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十二套密卷 第02卷 中国近代史综合卷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十二套密卷 第02卷 中国近代史综合卷](https://img.taocdn.com/s3/m/7bf68d28af1ffc4fff47ac17.png)
第二卷中国近代史综合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B. 闭关锁国政策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D.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答案】A【解析】B,C不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史实,故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择A,既能说明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未予以颁布,也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颁发各省的史实。
25.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图1 图2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C【解析】①从图一到图二商业广告不一定是革命党人所为,武昌起义宣传阵地应该是《民报》;②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月,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③④都是反映出这场革命浪潮所代表的民主共和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6.1926年6月,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重视城市但忽略了农村。
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
这反映毛泽东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B. 认为革命的重心应转移至农村C.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D. 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C【解析】A.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武装的开端,故不选A。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题1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061cab98ccbff121dc368373.png)
(新课标)2020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题1(共100 分,用时60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 (2019 •齐鲁名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贵族文化的下移()A. 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 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 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项正确。
25. (2019 •荷泽质检)秦汉时期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中讲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职无常守会出现有些官员有职务而无实权,有些官员有实权而无职务,这体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权,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强化,C 项正确。
26.贞观元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
此外,他还总结继承并发展了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
这表明()A. 中央机构职能的转变B. 唐初皇帝慎刑的理念C. 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D 唐朝司法没有独立性答案:B解析:从“九卿议刑”到“录囚”制度都是为了防止官吏断狱武断而造成冤狱局面的出现,体现了谨慎用刑的理念,选B。
中书、门下的官员参与议刑属于参与政事,并不代表原来的草拟、审核政令职能的废止,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德治,C项错误;中国古代包括唐朝司法始终受到行政权的制约,没有独立性,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465e6c0722192e4536f698.png)
史实来论证)
论题二: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阐述:皇帝集最高立法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把官吏选拔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三: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的评价,应在特定环境下辩证看待。
(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同等给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
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比较需明确宗旨。
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
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试题: 中国现代史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试题: 中国现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f0463c92195f312b3169a59a.png)
中国现代史一、选择题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
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
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
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
这反映出(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22b8e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62.png)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顺义区2020届⾼三第⼆次统练历史试卷考⽣须知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90分钟。
2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45分)和⾮选择题(55分)两个部分。
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效。
第⼀部分必须⽤2B 铅笔作答;第⼆部分必须⽤⿊⾊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保留。
第⼀部分(选择题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请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要求的⼀项,在答题卡上涂⿊。
1.右图是⼭西浑源县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的青铜⽜尊,特别引⼈注意的是⽜⿐上有⿐环。
这件⽂物可⽤来研究当时的①青铜治炼技术②耕作技术③诸侯争霸战争④社会⽣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息⽽贫者,举以为收拏(官奴婢)。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推⾏县制,便于国家管理B.实⾏重农抑商,发展经济C.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3.《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古书契,多编以⽵简;“缣(细绢)贵⽽简重,并不便于⼈。
伦乃造意,⽤树肤、⿇头及敝布、鱼⽹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是莫不从⽤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②“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应⽤③纸的⼴泛应⽤和原料没有关系④皇帝使⽤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以下两幅地图⽤于研究性学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都使后来王朝短命⽽亡②都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③都给⼈民带来沉重负担④都促进南北经济⽂化交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 郑观应在《盛世危⾔?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农、⼯互表⾥。
⼠⽆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商则种植之类不⼴,⼯⽆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卷及答案 (十五)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卷及答案 (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3d7ed90731126edb6f1a10ae.png)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卷1.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上表主要表明()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解析题干中图表信息显示:1686~1812年期间运河关税税额的演变趋势是先增长后下降,沿海和长江关税税额的演变趋势是持续增长。
这说明沿海与长江航运逐渐超过运河,故选C项。
答案 C2.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革命”一词出现频度最高的时段为1923~1926年,由于国共合作出师北伐,因此“革命”成为了一个高频度词,故选C项。
答案 C3.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
该表可以说明()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解析1960年对美国态度没有积极报道是由于中美关系对立,1975年以后对美国的态度日益客观,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A项。
答案 A4.读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上表信息反映了()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解析据题干数据,可知19世纪后期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农产品对外出口不同程度出现增长,导致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A项。
答案 A5.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解析观察图中数据变化,可知清中晚期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政府工商业税收显著增加,故选B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ae9a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5.png)
⼈民版⾼中历史2020届⾼三⼆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轮复习:中国现代史1.有⼈说:“⾃清末⼀百多年前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在中国的地位⼗分稳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下列说法,不能佐证这⼀观点的是()A.近代中国贸易中⼼由⼴州转移到上海B.第⼀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这⾥创办C.中国共产党在这⾥诞⽣D.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中国近代某⼀时期,服饰⽂化开始从“褒⾐博带,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部队之中推⾏新装。
该时期是()A.鸦⽚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化运动时期3.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些新的现象。
