。
通过激励机制、评估体系等手段,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
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教育质量不均衡、就业压力加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导致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主要被重点高校所占有,中小学和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2. 教育质量不均衡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高校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需改进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加偏向于理工科,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艺术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影响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1. 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为了解决地域和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应该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大学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
同时,应该加大对中小学和普通高校的投入,提升其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
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高校的教师培训和聘任制度改革,吸引更多具有高学术造诣的教师加入高校。
同时,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调整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为了满足不同人才需求,需要适当调整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发展。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 育需求 ; 高等教 育供给; 高等教 育有效供给
中图分 类 号 : 6 0 G 4
一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40 ( 0 10 — 08 0 10 — 17 2 1 )2 0 0 — 3
、
相会 、 庭对 高 等教 育 有支 付 能 家
■教育 思想与理论
当前我 国高等教 育供给 中 存在 的 问题及对 策研 究
张珑 秀
( 中农 业 大 学 , 北 武 汉 40 7 ) 华 湖 3 00
摘
要: 当前我 国高等教育仍存在供给量相对不足、 供给结构不合理、 供给分布不平衡 、 高校管理不合理等 问题。
必须 建 立 和 健全 “ 主 多元 ” 一 的投 资 办 学体 系 , 坚持 效 率 原 则 同 时 兼顾 公 平 原 则 , 坚持 市场 需 求和 社 会 需 求并 重 的原 则 , 整优 化 办学层 次与 科 类 专业 结 构 , 一 步推 进 和 深化 高校 内部 体 制 改 革 和机 制创 新 , 断 增加 高等 教 调 进 不 育有 效供 给 的数 量与 质 量 , 进全 国 高等教 育和 谐 发展 。 促
收 稿 日期 :00 1— 0 2 1 — 0 1
作者简介 : 张珑秀(9 4 )女 , 18~ , 湖北成 宁人 , 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教 育经济管理研究。
8
人
当前我国高等教 育供给 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 究
咖 董 螂 Ⅲ 轴 咖 弓 抛 。
化生 活 的无 限需求 来说 无疑 是稀 缺 的 。因此 , 目前 我 国 的 浪 费 。
高 等教 育 供给 相 对 于 日益 高涨 的高 等 教 育需 求 来说 仍
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原因及其对策研究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是指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却过剩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尤为突出,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1.政策因素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
政府大力推进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但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并没有跟上。
政府在高中教育的投入上存在不足,导致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2.地域因素我国的高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地域因素导致了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现象。
3.家庭因素一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了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现象。
一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子女的高中教育缺乏支持,导致了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
二、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对策1.政策上的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提高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高中教育的教育经费,提高高中教育的教育质量,从而缓解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现象。
2.地域上的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高中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供给。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育的教育经费,提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育的教育质量,从而缓解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现象。
3.家庭上的对策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高中教育的支持,提高子女的高中教育重视程度。
家庭可以通过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提高子女的高中教育的学习成绩,从而缓解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现象。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教育供求失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提高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高中教育的支持,提高子女的高中教育重视程度。
高等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等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奠定基础,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院校之间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拥有更丰富的师资、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更多的科研经费,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困难;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却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
此外,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师资队伍的建设未能跟上步伐,导致生师比过高,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关注。
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不够严格,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4、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腐败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学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科研项目和经费。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声誉和发展。
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而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是指高校招生人数与毕业生就业率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速度远远超过了就业市场的容纳能力,导致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愈发突出。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供求矛盾的成因1. 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扩招规模过大、过快,导致供给过剩,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2. 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随着高校数量的迅速增加,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为了招生和生存发展,降低了招生门槛,导致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这些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加剧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
3. 就业市场需求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国就业市场需求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这种矛盾的存在部分原因是因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不足,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4. 高等教育费用过高中国的高等教育费用相对较高,导致一些家庭难以承担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这种情况也加剧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一些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解决对策1. 调整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政府应当在扩招的合理控制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避免供给过剩。
更重要的是要与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需求相对接,鼓励学生选择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供需匹配度。
