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郯城—庐江断裂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
郯城—庐江断裂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林宗满【摘要】郯城—庐江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断裂构造带,贯穿中国东部大陆,向南延伸入南海,向北抵达俄罗斯境内.郯城—庐江断裂成生于早白垩世晚期,是一条巨型压扭性断裂带.研究认为,郯城—庐江断裂不存在巨大平移,它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并控制K2-E断陷盆地带及其相伴的断隆带的发生、发展;郯城—庐江断裂是一条活动性断裂构造带,研究它的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有助于认识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属性.%Tancheng-Lujiang Fault is a large scale fault belt in the east of China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udy and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predecessors,this paper advanced some new opinions as such: large scale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of the fault may not exit; it formed in late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it played a remarkable role on basin controlling.【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1(017)004【总页数】16页(P322-337)【关键词】郯城—庐江断裂;左行平移;压扭性断裂;控盆作用【作者】林宗满【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郯城—庐江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断裂构造带,贯穿中国东部大陆,向南延伸入南海,向北抵达俄罗斯境内。
该断裂由张文佑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编制全国性图件时最早发现并明确提出,而后由杨华通过航空遥感予以证实[1]。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意义
Ke r s Ta - a l z n ;m a n tt l rcs r e ig;b sn sr cu a v l t n;h g - o d c y wo d : n Lu fu t o e g eo el i u v y n u a i ; tu t r le o u i o ih c n u —
郯 庐 断 裂 带 渤 海 段 的深部 构造 与动 力 学 意 义
宋 国奇
( 中国石化股份 胜利 油田分公 司, 山东 东营 , 2 70 ) 5 0 0
摘
要: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 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 揭示 了断裂带丰 富的深部结构信息 。这些剖 面显示 , 郯
庐断裂带 已切穿 了整个地壳 , 并且向下延入上地幔 ; 该段 断裂 带在 深部 显示 为陡立的走滑构造 , 浅部为伸展断
层及断 陷盆地所叠加 , 最后又发生过一期明显的逆冲活动 ; 断裂 带的走 滑构造在渤海湾 内继续存在 , 该 指示其
早期 的走滑活动 中向北延人 了渤海 内; 该断裂带内部及其旁侧 , 浅部 的断陷盆地发 育与深部 的高导层 ( 紧 带) 密伴生 , 反映断陷盆地 发生 时在地 壳深部都出现了软弱拆离带 , 也指示 了岩石 圈减 薄 中地壳 内所发生 的深部
o h v l t n t r si g wa v r rn e n t e fu tz n . P e e c ft es r -l tu t r s ft ee ou i , h u t so e p itd o h a l o e r s n e o h ti si s r c u e o n ke p
过程 。
关键词 : 郯庐 断裂带 ; 大地 电磁测深 ;盆地 ; 构造演化 ;高导层 中图分类号 : 5 2 5 P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5 6 (0 7 0—6 30 10 —00 20 ) 60 6-5
郯庐大断裂
郯庐断裂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010年,由合肥市地震局和沈阳市地震局联合发起成 立了郯庐断裂城市灾情合作组织,联合了郯庐断裂沿 线的9个省20余市参与。
郯庐断裂城市合作组织对郯庐地震的预防工作有 很重大的意义,解决了以往各省市分段研究,资 料、资源不共享的局面,未郯庐大断裂的研究开 启了新的篇章。 这个组织的成立很好的解决了现在郯庐断裂带上 所遇到的工程建设问题,像京沪高铁等必须要穿 越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工程,只有跨省份、跨部门 的合作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是 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 运动方式,目 前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 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 活动带。
郯庐大断裂分布范围、特点
郯庐断裂并不仅存于郯城与庐江之间,向 南到湖北省长江北岸的武穴,向北北东方 向经安徽省的宿松、潜山、庐江、嘉山, 江苏省的泗洪、宿迁,山东省郯城、沂水、 潍坊,进渤海,然后过辽东半岛,穿过东 北三省去了俄罗斯。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千米,宽几十至200千米,总体走向北东 10-20度。现今的郯庐断裂水平滑移速率 约为2.3 毫米/年。
郯庐断裂的形成原因、活动历史
245-230Ma年开始,随着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挤压的深入 发展,郯庐断裂开始形成,并向NE方向传播延伸,同时由于 这段时间内扬子板块强烈的挤压,使华北板块呈现了近东西 向的拉伸。160-90Ma年时,太平洋板块快速地向NNW俯冲到 欧亚大陆下面,郯庐断裂继续做左旋剪切,郯庐断裂在这一 段时间里拉伸了整个华北地块,形成了渤海湾、松辽、冀中 拉张盆地,90-75ma,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转为W向,郯庐断 裂转为右旋移动,整个山东半岛随着郯庐断裂往南侧移动, 挤压断裂的东南侧,即现在山东临沂、江苏徐州、连云港地 区,形成苏鲁造山带,大家熟悉的沂蒙山区由此形成。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吕丁友;魏刚;王桂华【摘要】断裂是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成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要发育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在平面上主要呈NE,NW和近EW向展布,其中NE向断裂多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NW向断裂主要与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有关,并与NE向断裂发生了相互剪切作用,共同构成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的共轭剪切破裂系统.