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余姚而努力奋斗——王永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余姚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成绩

1、过去的四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四年。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工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园区和块状特色经济呈现了集群化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传统商贸业不断提升壮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4.8%;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2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24.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和30%;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第18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第12位。

2、过去的四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四年。教育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文化强市、卫生强市建设扎实推进,“三建五创、改善民生”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得到加强。老龄、残疾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及其他社

会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2元和8557元。

3、过去的四年,是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四年。以“6+1”为主要载体的新农村共建机制初步建立,村庄整治改造、水环境整治、山区人口“内聚外迁”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有123个村达到宁波市村庄整治建设标准,其中21个村创建成为省、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城乡规划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51%,创建成为省园林城市和首批“省示范文明城市”。

4、过去的四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的四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中心镇改革取得新的进展。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政府职能转变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5、过去的四年,是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巩固的四年。“法治余姚”建设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

团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2005年,我市获得了省首批“平安县(市)”称号。

6、过去的四年,是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四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管人才工作不断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基本经验

1、必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关注民生,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要求贯穿发展始终。

2、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发展,努力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3、必须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心同德,注重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5、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还不够解放,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不够大。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

3、社会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发展。

4、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5、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的社会矛盾仍然较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较为艰巨。

6、一些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强。

四、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余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总体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六大联动”战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三大发展定位,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目标,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新余姚。

主要目标:

——经济更具实力。到2011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7%;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法制更为健全。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公民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新型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平安余姚”和“法治余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文化更富特色。城乡文体设施更为齐全,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市民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地方特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进一步彰显,“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社会更加和谐。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000元和1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社会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