这些现象不包括()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已经出现②⾃⾏车成为⼈们主要的代步⼯具③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刊④殡葬风俗由⼟葬开始向⽕葬改⾰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4.“满街的列宁装和中⼭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民国初年 B.抗⽇战争时期 C.建国初期 D.⽂⾰时期5.下表为1949年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名额构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初步建⽴B.体现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完全平等C.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D.政府领导⼈由各级⼈民代表⼤会选举基础上产⽣6.1980年,邓⼩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部领导职务终⾝制现象和形形⾊⾊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A.标志着改⾰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7.“为了保障⼈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改变,不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的改变⽽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三 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三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c497baec3a87c24128c40c.png)
①从政治、文化的觉悟走向社会的觉悟 ②把民主作为工具理性以使国家力量强大 ③追求器物层面的学习导致经济力量的出现 ④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个人主义启蒙
A.④①②③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答案 C
解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这三个阶段,③放在最前面;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都是在追求民主,②紧跟③后;新文化运动对人进行了启蒙,④紧跟②后,故C项正确.。
14.(20xx·金丽衢十二校学考交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白匪土豪大恐慌”表明大革命失败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英日两国与中国签订的近代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共同影响的理解.。A项符合《南京条约》的经济扩张需求;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经济扩张需求;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是工业革命,故应排除C项.。
15.(20xx·浙江学考交流)下图所示的剧目题材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与该时期历史特点对应的标语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C.“坚决拥护共产党八路军”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30b6b5fab069dc502201a8.png)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一座公元前239年的古墓,该墓中出土了一幅木版秦国某县地图(图6为其局部)。
图中使用大小两种方框,分别表示县与乡、里。
对该地图解读合理的是图6A.隶书是当时秦国官方的通行字体B.政区图成为当时地图绘制的主流C.郡县制当时已经推广到西南地区D.是研究战国行政治理的一手史料25.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科学研究者人物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刘歆(西汉)天文学、数学、经学;整理“五经”、《左氏春秋》等祖冲之(南北朝)数学、天文学、机械学;著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等刘焯(隋)天文学、数学、经学;著有《五经述议》等沈括(北宋)天文学、数学;著有《梦溪笔谈》《易解》《左氏传记》等A.深受儒学价值观的影响B.擅长实践经验的总结C.突破了农耕经济的束缚D.注重整体规律的把握26.科举制度中律学考试在宋代达到鼎盛,当时生员通过礼部的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诠试才能派出做官。
《宋史》评论:“宋之中叶,(士大夫)文学法理,咸精其能”。
这反映了宋代A.君主专制统治的深化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D.文官政治体制的优化27.明代赣南流行“批田银”,即佃农租佃地主土地之始,要向地主送礼或交纳一定银两。
时人解释说:“田主既费重价(买田),又复输(缴纳)重粮……佃户世袭田主之厚利,稍答(报答)田主……不为过也”。
这反映了明代赣南地区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土地产权变更现象普遍C.地主转嫁国家赋税负担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28.甲午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华商力薄,不能胜任,准备把官办的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包售给外商,但遭到多数人的反对。
张之洞只好改为招集商股,官督商办。
这表明洋务企业的发展A.受制于当时的经济体制员B.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压制C.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D.开创了股份制公司模式29.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中共的学生党员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国民党是C.Y.(共青团)的预备学校,C.Y是C.P.(共产党)的预备学校”,这反映了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革命青年追求进步C.加入政党成为社会时尚D.国民革命迅猛发展30.图7为1946年1月1日《晋察露日报》第四版的一则广告。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https://img.taocdn.com/s3/m/51ec3705856a561253d36fb2.png)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共 12.0 分)1.殷商贵族笃信“天数”主宰全部,并永久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
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获取“天数”的眷顾。
这一变化表了然A. 神权思想系统的崩溃B. 伦理政治的勃兴C. 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 对“天数”的怀疑2.在我国古代,“易于耕作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节风和时而滋润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要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中国要采纳中央集权的官僚系统”。
资料意在重申( )A.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小农经济的柔弱性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古代中国不行能推行民主政治3.唐朝先期建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地方,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讨决定,经皇帝同意后,以诏令形式宣布履行。
当时全部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章,不然便不拥有合法性。
由此可知A.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议失误B.皇帝与宰相的权益都遇到了限制C.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D.独立于皇权以外的决议机构已形成4.中国古代刑法开初并没有公然条则,不过由裁决者临事决定处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益。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应了统治者()A. 出于局势所迫推行依法治国B. 特别着重找寻权益合法的依照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 接受着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5.《南京合约》签署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宣布颁行,当时连清代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合约详细内容更是缺少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合约》、《北京合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第一批不一样等合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系统对不一样等合约有抵制作用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清政府对合约系统从不接遇到渐渐认可6.有学者以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多数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财富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财富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挽救中国。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60e6896c85ec3a87c2c5d3.png)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一位研究中外关系的西方学者认为,“直至1839年为止,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自从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
”导致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A.清朝统治者改变了对列强的基本态度B.列强武力侵略并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C.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已完全受制于列强D.列强的经济文化渗透取得了初步成效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广州人民对洋货的抵制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3.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4.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针对义和团运动的逐渐兴起,清朝军机大臣刚毅认为:“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
”其“报仇雪耻”主要是指( )A.利用外国侵略者镇压义和团B.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封建斗争C.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者D.利用义和团同外国讨价还价6.《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有利于“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是( )A.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并允许外国派兵保护C.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D.允许外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7.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文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
陕西省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
![陕西省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https://img.taocdn.com/s3/m/6d72df17941ea76e59fa047f.png)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放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一般班)24. 1973 年,依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此后三五年内,从外国入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施,价值43 亿美元。
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 。
这一方案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使经济的表现 B .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假想C.是各级干部民众抵制“左”倾的结果 D .说明中央对公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25. 电视剧《大国医》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
大国医被称为“医圣”,历史上被称为“医圣”的人编著的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A. 《本草纲目》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九章算术》26.《荀子·儒效》记录:“ ( 周公 )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资料所述现象,对后代影响最深远的是A. 稳固了西周的政治次序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看法C. 有益于中央集权的成立D. 致使了诸侯争霸的场面27.董仲舒曾说:“仁之美者在于天,仁也。