近EW向断裂可分为两类:大型近EW向断裂带多构成南部地区凸起和凹陷的分界断裂,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作用的叠加,在剖面上多表现为铲式主干正断层和浅层走滑分支断层相组合的似花状特征;浅层密集发育的小型近EW向断裂多是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派生断裂.%Fault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at contro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Bohai Sea waters. Based 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al mapp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enozoic faults in the Bohai Sea waters. In the study area, extensional and strike-slipping faults are the most predominant, and inverted faults are locally distributed. On plane view, most of the faults are of NE-, NW- or EW-trend, and the NE-trending faults mostly belong to the Tanlu strike-slip faut zone. While on sectional view, the faults occur as flower structures. The NW-trending faul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Zhangjiakou-Penglai strike-slip fault zone, and constitute a conjugate shear faults system with the NE-trending faults during the neotectonic stage. The near EW-trending faults can be classified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scale. The large-scale EW-trending faults, acting as the boundary faults between the salient and trough in the southern part, experienced the early extensional and late strike-slipping movements. They exhibit quasi-flower structures composed of major listric faults and shallow branching strike-slipping faults on the section. The small-scale EW-trending faults are densely developed in the shallow strata, and they are mostly derivative faults resulted from the strike-slipping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7页(P273-279)【关键词】形成机制;伸展断裂;走滑断裂;新生代;渤海海域【作者】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吕丁友;魏刚;王桂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解释中心,陕西西安71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l21.1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大陆边缘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主要包括华北平原、下辽河平原和渤海海域等3个地理单元。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新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
进入中新世,郯庐断裂带由早期的伸展活 动转变为受压逆冲,同时所控制的断陷盆地 因构造反转而受压、抬升、消亡。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早期的断陷沉 积转变为N-Q 时拗陷下的披 盖式沉积,其 间出现区域性 不整合。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左行 平移中旁侧出现了 一系列的左行 平移断裂——郯庐断裂系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的 周缘前陆变形 构造
1西侧出现徐淮弧形 逆冲构造; 2东侧出现受郯庐影 响的前陆变形,显示 主动盘变化特征,而 不是后期牵引
徐淮弧形 逆冲-推覆构造
FWSchroeder ‘06
淮南地区 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桐城老丁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桐城程坂 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桐城长冲水库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No.1 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No.2 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李四光的预言---郯庐地震带
李四光的预言---郯庐地震带至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许多研究者带着不同任务和目的,局限于对断裂带的某些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
结果在不同地段断裂带命名了一些地方性的名称,诸如在黑龙江吉林省境内称为依兰——伊通深断裂,在辽宁省称为开源——营口——潍坊深断裂(又称辽东滨海断裂),在苏皖境内名为安江山断裂(或称皖苏鲁断裂),以及1959年命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狭义)等名称繁多。
实际上,目前普遍引用的郯断裂(广义),就是上述各地段断裂带串联起来的总称。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带。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_汤良杰
文章编号:1674-5086(2011)01-0170-07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1.01.032中图分类号:TE121;P618文献标识码:A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汤良杰1,2,陈绪云1,2,周心怀3,万桂梅1,2,金文正4,51.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昌平102249;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102249;3.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塘沽300452;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海淀100083;5.“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海淀100083摘要: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50km,并分为东支和西支。