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机制,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高等学校制度变迁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高等学校制度变迁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制度变迁中由于制度缺失,路径依赖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创新乏力等问题的存在,阻挠了制度效率的发挥,文章就这些问题探讨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委托代理现代高等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特征,以高等学校教育制度,法人制度和和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高等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我国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变迁中的问题,原因分析现代高等学校制度的变迁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缺失,高等学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委托代理关系中导致的制度变迁乏力,具体如下:(一)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缺失及原因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在经历一系列的变革之后,并没有完全实现变革预期的目标,仍然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
当然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变革也不例外,一是高等学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缺乏独立的有关高等学校的专项法律法规。
二是缺乏相应高效率的高等学校制度的实施运行机制。
本质原因是什么?从现代高等学校制度需求的角度来看,现代高等学校制度的供给往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从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制度供给不足。
一是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供给的数量不足,二是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供给主体由于制度供给或创新的意愿不足,三是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供给主体由于制度供给或创新的能力不足。
(二)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其原因现代高等学校制度改革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一定的法律和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旧体制下的改革经验等都会对体制变革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变迁中具有路径依赖。
因为”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从高等学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因素来看,我国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一是渐进性变迁模式形成的路径依赖。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内部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
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国应采用促进社会投资教育、培养优质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法,从而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的总量,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策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多年来,我国年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师资力量、固定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等方面都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开拓和利用,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计划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受教育人口众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使得我国多年来陷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恶性循环困境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配置总体看来存在投入不足和浪费严重的重大问题。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早,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也较早地过渡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范畴。
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欧美国家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逐渐向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发展,而这一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偏重于以下几点:注重经济发展并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为主导的无政府干预的教育研究;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高校投入和收益研究,等等。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经济时代来临,各个国家都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成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竞争、积极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研究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拓、整合成为新时代新的研究课题。
欧美各国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入和保障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积极,值得发展中国家去借鉴学习。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供给不足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供给不足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摘要】中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制度变迁供给不足。
其原因包括:获取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知识需要高昂的成本、地方政府获得的激励不足、制度效率递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
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制度供给;制度变迁1973年,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提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特罗所说的“教育系统性质的改变”,实际上就是教育制度的变迁。
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到达到26%,2015年将达到3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达到40%。
这意味着相当一批省份和地区跨入50%行列。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变迁的进程之中。
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1、高等教育理念有待更新(1)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者普及化,并非粗放化。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例,美国于1971年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世界上最早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但自普及化以来,美国高校的生师比从1976年的9.8:1下降到2005年的7.3:1,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中国高校的生师比一直比美国高。
而且,自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中国高校生师比却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尽管生师比和班级规模的绝对数字并不能作为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但是,从教育规律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改变生师比不断提高、班级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就无法避免粗放化的趋势。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的困难与措施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的困难与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虽然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为实现教育公平与卓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这些困难以及可行的措施。
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的困难1.制度更替的矛盾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长期性我们无法忽视,而现实中不同的额外要求要求不同的教育体系,这使得创新教育的能力减小了。
此外,经济的影响也让制度的改革变得困难,因为资源的分配将受到限制而增加了政策的调整。
2.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不力在高等教育中,卓越的人才是非常有价值的。
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较为陈旧,与时代的变迁相比有些滞后。
比如大规模的考试制度并不能代表着相应的人才素质,这束缚了创新精神发挥的充分。
3.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重要的矛盾领域,更是主要难题。
因为只有教育公平,才能通过选拔人才,增强人才创造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
一些教育资源以高昂的价格拱手让出,这重创教育公平。
三、措施1.优化教育体系通过优化教育体系,更快地应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因此建立一种公平和公正的教育体系,建立透明、公正、平等的选拔入学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劳动分工的优化,都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2.科技的介入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人力劳动来达成学生的教育目标。
大学学问空间的上升,对于地球的资源也越来越苛求。
科技将对教育的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产生深远的影响,适当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会成为克服一些困难的突破口。
3.教育财政的引入高等教育改革需要资金,但随着教育资源的紧缺,现实中又不太容易得到。
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引入教育财政。
在这样的体制下,国家必须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适当增加教育财政,帮助教育界期待回报。
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行改革?
