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事
胆囊结石、息肉
胆囊的功能是什么?胆囊的功能主要有⑴贮存和浓缩胆汁。
在不进食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多流入胆囊,并由粘膜吸收其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从而使之浓缩便于贮存,据记载正常胆囊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浓缩达10倍。
⑵收缩排胆功能。
在进食后尤其是油腻食物后在体内激素作用下,胆囊可出现较大幅度的收缩,排出其内50-70%胆汁,从而使食糜与胆汁混和,帮助食物尤其是脂肪消化吸收。
⑶分泌功能。
胆囊粘膜可分泌粘液,有保护胆囊粘膜的作用。
哪些食物含有高浓度的胆固醇?除人们平时所说有肥肉、蛋黄外,还有许多食物富含胆固醇。
如螺蛳等软体动物类及墨鱼等海产品类,以及动物内脏等。
怀疑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做哪些检查?当怀疑胆囊炎、胆囊结石时,首先应详细地询问病史并做仔细的体格检查,了解有无黄疸,右上腹有无压痛、肌卫、反跳痛,有无肿大的胆囊。
B超是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98%的病人通过B超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
口服胆囊造影既可了解胆囊内有无结石,又可了解胆囊功能,也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确诊,还可进行CT、磁共振检查。
当然除了物理检查外,必要的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对于判断炎症程度,有无其他并发症也是必要的。
化验碱性磷酸酶(AKP)对胆囊炎胆石症有何意义?答:正常人以及单纯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维持正常水平,而当有胆道梗阻时,血清AKP水平则明显上升。
这是因为,肝脏分泌的碱性磷酸酶进入胆汁,使胆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但是在胆道通畅的情况下它们均通过Oddi括约肌进入肠道,不会导致异常的血清学表现。
而在胆道梗阻的情况下,高浓度的AKP不能进入肠道,在胆道高压的作用下返流入血,造成血清内浓度的明显上升,这种变化往往出现在病人出现明显的黄疸症状之前,即使胆道部分梗阻也会有显著的上升。
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血清AKP仅轻度升高或无改变。
另外,血清AKP升高还可见于肝脏的转移性肿瘤、一些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脓肿,淀粉样变,肉芽肿等)以及骨增生性疾病等。
胆囊息肉的影响因素和生活环境调整
胆囊息肉的影响因素和生活环境调整胆囊息肉是指胆囊黏膜上的小肿块,通常以良性形式存在。
胆囊息肉的出现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生活环境的调整可以帮助减少其发生风险。
本文将探讨与胆囊息肉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一些建议来改善生活环境。
一、影响胆囊息肉的因素1. 年龄:年长者更容易发生胆囊息肉。
随着年龄的增长,黏膜增生和变性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
2. 性别:女性患胆囊息肉的比例较高。
这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如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增加可能增加了息肉的发生风险。
3. 胆囊炎:长期胆囊炎或复发性胆囊炎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
炎症会引起黏膜增生,从而导致息肉的形成。
4. 胆囊结石: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胆囊息肉。
结石的存在会引起胆囊内壁受损,促使胆囊黏膜发生变化。
5. 遗传因素:个体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胆囊息肉的发生。
如果有家族中出现胆囊息肉的案例,个体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二、生活环境调整1. 饮食调整:合理饮食对于胆囊息肉患者非常重要。
建议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油、黄油等。
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预防胆囊息肉的形成。
2. 控制体重:肥胖与胆囊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通过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患胆囊息肉的风险。
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体重。
3. 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的工作和身体过度劳累可能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
适当调整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4. 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风险。
如果患有胆囊息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告知医生胆囊息肉的情况,避免使用对胆囊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5. 避免过度饮酒:过度饮酒会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
适量饮酒可以有益健康,但过度饮酒对于胆囊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三、结语胆囊息肉的形成与年龄、性别、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环境来降低患病风险。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防治知识十问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防治知识十问目前因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都有饮食不科学、生活不规律等不良习惯,这也增加了人们患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风险。
有的人是在食用油腻食物后或者饮酒后出现腹痛时才察觉自己患有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有的人则是在体检时发觉的,越晚发现其对人们的危害就越大。
为此,下文来给大家说一说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防治知识十问,让你正确认知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
一、在人体中胆囊有什么作用?胆囊属于重要的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在机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胆囊会借助浓缩胆汁的功能,将胆汁内电解质和水分回吸到血液内,进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且胆囊内还会储存大量胆汁,当身体需要时将其排入胆总管内,增加胆总管内压,进而将胆汁排到肠道内,帮助其消化,且浓缩的胆汁还会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胆囊在进行浓缩胆汁、储存胆汁时,还会分泌较多免疫球蛋白,帮助机体调节免疫系统。
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危害有哪些?胆囊结石会诱发急性胆囊炎,且较小的结石还会在胆囊颈管位置嵌顿,会导致胆汁排出障碍,进而引起胆囊壁水肿、胆囊肿大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还会诱发胆囊穿孔或是缺血坏死。
