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1,3-,1,5-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二羰基化合物优秀课件

第十四章二羰基化合物优秀课件

O
NC O C 2H 5
CH2 Cl
C O 2C 2H 5
D 3C
C D 3I / t-B uO K
O
烷基化
CO 2C2H5 NaO C2H5
O
重排
CO 2C2H5 O
CD3
复习:羰基 a 位的反应 —— 酰基化(Claisen缩合, 交 叉酯缩合,Dieckmann缩合)和烷基化
O
C

CH
O CC
H 3 C
O C 2 H 5N a O E t H 3 CRO C 2 H 5( 2 )H + ,H 3 C
R
单取代丙酮
R' X NaOEt
O H3C
R
O
O
(1) 稀 OH
R
OC2H5 R'
(2) H+,
H3C
R'
二取代丙酮
➢扩展:制备环烷基甲基酮
O H3C
O OC2H5
X (CH2)n X NaOEt
例 3(反合成分析):
H3C
a CO2C2H5 Nb O
a
O
H 3 CN
O + C 2 H 5 O C O C 2 H 5
b-氨基酮类
b
逆向Dieckmann缩合
胺的共轭加成
C O 2C 2H 5
H 3C N
C O O C 2H 5
H3C NH2 +
O 二烯酮不稳定
胺的共轭加成
or
H3C NH2 + 2 H2C
OO
H3C
OC2H5 (CH2)n X
O
NaOEt H3C
O
(1) 稀OH

二羰基化合物详解演示文稿

二羰基化合物详解演示文稿

CH3CH2 C OC2H5
草酸酯,无α-H
C H3 C H C O O C2H5 CO
- CO
C O O C2H5
CH3
(1)C2H5ONa
(2)
+
H
CH3CH
COOC2H5 COOC2H5
第22页,共53页。
④ 分子内的酯缩合反应 ——Dieckmann反应
C O O C 2H5
CH2CH2COOC2H5
烃基化反应;
(2)碳负离子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即羰基化合物和β-二羰 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当与酰卤或酸酐作用时可得酰基化产
物;
(3)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或
1,4-加成)。
第12页,共53页。
三、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应用 1、丙二酸二乙酯的制法 2、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四、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应用
1、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Claisen酯缩合反应
2、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① 成酮分解 ② 成酸分解
OO CH3CCH2COC2H5
3、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① 制备甲基酮
② 制备二元酮
第18页,共53页。
四、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应用
1、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Claisen酯缩合反应
O CH3C CH
O COC2H5
-
+
Na
O
O
RX CH3C CH COC2H5
一烃基乙酰乙酸乙酯
成酮
O
O
CH3C CH CO C2H5
5N % aO H
成酮分解
RO
+ + CH3C CH2 R

有机合成路线-第二章.3

有机合成路线-第二章.3

(2)、甲酸酯酰化反应及应用 (2)、甲酸酯酰化反应及应用 反应 甲酸乙酯与含α氢的酯的强碱作用下反应,常用于含α 氢的酯的α 甲酸乙酯与含α氢的酯的强碱作用下反应,常用于含α-氢的酯的α 位引入一个醛基
O HC O [NaOEt] OEt H3C COOEt HC CH2 COOEt EtOH 烯醇重排 HO HC CH COOEt
C2H5O
CH3COCH2COC2H5
乙酸乙酯酸性比乙醇弱, ②③取于 乙酸乙酯酸性比乙醇弱,故①平衡偏向左,反应②③取于①,故 平衡偏向左,反应②③取于① 也偏向左,但乙酰乙酸乙酯中活泼亚甲基上的氢,受两羰基影响, 也偏向左,但乙酰乙酸乙酯中活泼亚甲基上的氢,受两羰基影响,酸 性比乙醇强,反应④平衡常数K~105,可以说不可逆。因此, 可以说不可逆。因此, 性比乙醇强,反应④平衡常数 浓度虽低,但一形成就反应, 体系中 CH2COOC2H5 浓度虽低,但一形成就反应,从而使反应趋 于完成。 于完成。 若酯的α碳上只有一个氢 碳上只有一个氢, 注:若酯的 碳上只有一个氢,则缩合反应不能在 C2H5O 的作 用下进行。 用下进行。如:
C2H5O
CH2COOC2H5
C2H5OH PKa=16
CH2COOC2H5
O H3C C OC2H5 CH2COOC2H5
O 3 H3C C OC2H5 CH2COOC2H5 O 4 H3C C CH2COOC2H5 CH3COCHCOC H5 H 2
O H3C C CH2COOC2H5 C2H5O K~105 CH COCHCOC H C H OH 3 2 5 2 5
这是α 羰基酸的常用制法。 这是α-羰基酸的常用制法。 C、此反应既可以用作 羰基酸的制备,也可用来制备含有羰基的二 羰基酸的制备, 、此反应既可以用作α-羰基酸的制备 元羧酸。 元羧酸。 例:试设计α-羰基戊二酸的合成路线。 试设计 羰基戊二酸的合成路线。 羰基戊二酸的合成路线 1、分析:TM属于 羰基 二元羧酸 属于α-羰基 、分析: 属于 羰基-二元羧酸