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明显;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显,而西支走滑特征不明显。
古近纪,北段东支和西支都具有走滑运动,但是由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左旋切割,导致西支走滑受阻而被废弃,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中在东支。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构造解析;渤海海域;走滑陈绪云,汤良杰,周心怀,等.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170 176.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带,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不同的学者从郯庐断裂带演化过程[1-5],及其对盆地形成与演化[6]、沉积体系[7]和油气成藏[8-11]的控制作用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研究。
在平面展布上,郯庐断裂带表现为明显的分段性,众多学者将其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1-3,12],并将沈阳—渤海作为中段。
郯庐断裂带中段走向为NE10ʎ 20ʎ,北段和南段走向为NE40ʎ 50ʎ,整体呈缓“S”型(图1)。
郯庐断裂带
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断裂带最近一个时期,我们这里被地震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是沸沸扬扬!偶也忍不住到网上搜索了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发于此,一是让自己和朋友们了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先生预测的也是先生最为担心的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地震带,二是学习些地震防范救护知识,从心理等方面做些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惶恐。
一、江苏省地震带图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
经历了多期构造。
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学特征
Au g.2 O: 49- 6 01 5 55
从航 空重力看郯庐 断裂 系( 渤海) 及其 围区
构 造 几 何 学 特 征
李 文勇,周 坚鑫,熊盛青,郭 志宏,徐剑 春,周锡 华,安战锋,李 冰,罗 锋
中 闰 圉 土 资 源 航 空 物 探 遥 感 中 心 ,北 京 1 0 8 0 03
中 图 分 类 号 : 6 11 5 P 4 . P 3 .2 ; 5 2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63 2 (0 00 .4 —8 1 0 .0 12 1)45 90
Te t ni e c o c G om e r fTa l ulsi he Bo iSe nd t y o n-u Fa t n t ha a a
() 2 郯庐主 断裂东侧 主要发 育 NEN .NE向重 力异常 梯级带 ,西侧 呈现 NW 向 、NE N . NE向 、近 E 向重力 异 W 常 梯级带 相互交错 的 面貌,反 映了东 、西 两侧不 同的断 裂构造格 局;3重力 异常小 区与异 常梯级 带的不 同组 () 合 ,反 映 r拉张 、压缩 、扭动 三类构 造样式 : 4不 同的重力 异常 区 、亚 区 、小 区,反映 了不同 的沉积构造 特 () 征,分 别对应不 同 的构 造单 元。 关键词 :航 空重 力;构造几何 学;郯庐断 裂系 ;渤海 嗣 区
NNE—r n i g g a i n ma y g a in et n t e s u h r n se n p rso e Bo a e r h i i i g te d n r v t a o l r d e tb l i h o t e n a d we tr a t ft h iS a a e t e d v d n y s h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油气藏特征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石 油 天 然 气 地 质
21 O 2年 2月
对 j — x11油 田附 近 的东 营组 和 馆 陶组 进 行 了
为 只一 条断 层 ,往往 是 由 2 ~3 近乎 平 行或 以小 角度 相交 的分 支断 裂组 成 ,这 种 断裂 带 的宽度 约 3 ~ 条 0 6k 0 m,这 些 分支 断裂 一般 都 断穿基 底 ,有 以下 几方 面 的特征 。 1 1 郯庐 断 裂带 的走 滑特 征 . 在很 多 公 开发表 的文章 中 已论述 了郯 庐 断裂 的走 滑特性 口 ,渤海海 域 也 不例 外【 ,图 2是 过 辽 中 ] 一 凹陷 的一条 地 震测 线 ,从 图 2中可 以看 出 ,新生 代删 陷 的 中央有一 条近 乎直立 的断层 ,具 明显 的垂 直升
[ 要 ] 渤 海 海域 已发 现 5 摘 o多个 油 气 田 大 部 分 位 于 郯 庐 主 干 断裂 的 附 近 , 表 明渤 海 海 域 的 郯 庐 断 裂 带 是 油 气 富 集 区 。渤 海 海 域 郯 庐 断 裂 的 走 滑 特 征 和 水 平 位 移 距 离 具 有 很 好 时 空 变 化 性 , 在 平 面 上 南 北 分 段 、
降 运 动特 点 ,它 与侧翼 的断层组 成 花状 构造 ,而且该 直立 断层 两盘 的地 层厚 度相 差较 大 ,说 明它 在水平
方 向上发 生 了位移 ,这 是 渤海海 域 比较 典 型的走 滑 断层特 征 ,不仅 在辽 东湾地 区存 在 ,其他 地 区 ,如 渤 东 、庙 西 、莱 洲湾 凹陷等均 发育 。
东 西 分 支 ,位 移 相 互 交 替 变 化 ,纵 向上 走 滑 断 层 的水 平 位 移 量 是 随 地 层 年 代 的 变 新 而 减 小 。 通 过 目前 渤
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_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
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_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7卷第6期2010年12月Vol.37,No.6Dec.,20101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特征1.1古近系地质结构特征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地质结构在海域大体上可划分为NNE 向和近东西向略偏NWW 向以及NE 向3类构造体系。
1.1.1NNE 向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展布于辽东湾坳陷内,其地质结构为箕状断陷夹凸起的构造格局(图1)。
辽西箕状断陷与辽中箕状断陷夹辽西低凸起,两箕状断陷均为东断西超(剥)的单断构造格局(图2),说明辽西凸起为单断结构;以及辽中箕状断陷与辽东箕状断陷夹辽东凸起,而辽东箕状断陷为西断东超(剥)的构造格局,说明辽东凸起为双断结构,其可延至渤中坳陷的渤东低凸起。
1.1.2渤南东西向略偏北西西向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展布在海域南半部,其地质结构也为箕状断陷夹凸起的构造格局。