胆囊结石体积较大时不易出现嵌顿现象,但胆囊黏膜会受到结石的不断刺激,进而易出现胆囊失去功能、胆囊黏膜萎缩等现象,甚至还会引起胆囊恶变。
胆囊息肉体积较小时危害性也比较小,随着息肉体积的不断增大,其危害性和恶变风险都在不断增加,是引起胆囊癌疾病的主要致病源三、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是怎么形成的?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诱发的,例如不良饮食结构、暴饮暴食等,促使胆汁排出和胆汁成分出现不良改变,进而诱发胆囊息肉、胆囊结石。
此外,患有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时,也会诱发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
四、患有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时会表现出哪些现象?患上胆囊结石初期时,上腹部会存在饱胀不适现象,用餐后这种症状就会出现或者加重,这会让人们错误认为是胃病导致的,持续治疗多年不见好转时,就诊于肝胆科医生或者体检时才会诊断出患有胆囊结石疾病。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一些人在超声体检发现自己得了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但是自己却毫无临床症状,也搞不清楚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在超声表现的区别,超声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来来诊断疾病的,带着总总疑惑,下面,我们将通过专业的超声知识及超声原理,来回答这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诊断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组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来生成图像,以诊断人体器官和疾病。
超声波诊断具有简单、无创、准确、实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脏、肾脏、子宫等各种脏器的检查。
超声波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没有放射线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成像技术。
具体来讲,超声波诊断是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图像信息。
在超声波诊断中,医生会将超声探头放在患者身体表面,探头会向人体内部发出高频的超声波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不同的组织(比如皮肤、肌肉、骨骼、器官等)并反射回来。
探头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后,会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图像。
超声波诊断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以诊断各种疾病和异常,如肿瘤、囊肿、流血、血栓、肝脏脂肪变性等。
超声波诊断广泛应用于妇科、产科、心脏、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种领域。
并且,这项技术不仅可以作为诊断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实时的手术指导工具,为医生的手术操作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什么?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都是胆囊的常见疾病,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病症。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结石,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
一般而言,胆囊结石不会引起症状,但如果结石移动或堵塞胆总管,就会导致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并且对于无症状的病人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有症状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则是指在胆囊黏膜表面上形成的肿瘤样病变,通常为良性的。
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增大并破裂,导致疼痛、发热、感染等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的表现包括哪些
胆囊息肉症状的表现包括哪些*导读: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但大多数胆囊息肉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或隐痛,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更有很多胆囊息肉患者并无症状,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患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发现患有此病的,为治疗加大了难度。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但大多数胆囊息肉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或隐痛,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更有很多胆囊息肉患者并无症状,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患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发现患有此病的,为治疗加大了难度。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1、有症状胆囊息肉的表现:有些胆囊息肉会出现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一些胆囊息肉的患者不会出现像胆结石发病时类似胆绞痛的症状,反而症状比较不典型,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
多数胆囊息肉患者不了解该症状,就为胆囊癌的发生筑造了温床。
而有些,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时会使胆囊癌的发生机率提高,当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时会表现为上腹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肩背或胸部,伴恶心呕吐,如果同时并发胆道感染,可随之发生寒战、发热、黄疸。
2、无症状胆囊息肉的表现:85%以上胆囊息肉多无症状,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
需要提起大家注意的是,无症状胆囊息肉的治疗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多数胆囊息肉在癌变中乃至癌变后都无明显症状,在不知不觉中癌变是胆囊息肉的一大特点。
由于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故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
如果反复出现右上腹不适,宜到正规医院求治,检查以排除胆囊息肉,如果确诊需及早治疗,防止癌变。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厉害 胆息肉可以自愈吗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厉害胆息肉可以自愈吗
对于一些肝胆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患病具体情况,有人认为胆囊息肉比胆结石更厉害,有人认为胆结石更加严重,那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到底哪个厉害呢?胆息肉可以自愈吗?