第十五章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第十五章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互变异构
CH3C
COEt
0.93
:
0.07
第二节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实验事实: ①乙酰乙酸乙酯与羰基试剂(苯胺 羟氨等 )反应, 说明含有羰基。 ②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生成钠盐,说明分子 中含有活性氢。
③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不 饱和键。 ④与三氯化铁呈紫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具有烯醇式 结构
2,4–戊二酮 4–乙酰基–5–氧代己腈 (77%)
C H H 2 C 2 C N
2–甲基–1,3–环己二酮
N ① H, 苯 , 回 流 + O ② H , H 2
O O C H O 3 C H 3 K O H + C H C H C C H 2 3C H O H , 回 流 O 3 O O
2–甲基–2–(3'–氧代丁基)– 1,3–环己二酮 (85%)
O
O
HC O C H CC H C O 2 5 5 2
C H C H I 3 2
C O O C H 2 5 C H C H C H 3 2 C O O C H 2 5
① N a O H , H 2O ② H +, △
C O O C H 2 5 C H C H C C H C H C H 3 2 2 2 3 C O O C H 2 5
C H C O O N a 2 C l
N a C N C H O H 2 5 C H C H C O O N a 2 2 H S O 2 4
C O O C H 2 5
O O H O C H H C O CC + C2H5O 2 C 2 5 5 2 O O
C N
C O O C H 2 5

1,4-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1,4-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R

供电子合成子(doner synthons):在形式上作为碳 负离子的结构单元 。

电子接受体合成子(acceptor synthons):在形式上 作为碳正离子的结构单元 。

供电子合成子和电子接受体合成子还可以根据官能团
和活性碳原子的相对位置来进一步分类:
X0 C1 FG C2 C3 C4 C5
成等价物是HCN
4、官能团互换(Functional Group Interconversion, FGI): 把一个官能团转变为另一个官能团,以使切断成为一种 可能的方法。表示为: FGI 例:
ph
Br
FGI
ph
OH
• 目标分子(TM, Target Molecule):合成目标物 • 合成子(Synthons): 反合成分析时, 目标分子切割成的片段(Piece)叫合成子
团转换或键的切断;去寻找一个又一个前体分子(合成
子),直至前体分子为最易得的原料为止,这是完成合成 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分子拆开的方法
在目标分子中把某些键逐一打开,从而推导出合成它应 使用的较小的“碎片”(Fragment)-原料和试剂。 表示式: G
拆开
F +
小分子
E
较大
拆开
D + C
小分子 碎片 较大
CH3 CH3
C
+
OH
+
CN-
a
b
2、合成子 (Synthon) :将分子切断后所得到的非实际
存在的、概念性的分子碎片,通常是个离子。上述切 断得出的a和b两个合成子。 3、合成等价物(Synthetic equivalents):一种能起合 成子作用的试剂(化合物)。合成子常因其本身不太