从北向南为秦南断陷与南堡箕状断陷、渤中箕状断陷夹石臼坨凸起构造格局,南堡箕状断陷、渤中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
沙垒田凸起北有南堡、渤中两箕状断陷,南有歧口、沙南箕状断陷所夹,歧口、沙南两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
埕北低凸起北有沙南箕状断陷,南有埕北箕状断陷所夹,两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
渤南凸起北有渤中箕状断陷、渤东箕状断陷、庙西箕状断陷,南有黄河口箕状断陷所夹,这种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单断构造格局。
垦东凸起—莱北低凸起,北有黄河口箕状断陷,南有莱州湾、青东箕状断陷所夹,这3个断陷也都为北断南超(剥)的单断构造格局。
昌北凸起北有莱州湾—青东箕状断陷,南有潍北箕状断陷所夹,潍北箕状断陷同样是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图1,3)。
1.1.3北东向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体系在海域只有庙西凸起为NE 向,受渤东箕状断陷和庙西箕状断陷所夹的双断结构。
1.1.4渤海海域古近系东西向隐蔽横断裂是不同方向构造体系的调节带(传递带)渤海海域南半部古近系构造格局是近东西向凹凸相间北断南超(剥)箕状断陷构造带与渤中坳陷的渤中低凸起呈相互垂直拉张构造样式,其分界从庙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刘春成1戴福贵2杨津2杨克绳3(1.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3.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研中心,河北涿州072751)提要:本文以地震信息为基础,应用多旋回先张后压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史理论[1,2],系统阐述了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
郯城-庐江断裂带(渤海海域)对油气田的影响
郯城-庐江断裂带(渤海海域)对油气田的影响张德润;卢建忠【摘要】利用航磁资料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构造线通过海域细节特征,探讨了该断裂对渤海湾盆地的控制作用,以及新生代期间与油气田的关系,指出渤海湾地区是寻找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并可期待在郯-庐断裂主断裂一线及旁侧具备生油的范围内寻找新近系油气田.【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7(031)006【总页数】6页(P499-503,513)【关键词】郯-庐断裂带;航磁异常;油气田;渤海湾盆地【作者】张德润;卢建忠【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郯城—庐江断裂带(简称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强烈构造变形带,对该断裂带的认识和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郯-庐断裂带的研究热情仍没有减弱,该断裂带自20世纪50年代首先被航磁资料圈定并命名后,由于它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岩浆活动、矿产分布及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先后召开了多次全国学术讨论会及地区性现场会,近年来与其相关的专著、论文较多,其研究程度之高是国内其他断裂无法比拟的,对郯-庐断裂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1-11]。
但是,该断裂系在地质构造活动中的作用、形成时期、平移距离、平移时代、断裂规模、延展长度及影响宽度等等都存在不同见解,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较大篇幅去讨论,笔者仅就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对油气田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其对渤海海域油气勘探有所帮助。
特别在渤海海域,由于区域资料的缺乏,多数研究者只是简单表示了构造线通过海域,对其构造细节及特征讨论不多,利用区域航磁资料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1 磁场特征以往人们一般多把郯-庐断裂带分为3段讨论,但分段的位置也不尽一致,有人将渤海至下辽河及以北部分为北段,山东维坊至淮河为中段,淮河以南至长江以北为南段;也有人将中段南端定在淮河,北界划到沈阳附近,有人将南段继续向南延伸可达北部湾附近。
庐江断裂带
庐江断裂带
郯城—庐江断裂带(Tancheng Lujiang fault zone)简称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叫沂沭断裂。
断裂呈北北东走向,主要由四条断裂组成地垒和地堑,主断裂出现在断裂带的东缘。
南端转为近北东向沿大别山东南端终止于长江北岸。
往北延伸仍有不同意见,多数学者认为越渤海后分为两支,分别与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相连,并转为北东向持续延出国境。
整体呈缓S形展布,并大致与西太平洋边缘相平行。
它是一条中生代左行平移的巨型断裂。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一条转换断层,巨大的平移被大别山南麓的断裂系统所吸收。
有的专家指出它是一个典型的裂谷带。
更多的地质学家则相信它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不同性质。
新生代以来它已转变为一条右行剪切断裂带,至今仍是一条活动性断裂带。
对郯庐断裂的形成时期、平移距离等至今仍众说纷纭,多数学者相信它形成于中生代,但仍有人认为它是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古老断裂。
关于平移距离更为分歧,最大者达700千米,中等者350~400千米,多数学者相信平移更小,甚至部分地质学家坚持从未发生过大平移。
尽管认识上尚存在多大分歧,但对它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则是公认的。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林怀存;郭爱香;华爱军
【期刊名称】《高原地震》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
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3、郯庐断裂带中北段(邦城─—海城)M≥6.0级地震具有较好的迁移规律.4、郯庐断裂带近代小震活动表现出南段随机性,中段呈线性,北段具有密集区带性等特点。
5、郯庐断裂带震源深度表现出南、北段浅,中段深,且散度大的特点。
6、郯庐断裂带Q值分布表明,沂沭带介质强度的完整性较差。
【总页数】8页(P47-54)
【作者】林怀存;郭爱香;华爱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关联性研究 [J], 曹志磊;周琼;葛计划;孙军;隆爱军;龙剑锋;赵希磊
2.合肥盆地中郯庐断裂带西支乌云山-合肥断裂最新活动特征 [J], 郑颖平; 杨晓平; 疏鹏; 路硕; 方良好; 石金虎; 黄雄南; 刘春茹
3.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J], 方良好;疏鹏;路硕;郑颖平;解惠婷;杨源源;曹均锋;潘浩波
4.联合安徽CORS分析郯庐断裂带南段地壳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 [J], 陈皓;陶庭叶;李水平;李江洋;时梦杰;高飞