一、胆囊息肉
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一般比较复杂,如果患者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或胆固醇的新陈代谢紊乱等情况时,都有可能会引起胆囊息肉,同时,如果患者出现肥胖、长期吸烟、高血脂等症状时,都有可能会引起胆囊息肉的情况发生,在患上胆囊息肉后,患者在患病初期一般不会出现异常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在用餐后会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
二、胆结石
引起胆结石的原因一般与人体的运动、体质、饮食习惯及肝功能和遗传因素有关,有些人在平常生活中,不爱运动,并且常食用一些高胆固醇的食物,就很有可能会引起胆结石,同时,饮食不规律也会导致胆结石,在出现胆结石后,部分患者可能在终身都没有自觉症状,当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引起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甚至还可能引起黄疸等现象。
三、胆息肉可以自愈吗
一般不会。
因为胆囊息肉是在胆囊中生长出来的一种黏膜赘生物,在形成后通常是无法消失的,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对于有些病情比较轻的患者而言,如果息肉小于10毫米,并且身体没有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则可能不需要进行手术,所以胆息肉一般是不会自愈的。
四、小贴士
不论是患有胆囊息肉还是胆结石的患者,在患病后,如果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且在患病初期就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对身体进行护理,否则容易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并且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严重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严重胆囊息肉和胆结石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部分患者会拿着两种疾病放在一起比较,想知道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更加严重。
一、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
二、什么是胆结石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
三、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严重胆囊息肉和胆结石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二者都不能忽视,如果病情发展恶劣,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上述两种疾病都应该引起重视,一旦患病要及时治疗。
四、胆囊息肉的严重后果1、胆囊息肉患者平时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胆囊息肉发作时,胆囊息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胆囊息肉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
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2、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胆囊息肉发作,可使原有的症状加重,病死率增加。
因此,这也是属于胆囊息肉的危害表现之一。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
根据息肉的不同表现和发病原因,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三种类型。
需要警惕的是腺瘤样息肉,与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息肉相比较而言,腺瘤样息肉生长速度极快,腺瘤样息肉可在短短的半年之内,从直径0.6cm发展成1.2cm,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息肉很有可能发展成胆囊癌。
胆囊疼痛原因及治疗方案
胆囊,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右上腹部,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胆囊疾病时常困扰着人们。
其中,胆囊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本文将介绍胆囊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案。
一、胆囊疼痛的原因1.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导致胆囊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当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沉积并形成固体结晶时,就形成了胆囊结石。
这些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或嵌顿在胆囊颈部时,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2. 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壁发生炎症反应,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多由胆囊结石引起,而慢性胆囊炎可能与胆囊结石、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
3.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上生长的良性肿瘤,可分为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
胆囊息肉有时会引起胆囊疼痛,但疼痛程度相对较轻。
4. 胆囊癌胆囊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胆囊疼痛。
5. 胆囊功能障碍胆囊功能障碍是指胆囊在储存、浓缩和排放胆汁过程中出现异常,如胆囊收缩无力、胆汁排放不畅等,导致胆囊疼痛。
二、胆囊疼痛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针对胆囊结石,可使用溶解结石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
对于胆囊炎患者,可使用抗生素、解痉止痛药等药物治疗。
(2)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喝水,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
(3)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等,可缓解胆囊疼痛。
2. 手术治疗(1)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胆囊癌等恶性肿瘤,需进行胆囊切除术。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2)胆总管探查术:对于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炎症等疾病,需进行胆总管探查术。
(3)胆道成形术:对于胆道狭窄、胆道畸形等疾病,需进行胆道成形术。
三、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得了胆囊息肉后会有什么症状
得了胆囊息肉后会有什么症状一般说来,凡是脸色暗淡,皮肤发黑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胆囊息肉。
主要是因为当人在患了胆囊息肉之后,会给胆汁的分泌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人体内缺乏胆汁,会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使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为了能够让大家彻底明白胆囊息肉在发病后的症状,下面就具体的为大家做下说明。
胆囊息肉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目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以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进步。
得了胆囊息肉的症状:1,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
2,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
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
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病变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
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先行手术治疗,以杜尽癌症的发生。
【健康知识小普及】“肉疙瘩”胆囊息肉尤须警惕专家表示,若体检结果显示有“胆囊息肉”,没必要过于恐慌,但也应引起重视;建议到医生向专业医生求助,辨别出胆囊息肉究竟属于“肉疙瘩”性质抑或胆固醇结晶性质。
对真正的“肉疙瘩”性质的胆囊息肉,一定要提高警惕,1厘米以上的胆囊息肉有癌变的风险,而由于胆囊生长的部位非常关键,若胆囊生癌将造成极大危害,对1厘米以上的胆囊息肉往往需要动手术;胆固醇结晶性质的胆囊息肉通常不会超过1厘米,其长到一定程度会通常从胆囊壁上脱落下来。
胆囊息肉的治疗经验请听我分享的成长故事
