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

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近代)

第一阶段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②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1、服饰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第二阶段特征:受政治生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服”)、绿军装

②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

第三阶段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由封闭走向开放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饮食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西餐与中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区别

①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

3、住宅②中西合璧:里弄

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婚姻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2、丧葬:土葬→火葬

①男子留长辫→剪辫易服

②女子缠足→迫令放足

3、其他: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④“大人”、“老爷”→“先生”、“同志”

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陆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2、近代:电车、汽车(第二次工

业革命)

海:轮船(1865年)

空:飞机(20世纪20年代)

3、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

①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

②速度更快;③运力更大;④费用更低廉;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四、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邮政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2、电信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

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信息的传递

3、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③开阔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生活节奏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唐代:《邸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1、报纸③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④辛亥革命:《民报》

⑤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①问世:20世纪20年代初

2、广播②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在上海正式开播。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电影②发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③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①问世:20世纪30年代

②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4、电视③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

己的电视台。

④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

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

也更加丰富多彩。

(1)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发展快: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3)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络办公、网络教学、

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等

5、互联网优势: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③费用更为低廉

(4)评价④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⑤及时了解所需咨询,查找所需资料

⑥方便朋友之间的交流

缺陷:①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②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

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④造成对网络过分依赖,不愿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

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

【09年高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C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2.(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解析】C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

3.(2009福建文综高考)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

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B 从报纸中使用简体字可知B项正确。

4.(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

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

的表现之一,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

5.(2009高考上海单科)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A “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6.(2009高考上海文综)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

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解析】B 辛亥革命初步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

1.(08江苏单科)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二、非选择题

22.(2009高考江苏单科) (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

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解析】

本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设计较好,既有⑴、⑵问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也有第⑶问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很好体现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39.(2009高考四川文综)(6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表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

【解析】

本题共60分,历史部分为前3个小题,合计20分。(1)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后面的两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2)依据材料来概括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即可。(3)本题是表格数据型材料解析题,注意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变化,从中找出规律。结合所知识来回答原因。

参考答案:

(1)(8分)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2)(6分)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2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分)。

(3)(6分)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六章专题测试

一、判断题 题目1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4、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5、《北京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包括: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6、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7、1952年10月26日,由西铺村23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穷棒子社。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9 9、1993年3月,作为“红色资本家”最典型代表的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0 10、在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于在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大部分指标,取得了工业建设的一大奇迹。 选择一项: 对 错 二、单选题 题目11 1、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经营,使得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重新掌握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新政权提供了必要的()。 选择一项: A. 经济基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网络课形考任务 6(专题测验六) 答案专题测验六 一、判断题 题目 1 1、新中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2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3 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4 4、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5 5、《北京条约》 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 包括: 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6 6、毛泽东在

1949 年 6 月 30 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7 7、195 2 年 10 月 26 日,由西铺村 23 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8 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 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 穷棒子社。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9 9、1993 年 3 月,作为“红色资本家” 最典型代表的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一、填空题 1.()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议定,租界制度由此产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的主张,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城市管理方面一度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制度。 4.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方式主要有官办、管商合办和()。 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以()为第一任巡抚。 6.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 ),该书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7.1900年,唐才常等人在华中一带发动了以“勤王”相号召的()。 8.()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 9.1903年夏发生了震动一时的(),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 10.由()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最早的一批不平等条约。 2.1853年10月起,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实行(),该制度阻碍可商品经济的发展。 3.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军军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防军和()。 4.()年后,经容闳等人建议,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5.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守将中只有()一人积极率部抗敌。 6.强学会成立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中国政治改革想光储皇帝提出了名为()的意见书。 7.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 8.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9.夏曾佑在19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史教科书——()。 10.1913年5月,共产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在袁世凯的示意下合并组成了()。 二、判断题 1.里金制度分为两种,一种行商的交易税,一是坐商的货物通过税。该制度的实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崇厚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正式出使西方的官员。() 3.19世纪60、70年代,赫德先后向清政府呈递了《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章程》,对清政府施加政治影响。() 4.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赶美留学。() 5.中法战争对晚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慈禧借故前线作战失败,将恭亲王逐出权力中枢,从此军机处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醇亲王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6.租借地制度是由通商口岸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制度攫取租借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具有军事意义的港口,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根据地。() 7.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制造了海蓝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 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 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 (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 (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 (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介石打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海峡。) 4、日本 (古代史:元末明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地区) (1)1894年,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 从方式看: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侵华主要方式是以武力打开大门,输出商品,企图瓜分中国;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侵华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比较特殊的是俄国,由于其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其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掠夺土地为主。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二2018课件

