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基础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I 的优点
静脉给药方法
• 单次静脉注射 • 重复静脉注射 • 持续静脉输注
– 按一定量和速度用微量泵持续输注 – 靶浓度控制静脉输注(TCI)
• 快速输入一定量药物,使之迅速“充满”中央室,随后
计算药物在房室间的分布、代谢和消除量,并通过与计 算机相连的注射泵补充之,以维持需要的血药浓度
静脉给药方法的比较
丙泊酚和TCI
-基础知识介绍
内容简介
• TCI概述 • TCI的优点 • TCI药代学原理
• TCI临床应用
TCI 概述
静脉麻醉的发展简史
静脉麻醉已有100多年历史
• 1930s,巴比妥类静脉麻醉
• 1960s,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等式用于指导静脉输注方案的制定
• 1986,得普利麻(丙泊酚)上市
药物的作用部位
• 血液并非药物的作用部位,药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 “效应室” • Keo是效应室药物清除的速率常数
– t1/2Keo = 0.693/keo,是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平衡达一半
的时间 – Keo大,t1/2Keo 短的药物作用起效快
• 临床上发现药物作用的滞后现象,即药物的血浆浓
度达到峰值时,药物的效应并未达到最大。因此 , Sheiner等提出效应室的概念
什么是TCI
• TCI (Target Control Infusion) 靶控静脉输注
• TCI是指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 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 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 种静脉给药方法。
• TCI系统,实质上是包含有一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模
型的输注装置。
Diprifusor / TCI 的组成
• 药物
– 得普利麻预充注射器(Pre-Filled Syringe) – 带有识别标记
• 输注系统
– Diprifusor 软件
– 内装有Diprifusor软件的输注泵
TCI装置
Graseby 3500泵
TCI装置
ALARIS IVAC TIVA TCI泵
Keo与效应室浓度的变化——单次注射
持续静脉输注比多次重复静脉注射更加优越:
• 血药浓度稳定,无“峰-谷”现象 • 停药后苏醒更加迅速 • 药物用量减少,节约费用
静脉给药方法的比较
多次重复注射
治疗窗
持续输注
TCI的优点
• 确定血药浓度,控制麻醉深度
• 快速准确调节血药浓度,维持麻醉平稳 • 中断给药后,迅速维持稳定血药浓度
• 根据预计苏醒时间停药,确保及时苏醒
• 1968年,Kruger-Thiemer提出二室模型的BET(bolus-eliminationtransfer) • 1980年,Schwilder报告使用computerized pharmacokinetic modeldriven continuous infusion devices,用于二室模型的药物(如依托咪 酯)
测持续输注后的苏醒时间 • 1991年,Shafer发现停止持续输注后药物浓度的下降 速度与持续输注的时间有关 • 1992年,Hughes提出持续输注瞬时半衰期(Context - Sensitive Half Time; t1/2cs)的概念
持续输注瞬时半衰期
• 指停止持续输注药物后,中央室药物浓度下
• 1980s,根据丙泊酚三室模型设计“10-8-6”用药方案,5分钟 内达到并维持3~4ug/ml的丙泊酚血药浓度 • 1980s,计算机控制静脉输注系统 • 1996,‘Diprifusor’ TCI系统上市
输注技术的发展
人工输注
BET方案
计算机控制静脉输注系统
TCI Diprifusor
Diprifusor / TCI 的发展简史
• 1983年,Schutter采用BET方法以计算机辅助给药进行全静脉麻醉 computer-assist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CATIA)
• 1985年,Alvis设计了较为完整的computer-assisted continuous infusion system(CACI)微机控制输液泵系统,并将靶控三室模型的 药物技术用于冠脉手术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 1988年,Shafer改进了数学计算模式,使软件更加简单和易操作 • 1990年,Diprifusor研制成功 • 1997年,统一名称为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靶控输注
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 速率常数用字母 k 表示,指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清除 的百分比 • 半衰期一般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
• 半衰期为一常数,与初始浓度无关 • 半衰期分类
– 分布半衰期 t1/2α
– 清除半衰期 t1/2β
持续输注瞬时wk.baidu.com衰期理论
•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药物清除半衰期(t1/2β)来预
降50%所需的时间
• 随药物输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 在多房室模型时能很好地描述机体对药物的 处置速度
持续输注瞬时半衰期
药代动力学参数—表观分布容积
• 分布容积(Vd) • 药物进入机体后,以不同浓度分布于各组织中。为 了药代动力学计算方便,设想药物均匀地分布在体
液中,该体液的容量称为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TCI 药代学原理
静脉麻醉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 分布(Distribution)
– 药物进入体内后即向全身分布,在血液与各组织 器官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可分为一室模型、二室 模型和三室模型
• 清除(Elimination)
– 多数药物由肝脏代谢后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
消除方式有零级动力学和一级动力学两种方式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 影响分布容积的因素:药物脂溶性;药物血浆蛋白 结合率;药物分子大小,解离度及病人体积大小等 个体因素。
三室模型中的表观分布容积(Vd)
• 总表观分布容积 VT = V1+V2+V3
• 当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则得 出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 • 进行一个无限长的输注后,各个室的稳态药物浓度 变成相等,三室容积总和就是总稳态表观分布容积 (Vd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