胆囊息肉的治疗经验请听我分享的成长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被诊断出患有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胆囊内壁上的小肿块或息肉样病变。
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息肉有可能演变为恶性,所以我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很多,医生建议我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手术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根除胆囊息肉,避免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
我接受了该手术并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我将与您分享我在治疗胆囊息肉过程中的经验和成长故事。
1. 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治疗胆囊息肉的第一步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我去了当地的医院,咨询了专家。
他们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认了我患有胆囊息肉。
医生向我解释了手术的必要性,并详细说明了手术的过程和风险。
2. 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在接受手术前,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了手术的风险和后果。
医生向我解释了手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手术创面感染、胆道损伤等。
虽然手术的风险存在,但医生强调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根治我的病情,并减少发生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我决定相信医生,并做好了手术的准备。
3. 心理疏导和家人支持手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我接受了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帮助我理解手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情绪上的支持。
同时,我的家人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这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术前准备和饮食调整在手术前,我需要进行一些术前准备和饮食调整。
医生要求我进行一些血液检查和超声波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
另外,我需要在手术前几天遵循特定的饮食方案,以确保胆囊清空。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恢复非常重要。
5. 完善的手术过程和恢复计划手术时,医生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了胆囊切除。
这种微创手术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使我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手术后,医生为我制定了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我积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去医院复诊。
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胆囊息肉是严重的病吗
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胆囊息肉是严重的病吗
胆囊息肉一般多发生在女性朋友身上,一般来说,不爱吃早餐,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就很容易患上该疾病,那么到底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一、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胆囊炎所导致的,刺激胆囊黏膜组织增生,同时也会合并胆囊结石,主要是胆色素结石,病人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有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平常进食了太多油腻食物或者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会诱发胆囊息肉的出现,单发的息肉需要密切的随访和观察,
必要时也需要手术将胆囊切除。
二、胆囊息肉是严重的病吗
胆囊息肉的严重程度与它的性质有关,单纯的胆囊息肉从形态角度上来说,无法谈到严重与不严重,只有相当一部分胆囊息肉是没有症状的。
临床当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且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又有胆囊癌的家族史时,我们考虑手术治疗,其余患者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观察。
三、胆囊息肉如何消除
胆囊息肉通过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差的,胆囊息肉也不可能自行消退,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治疗,首先通过B超检查胆囊息肉的具体状况,
如果合并有肝功能损害或者严重的影响了生活质量,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四、胆囊息肉切除后要注意些什么
胆囊息肉切除后对于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胆囊切除以后,胆管会代偿性的增宽,胆汁浓缩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水平,也有极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如果胆囊息肉出现恶变,胆囊息肉的手术并不是单纯的胆囊切除术,有可能需要切除部分的肝脏,肝外胆管,并做淋巴清扫。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防治知识十问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防治知识十问作者:杨涛来源:《健康博览》 2019年第3期胆囊在人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胆囊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胆囊通过其对胆汁的浓缩功能将胆汁中的水分、电解质等回吸收入血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并将大部分胆汁储存于胆囊内,根据人体需要排入胆总管,使胆总管内压力增加,最终将胆汁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同时浓缩的胆汁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囊在浓缩储存胆汁的同时还能分泌大量人体免疫球蛋白,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的危害?胆囊结石是引起患者急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较小的结石最易嵌顿于胆囊颈管处,引起胆囊内胆汁排出障碍,导致胆囊肿大、胆囊壁严重水肿,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进一步导致胆囊缺血坏死、穿孔。
胆囊结石较大时虽不易发生嵌顿,但其长期刺激胆囊粘膜,使胆囊粘膜萎缩、胆囊失去功能,严重者有胆囊恶变的可能。
胆囊息肉较小时危害性不大,但随着息肉的逐渐增大,发生恶变的机率明显增加,是胆囊癌主要的发病根源。
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是怎样形成的?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的形成是一个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过程。
其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三餐时间的不规律及不健康的食物构成),使胆汁的成分及排出规律失衡是导致现在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一些代谢性疾病也是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发病的重要因素(如:2 型糖尿病病人、高脂血症病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得了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胆囊结石的初始症状往往是上腹部的饱胀不适,尤其是进食后出现或加重,一些患者误以为是胃部疾病,以胃病治疗多年无效果,在体检或就诊于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师时才诊断为胆囊结石。
如果胆囊结石较小嵌顿于胆囊颈管处时则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绞痛,严重时可出现右上腹腹膜炎体征,出现全身的重度感染。
胆囊息肉往往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是在体检时发现,对于一些体检意识较差的患者来说,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往往对他造成的不良后果更加严重,因为随着胆囊息肉的增大其发生癌变的概率逐渐增加。
也说说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事.
