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供给和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价格
教学目的:明确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及其内容,掌握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并据此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对供求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要求:阐明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重点介绍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和图像、以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最终运用供
求原理研究市场均衡。
阐明弹性的一般概念、原理;熟练掌握需求
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需求价格弹性
教学难点: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以及运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各种弹性的计算及经济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与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与需求函数
1、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要点:
首先,指的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即既有购买欲望又有支付能力;
其次,需求这个概念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量,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购买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在其他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价格提高需求下降;
②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分为
替代品:是指消费中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互补品:是指在消费中互相补充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③消费者的偏好
④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⑤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3、需求函数:用函数关系来表示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就是需求函数。
记作:
一般形式(只考虑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Q d =)(p f 如: Q d = P ⋅βα-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表: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列。
需求曲线:用几何图形表示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关系,就是需求曲线。
如下图:
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如下图左。
2、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
图右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P
Q Q d
注意:该坐标轴不是数学中的笛
卡儿坐标,而是经济学中的马歇尔坐标。
P
Q
P 1
Q 1
P 2
Q 2
图1 需求量的变动
D
P
P 0
Q
D 0
D 1
D 2
Q 2 Q 0 Q 1
图2 需求的变动
3、需求规律(——价格作为自变量):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其他因素不变)。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价格降低会增加需求量?
有没有例外?
第二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与供给函数
1、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两个涵义:
第一,作为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现实供给,即既有供给意愿又有能力;
第二,供给概念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
实际上反映了厂商供给量与商品价格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了产量就越小。
(2)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能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如在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可能多生产小麦而减少玉米的供给量。
(3)生产的成本。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
(4)技术水平。
一般而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
(5)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价格上升,则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如果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6)政府的政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3、供给函数:用函数关系表示的某种商品供给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供给函数:
一般形式(只考虑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Q s
=)(p f ,如: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表: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表列。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下图:
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
注:供给曲线表现 价格与供给数量 之间的平滑连续 的关系。
P
Q
S
马歇尔坐标
O
的变动。
如左图。
2、当商品本身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如右图。
图1 供给量的变动图 图 2 供给的变动
3、供给规律: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价
格成同方向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价格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均衡:是指供求相等时的市场状况。
均衡价格: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或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市场均衡时的交易量或产量。
二、均衡价格模型: 设需求函数为: ,供给函数为:
当需求等于供给时 , 则有均衡价格: 。
把计算出来的均衡价格( )代入到需求函数中或供给函数中就可计算出
均衡数量。
Q P Q
P
三、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如下图1。
2、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
P1
P0
图3
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在经济学中,弹性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
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
弹性系数= 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二、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即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设: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表示商品的需求量;表示该商品的价格;表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一般而
言,由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为负值。
但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计算和分析方便,一般取其绝对值。
2、有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问题
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问题时,要注意区分点弹性与弧弹性。
(1)点弹性:衡量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相对应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它可以精确地反应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值。
其计算公式如前所述。
(2)弧弹性是以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需求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
计算公式为:
实际生活中,弧弹性运用的较为广泛,一般所指的弹性系数是指弧弹性的弹性系数。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曲线的斜率不等于弹性系数,即便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不同两点之间,其弹性系数也是不一样的。
三、需求曲线点弹性的几何推导
需求点弹性系数值可以用几何方法来表示和测度,我们先看需求曲线为直线
的特殊情况。
下图1中有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它交坐标纵轴和横轴分别于A 、B 两点,C 点为该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从几何意义上看,根据公式,C 点的需求点弹性可以表示为:
AF OF AC BC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d =