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行改革?2023年,中国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中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改革,在教育体制中消除这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缺乏,这严重制约了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发展。
同时,大城市的优质学校则在资源的分配上更加得到优先,更好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学习环境都显得十分齐全。
为改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同时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的共享,例如大学城等,这些都能够帮助贫困地区更好地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普及教育中教育质量的不稳定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基本教育普及率已经很高,但是在某些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不平衡的。
政府可以采取不同课程的统一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等方式,来提高普及教育的质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三,高考制度也存在着不足。
通过高考系统进行招生的方式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的传统,但是一些人批判。
由于一个极端的拼劫教育的体制,导致学生在面对高考时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为决定学生的未来命运。
政府可以适当实行破除升学偏重的评价体系,并引入更多的综合考核方式,来让孩子们面对更加多样化的学校选择和发展路线。
最后,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
就业困难、企业不满意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等问题也凸显问题。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质,如课外实习、技能培训等,使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和适应职场的能力。
总之,改革教育体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到优质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在教育中完成自身成长和自我实现,是这个时代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1. 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导致
学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2. 学科设置不合理:一些学科的设置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不符,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3.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4. 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供需失衡现象明显,导致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2. 优化学科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调整学科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3. 提升教学质量: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注
重教学质量监控,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 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有望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形势,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原因与对策
圆回窗留锄曰偶给 8 围固 圆圆目厨鳃
文 /李云驰 陈晓飞
2 1 世 纪 以来 ,我 国坚 持实 施 科教 兴 国 战略 ,优 隐患 ,是 办学条 件 的隐性 恶化 。在办学软 件水平 上 , 先发 展 教育 事业 ,高等 教育 供 给 取得 长 足发 展。 国 则主要体现为师生 比的上升 。根据教育部数 据 ,我国 家教育部数据 显示 ,从 2 0 0 1 到2 0 1 1 年 ,普通高等学 普通高等学校 的师生 比例 ,由 2 0 0 1 年的 1 : 1 3 . 6持续 0 1 1 年的 1 : 1 7 . 0 ,这 一 比例 不仅远高于 同期 校的学 校数 量 、在 校学 生人数 分别 由 1 2 2 5 所增 加 到 上升 到 2 2 4 0 9 所 、由 7 1 9 . 1 万人增加到 2 4 7 3 . 1 万 人。 但 是 , 发达 国家水平 , 甚至也高于 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其 中, 高等教育供给快 速发展过程 中 ,也存在一些 问题 。其 研究生师生 比例 更高 ,一个导 师同时带十多名研究生 中,质量 下降、地 区分布不均 和总量 不足是 当前我 国 的现象 已经 十分普遍 。华 中科 技大学 教科院的调研 结
0 1 1 年 ,我 国普通 高 校在校 博士 生导 师和 博士研 究 解决社 会普 遍 关注 的重大 问题 。 ” 因此 ,分析 这些 问 2
题的产生原 因并提 出切实可行 的应对思路 ,具有 重大 生 人数分别 为 1 3 8 3 7人、1 7 1 2 6 1 人 。由此可 以推测 , 的现实意义 。
பைடு நூலகம்
高等教育供 给中存在的三大 突出 问题 ,也是妨碍 我国 果 显示 ,2 0 0 8年 ,我 国超 过美 国成 为世 界上 最大 的
供给侧改革下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探析