有机合成设计之——分子拆分

有机合成设计之——分子拆分

O
CH3 CO2Et O CO2Et CO2Et O
在发生迪克曼缩合时, 是α-亚甲基而不是α- 次甲基中的氢被酰基转 换
CO2Et
有机合成设计
3.5
1,3-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3.不同酯间缩合 如果两个不同的酯都有α-氢,并在反应条件 下能够发生自缩合,则反应产物应有四种,因而在 合成上意义不大。 如果两个酯中只有其中一个有α-氢,另一个 较活泼的但却没有α-氢,或虽有α-氢,但在反 应条件下不能发生自缩合,则产物虽然理论上有两 种,但实际上有一种是主要的。
CHO O CH3C CH2CH3 NaOH H2O C6H5CH=CHCOCH2CH3
+
有机合成设计
3.4 β-羟基羰基化合物和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具有与丙二酸反应性相当的亚甲基化合物,也能在比较温和 的碱性条件下与脂醛缩合。如:
CHO
+
OCH3 OCH3
CH2(CO2H)2 OCH3
面。例如,要考虑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可能发生 的副反应。目标分子的切断部位就是合成时要连 接的部位,也就是说:拆分了今后要用较好的反 应将其连接起来。
有机合成设计
3.2
分子的拆开法和注意点
→ NaX + ROR’
如用威廉林合成法(Williamson Synthesis): RONa + R’X 合成异丙基正丁醚,这个醚可以有两个拆开部位:
3.2
分子的拆开法和注意点
O O O b O Cl
+
O O
在 b 拆分中,使用酰氯比 a 中烷基溴活泼,且 另外一个试剂的苯环被活化,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显然,路线 b 优于路线 a 。

二羰基化合物PPT课件

二羰基化合物PPT课件
CH2C6H5
1) 稀OH 2) H+
O CH3CCHCOOH
CH2C6H5
-CO2
O CH3CCH2CH2C6H5
.
18
例:合成3-甲基-2-己酮
OO
OO
C H 3C C H 2C O C 2H 5② ① C H C 3 2 C H H 5O 2C N H a2B rC H 3C C H C O C 2H 5
OO H 3CCC H 2CO E t
室 温
O H O H
H 3CC CCO E t
92.5% 酮 式
7.5% 烯 醇 式
为什么乙酰乙酸乙酯是由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 异构体组成的?
因为,其烯醇式结构有一定的稳定性:
OO CH3CCH2 COEt
1
:
H
:O
O
CH3C
COEt CH
0.09
.
5
所以,在常态下, β—二羰基化合物可以表现出
O
OO
2 C H 3 C O C 2 H 51 .2 N .H a O 3 O C + 2 H 5 C H 3 C C H 2 C O C 2 H 5+ C 2 H 5 O H
乙酰乙酸乙酯(三乙)
O
R O
O R O
R H 2 C C -O 2 H 5C +H H C - O C C 2 H 51 2 C H 2 H O 5 A O c N aR H 2 C C -CH 2 H 5C
①C2H5ONa ②CH3I
OCH3
C H 2C H 2C H 3
CH3CCCOOC2H5
CH2CH2CH3
O C H 3
1 ) O H -2 ) H + 3 ) 加 热 O C H 3

§2-7 1,3-,1,5-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2-7 1,3-,1,5-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2 C H 3 C H 2 C O 2 C 2 H 5
CH3
CH3
【例21】
O
CO2C2H5
CO2C2H5
CO2C2H5
不同酯间的缩合产物同样能够用切断法对分子简化。例如
a CO2C2H5
【例22】 H3C CHb
CO2C2H5
a
CO2C2H5
H3C CH
CO2C2H5
CH3Br +
CO2C2H5 H2C
OO
OO
C 3 C H C 2 C O H 2 H 5 C C 2 H 5 OC N 3 C H C aC O H 2 H 5C Np K a a = 1 1
(2)、钠盐的烷基化和酰基化
C 3O C H CO C H O 2 H 5 C Na -R NX C a3 X O C H R CO C H O 2 H 5 C
O CN
CO2C2H5
双键
二、1,5-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拆开
O
O
CCCCC
O CC H
O CCC
例如:
Ph 1O
Ph 2 a
3 4b
CHO
5
disa disb
Ph O+
Ph
CHO
Ph O CH3CHO +
Ph
O
Ph
Ph +
O
EtO
CHO
Ph
O CH3COEt + -CH2CO2Et
OCH3-C-OEt
CH2CO2Et
OC H 3-C -O E t
C H 2C O 2E t
OO C H 3 C C H 2 C O E t+-O E t