==•=•=
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弹性的几何求法,可以先过该点作需求曲线的切线,然后用与求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相类似的方法来求得。
如下图2。
点,弹性为无穷大;在AB 线的中点C 点上,弹性为1;在B 点,弹性为0;在AC 之间,弹性大于1;在BC 之间,弹性小于1。
四、需求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性质用途。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较大。
(2)商品可替代程度。
一商品越容易被替代,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
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反之,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4)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
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会注意价格的变动。
所以,支出比重越小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反之,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5)商品的耐用程度。
一般而言,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非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例如,家用汽车和家用空调的弹性往往大于报刊这类印刷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6)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也与需求弹性有关。
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如汽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会影响其需求量,但长期人们可能寻找替代品,从而对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
2、需求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①E =0 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么变动,需求量不变,如接生费
②E =∞需求弹性为无穷大,既定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无限,政府收购黄金、农产品等。
③E =1 需求单位弹性,日用品
④E <1 需求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
⑤E >1 需求富有弹性,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享受性劳务。
3、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案例讨论:“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五、其他的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即收入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商品的需求量;表示该商品的价格;
表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一般而言,由于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所以,为正值。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一样,同样也有上述五种类型。
在这里主要介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运用的分类。
(1)如果一商品的>O,则该商品为正常商品。
(2)如果一商品的<O,表明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为低档品或劣质品。
(3)如果一商品的>1,表明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则该商品为奢侈品。
(4)如果一商品的0<<1,表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随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则该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2、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两种相关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比率反应敏感程度。
其需求的交叉弹性的计算公式: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表示商品需求量变动的%,
表示商品的价格变动的%。
如果>0,则二种商品X、Y为替代品,
如果<O,则二种商品X、Y为互补品。
如果=0,则二种商品X、Y为互不相干。
六、供给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即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表示供给价格弹性系数;表示商品的供给量;表示该商品的价格;
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一般而言,由于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所以,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1)供给完全无弹性=0,即价格无论怎样变动,供给量都不会变动,所以,其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直线。
例如,土地和一些文物古董品就具有这种属
性。
(2)供给无限弹性,即价格既定时,供给量无限增长。
所以,其供给曲线为一条品系与横轴的直线。
(3)单位弹性=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与价格的变动%是相等的,所以,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450线。
(4)供给缺乏弹性0<<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小于价格的变动%,所以,其供给曲线是一条比较陡直的曲线。
(5)供给富有弹性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大于价格的变动%,所以,其供给曲线是一条比较平缓的曲线。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生产技术类型。
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固定资本,生产周期就相对越长,供给弹性越小。
因为在价格下降时,这类生产要素不能迅速、方便地转移。
(2)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高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
(3)生产成本的因素,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扩大成本增长慢,供给弹性就大。
(4)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要一定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
如在一个月内,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
因此对象农产品这样生产周期较长的,其弹性的变化参看后面的蛛网理论。
4、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参看需求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有关内容。
第五节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的案例分析
一、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如果政府认为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决定的某种产品的价格太低,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政府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农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过低的农产品价格会降低农户的收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谷贱伤农。
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将造成供给过剩。
如右图。
P2
P0
Q0Q1
过剩
二、限制价格
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 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价格限制将造
成短缺,出现配给制(凭票供应)
、排队争购、 黑市交易、质量低劣。
如右图。
三、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政府对货物交易征税,如果是根据商品的销售数量征税,称作从量税;如果
是根据商品的销售收入征税,称作从价税。
无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只是征税时计算的方法不同而已,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相似的。
假定政府对厂商征收T 单位从量税,将使厂商的 生产成本和供应成本相应提高,因此供应曲线向左移 动,SS 线移动到S 1S 1,移动距离T ,均衡点E 移至E 1, 销售价格从OP 0上升到OP 1 ,销售量OQ 0减到OQ 1。
这就是政府对厂商征收销售税的效应(如右图)。
假定政府是对消费者征收T 量交易税,将是消费
者的收入相应减少,因此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D 动D 1D 1线,移动距离为T ,均衡点E 移至E 1,格为OP 1,销售量为OQ 1 交易税的效应(如右图)。
因此,者,对均衡的影响是一样的。
量相等。
进一步讨论: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大小与税收负担的分摊
本章阅读书目:
P
P 1 P 0
O Q 1 Q 0 Q
P 0
P 1
图2—9
1、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麦格鲁—希尔公司,纽约,
1999年。
2、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诺顿公司,纽约,1991年。
3、(美)哈尔·R.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