供给侧改革下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探析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当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硬件设施以及科研经费等方面。
然而,目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失衡。
由于地域、财力等客观条件限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发达地区,高校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则普遍资源匮乏,存在“双一流”高校集中地域的现象。
2. 配置不合理。
高校在资源配置上往往存在追求热门专业、人员配备过剩、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
这些不合理的配置会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 竞争加剧。
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排名和竞争力,不惜一切手段扩大规模、提升硬实力。
然而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些高校在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师生比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应的高等教育布局规划,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对高校的资源配置与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配置。
2. 教育和职业规划引导。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领域,避免出现一些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就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
同时,加强对高校招生计划的审核,避免过度扩张和恶性竞争。
3. 多元化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可以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项目、推进教育创新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高校应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行优秀教师教学典型的学习和推广,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仅是一个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是指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供求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从经济学视角看,这一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复杂性,需要深入探讨。
一、供给方面的矛盾中国高等教育供给方面存在着多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高等院校数量多、质量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地区不平衡的供给格局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同时也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2. 学科结构不合理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一些热门专业人满为患,而一些冷门专业却无人问津。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同时也制约了一些学科领域的发展。
3. 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不畅中国高等教育对口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存在不畅的问题,一些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就业,而一些行业却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情况。
这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同时也影响了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1. 高等教育需求量与老龄化问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 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不高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不高,一些名校资源丰富,而一些地方院校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同时也制约了一些地方院校的发展。
3. 就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三、分析矛盾的原因1. 体制机制问题2. 教育政策问题3. 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还受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行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平衡。
