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14)·中庸之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

矣乎 至:到达 B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

也 适:亲近 C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由:遵循,遵从 D .乡原.,德之贼也 原:通“愿”,谨慎老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必也狂狷乎.君子亦有恶乎.

B.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狷者.

有所不为也 C. ⎩⎪⎨⎪⎧恶勇而.无礼者知和而.

和,不以礼节之 D.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未可也.

。”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无适也,无莫也

B .乡原,德之贼也

C .然则师愈与

D .不得中行而与之

4.下列加点的字其中与“必也狂狷乎”中的“狂狷”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A .博.我以文

B .孰能为之大.

C .曾皙后.

D .风.

乎舞雩 5.名句填空。(4分)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

(2)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

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得中行而与.之与:跟从

B.小大由.之由:遵从

C.乡原,德之贼.也贼:盗贼

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讪:讥笑

7.关于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1)不得中行而与之.礼之.用,和为贵

(2)狂者.进取恶称人之恶者.

A.两个“之”相同,两个“者”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者”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者”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者”也不同

8.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认为,“狂者”流于冒进,敢作敢为;“狷者”流于退缩,不敢作为。这两种人的作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因此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

B.“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既指处事的调和、协调,也指人际关系的和谐。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其中“礼”是目的,“和”是手段。

C.孔子认为,被乡民视为忠厚老实的人,只会妨碍中庸之道的实行,因此应对他们给予否定。

D.子贡和孔子所厌恶的人尽管不尽相同,可是这些人都是不合“礼”“义”的要求,违背了中庸之道的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14)·中庸之道

1.解析A项至: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答案 A

2.解析B项均为代词,“……的人”;A项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疑问;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D项助词,表停顿/语气词,表判断。

答案 B

3.解析A项中“莫”通“漠”;B项中“原”通“愿”;C项中“与”通“欤”。

答案 D

4.解析B项与题干中的“狂狷”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狂狷: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大:大司仪。A项博:形容词用作动词,丰富。C项后:名词用作动

词,留在后面。D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答案 B

5.答案(1)小人同而不和(2)其不善者恶之

6.解析A项与:交往。C项贼:损害。D项讪:毁谤。

答案 B

7.解析之:代词,代指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结构助词,的。者:辅助性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的人。

答案 B

8.解析A项“因此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错。B项“其中‘礼’是目的,

‘和’是手段”错,将二者的关系颠倒了。C项孔子否定的是那些表面上忠厚

老实,实际上与坏人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

答案 D

9.答案(1)(这样做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

(2)憎恶把剽窃别人的见解当作聪明的人,憎恶把不知谦退当作勇敢的人,憎

恶把揭发别人当作直率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