第九章羰基化合物

第九章羰基化合物

反应机理
H+
+ ROH
OH -H+
C=O

C=OH
C
+ OR
H
催 化
OH H+ C
OR
+ OH2 C OR
-H2O
C+ OR
ROH
H C O+R
-H+
OR
OR C OR
分子内形成半缩醛的反应机理
H+
HOCH2CH2CH2CH2CH=O
+ HO(CH2)4CH=OH
-H+
+ OH
O
OH
OH
缩醛对碱、氧化剂稳定。在稀酸溶液中易水解成醛和醇。
常见的亲核试剂按照亲核的中心 原子不同可分为:
碳为中心原子的亲核试剂 氧为中心原子的亲核试剂 硫为中心原子的亲核试剂
氮为中心原子的亲核试剂
羰基与碳为中心原子的 亲核试剂的加成
格氏试剂 HCN 炔化钠
与HCN的加成
-OH溶液
(CH3)2C=O + HCN
C C3 3H HCO C - N H 2OC C3 3H HCC ON H
-羟腈(或-氰醇)
H+ H2O
CH3 C COOH -H2O
CH3
OH
-羟基酸
CHC2H=C3 -COOH ,-不饱和酸
反应机理
C C H H 3 3C = O -C NC C H H 3 3 C O C -N H 2 O C C H H 3 3C C O N H
可逆
不可逆
反应条件
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R-CC-Na+ +

精细有机合成-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_图文

精细有机合成-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_图文

例2 设计2,5-二甲基-2,5-环氯-3-已酮 的
合成路线
八、1,4-和1,6-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1. 1,4-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1) 通式
(2) 1.4-二酮的合成
设计3-甲基-2-乙酰基-4-氧代戊酸乙酯的合成
设计2-(α-环已酮基)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
例1 设计∆1,2-六氢化茚-2-酮的合成路线
1. 1,5—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Michael加成
若给予体中X成Y为-COOR,-COR,- CHO或—CONH2,受体为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 物,则Michae1反应产物为1,5-二羰基化合物 。
Michael反应的选择性
2-辛酮与丙烯酸乙酯的反应
2. 1,5-二碳基化合物的拆开法
例1 设计5,5-二甲基-1,3-环已二酮的合成路 线
③α-次甲基:很难被各种酯所酰化。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子酯和一分子酮反应——适用于各种酮
两分子酯和一分子酮反应——适用于丙酮和环戊酮
在甲基和羰基之间被一个或多个共扼的双键 隔开时,甲基的活性不变-“插烯规律”。例如:
多种环酮的亚甲基,也可以草酰化
甲酸酯与酮的酰化反应—脂肪酮优先发生在亚甲基上
例1 设计天然产物白屈莱酸的合成路线
例2 设计合成路线
例3 设计9-甲基-3,5,6,7,8,9-六氢化 -3-萘酮的合成路线
例4 设计合成路线
Mannich反应及其应用
设计合成路线
先制成Mannich碱的碘化季胺盐
七、α-羟基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1. α-羰基酸的合成与拆开 (1) α-羰基酸的合成
(2) α-羰基酸的拆开
• 含有杂原子的二元羧酸酯(含α-活泼氢)也可 进行Dieckmann酯缩合反应

26专题1-有机合成解题方法(1)

26专题1-有机合成解题方法(1)
O
3.不同酯间缩合
如果两个不同的酯都有α-氢,并在反应条件 下能够发生自缩合,则反应产物应有四种,因而在 合成上意义不大。
如果两个酯中只有其中一个有α-氢,另一个 较活泼的但却没有α-氢,或虽有α-氢,但在反 应条件下不能发生自缩合,则产物虽然理论上有两 种,但实际上有一种是主要的。
迈克尔(Michael, A)缩合,也称为迈克尔反应, 是合成1,5-二羰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O =O
HOH 2C COOH
OHC CHO
H2C CH 2
合成:
= H 2 C C 2 H ( 1 )O 3 OC H C o H n C e .O H -H O 2 C O CH O H + O O O H
( 2 )Z n /H 2 O
(1) C3H CO2C C3H H
C3H C2H CH OC3H C3H
== C 3 H
O O ( 2 )
= =
O
(1 ) C H 3M g B r
CH 3 H + ,
CH 3 HBr
NaOH
CH 3
(2 ) H 3O +
OH
H 2O
RO R
H 2O
OH
(1 ) B 2H 6
CH 3
(2 ) H 2O 2 / O H - , H 2O
KMnO
4 /H +
• 活化作用 • 钝化作用 • 利用封闭特定位置来导向
活化作用
钝化作用
利用封闭特定位置来导向
保护基
在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合成中,如果要使几个活性相近的 官能团中的一个发生反应,或使活性相对较弱的官能团 发 . 生反应,则需使用保护基团。
33