这导致了一些地方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同时也影响了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四、解决矛盾的对策为了解决中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1. 完善高等教育供给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对高等教育的供给制度和机制进行改革,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地区间高校资源的均衡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和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和建议1.引言1.1 概述中国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包括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性、教学模式的僵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国家的创新和竞争力。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不够稳定。
尽管我们有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学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和先进的教育设施,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此外,一些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于时代,无法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其次,目前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参与和创新的机会。
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高等教育过分注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忽视了实践和实用技能的培养,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
最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激增,但就业市场并未相应增长。
这导致了就业竞争的激烈,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同时,某些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造成了就业与专业对口率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教学模式僵化和就业压力大等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提升教育质量的投入、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加强与实际用人需求的对接等。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不断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展开,通过分析不同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
具体而言,文章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介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方面所 获得 的激励不足 。激励
不足 , 而导致 地方政府 缺乏 战略眼 光 , 进 不愿意 改变 旧的办学 理念 , 甚至采取功利主 义行 为 , 对高等教 育索取的 多投入 的少 , 以期获取短期利益 。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索取 , 主要表现为 : 将大学生就业任 务无条 件地强加 给高校 、 “ 让 大学城 ” 的建设承 载城市扩张和地产开发的任 务。
P s sc n ay E u a o ,P r 6h 2 t u e 1 7 . ot e o d r d ct n a s2 t一 9 J n , 9 3 — i i h
与成本相对应的是收益 。由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大 、 周期长 , 短期 内难 以看到社 会效 益 ,在制度变迁成 本很高的前提 下 , 地
创新 、 实施办学奖 惩机制 的制 定 、 过 引入 民办高校 加强 竞争 通
机制 等 , 就可 以弱化高等教 育大众 化制度与其他要素之 间的替 代关 系, 增强互补关系 。
_ _ I _ I - _ f-● ■ _ CO NT EM l RARYECO N O MTC§■ ■一 _ _ - _ I _ _ ■ ■ ● _ PO _ I _ _ _ l_■ ■ { I● } S
育制度变迁供 给的主要任务 。为此 , 政府必 须获得高等教 育制 度变 迁的必 要的知识 , 括高等教 育教学知识 、 包 高等 教育管理 知识 、 高等教 育制度变迁 的需求和 供给知识 , 以及与 高等教 育 相关 的经 济 、 、 法律 社会 、 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服 务知识 。而获取 这 些是需要成 本的 , 包括物 质成本 和时间成 本 , 因为许 多知识
成本 , 使一些高校陷入借债—还债—借债的陷阱 , 进而导致高
校在办学方面的短期行为 , 如减少 教师奖酬金和外 出进修 的机
会 、 低科研 和实验室投入水平 、 降 缩减学生学 习的基本保障等 ,
从而使高等教育事业低水平发展。
5 建 设 世 界 一 流 大 学任 重 道 远 、
势。 尽管生师比和班级规模的绝对数字并不能作为办学质量优 劣的唯一标准 , 是 , 但 从教育规律和经 济学 的角度来看 , 如果 不
制度 作为一个 生产要素 , 在投人生 产后 , 与其 他要素 一起 产生互补效应和替代 效应。最初 , 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 以 所
边际产 出较高 。但是 由于要 素之间的摩擦 与碰撞 , 要素之间的 替代效应超过 了互 补效应 , 导致边 际生产力递减 。以高等教育
大众化制度为例 ,该制度 的推行必然伴随着 大学城的建设 、 土
() 1 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者普及化 , 并非粗放化 。以师资队伍 建设 为例 , 美国于 17 年实现 高等教育普及化 , 91 是世界上最早
实现高等 教育普及化 的国家 , 自普及化 以来 , 国高校的生 但 美
师比从 1 7 9 6年的 981 . 下降到 2 0 : 0 5年的 731 .:,有不断下降的 趋势。中国高校的生师比一直比美国高 。而 且 , 2 0 自 0 2年进入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 , 中国高校生师比却有不断提高 的趋