5.郯庐断裂带中段重力场变化及地震活动特征 [J], 吕子强;郑建常;刘希强;韩海华;陆汉鹏;佟瑞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
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作者:蒋仁曾剑威刘凯来源:《华东地质》2020年第02期摘要: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
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
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
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
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
新近紀—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关键词: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序列;新构造运动;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江苏中图分类号:P546;P532;P53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71(2020)029711郯庐断裂带是亚洲大陆东部一条大型岩石圈断裂,在中国境内延伸约 2 400 km,最早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阶段,具有长期、多阶段演化历史[15]。
新生代以来,郯庐断裂带强烈活化,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及苏北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积发育及油气成藏等,也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构造带[68],对研究中国大陆东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背景及地壳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泗洪地区是新生代世界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中心之一,泗洪县双沟镇发现的下草湾动物群被古生物学家称为“中新世生物化石的宝库”,体现了新生代中新世该地区地质、环境及生物的多样性,对研究新生代植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及灵长目动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911]。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孙晓猛;王书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摘要】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t/~(36)Ar等时线年龄为161±3Ma,是郯庐断裂带被利用发生第二期左旋走滑运动并向北扩展到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物.四平市叶赫乡佳伊断裂带中负花状断裂形成于早白垩世早中期,是郯庐断裂北段在早白垩世遭受左旋走滑.拉张作用的典型代表.四平市石岭镇佳伊断裂大型走滑-逆冲断褶带、桦甸县敦密断裂"逆地堑"、沈阳-哈尔滨逆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嫩江运动-晚白垩世末期,这一时期脆性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郯庐断裂北段遭受到强烈改造.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中古近纪盆地在横剖面上呈不对称地堑,并且不对称地堑沿断裂带走向发生断、超方向左右变位,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在古近纪时受右旋走滑、伸展双重机制控制的产物.根据郯庐断裂带北段中-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变形特征,建立了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序列.即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分为左旋韧性剪切(J_2末期)、左旋张扭(K_1早中期)、右旋压扭(K_2晚期-末期)、右旋走滑断陷(E)和构造反转(E_3末期)五个阶段.其演化历史主要受控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作用.【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0(026)001【总页数】12页(P165-176)【关键词】郯庐断裂;敦化.密山断裂;佳木斯-伊通断裂;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序列【作者】孙晓猛;王书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P597.3半个世纪以来,郯庐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演化一直是中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东北亚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1 7l
主要断 裂名称 : 】 辽西 l号, 2 辽西 2号, 3 辽西 3号, 4 辽西 4号 ,5 辽中 l号 , 6 辽 中 2号 ,7 辽 东 l号 ,8 辽 东 2号 , F: F: F: F: F: F: F: F: F: q秦南 l号, 旅大 2号, 旅 大 l , 1: 中 1号 , l: F F 号 F2 渤 F3 渤东 3号, l: F4 渤东 1号 , l: 东 2号, 石 臼坨 2号 , 石 臼 F5 渤 F F 坨 3号 , l: F8 石南断裂 , 庙 西 l号 ,2 : F F0 庙西 2号 ,2 : F l莱州东支 3号 ,2 : F2 莱州东支 2号, 2: F3 莱州东支 l , : 号 F 莱州西支 1号 ,
口一 蓬莱断裂左旋切割 , 导致 西支走 滑受阻而被废 弃, 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 中在 东支。
关键 词 :郯庐断裂带; 张家 口一 蓬莱断裂带 ; 构造 解析 ; 渤海海域 ; 滑 走
陈绪云 , 汤良杰 , 周心怀 , 渤海海域郯庐 断裂带构造解析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然科学版 , 1 , ( ) 10 16 等. J. 自 2 13 1 : ~ 7 . 0 3 7
化 、 沉积体系 和油气成藏 的控制作用等不 体位置没有定论 , 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 同角度进行 了很 多研究 。在平 面展 布上 , 郯庐 断裂 带表现为明显的分段性 , 众多学者将其分为南段 、 1 营潍断裂带的展布 特征 中 段和北段¨ , 'J并将沈 阳一渤 海作 为中段。郯 庐
郯庐断裂带 位 于 渤海 和辽 河 平原 的部分 称 为 营 断裂带为界分 南北两段 , 基本 由辫 状交 织 的 2条 北段 南段 潍断裂带( 又称营口一潍坊断裂带)其北端在沈阳附 断裂组成 , 为并列 的东 西两 支组成 。笔 者认 为 营 , 近与密 山一 抚顺 断裂带及依 兰一 伊 通断 裂带 相接 , 向 潍断裂带 以张 家 口一 蓬 莱 断裂 为界 可 分 为南 段 和北 北段 它 南经营口、 辽东湾 、 渤海东部和莱州湾一直延伸到山 段 , 又可细 分 为辽 东 湾亚 段 和渤 中亚 段 , 们 的 东 潍坊附近 , 沭断裂带 东支 昌 邑一 大店 断裂及 西 构造特 征及其演化过程 与前人 的研 究结果有所 不 同。 同沂
