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与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
2. 2 .1 综合法与分析法
授课时间:2013.4.16下午第一节 地点:高二(15)班 授课人:赵尚平
一.教材分析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在学习了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利用演绎推理来证明问题.本节课是《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的定义和逻辑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优点,进而灵活选择证明方法,规范证明步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及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法与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熟悉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二) 新 课 讲 授
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思考:已知a ,b >0,求证2222
()()4a b c b c a abc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
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
()()4a b c b c a abc +++≥. 一. 综合法
1.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
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2.思维特点: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
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
3.框图表示:(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11223().....n P Q Q Q Q Q Q Q ⇒→⇒→⇒→→⇒
例1 已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c b a a c c b b a lg lg lg
lg lg lg
++>+++++ 总结:本题主要综合运用基本不等式以及对数的运算性质来证明.
例2 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 a , b ,c
1.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
明的结论归结为判断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
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 思维特点:执果索因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它与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 方法
3.框图表示:(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P n 表示充分条件)
()()1121().....()n n n Q P P P P P P P -⇐←⇐←⇐←⇐
4.分析法的书写格式:
在本例中,如果我们从“21<25 ”出发,逐步倒推回去,就可以用综合法证出结论.但由于我们很难想到从“21<25”入手,所以用综合法比较困难.
练习:在锐角ABC ∆中,求证:1tan tan >⋅B A
七.课时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
要证:⋯⋯
只要证:⋯⋯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结论成立 例3 求证:5273<+ 证明:因为5273和+都是正数, 所以要证5273<+ 只需证22)52()73(<+ 展开得 2021210<+ 只需证 ,521< 只需证 2521<
因为2521<显然成立,
所以5273<+
八.作业布置
1.必做题:教材习题2.2 A 组2、3题.
2.选做题:教材习题2.2 B 组2、3题.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备用例题1:已知+∈∈R c b a R z y x ,,,,,
求证:)(2222zx yz xy z
b a y a
c x c b ++≥+++++
备用例题2: 已知1=,求证:cos α-sin α=3(cos α+sin α).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一.综合法 二.分析法 三.例题分析 1.定义 1.定义 例1 练习1 2.框图表示 2.框图表示 例2 练习2
3.特点. 3.特点 例3 练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