胆囊息肉最好每半年复查一次一、如果体检中发现了胆囊息肉,是否应该切除?应该何时切除?什么样的胆囊息肉容易癌变?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我国有超过5000万的胆囊息肉患者,发病以中青年为主。
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而人们面对胆囊息肉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大多数人显得过于焦虑或少数人又会过于放松。
专家介绍,每个月都能碰到三、四十例这样的患者,不少患者四处问诊,有些医生对切与不切的建议也不相同,患者更是拿不定主意。
有位患者,2011年是查出胆囊息肉1.0厘米,医生说可以观察,要求每半年复查一次。
但这位患者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适,身体也很好,认为医生小题大做,一直没有检查。
只到今年7月,出现严重腹痛才来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癌细胞扩散到整个胆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由于胆囊息肉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在没有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者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情况下,患者并不需要专门找医生治疗。
但是,发现了自己有胆囊息肉之后,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看这个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
专家提醒,胆囊息肉样腺癌最可怕的是,即便在癌变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仍然浑然无事,出现了症状再到医院来往往都是晚期。
息肉手不手术?专家说,专科医生一般参照几个方面,直径大于1厘米,没有蒂或蒂较宽,单发的息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息肉轮廓不规则或短期内有明显增大的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对于以上情况,要建议患者尽早手术。
对于胆固醇型息肉、炎性息肉或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建议患者定期观察,注意复查。
当医生建议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时,有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
专家说,这样的顾虑患者有些多余,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
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
胆汁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怎么办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91-刘莉萍 (都江堰宁江医院)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属于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发病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存在明显影响。
如果得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办呢?胆囊结石的治疗胆囊结石好发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该术式损伤小,疗效确切。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观察、随诊即可,无须手术,但伴有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1)结石直径≥3cm;(2)合并需开腹的手术;(3)伴有胆囊息肉>1cm;(4)胆囊壁增厚;(5)心肺功能障碍;(6)合并糖尿病;(7)儿童胆囊结石;(8)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9)胆囊结石10年以上。
胆囊结石接受胆囊切除术时,若出现下列情况需要考虑胆总管探查术:(1)术前病史、临床症状或者是影像学检查证实或者高度怀疑胆总管梗阻,如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胰腺炎以及胆管炎等;(2)术中证实胆总管存在病变,例如术中胆道造影检查证实或者扪及胆总管内有肿块、结石、蛔虫,胆总管扩张直径>1cm,胆管壁增厚,可见胰腺炎或者胰头肿物;(3)胆囊结石小,可能经胆囊管进入至胆总管。
胆囊息肉的治疗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这一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由于临床上与影像学检查比较难判断其性质,因而也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
从病理上分析,胆囊息肉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临床上良性息肉比较多见,如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
针对胆囊息肉,由于涉及对良性与恶性的判断,进而早期发现恶性病变与癌前病变,故建议早期手术切除治疗。
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胆囊息肉大小、年龄、息肉数目与形态、合并胆囊结石、伴随症状等,考虑到这些恶变的危险因素,建议:(1)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息肉直径小(以10mm 为界限),完全没有任何症状,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2)伴有明显胆绞痛症状,特别是伴有胆结石的患者,建议尽早胆囊切除术治疗;(3)息肉直径超过10mm,且伴有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早期胆囊切除术治疗;(4)息肉直径小于10mm,没有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者,可考虑观察,定期超声探查。
生活疾病-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导读】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肝的胆囊窝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
有人说,胆囊的大小和人的胆量有关,其实不然。
但是,胆囊也会出问题,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胆囊息肉的症状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囊内的一种赘生物,多为良性。
随着体积增大有可能癌变,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胆囊息肉的症状来说,需要知道以下几点:首先,胆囊息肉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
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其次,胆囊息肉患者大多无不适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闷胀不适,基本可以忍受。
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在吃饭之后,有右上腹疼痛或绞痛的情况。
比较少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这种情况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有关。
最后,少数胆囊息肉患者在长期不经检查,同时不注重饮食规律的情况下又疏于锻炼。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引起癌变,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此外,胆囊息肉并不会导致死亡,其病症在体检中即能发现,从而得到治疗。
胆囊息肉严重吗任何一种病症都有其发生的原因、治疗和后续发展,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因此,应该对胆囊息肉有一点清晰地认识。
首先,胆囊息肉是胆囊中的黏膜赘生物,一旦形成无法自愈。
如果复查时息肉消失了,一定不要过早放心,而是要再次诊最好寻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复诊。
其次,胆囊息肉并不是无法治疗的绝症,如果患有症状,最好首先确诊,遵守医生的嘱咐定期的到医院做复查。
由于胆囊息肉是会有病变的情况发生的,所以可以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进行治疗。
最后,由于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病症表现,所以应该知道,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分良性和恶性。
如果胆囊息肉只是单发,直径小于10mm并且无临床表现可以每三个月做一次超声探查,一发现异常就做预防性手术切除。
如果直径>10mm,年龄五十岁以上,有临床症状或是伴有胆囊结石应做胆囊切除术,并做病理检查。
胆囊息肉:隐藏的健康杀手及其潜在危害
胆囊息肉:隐藏的健康杀手及其潜在危害胆囊息肉,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胆囊疾病,可能在胆囊壁上形成小的、良性的突起。
尽管许多胆囊息肉是无害的,但也有一些具有潜在的恶性风险,因此被称为“隐藏的健康杀手”。
本文将探讨胆囊息肉的潜在危害,以提醒公众对此疾病的重视。
一、胆囊息肉的定义与类型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在胆囊壁内突出的良性或恶性病变。
根据其性质,胆囊息肉可分为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多种类型。
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恶性转化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二、胆囊息肉的潜在危害恶性转化:尽管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仍有部分胆囊息肉可能恶化为胆囊癌。
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较差,因此胆囊息肉的恶性转化是其主要潜在危害。
胆囊炎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可能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此外,胆囊息肉患者常伴有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可能进一步加重胆囊炎症,导致胆囊功能受损。
胆囊功能减退:长期存在的胆囊息肉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放,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并发症风险:胆囊息肉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三、如何预防与早期发现胆囊息肉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囊息肉。
一旦发现胆囊息肉,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与评估。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胆囊息肉的发生风险。
积极治疗:对于已确诊的胆囊息肉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作为一种隐藏的健康杀手,具有潜在的危害。
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定期体检、调整生活方式等手段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确诊的胆囊息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早日康复。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作,可以一切了之吗
◎ 周家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
主任、主任医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些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发作时,很多人认为可以将胆囊一切了之。
但是,胆囊是人体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器官,是人类在长期进化
腹会剧烈疼痛,患者会出现坐卧
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黄疸和高热等症状,但也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
1/3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不少人体检查出胆囊结石后会有这样的疑问:没有症状,到底要不要处理?这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若是年轻的胆囊结石患者,且结石不大,平时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作,
可以一切了之吗。
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一样吗?