1.【单选择题】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选择一项: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2.【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b.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单选择题】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选择一项: a. 政治基础相同 b. 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c. 主要任务相同 d. 合作方式相同 4.【单选择题】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役④南京陷落 选择一项: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 5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题目 6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选择一项: a. 忻口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临沂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题目7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选择一项: a. 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b. 总结抗战的经验 c.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d. 开辟敌后战场 题目8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题目9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b.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选择一项: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选择一项: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选择一项: a.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国民党二大 c.中国共产党一大 d.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选择一项: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整理党务案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蒋冯战争 b.蒋桂战争 c.直奉战争 d.中原大战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选择一项: a.中共六大)。 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题目9 正确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蒋冯战争 b. 蒋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提纲)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提纲) 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内容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服饰方面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A、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 B、鸦片战争后:①西装传入中国,民国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 ②“断发易服”(剪辫着西装。具有移风易俗、反清色彩) ③中西合璧、满汉风格:旗袍——是西式服装影响下女性服装变化发展的典范。 C、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中西合璧)——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综合西式和中式服装的特点,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中山装和旗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A、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B、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服装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后)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二、饮食方面 2、西餐 (1)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2)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三、建筑方面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鸦片战争后: 2、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3、中西合璧 四、习俗方面 1、中国旧时期比较落后的风俗:婚姻包办、土葬、厚葬、女子裹足且不得接受教育、迷信等 2、这些旧风俗到近现代的变化:婚姻自由、婚礼删繁就简、火葬、简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之一 ——西方列强侵华史2005年1月11日星期二【知识梳理】 方法之一:按阶段梳理 一、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1,国际背景:工业革命兴起与扩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2,主要国家:英法美俄,以英国为最强。 3,主要目的: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沙俄以满足领土扩张为目的) 政治上直接发动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4,侵华手段:开埠通商(有那些?)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 控制海关(协定关税海关总税务司) a,政治上主权沦丧,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5,对中国社会影响:经济结构变化外资经济出现 洋务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新式学堂创办 c,思想文化上教育近代化起步留学教育开始 教会学校出现 二、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1901年 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英法相对衰落,美日德迅速崛起;掀起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狂潮。2,主要国家:美日德强,美国领先。(原因何在?) 政治上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治华” 3,侵华手段:争作债主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争夺路矿权 开办工厂与银行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 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义和团运动 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4,对中国社会影响: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经济上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有力冲击封建思想文化,为维新变法及民主革命兴起提供 思想武器。 三、第三阶段——1901年至1918年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宪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繝]鈊腿沃谢?馹鷂Ù 贝笞芡常话芤颍褐鞴凼亲 产_譥禵韄跬仔?裕豢凸凼侵型夥__畵03畵?畵1_畵盻畵0_甠盻畵1_畵盻畵?甠q0畵13甠12畵?畵盻甠盻畵癬畵癬.?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5只有答案版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5答案 题目1 【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c. 孙中山 d. 康有为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b. 香港海员罢工 题目3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a. 中原大战 题目4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题目5 【单选择题】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c. 平型关大捷 题目6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b. 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题目7 【单选择题】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d.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政策的转变 题目8 【单选择题】中国共产党组织百团大战是为了()。 ①克服投降危险②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③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④提高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 ①②③ 题目9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b.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10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题目11 【单选择题】民主党派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斗争的实质是( )。 c. 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 题目12 【单选择题】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与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b. 会议的内容和作用 题目13 【单选择题】毛泽东同志有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考情分析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及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及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及中国落后的现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专题一至专题七测验)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专题一至专题七测验) 专题一 一、1-5错、对、错、对、对; 6-10错、对、错、错、错; 11-15对、对、错、对、对;16-17对、错 二、A. 二千多年; 19. A.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 C.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21. A.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2.D. 《南京条约》;23.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5. A. 商品→鸦片→炮舰;26. A. 传播资本主义文明;27. B. 是逐步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 专题二 一、1-5 错、对、错、对、对; 6-10错、对、错、对、对; 11-14对、错、对、错 二、1、A. 1851年11月11日;2、D. 洪仁玕;3、A. 北伐;4、A. 张皮绠;5、A. 赵三多;6、D. 1900年5月28日;7、C. 1874年5月;8、A. 左宗棠 9、A. 103天;10、C. 孙中山;11、B. 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12、A. 10月10日;13、B. 上海;14、B. 1912年1月1日 专题三 一、1-5 对、对、错、对、对; 6-10错、错、对、错、对 二、1、A. 二十一条;2、C. 1926;3、C. 1917年11月7日;4、C. 《阿Q正传》;5、B. 陈独秀 6、A. 民主与科学; 7、B. 1918年11月; 8、D. 李大钊; 9、C. 1921年7月23日;10、D. 1921年8月2日 专题四 一、1-5对、对、对、错、对; 6-10对、错、对、错、错; 11-14错、对、对、对 二、1、B. 京汉铁路;2、“A. 京汉铁路;3、C. 广州;4、D. 周恩来;5、A. 贺龙;6、D. 武昌 7、B. 八七会议;8、C. 1927年9月9日 9.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0、B. 南京政府 11、D. 敌驻我扰;12、A. 李天佑;13、D. 吴起镇 专题五 一、1-5 错、对、对、对、错;6-10对、对、错、对、错;11-15对、错、对、对、对 二、1、A.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B. 督战;3、A. 卢沟桥事变;4、B. 《中国共产共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5、(B. 1937年12月13日;6、C. 日军北上计划被推迟;7、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8、A.上党战役;9、A. 自卫反击战;10、A. 豫东战役;11、A. 华东野战军;12、西北坡; 13、C. ①②④;14、B. 淮海 15、A. 《临时宪法》 专题六 一、1-5对错对对错; 6-10对错对对对 二、1、C. 物质保障;2、B. 晚清;3、B. 伟大复兴;4、B. 独立自主;5、C. 王国藩;6、B. 改造;7、B. 1950年10月;8、D.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专题七 一、1-5错、对、对、对、对 二、1.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A.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C. 以人为本;4. D. 文化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 形考测试1