高等有机合成:第6节 1,4-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高等有机合成:第6节 1,4-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Baumann, K. L., Butler, D. E., Deering, C. F., Mennen, K. E., Millar, A., Nanninga,
T. N., Palmer, C. W., Roth, B. D.Tetrahedron Lett. 1992, 33, 2283-2284.
J.A. Murry, D.E. Frantz, A. Soheili, R. Tillyer, E.J.J. Grabowski, P.J. Reider, J. Am.
Chem. Soc. 2001, 123, 9696.
2013-3-27
9
应用举例 Synthesis of CI-981
a potent and tissueselective inhibitor of HMG-CoA reductase
O
Ph
O
+ PhCOCH2CH2NMe2
NaOH
O + PhCOCH=CH2
T. M.
2013-3-27
OO
OEt B
O Ph CO2Et
EtO O CO2Et C
CO2Et
OO
+
Ph COCH3 EtO
OEt
D
E
当大量的醇钠存在时,无论从A,B出发还是从C,D出发,产物中都会有A-E出现
2013-3-27
28
Q: 试设计5,5-二甲基环己二酮-1,3的合成路线
分析:
O O
O OEt O
O
NaOEt
14
Darzens反应应用实例:大麻隆(Nabilone) 合成
O MeO
OMe
i. EtONa ii. HCl

第15章二羰基化合物

第15章二羰基化合物

COOC 2H5
OH-/H2O H+/H2O CH3CH2CH2 COOH
说明(explanation):
COOC 2H5 CH 3CH 2CH
COOC 2H5
①所用RX最好是伯卤代烃,如仲卤代烃时,反应TS拥挤程度大, △E高,不利于反应,同时伴有一定的消除反应,故收率低。
② 当卤代烃在OH-中发生消除,而 C C X其中X不活泼。
O
O
CH3COC2H5 CH3CCH3
OO C2H5OCCH 2COC 2H5
OO CH3 CCH 2 COC 2H5
pKa 25
20
13
11
例如(illustration) :
O
O
CH3C CH2 CCH3
酮式 (24% )
H
O
O
CH3C C CCH3 H
烯醇 式 (76% )
分子内氢健 共轭体系
COOC2H5 CH
COOC2H5
OH-/H2O H+/
COOH
例:由丙二酸二乙酯和相应的R-X合成
OO
C2H5OCCH 2COC2H5 丙二酸二乙酯
(diethyl malonate)
β—二羰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在于两个 C 之O 间的亚甲
基 CH 2 活泼性。由于亚甲基受两个 C O的诱导吸电作 用,使亚甲基上氢原子的酸性增强。
例(illustration) :
O
C CH 2
C O
CH 3 O C2H5
O
O
C OC2H5 + CH3 C
C2H5ONa CH3 H+/H2O
O
O
C CH2 C CH3

全国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

全国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

全国竞赛有机化学增补知识点一、立体化学:对映异构1.手性分子:分子与它的镜像不能重合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物质具有手性就有旋光性,也就存在对映异构体。

一般来讲分子不具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时,就有手性特征。

2.手性碳原子:当一个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常以C*表示。

见右图。

3.外消旋体:把右图的一对对映体等物质的量混合,对外不显旋光性的物质叫外消旋体。

含有几个不相同的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能构成2n个对映异构体和2n -1个外消旋体。

对映异构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都相同,而生物活性不同。

4.内消旋体:分子内含有相同的手性碳原子,分子两个半部互为物与象的关系,使分子内部的旋光性相互抵消的化合物。

如右图。

2.构型的表示法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如右图。

①十字架中心表示C*,在纸平面上;②ac横线在纸前方;③bd纵线在纸后方。

3.虚、实、楔线式,如右图①实线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纸平面上;②虚线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有纸面后;③楔线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纸平面前方。