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一样吗?
很多人对于一些名称相类似的疾病并不是特别了解,其实一些疾病名称相类似但是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会让很多患者误解,其实这两种疾病虽然都发作在胆囊,但是症状以及治疗办法都是不同的,下面就让为大家介绍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炎的一些特征吧。
胆结石与息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息肉是胆囊壁上又长了赘生物,多与炎症刺激有关,胆结石是由于胆汁成分的原因造
成了沉积日久形成的,而且可以胆囊内活动.他们相对来说有一
定的关联性,也有一定的因果性,如结石长期刺激产生炎症就可
出现息肉。
一、胆结石的超声图像典型表现如下:
1、胆囊腔内见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
超声图上常显示新
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
2、结石后方有声影。
超声在结石表面反射回去,结石后方形成超声波的空缺区,因此结石强光团的后方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暗区,称结石后方声影。
3、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体位向胆囊低位方向移动,即声像图上可见强光团随体位向重力方向移动。
二、胆囊息肉的超声图像典型表现如下:
胆囊息肉在B超显示中可见胆囊壁内侧面附着小乳头状凸起,多数有蒂、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方无声影,可以是一枚,也可以多枚。
实际上,胆囊息肉是一个笼统名称,它包括:胆固醇结晶、真性息肉、腺肌增生症、腺瘤、早期小的胆囊癌等。
无论是胆囊息肉还是胆囊结石,都需要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来明确自身情况。
一般情况下,治疗这两类疾病效果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手术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还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多吃像是芹菜、蕃薯、马铃薯这类的可能引起胀气的食物。
胆囊息肉往往都伴随胆结石
胆囊息肉往往都伴随胆结石,所以关注饮食是第一要务:
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2、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3、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另外,如果从来没有过症状的话, 3个月复查一次B超即可,如果有过腹痛,腹部不适,或腰背酸痛等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或结石该如何应对林明芳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或结石该如何应对? 林明芳发布时间:2021-09-15T03:40:50.258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林明芳[导读] 胆囊结石主要是由胆囊当中出现结石造成,属于常见疾病,我国胆囊结石实际并发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在年龄逐渐增长过程中,发病率也会有所上升,并且女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
就胆囊息肉来讲,息肉多为良性,属于形态学名称,主要指向胆囊腔当中的隆起或者是突出状况下发生的病变,如图1:盐源县润盐镇卫生院 615700人们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背景下,压力也有所增加,存在较多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其中主要体现在胆固醇整体摄入量较多,不吃早餐、吸烟、酗酒、熬夜等等,在此情况下,胆囊息肉或者是胆结石的实际发病概率也有所增多,由于胆囊息肉或者是结石在症状上并不明显,因此很多人在体检时才能发现问题。
1 胆囊息肉或者是结石应如何应对胆囊结石主要是由胆囊当中出现结石造成,属于常见疾病,我国胆囊结石实际并发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在年龄逐渐增长过程中,发病率也会有所上升,并且女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
就胆囊息肉来讲,息肉多为良性,属于形态学名称,主要指向胆囊腔当中的隆起或者是突出状况下发生的病变,如图1:图1 胆囊结石针对其进行病理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炎性息肉、胆固醇结晶、肿瘤性息肉。
此种疾病一般为良性,不存在症状,少数人群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的表现。
体检时发现的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多为无症状,有三分之一患者不会在五年之内产生腹痛或者是其它症状,多数患者终身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在注重生活方式改变,对饮食进行控制以及对药物进行服用之会使结石缩小,然后维持原状。
在发生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之后,可以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运用这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时能获得确切疗效,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运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运用随诊以及观察方式。
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运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息肉最好每半年复查一次一、如果体检中发现了胆囊息肉,是否应该切除?应该何时切除?什么样的胆囊息肉容易癌变?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我国有超过5000万的胆囊息肉患者,发病以中青年为主。
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而人们面对胆囊息肉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大多数人显得过于焦虑或少数人又会过于放松。
专家介绍,每个月都能碰到三、四十例这样的患者,不少患者四处问诊,有些医生对切与不切的建议也不相同,患者更是拿不定主意。
有位患者,2011年是查出胆囊息肉1.0厘米,医生说可以观察,要求每半年复查一次。
但这位患者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适,身体也很好,认为医生小题大做,一直没有检查。