渤海海域主要新构造活动断裂带
渤海海域主要新构造活动断裂带高战武;徐杰;赵铁虎;张力方;计凤桔;周本刚【摘要】The Bohai Sea lies in the east of the Bohai Basin.It's a place where neo-tectonic activity is strong in North China.Faults are common in the sedimentary strata of the basin.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neo-tectonics of the Bohai Sea from different aspects,and get different conceptions.The authors have made a number of studies of the neo-tectonics of the Bohai Sea and confirmed the neo-tectonics in the Bohai Sea began from the later of Neogene (12 ~ 10 Ma BP).We also studied the faults distribution from three-dimensional space,and divided the neo-tectonic faults into the continued active faults and the newly formed fa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basement faults.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neo-tectonic activity fault zones,the Yingkou-Weifang fault zone of north-northeast with continuous activities and weakly active right lateral thrust movement,the Beijing-Penglai fault zone of northwest-west with continuous activities and strongly active left lateral positive movement,the Northwest Miao Island-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Fault zone of northwest which is newly formed with strongly active right lateral translational movement,.The latter two formed a partially conjugated active tectonic zone,dominated by the Northwest Miao Island-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Fault zone,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hit it.Finally,the neo-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northeast-east-southwest-west horizontal conpression,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eo-tectonic active fault zones have been discussed.The neo-tectonic stress field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ift stage of the Bohai basin in the Paleogene.The neo-tectonics is the crust conjugate shear rupture system.The Paleogene basin tectonics is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 the upper crust,which forms two different structural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tectonic mechanism.%渤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部,是我国华北地区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盆地内的沉积盖层(N-Q)中断裂极为发育.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渤海新构造进行过研究,但认识不一.笔者基于以往的工作,对该区新构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确定渤海新构造运动起始于中新世晚期(12~ 10Ma BP).从三维空间分析盖层断裂,并按其与盆地基底断裂的成因关系,将新构造活动的断裂分为继续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并划分出3条主要的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是继续活动构造带,右旋逆平移活动,活动性弱;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亦为继续活动构造带,左旋正平移活动,活动性较强;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新生构造带,右旋平移活动,活动性强.后两者组成一对以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主的偏共轭活动构造带,该区域地震活动与之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北东东-南西西至近东西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发育的关系.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古近纪盆地裂陷阶段的应力场截然不同,新构造为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古近纪盆地构造是发育于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系统,这是两期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12页(P595-606)【关键词】渤海;新构造;活动断裂带;继续活动断裂;新生断裂【作者】高战武;徐杰;赵铁虎;张力方;计凤桔;周本刚【作者单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9号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445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渤海是一个伸入到中国大陆东部的陆表海,系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海峡及其包围的渤中洼地组成的半封闭海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 1 Main faults in Bohai Sea
1. 1 南段 在渤南地区,营潍断裂带南段展布清楚,走向为
NE20° ~ 30°,长约 200 km,宽约 50 km,可分为东支 和西支,其中东支包括莱州东支 1 号与莱州东支 2 号,西支包括莱州西支 1 号与莱州西支 2 号( 图 1) 。 南段的东支和西支在渤南低凸起表现非常清晰,东
陈绪云,汤良杰,周心怀,等.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3( 1) : 170 ~ 176.