论述题:电影《鸦片战争》开篇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100分) 答: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落后于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社会制度腐败(1 )吏治和军队腐败1840 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 )战争指导思想错误,既害怕列强,更惧怕人民

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组织起来后危及封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惜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协。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 年3 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因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甲午战争之初,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诞,军机首辅李鸿章则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既没有详细周密的应战计划,更没有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层内部更是为和与战问题相持不下.黄海海战之后,则被日军气势所吓倒,惧战心理十分突出。黄海海战虽然失利,但中国海军仍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但李鸿章一开始就为保存实力而消极应战,海战失利后更是严令北洋水师避战不出。北洋舰队、旅顺和威海卫举大清十余载国力建立,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和军

中国近代史专题重点解析

中国近代史专题重点解析 中国近代史专题重点解析 邯郸一中曲现龙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 (一)西方列强侵华的简要过程和阶段特征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前)。 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因而他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并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中国的主权,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从1894年至1900年,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列强还以武力威胁和战争手段吞食中国广大边疆地区,掀起瓜分狂潮,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以“门户开放”政策来扩大中国市场,并妄图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它们先是扶持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后又扶持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国家又各自寻找和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造成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的局面。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 一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美国通过《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经济扩张的手段,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而日本则加紧推行“大陆政策”。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到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整理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通商口岸时,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移 植过来。其中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2.衣着变化: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 斗争,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穿中山装。 3.饮食变化: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但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 出现西餐馆。 4.风俗习惯也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也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 时期,大力推行剪辫与放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在社交礼 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辛亥革命后, 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5.局限:由于农村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 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急剧 增加,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人 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1)从“吃”来讲,到1987 年,我国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2)从“穿”来说,中国人的着装,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3.在风俗习惯方面,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 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同时,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1)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 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复习指导】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注意这三条主线的交融与影响,准确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2.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 3.本专题以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为指导,整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揭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时,应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加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4.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近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 一、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1840——1919年 (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背景: 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结果: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略。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为什么?);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③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处于困境。 2.简况:1856年英国进攻广州,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柏贵投降。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随后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6月,战争再起。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签定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略)。签定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略)。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84万平方公里土地。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独秀 b. 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独秀 b. c. 董必武 d. 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战争 b. 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d. 中原大战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选择一项: a. 中共六大

中国近代史专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南京条约》 答:《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2、“天京变乱” 答: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厘金制度 答:厘金制度是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实行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1853年开始实行。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人名,最后一个字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咸)派人在杨州仙女镇(今江都县江都镇)设厘金所。起初定厘金为两种:其一活厘,是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其二板厘,是抽坐商的交易税。原定税率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所以称厘金或厘捐。 4、“东南互保” 答: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 5、“五四运动” 答: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评价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