4.构型的R、S命名对含一个手性碳原子Cabcd的命名:取代基大小顺序依次为a>b>c>d,将C-d键作为观察方向,d在纸的后面,与C重叠,基团由大到小,如果次序为顺时针的是R构型,逆时针的是S构型。

请参看下图。

基团大小顺序国际命名规则:(1)按直接与C* 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大小为次序,大的在先,小的在后。

(2)假如与C’直接相连的原子相同,则看第二个原子,其原子序数大的在先,小的在后,若第二个原子相同,则看第三个原子,依次类推下去。

常见的取代基的顺序排列如下:-I, -Br, -Cl, -SR, -SH, -F, ,-OR,-OH, -NO 2,-NHC-R,-NHR ,-NH 2,-CCl 3, , , , , , , ,-CH 2OH, -C6H5,-CR3,-CHR 2,-CH2R, -CH 3, -D ,-H。

第三章 分子拆开法2

第三章 分子拆开法2

习 题
(2)合成
想把环己酮作为一个带负电荷(α--Cθ)进攻的对象。 就必须把环己酮的α—C变成强的亲核性。其方法是把环己 酮转变成烯胺。 制备烯胺常用的肿胺有:吡咯烷 ,哌啶 吗啉 等。 烯胺的反应用途很大,作为亲核试剂可发生多种反应: 烷基化、酰基化、亲电的烯属化合物的加成等。 例2 。 设计3-甲基-2-乙酰基-4-氧代戊酸乙酯的合成
例1 试设计绿叶丁香素的合成路线。
(1)分析 TM是个同碳“二醚”,实质是缩醛。拆开:
(1)分析 从TM骨架、官能团来看,这是一个缩酮。所 以进行1,1-拆开:
(2)合成
用途:当将此原料卤代酮转变成格氏试剂再参与反应时, 就得先把羰基保护起来以避免分子内自相反应。这时,就 可用这种反应制成缩酮(或缩醛),实施保护作用。
(2)合成
例3 设计9-甲基-3, 5, 6, 7, 8, 9-六氢化-3-萘酮的合成路线。 (1)分析
(2)合成
在上面讨论1, 5-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中,所涉及的 原料或中间体,有乙烯基酮(α, β-不饱和羰基)的结构部分。 而乙烯基酮类是不稳定的物质。若作为原料,因在放置的过 程中,会发生聚合反应,这就必然影响产率。假如能把它们 在作原料或中间体时暂时荫蔽起来,而在反应时再释放出来 并随即用掉,则在合成效果上会更好一些。 另外,有些烯酮,如甲基乙烯基酮的制备。常需用甲 醛。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又可发生聚合或其他副反应,也会 降低产率。综上考虑,可以将含α氢的活泼羰基化合物、甲 醛(或其他醛)、含氢的胺(或氨)制成曼尼希(Mannich) 碱。再利用其受热分解成为烯酮的特性,就可以将烯酮应用 于迈克乐反应中以获得较高的产率。
①分析 从TM的骨架看有六个碳子;从官能团—一个 双键(C3—C4)、1,6—氧化了的二碳原子以及它们的相对 位置。分析:

第四章 分子的拆开

第四章  分子的拆开

分子拆开法:
• 拆开是结构分析的一种处理方法,目标分子中的某 个键被打断,推断出合成目标分子所需的原料;
• 只有熟悉和掌握的合成反应越多,才能更有效、合
理地拆开复杂分子结构;
• 抓住反应的基本特征,注意分子结构的变化。
+
(二)在不同部位拆开分子的比较
Example 1:二甲基环己基甲醇合成路线设计
H2O
亲核加成
OH2
O
C(CH3)2
-H+
OH O CH(CH3)2
C-O键断裂
_
O
+ (CH3)2C=OH
+
质子转移
OH
+ (CH3)2C=O
拆分实例: Example :
OH β α O H O H O
+
H
CHO α β OH
CHO
+
CH2O
Exercise :
O α β HO
O
Ph Ph
如何拆分?
在醇钠(碱性试剂)存在下,烷基卤会发生消去反应 脱卤化氢,且仲烷基卤大于伯烷基卤,在b处拆开更合适。
(四)在回推的适当阶段将分子拆开
• 在回推过程的适当阶段考虑分子的拆开;
• 有的目标分子不是直接由碎片构成,碎片构成
的只是它的前体,而前体形成后,又经历了包 括分子内骨架的变化才成为目标分子。
Example :
知识点补充: 羰基化合物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乙酰乙酸乙酯于1863年合成,它有如下反应行为:
O O CH3-C-CH2-C-OC2H5
O CH3-C=CH-C-OC2H5 OH
酮 式 能与: NaHSO3 HCN 苯肼等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亚甲基活泼氢的性质 (1)、酸性
CH 3 O O C CH 2 C OC2H5 C2H5ONa O O C CH C OC2H5
CH 3
Na
pKa =11
(2)、钠盐的烷基化和酰基化
O O CH3 C CH C OC2H5 Na RX -NaX O O CH 3 C CH C OC2H5 R
a
CO2C2H5 CH b CO2C2H5
【例22 】
H3C
a
CO2C2H5 CH CO2C2H5 CH3Br + H 2C
CO2C2H5 CO2C2H5
H3C
CO2C2H5 H3C CH b CO2C2H5 CH3CH2CO2C2H5 +
CO2C2H5 CO2C2H5
三、 1,3-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举例
O R' O CH 3 C C C OC2H5 R
O O O O C2H5ONa R'X CH 3 C CH C OC2H5 CH 3 C C C OC2H5 Na -NaX R R
O O CH 3 C CH C OC2H5 Na
RCOX -NaX
O O CH 3 C CH C OC2H5 COR
A、R最好用1O,2O产量低,不能用3O和乙烯式卤代烃; B、 二次引入时,第二次引入的R′要比R活泼; C、RX也可是卤代酸酯或卤代酮。
麦克尔(Michacl,1853年) 缩合,也称Michael反应,是合 成1,5-二羰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含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如 CH2(COOC2H5)2、C6H5CH2CN、R–CH2NO2等,在强碱 (如NaOH、C2H5ONa)作用下与α、β-不饱和醛酮发生1,4加成反应——称为麦克尔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CO2C2H5
【例23 】
Ph
CH a,b CO2C2H5
CO2C2H5
切断a法 Ph
CH CO2C2H5
PhCH2CO2C2H5 +
CO2C2H5 CO2C2H5
合成
C6H5CH2CO2C2H5 +
CO2C2H5 C2H5ONa C6H5CHCO2C2H5 + C2H5OH CO2C2H5 COCO C H
~24 20
16
~25 29
10.2
1、互变异构
白( ) 白( ) 黄( ) NaHSO 3 NH 2OH O O CH 3-C-CH2-C-OC2H5 Na Br2/CCl4 FeCl3 室温 H2 有活性氢
溴褪色(具双键) 蓝紫色(具烯醇结构)
2,4-= 硝基苯肼
O O CH 3-C-CH2-C-OC2H5 酮式 (93%)
OH O CH 3-C=CH-C-OC 2H5 烯醇式 (7%)
O O CH3CCH2COEt
OH O CH3CH=CHCOEt
p-π、 π- π共轭
OH
O
H O CH 3 C CH O C OC 2H5
CH 3-C=CH-C-OC 2H5
酮式 O CH 3-C-CH3 O O CH 3-C-CH2COOC 2H5
CO2C2H5
叁键
双键
二、1,5-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拆开
O C C C C O C C H O C O C C C
例如:
Ph
Ph
1 2 3 4 5 b
O
a
d
i sa
d is b
Ph Ph
O +
CHO Ph Ph
O
CHO
CH3CHO +
O
O Ph Ph + CHO
EtO
Ph
1
2 3
Ph
4
CHO
5
三、1,5-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C2H5O2C
CH3 O CO2C2H5
其它可能产物难 生成,为什么?
分析
R
R CO2Et O CO2Et CO2Et
R O
逆Dieckmann 缩合
Dieckmann 缩合
COOEt
机理
O R CO2Et O R COEt O OEt OEt EtO R O EtOOC H OEt O COOEt C H R O OEt O EtO R H O C OEt O
R O OEt COOEt -OEt
R