引言
郯庐断裂 带 是 中 国 东 部 的 一 条 巨 型 走 滑 断 裂 带,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从 郯庐断 裂 带 演 化 过 程[1 - 5],及 其 对 盆 地 形 成 与 演 化[6]、沉积体系[7]和油气成藏[8 - 11]的控制作用等不 同角度进行了很多研究。在平面展布上,郯庐断裂 带表现为明显的分段性,众多学者将其分为南段、中 段和北段[1 - 3,12],并 将 沈 阳—渤 海 作 为 中 段。郯 庐 断裂带中段走向为 NE10° ~ 20°,北段和南段走向为 NE40° ~ 50°,整体呈缓“S”型( 图 1) 。郯庐断裂带 南段在山东、江苏和安徽出露好,研究程度较高。而 沈阳—渤海段隐伏于海区和平原之下,加之其新生 代活动的构造形迹被渤海湾盆地的伸展构造叠加与 改造,故对其认识程度相对较低。
Fig. 4
图 4 辽西凹陷中段东营组底界断裂展布图 ( 位置见图 1 中 A 框)
Faults at the bottom of Dongying Formation in middle part of Liaoxi Sag( See Block A In Fig. 1 for the location)
徐杰等[14]认 为 辽 西 凹 陷 中 的 大 断 裂 于 秦 皇 岛 南边远离营潍断裂带而转向南西延伸,从而否认营 潍断裂带通过辽河西部凹陷及辽西凹陷。但是通过 对秦南地区地震剖面解释,发现主断裂秦南 1 号并 没有向西南方向转移,而向西南方向转移的是营潍
图 5 秦南 1 号断裂右行走滑运动立体模式图 ( 位置见图 1 中 B 框)
郯庐断裂带位于渤海和辽河平原的部分称为营 潍断裂带( 又称营口—潍坊断裂带) ,其北端在沈阳附 近与密山—抚顺断裂带及依兰—伊通断裂带相接,向 南经营口、辽东湾、渤海东部和莱州湾一直延伸到山 东潍坊附近,同沂沭断裂带东支昌邑—大店断裂及西
支鄌郚—葛沟断裂相连,总体为 NNE 向展布,全长约 600 km。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构造活动 最为强烈,其沿线分布有中强地震区域。前人对该区 域断裂带的构造样式、运动学过程以及动力学机制进 行了研究,但是由于断裂带不连续,关于断裂带的具 体位置没有定论,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
断裂派生出的一条次级断裂,此次级断裂受东西向 断裂影响,因此它的发育规模较大,从而影响对此处 营潍断裂的认识。在秦南地区( 图 1 中 B 框) ,秦南 1 号断裂及其派生出来的次级断裂组合成“入”字形 构造,多个“入 ”字 形 构 造 又 组 合 成 羽 状 构 造,盆 地 边界受这些次级断裂分布及组合形态的控制,这是 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剖面上( 图 3c) 秦南 1 号断裂也表现为走滑断裂。立体模式图 ( 图 5) 反映出秦南 1 号断裂右旋走滑派生出次级正 断层,盆地以正断层为边界,长轴与主干走滑断层斜 交,这些特征符合徐嘉炜[21]定义的雁列张性盆地的 基本特点,可见营潍断裂带不仅在辽河东部凹陷与 辽东凹陷中有分布,而且在辽河西部凹陷及辽西凹 陷中也有分布。
文章编号: 1674 - 5086( 2011) 01 - 0170 - 07 中图分类号: TE121; P618
DOI: 10. 3863 / j. issn. 1674 - 5086. 2011. 01. 032 文献标识码: A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汤良杰1,2 ,陈绪云1,2 ,周心怀3 ,万桂梅1,2 ,金文正4,5
2011 年
图 2 f 测线地质解释剖面图( 据曹忠祥,2008)
Fig. 2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 of Line f( After Cao,2008)
1. 2 北段 在辽东湾地区和渤中地区,大多数研究者[13 - 15]
认为郯庐断裂带仅分布在狭长的渤东低凸起及辽东 凸起周围,宽度仅 10 km。但是海磁资料表明,自莱 州湾至辽东湾,分布着一条 NNE 向的高磁力异常 带,宽 50 km 左右,与鲁中沂沭断裂带上的狭长急剧 变化的正 磁 异 常 带 十 分 相 似[1]。 可 见 郯 庐 断 裂 带 在渤海海域的宽度约 50 km,与其在陆上部分的宽 度保持一致,不管它在地下表现为几支,其宽度不会 急剧变窄。郯庐断裂带在山东段分为东西两支,在 沈阳附近也分为东西两支,可见郯庐断裂带在渤海 海域也表现为东西两支。
* 收稿日期: 2010 - 03 - 20 数字出版日期: 作者简介: 汤良杰( 1957 - ) ,男( 汉族) ,安徽泾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盆地分析方面研究。
第1 期
陈绪云,等: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 1 号,F2 : 辽西 2 号,F3 : 辽西 3 号,F4 : 辽西 4 号,F5 : 辽中 1 号,F6 : 辽中 2 号,F7 : 辽东 1 号,F8 : 辽东 2 号, F9 : 秦南 1 号,F10 : 旅大 2 号,F11 : 旅大 1 号,F12 : 渤中 1 号,F13 : 渤东 3 号,F14 : 渤东 1 号,F15 : 渤东 2 号,F16 : 石臼坨 2 号,F17 : 石臼 坨 3 号,F18 : 石南断裂,F19 : 庙西 1 号,F20 : 庙西 2 号,F21 : 莱州东支 3 号,F22 : 莱州东支 2 号,F23 : 莱州东支 1 号,F24 : 莱州西支 1 号, F25 : 莱州西支 2 号,F26 : 黄北断裂,F27 : 渤南断裂,F28 : 莱北断裂,F29 : 青东 1 号,F30 : 垦东断裂。