只到今年7月,出现严重腹痛才来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癌细胞扩散到整个胆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由于胆囊息肉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在没有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者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情况下,患者并不需要专门找医生治疗。
但是,发现了自己有胆囊息肉之后,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看这个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
专家提醒,胆囊息肉样腺癌最可怕的是,即便在癌变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仍然浑然无事,出现了症状再到医院来往往都是晚期。
息肉手不手术?专家说,专科医生一般参照几个方面,直径大于1厘米,没有蒂或蒂较宽,单发的息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息肉轮廓不规则或短期内有明显增大的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对于以上情况,要建议患者尽早手术。
对于胆固醇型息肉、炎性息肉或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建议患者定期观察,注意复查。
当医生建议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时,有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
专家说,这样的顾虑患者有些多余,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
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
胆汁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
而且胆囊息肉手术目前9成以上均可用微创腹腔镜技术完成,创伤小,恢复快,仅在腹部有三个黄豆大小孔。
胆囊息肉为何会高发?专家解释,不吃早餐、饮食规律紊乱、喜好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致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二、胆结石+胆囊息肉癌变几率大30岁的王先生体检报告显示胆囊有泥沙样结石和10mmx9mm大小的胆囊息肉,医师建议他做手术切除胆囊,因为一般情况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较大的息肉(超过10mm)容易癌变,切除是防癌变和扩散的唯一途径。
闻癌色变的王先生,接受了医师建议,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送检结果显示已经有“原位癌”了。
“我近期接诊了两个患者都有类似的情况:既有胆囊结石又有胆囊息肉,最终都发现有胆囊癌。
”专家介绍道。
这是因为,胆囊息肉可癌变,而胆结石也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
晚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
如果案例中的王先生坚持不切除,发展到晚期胆囊癌了就后悔莫及了。
专家建议,体检发现有胆结石的人,关注一下有无胆囊息肉,如果两者都有,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将根据结石的情况和息肉的大小,建议观察或切除。
三、医师提醒:B超检查不可放松有胆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人,不能因为平时没症状就放松警惕,务必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B超是目前早期诊断胆囊癌的定性首选方法。
此外,原本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在进油腻食物后如果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一旦疼痛程度加重或频率增加,或出现皮肤、尿色发黄时,需及时就诊。
信息时报记者徐姗四、胆结石伴胆囊息肉警惕癌变:统计发现,约有70%~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近日,30岁的王先生到医院体检,发现胆囊有泥沙样结石和一块10厘米x9厘米大小的胆囊息肉。
诊断后医生建议他做手术,但王先生觉得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不太愿意切除胆囊。
上周,王先生突发腹胀腹痛,入院检查发现胆囊穿孔,立即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专家建议,体检发现有胆结石的患者,应关注一下有无胆囊息肉,如果两者并存,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五、恶心呕吐或是胆囊癌警报李阿姨近一年来吃不下饭,觉得腹部饱胀,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人也日渐消瘦。
自行调理饮食和服养胃药后,也没见好转。
最后,到医院详细检查才发现患上了胆囊癌。
“她是由于胆囊肿瘤侵犯胃窦和十二指肠,导致幽门梗阻所致恶心呕吐。
”专家表示。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晚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
陈小平建议,自以为是胃肠道有问题的患者,应该多个心眼,到正规医院排除一下胆囊问题。
除了定期体检外,多留意身体的“报警信号”: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有右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时,或是早期胆囊癌的苗头。
专家指出,手术切除胆囊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遗憾的是多数胆囊癌发现时已属晚期无法切除,因此治愈胆囊癌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六、胆囊息肉:小息肉不必挨一刀专家介绍,由于胆囊息肉多无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病情就在不知不觉发展,直至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
胆囊息肉首选B超检查。
一般来说,大多胆囊息肉是良性的,对于病灶较小的息肉原则上不考虑手术,但需要每半年做B超动态观察。
而直径大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应主张手术治疗,以防止息肉癌变。
较大的息肉(超过10mm)容易癌变,医生一般建议患者切除胆囊。
“但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很痛,有的则是夸大胆囊的作用,觉得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
”专家指出,胆囊只起到储存胆汁的作用,当胆囊出现结石、息肉,引起严重的胆囊炎甚至可能癌变时,应果断地手术切除。