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
察于天之意,无量极之仁也。
”这表示董仲舒A. 重申“天”是至善道德的化身B.以为三纲五常完好来自天意C. 充足论证了封建皇权的永久性D.以为君民关系等同于天地关系28.黄仁宇以为宋朝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目光看世界不一样,以为宇宙之上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例(他们称为公理)符合。
”与汉代儒学对比较,宋朝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 以天人合一的看法宣扬儒家伦理B. 从哲学角度开拓儒学发展新路径C. 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看法D. 经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究自然规律2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行不读,礼仪不行不知。
”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议重德修身C.宣传“存公理,灭人欲”D.保护纲常名教30. 1947年苏联向中共供给了价值 1.51 亿卢布的各样武器、设施和战略资料:1948 年苏援增至 3.35 亿卢布, 1949 年进一步增至 4.206 亿卢布。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d3b611b4daa58da1114a2a.png)
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含答案历史试题xx.4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1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10.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1.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他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C.唐朝C.宋朝D.明朝12.《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3.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清时期翻泽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14.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B.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构建1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 中国现代史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 中国现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505ba2cbfe4733687e21aacc.png)
中国现代史一、选择题1.“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
……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上述材料见于(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3.在《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评述》中提到了中国现今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________、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度、国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一国两制”制度10个方面。
横线中应填写的是( )A.国家主席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户籍管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4.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这表明我国(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5.1963年,周恩来指出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
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B.已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C.中共对台湾政策向和平方式转变 D.打击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6.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
山东省市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山东省市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d2ce6a417866fb84a8eb6.png)
B. 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
C. 汉族生活习俗在北方各民族中推广
D. 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
6. 下图是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我国古代
A. 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B. 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C. 经济重心变化趋势
D. 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7.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
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多余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 这说明
A. 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抱残守缺
B. 维新变法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导致失败
D. 适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
14.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
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 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
的状况导致国民政府
年份
战争开支
收入
1937
1167
870
1941
10933
2024
1945
1268031
216519
A. 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
B.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 谋求关税自主以增加财政收入
D. 与美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8. 1949 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
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
A. 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
B. 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
C. 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
D. 摒弃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2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发生了重大变化。 看下面统计图,这种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一、选择题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
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
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
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
这反映出(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
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7.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8.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
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
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
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 B.中国完全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孤立C.中国政府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D.中国政府在工业化建设上的急躁冒进10.下表为1985~1989年我国物价上涨指数情况统计表。
这一现象( )A.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的繁荣 B.说明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C.有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源于国际局势紧张引发了国内抢购潮11.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D.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2.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13.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新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
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D.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14.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①②16.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1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18.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
会议确定工农教育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 )A.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扫清封建残余文化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宣传共产党的执政理念19.《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C.“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20.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此,我国( ) A.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尚书·周官》中提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在古汉语中“议”包含了商讨、谋划、评价、抉择等含义。
“议”的活动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语”);第二,协商过程中有理性的思考(“谋”);第三,协商的目的指向事情自身可能具有的最为恰当的解决方式(“宜”)。
在典籍中,“所议之事”主要是政治事务,如“议储”、“议兵”、“议勋”、“议罪”等等,都可以归之为“议政”,即政治协商的范畴。
在制度设计上,在上述所论及的先秦“三朝”制度中,“治朝”就是君臣之间每日的例行朝会,凡有官爵者皆可参加,讨论具体的政治事务。
秦汉以后,随着皇权专制体制的确立,“朝议”制度就逐渐成为国家决策的关键形式。
具体而言,“朝议”又有“廷议”和“集议”之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传谕旨,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等,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材料二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政治协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和新中国关于“政治协商”的不同及二者产生的相同政治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数据背后的中国第一组“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第二组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 797户,2万户以上的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
第三组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3.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