例:Dieckmann 缩合的可逆性在合成上的应用
CO2C2H5 CO2C2H5 O CD3
双活化位
O
直接反应得不 到目标产物
合成
CO2C2H5 CD3I / t-BuOK O 烷基化 D3C CO2C2H5 O CO2C2H5 NaOC2H5 重排 O CD3 CO2C2H5 O K CD3I
t-BuOK
问题: 两步反应中分别采用 了不同的碱,若两种碱相 互交换会有什么问题?
4. 酯与酰氯或酸酐的缩合
O 强碱 RCH2CO2C2H5
化学计量
R' C O R' C
Cl O
或 R'
O C
O CH C OC2H5 R
O C R'
反应分两步进行
产物有何特点?
机理
O R CH H B -L R' O C CH R O C OC2H5 R' C O C OC2H5 RCH C OC2H5 L O R' O C L CH R O C OC2H5

对称二羧酸酯的 Dieckmann 缩合
CO2Et CO2Et NaOC2H5 ONa H+ O CO2Et (>化学计量) CO2Et
CO2Et NaOC2H5 CO2Et CO2Et (>化学计量) H+ ONa
CO2Et O
CO2C2H5 CH2CH2CO2C2H5 H3C N NaOC2H5 HCl H3C N CH2CH2CO2H2H5 (>化学计量) H O Cl
碱为催化量时反应可逆

不对称二羧酸酯的 Dieckmann 缩合
R NaOC2H5 R CO2Et CO2Et NaOC2H5
反应可逆
R O
过量的碱
O CO2Et
CO2Et NaOC2H5 R CO2Et O
主要产物
两产物在碱作用下可 相互转变,请写出该 转变的机理(下页)
CO2C2H5 CO2C2H5 C2H5O2C CH3 NaH H+
二、 1,3-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根据该缩合反应的特点,可以做如下切断。
O C C O C O C OR O C C H
【例20 】 H3C C
H2
CO
H C CO2C2H5 CH3
CH3
2 CH3CH2CO2C2H5
CH3
【例21 】
O CO2C2H5
CO2C2H5 CO2C2H5
不同酯间的缩合产物同样能够用切断法对分子简化。例如
3、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1)、酮式分解
O O O NaOH 稀 CH 3 C CH 2 C OC2H5 CH 3 C CH 3 O O O CH 3 C CH C OC2H5 稀 OH CH 3 C CH 2R R O O O O OH CH 3 C CH C OC2H5 稀 CH 3 C CH 2 C R COR C2H5OH + CO 2 C2H5OH + CO 2
C2H5OH + CO 2
(2)、酸式分解
O O 浓 NaOH CH 3 C CH 2 C OC2H5 2 CH 3COOH + C2H5OH O O 浓 OH CH3COOH + RCH2COOH + C2H5OH CH 3 C CH C OC2H5 R O O 浓 OH CH COOH + RCOCH COOH + C H OH 2 5 2 CH 3 C CH C OC2H5 3 COR
C2H5O2C
O O
【例24】
C2H5O2C
4,5-二氧代环戊烷--1,3-二羧酸二乙酯
C2H5O2C
O O
CO2C2H5 + CO2C2H5 CO2C2H5
C2H5O2C
CO2C2H5
O
【例25 】
HO2C O CO2H 最初从草本植物白屈菜中分离出来的白屈菜酸
切断
O O
HO2C
O
CO2H
HO2C HO OH CO2H O O OH + HO2C OH
O
【例26 】
O 3-甲基色酮
Me
切断
O Me O OH O Me OH OH O O Me H OH O Me + HCO2Et
合成
O Me Na + HCO2Et OH O Me ONa ONa
H
O Me + H2O O
1,5-二羰基化合物的拆开
结构通式
O C C C C
O C
一、1,5-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烯醇式 OH CH 2=C-CH 3 OH O CH 3 H O OC2H5 OH O
烯醇式含量 2.4x10-4 2.0x10-2
7.5
O O CH 3-C-CH2-C-CH3 O O C6H5-C-CH2-C-CH3
CH 3-C=CH-C-CH 3 OH O C6H5-C=CH-C-CH 3
80 99
Michael donors
O
C2H5O2C CH2 C2H5O2C +
CO2C2H5 Ph
NaOEt
C2H5O2C C2H5O2C
CO2C2H5 Ph
CN PhCH2 CH + CONH2
CN CN NH3(l) PhCH2 C CH2CH2CN CON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