而且目前采用微创手术,伤口很小,能减轻患者疼痛,第二天就可下床走路。
七、七成以上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有位51岁患者,有体积较大的胆囊结石多年,专家为他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发现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怀疑其有癌变的可能。
术中的快速病理切片检查证实是胆囊腺癌,随即为他做了胆囊癌根治手术。
“意外发现胆囊癌并不是个例,还有患者因胆囊结石诱发炎症而导致胆囊穿孔。
”专家介绍,据统计,约有70%~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肝内胆管癌也与肝内胆结石关系密切。
专家介绍,虽然胆结石的发病率很高,但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区:一是结石引起疼痛了就处理一下,不痛就不管也不跟踪检查。
二是闻癌色变,干脆一切了之,但有些医生如果不结合手术中情况加以判断,就有可能切不干净。
另外,结石很小、胆囊功能正常且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只需定期随访即可。
八、胆囊息肉不是一切了事一位读者的就医心得:丈夫年近40岁,身体发胖。
平时饮食喜欢吃肉,工作多坐,出门多半是开车,平时运动少。
早在几年前单位体检就查出有胆囊息肉,一直观察着。
2012年年底单位体检,发现胆囊息肉长大了,最大的一个直径为0.4厘米。
今年春节后,由于节日期间吃得油腻、吃得多,他自己感觉胆囊很不舒服,吃了消炎利胆片,效果不明显。
担心胆囊息肉恶变,他们想赶紧去医院做手术。
到了离家最近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医生却建议他再观察一段时间。
医生说,该患者血脂、胆固醇都高,这是他引发胆囊息肉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控制这两个指标,将来会引起更大的疾病。
因此,切掉胆囊息肉并不是切掉了身体疾病的原因,反而还会因没有胆囊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后患无穷。
九、胆囊切除影响消化系统很多切掉胆囊息肉的人会出现长期腹泻,有的腹泻一年甚至两年。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手术切掉了胆囊,没有地方存胆汁,胆汁只能存在胆管里。
当吃得油腻一点,胆汁分泌后,直接会进入肠道,刺激肠蠕动加快,引发腹泻。
因此有的切掉胆囊的人,稍微吃油腻一点就拉肚子,而且一天要拉几次,饮食上非常难适应。
还有的患者,因为胆汁分泌后,返流进胃里,烧坏胃黏膜,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
因此,这部分患者经常感觉吃油腻了,胃就烧得难受。
十、什么情况下可切除胆囊息肉?据专家介绍,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因此,临床上行胆囊切除术有两大指标。
第一,胆囊经常痛,这种发作是经常都有,每个月都吃药,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这样的患者,医院建议其做手术切除。
第二,胆囊息肉长大了,临床上,当胆囊息肉最大直径到1厘米,医生会建议其做手术切除。
这两个条件,有一项,都可以行胆囊切除术。
十一、胆囊息肉变大,需防癌变!胆囊息肉患者应禁酒,因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
胆囊长息肉和小结石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和胆结石的,由于平时没啥感觉,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
专家介绍,一般来讲,大多胆囊息肉是良性的,对于较小的息肉原则上不考虑手术,但需要每半年做B超进行观察。
发现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主张手术治疗,以防息肉癌变。
专家提醒有胆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人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因为平时没症状就放松警惕,务必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B超是目前早期诊断胆囊癌定性的首选方法。
如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恶变:(1)胆囊息肉直径>1cm ,基底较宽或复查发现逐渐增大。
(2)胆囊壁不规则增厚>0.5cm或有钙化斑。
(3)胆囊增大,脂肪餐提示胆囊收缩功能障碍。
(4)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
2、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加重或频率增加,或出现皮肤、小便发黄,要及时就诊。
3、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如果单发息肉大于1cm,同时患有胆结石,应尽早诊治。
4、注意饮食,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
禁酒,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
大多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李姨近一年来老觉得腹部饱胀,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人也日渐消瘦。
自行调理饮食和到药店自购药品养胃也没见好转,最后,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胆囊癌。
专家介绍,根据统计,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肝内胆管癌也与胆结石关系密切。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胆结石长期存在容易引起胆囊和胆管壁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反复感染,从而使细胞增殖调控紊乱,导致癌症。
专家建议,除了定期体检外,多留意身体的报警信号,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右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时,应该多个心眼,到正规医院排除一下胆囊问题。
十二、切除胆囊对身体有无影响?当医生建议胆息肉或结石患者切除胆囊时,有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
许多人因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或胆绞痛需切除胆囊时,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胆囊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切除胆囊是否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专家指出,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