Fig. 5 Model of dextral strike slipping of Qinnan 1 Fault ( See Block B In Fig. 1 for the location)
( 2) 渤中亚段 营潍断裂带渤中亚段主要分为东、西两支,东支 断裂主要为渤东低凸起附近的辽中 1 号南段、渤中 1 号、渤东 1 号和渤东 3 号等断裂( 图 1) ,也就是大 多数 学 者 认 为 的 通 过 渤 中 凹 陷 的 营 潍 断 裂 带[13 - 14,16]。通过对 d、e 测线地震剖面的解释,认为 它们的走滑特征明显,发育花状构造和半花状构造 ( 图 6a、b) 。西支断裂主要为石臼坨 2 号断裂,走滑 特征也比 较 明 显,发 育 花 状 构 造 和 双 层 花 状 构 造 ( 图 6a、b) 。渤中亚段也表现为东支和西支,其中东 支走滑滑动特征强烈,而西支走滑特征较弱,宽度也 为 50 km 左右。辽东湾亚段与渤中亚段的构造差异 性主要表现在渤中亚段在走滑运动上叠加了更强烈 的伸展运动,新近系埋深可达 11 km。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昌平 102249; 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昌平 102249; 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塘沽 300452; 4.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 5.“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 海淀 100083
洪作民等认为营潍断裂带西支断裂经过辽河西
部凹陷[16 - 17]。马宝军等和童亨茂等通过三维地震资 料进行构造解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辽河盆地西部 凹陷存在大型走滑断裂[18 - 19]。可见在辽河盆地,营 潍断裂带的东西两支分别分布在辽河东部凹陷与辽 河西部凹陷,宽度约为 50 km。前文已论述了营潍断 裂带在渤南地区宽度约 50 km,也分为东西两支。故 笔者认为营潍断裂带在它们两者之间的辽东湾地区 和渤中地区也分为东西两支,宽度保持不变。下面利 用地震资料分别对辽东湾亚段和渤中亚段进行论述。
支为地堑结构,西支为地垒结构( 图 2) 。东支在渤 南凸起的东南部表现为一条 NNE 向的构造破碎带, 断裂带内挤压、扭动及压扭现象共生,地层揉皱,盖 层及基底 都 有 拖 曳 现 象[8]。 由 于 营 潍 断 裂 带 南 段 的构造特征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笔者对此不再进 行赘述。
17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 辽东湾亚段 营潍断裂带辽东湾亚段西支断裂有辽西 1 号、 秦南 1 号和辽西 2 号,东支断裂有辽中 1 号中段、辽 中 2 号、辽东 2 号、辽东 1 号( 图 1) 。在图 3 的地震
图 3 地震解释剖面( 剖面位置见图 1)
Fig. 3 Explained seismic profiles of Line a,Line b and Line c( See Fig. 1 for the location of line)
第1 期
陈绪云,等: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173
剖面 a 可见辽西凹陷中辽西 1 号断裂发育花状构 造,其中断裂近垂直,断裂两侧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 差异较大,两侧地层不能相对应,这很显然是走滑作 用造成的。图 3b、c 剖面中,秦南 1 号断裂直立,断 裂两侧的地震波组反射特征不同,可见是走滑作用 形成的,但在新近纪和第四纪,该断裂已基本停止运 动。与东支断裂相比,西支断裂晚期走滑作用较弱, 且叠加了伸展构造,这是营潍断裂带在辽西凹陷中 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在辽西凹陷中段东营组底界断 裂展 布 图 ( 图 4 ) 中,小 型 断 裂 的 走 向 为 NE 向 至 NEE 向,与 NEE 向的盆地及主断裂存在一个夹角, 而且远离 辽 西 1 号 断 裂 的 小 型 断 裂 的 走 向 为 NE 向,靠近辽 西 1 号 断 裂 的 小 型 断 裂 的 方 向 转 变 为 NEE 向,甚至为 EW 向。Waldron 认为持续走滑作 用会使先前的正断层发生旋转[20],故 NEE 向和 EW 向断裂是 NE 向断裂旋转的结果,可见这些 NE 向断 裂和 NEE 向断裂是 NNE 向 断 裂 的 走 滑 作 用 形 成 的。该地区的形状为菱形,具有走滑拉分盆地的基 本特征,因此在辽西凹陷也存在走滑断裂,也就是说 营潍断裂带西支断裂分布在辽西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