向“ 普及化 ” 变迁的进程之 中。
一
业费增长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0 8 。如果经 济增长 的成 .% 6 果 用于反哺教 育 , 从长期 来看 , 可以实现经 济和教 育的 同时 发
展 。但 是 ,地方政府 对于教 育投 资明显缺 乏积极性 。汪全 胜 (0 9 认为 , 20) 其根 本原 因在于我国现行高 等教 育投 入立法的缺 陷, 只有完善法律 制度的规 定 , 依法办事 , 才能从根 本上确定高 等教育投入的制度保 障。
4 高等 教 育 制 度 变 迁 的路 径依 赖 、
【 考文 献 】 参
[ Mat T o 1 1 ] rn rw, Polm i h r sin rm Ei t i rbe s n e T a io f t nt o le O t
Ma i e E ua o [ .o fr c n F tr t c rso s H 曲 r d ct n M】 nee eo uue Sr t e f s i C n uu
成 本 、 方政 府获 得 的 激励 不足 、 度 效 率 递 减 、 度 变 迁 的路 地 制 制
2 部 分地 方 高等 教 育 缺 乏 可靠 的 发展 目标 、
目前 , 学术 界的研 究表明 , 高等教育毛 入学 率与人均 G DP
水平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 系, 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 , 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存在着大量的人为因素 。高耀 (00 运用 21 )
改变生 师比不断提 高 、 级规模不 断扩 大的趋势 , 班 高等教 育的
大众化 、 普及化就无法避免粗放 化的趋势。
世界大学排名所 参考的指标 , 既不 是招生规 模 , 也不是 占
地面积 , 而是科研竞争 力。21 年 , 01 中国大陆共有 9 所 大学进 1 入 EI S 基本科学指标数 据库 ) 行, ( 排 位居世界 第 5位 。 这—现象
表明 中国大学的总体科研水 平有所提 高 , 但能 够进入前 10名 0 的高校为数甚少 。在英 国 《 泰晤 士报高 等教育副 刊》 发布的 2 1—2 1 年世界大学排名上 , 01 02 中国大陆仅北京大学和 清华大 学跻 身百强 。以上情况说明 , 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不 是能 一蹴而 就的, 中国在未来需要下大力气建立一支高效 率的科研 型师资
地的 出售 、 金融业务的扩张等 , 既能带来短期 的经济增长 , 又能
扩大政府各部门财政收入和管理权限, 所以得到政府各部门的
支持 , 进而体现了较高的效率。但是 , 着扩招任 务稳定和大学 随 城建设 的完工 , 上述 利益释放 完毕 , 政府对 高等教 育大众 化的 后期投入和 内涵建设就不再关注 , 而导致 制度失 去效率 。 进
() 2 仍然具有精英教 育阶段 的功利化特征 。教育 的功 利化 理念 , 往往重视对能够带来的近 期利益( b k  ̄A 和收入 ) 的技 能的
培养 ,忽视对学 生未来的发展 能力和潜 能的开 发。尤其 是 自 20 年全球经 济危机 以来 , 08 随着就业 压力的增大 , 政府将 就业 的功能强加给高校 , 导致“ 就业评估” 兴起 。 这种评估机制 , 势必 改变 高校的办学理 念 , 曲高校 的资源配置方 式 , 扭 对高校 的学 术 『和思想 f发展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束缚。社会对高校就业工 生 生 作的期望 过高 , 高校带来 巨大 的压力 , 给 以至于 教师产生职 业
倦怠 。
| 8 ,’ 《 当代经济} 02年7月( 21 上)
队伍 , 加大科研投入 , 提高科研竞争 力。
二、 中国 高 等 教 育 制度 变 迁 的理 论 解 释
1 获取 制 度 变迁 的 知 识 需要 高 昂的 成 本 、
在中 国, 适应经 济社 会的高速 发展 , 政府承担 起了 高等教
再创新的高等教 育模式 。” 特罗所说 的“ 教育系统性质的改变” , 实际上就是教 育制度 的变迁 。2 1 , 00年 中国高等教 育毛入学 率
以高校 教育经费 的投 入为例 , 来 , 近年 中部六省 实现了 经
济的连续高速增长 。而且 , 2 0 年 以来 , 自 05 中部六省 GD P增 长 比例高 出全 国平均水平的 1 9 . %。但是其每年的预算内教育事 8
险。针对这种机会主义行为 ,有效 的对策是实施终身问责制 。 “ 终身问责制 ”是利用 “ 息在较 长的时间 内会获得 更多的披 信
露” 这—特 I 遏制在职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 生,
3 加 强 制 度创 新 , 制 制度 效 率递 减 、 遏
制度 的效 率递减 问题 , 须通过 制度的创新才能解 决。以 必 高等教育大众 化为例 , 在该 制度推行 的中后期 , 若能 够加强新 制度的供给 , 完善高等 教育投入立 法 、 如 推行高校融 资制度 的
20 0 6年以前的数据进行 的回归分析表 明 , 东 、 广 内蒙 古的高 等 教育毛入学率严 重滞后于 经济发展。而辽宁 、 黑龙 江 、 湖北 、 吉 林则存在明显的“ 透支 ”超过其 经济承受能力 。类似的高等教 , 育发展 目标 问题依然存在。
3 高等 教 育 投入 缺 乏 制 度 保 障 、
3 “ 度 效 率 递 减规 律 ” 、制
引入竞争机 制, 首先是借 鉴海外经验 , 引导民 间资本进入 高层次高校办学领域。在国外 , 私立大学以其优异的科研成绩 ,
一
直 占据着世界一 流大学 的殿堂 。民办高校具 有机 制活 、 包袱 以激发公办高校的竞争意识 , 打破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目前 ,
已经到达到 2%, 1 年将达到 3% 根据《 6 2 5 0 6。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 规划 纲要 (00-00 ), 22 年 , 国的高 等 21-22 年 》到 00 我
教育毛入学率平 均达到 4%。这意味着相当一批省份和地区跨 0 入 5 %行列。这 些数 据表明 , 0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 “ 大众化 ”
需要大量 的学 习 、 试验和推 广才能够获得 。知识的匮乏导致 发
展的盲 目性 , 使得政府新推 出的制度缺乏正确的 目标。
2、 方 政 府 获 取 的 激 励 不 足 地
致 了一些大学 的盲 目扩张和扩建 , 并将问题推给继任 者。如果
连续 几任 官员都有这种倾向 , 则高校的问题会积 累起一定 的风
径 依 赖 等 。本 文在 此 基 础 上给 出了相 应 的 对 策 建议 。
【 键 词 】 高等教 育普 及 化 关
教 育 制 度供 给
制 度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