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第9 期No.9,2015 (总第291 期)EDUCATION EXPLORATION Serial No.29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尚大军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课程体系不完善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探索概念内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模型,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时间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5)09-0086-05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Myles Mace)教授开设了一门《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这被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首次出现。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学术和理论体系,其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也比较健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清华大学于1998 年主办的全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此后,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前者简称为“大挑”,后者简称“小挑”)将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向高潮。目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收稿日期:2015-07-19

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130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FZ001)

作者简介:尚大军(198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功举办了13 届,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已举办了8 届。2002 年4 月,教育部批准9 所高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随着一系列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大学生创

新创业教育进入了由行政部门主导的多元化探索阶段。2010 年5 月,教育部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强调“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特别是随着始于1999 年的“大学扩招”的持续进行,中国高等教育的录取率已经由扩招前

— 86 —

(以 1998 年为准)的 33.75% 提高到 2014 年的

74.33%,2013 年更是达到峰值 76.09%(如图 1)。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

继2009 年达到611 万人后,2010 年为631 万

人,2011 年为660 万人,2012 年为680 万人,

2013

年为699 万人,2014 年更是首次突破700 万人

“大关”,达到727 万人。而根据教育部的估

计,2015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49 万人,

于是大学生就业成为近年来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

题之一,出现了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

年)、“史上更难就业季”(2014 年)等现象(如图

2)。

图1 1998-2014年高考录取率

图2 1999-2015年毕业生人数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和教育

部网站数据整理

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还是作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积

极意义。一方面,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

较晚,目前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课程体

系不完善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加强对这

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的知识体

系,更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而且有助于

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修正和完

善,从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

求,同时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储

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校的大规模扩

招,加之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使

大学生找工作难、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通

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开拓

创新、艰苦创业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

力,缩短其走向企业、走向社会的适应期,使其在

充分掌握创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创业成功的

概率,缓解社会的就业压

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尽管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创新创业教育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外学者经常使用“创业教育”来代替“创新创业教育”。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新素质培养,而是因为他们早已把创新看作是创业的必备素质,把创新教育看作是创业教育的必需环节。

目前,对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已经比较明晰了,即所谓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等;而创业教育则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以及开创某项事业、策划某项活动或推广某项产品的能力等。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叠加与融合,与专业教育、基础教育的关联度不大,因为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传授某门具体课程的知识或技能,因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入第二课堂的范围;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简单理解为创办企业、开办公司,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限定为具有创业意愿且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一少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包括却不限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的有机融合(如图3),其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与内涵:1)覆盖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面向那些敢于创新、意欲创业的学生,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2)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主创业、开办企业,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只在高年级同学中开展,应是全程教育,甚至是终身教育。

图3 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结构

— 8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