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味儿 读出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出语文味儿读出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16-03-30T16:28:38.62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作者:周玉彬
[导读]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它重视培养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各种能力,而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有效途径,是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的体现。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它重视培养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各种能力,而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有效途径,是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的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在这里,谈谈我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几点做法。
1 保证时间,渐进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说明了读书的好处。我们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自悟自得。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预习时我让学生,一读时,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二读时,圈画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三读时,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四读时,选出最喜欢的一段来读;五读时,在最喜欢的一段里选出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思考为什么。然后对学生进行抽读正音,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与句子,展开擂台赛,大家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心时,我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句朗读,为了使学生了解圆明园有“园中之园、众星拱月”的布局,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自然段,读后画出这样的布局简易画来。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明园雄伟的建筑,让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建筑的特点各不相同,又让学生在读中找出不同特点建筑的句子来反复读。为了使学生了解圆明园中“珍贵的文物”,又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为了使学生了解列国的残暴、卑鄙、无耻、贪婪的举动,让学生朗读最后一段。总之让学生从读中知意,从读中明理,从读中悟情。
2 形式多样,快乐阅读
范读与教读,齐读与领读,对读与接龙读,选段读与分角色读,个体读与小组合作读……这些多样的阅读形式,老师有选择有变化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定能使学生阅读带来的快乐。如教学《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大榕树的段落,〔七、八自然段〕,通过范读与教读,齐读与领读,个体读与小组读相结合,抓住“真是一株”,读出对上段朋友所说的很多株、两株、一株给出了答案︰是一株;抓住“不计其数”读出枝干的多;抓住“卧”,读出榕树的大。抓住“簇”和“堆”,体会到叶子的多而密,再通过对句子“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读体会到在阳光下榕树的叶子绿得发光、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通过这样反复地读不仅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榕树的枝干多、榕树的大、叶子的多而密,还体会到叶子绿。再对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反复齐读,体会到作者对这棵大榕树的赞美和热爱。
3 动静结合,有效阅读
动静相应即朗读与默读。写景、叙事和抒情类文章多朗读,思考时该默读;说明性文章在朗读基础上,多默读。如教学《观潮》一文的潮来时的段落,本段落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弄懂课文写了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了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再仔细观察插图,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而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四段,我采用让学生默读思考,首先明白这一段介绍了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再默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填写。再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弄清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就一目了然了。
4 虚实生辉,升华阅读
实指品读诵读,虚即想象联想。
4.1 语言美。阅读教学时有选择地从用词美、修辞美、文眼美、音韵美等方面进行赏析。如教学《鸟的天堂》,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热闹情景的段落,当学到“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更加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时,我采用了抓重点词语“到处”、“到处”、“大”、“小”、“花”、“黑”、“有的”、“有的”、“有的”,采用轻重结合的朗读方式,读出鸟儿的数量多、形态多、颜色多、姿态多,以及鸟儿的种类多。
4.2 情感美。如教学《搭石》一文中一行人一行人走搭石的描走搭石那段,课文对“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我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再通过朗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感受到一行人走大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这道风景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4.3 意境美。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再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日出前“天空还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和“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通过语速、气息强弱的朗读,使学生体会日出时的壮丽景象。不仅要从语速的快慢、气息的强弱,还要读出日出时神奇的效益,使学生体会海上日出的壮丽之美。
总之,在小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出语文味儿,读出语文素养”的方法,不一而足,异曲同工。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龙正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