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相关理论及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P 基本理论与实验设计
苏州大学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疏德明
ERP 简介


一、是什么? 二、做什么? 三、为什么做? 四、怎么做?

活的人脑(身体其它部位也一样)总会不断放电, 称为脑电(EEG),但成分复杂而不规则。 正常的自发脑电一般处于几微伏到75微伏之 间。而由心理活动所引起的脑电比自发脑 电更弱,一般只有2到10微伏,通常淹埋在 自发电位中。所以ERP需要从EEG中提取。

ERP是平均诱发电位 叠加n次后的ERP波幅增大了n倍,因而 需要再除以n,使ERP恢复原形,即还原为 一次刺激的ERP数值。所以ERP也称为平均 诱发电位,平均指的是叠加后的平均。这 样就获得了所希望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图。
-4.0
峰——峰
-2.0
基线——峰
-200
2.0
200
400
600
800 ms
撤消刺激时引起电 位的物理量约等于 给予刺激时的1/7
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 :脑电图,由 脑电仪直接记录到的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 系的平面图。 EP (evoked potentials):神经系统对刺激本身 产生的反应。(普通的诱发电位) 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s):既与刺激的物 理属性相关又与心理因素相关
(任何区分只有相对意义,ERP的早期成分中包含EP,分析ERP时要求熟悉EEG 与EP的基本特征) 外源成分VS早期成分
为什么ERP可以通过叠加平均得出?

ERP的两个重要特征 事件相关脑电有两个重要特性:潜伏期恒定、 波形恒定;与此相对,自发脑电则是随机变化的。 所以,可以将同一事实多次引起的多段脑电记录 下来,但每一段脑电都是各种成分的综合,包括 自发脑电(噪音)。将由相同刺激引起的多段脑 电进行多次叠加,由于自发脑电或噪音是随机变 化,有高有低,相互叠加时就出现正负抵消的情 况,而ERP信号则有两个恒定,所以不会被抵消, 反而其波幅会不断增加,当叠加到一定次数时, ERP信号就显现出来了。
四、怎么做---实验程序

实验前
实验时 实验后


实验前
1、提出有价值、可操作性问题 2、疏理研究的基本理论、提出研究假设 3、设计出作业任务、刺激呈现、记录方式 (行为数据的采集,包括反应时间、按键 反应、正确率和错误率、以及事后的口语 报告(由于口语报告会产生大量肌电,所 以ERP研究一般不能进行实时的口语报告或 出声思维----)
通过叠加技术获得的与事件发生进程有锁时 (time-lock)关系的脑电就称为事件相关电位 (ERP)
ERP定义
广义: 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在给予刺激或撤 消刺激时,在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引起的电位变化 。 属于心理生理学研究范畴 狭义: 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 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将不同事件(条件)引起的脑电波形加 以比较,重点比较的内容包括:潜伏期、 始潜时和波幅等指标,两种条件造成的波 形在头皮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定位分析。
-4.0
峰——峰
-2.0
基线——峰
-200
2.0
200
400
600
800 ms
4.0
潜伏期
6.0
① 设置条件1与条件 2,分别产生A峰B峰。 ② 测量并比较峰A 与峰B的潜伏期、始潜 时、波幅等指标。 ③ 比较条件1与条件 2的波形在头皮的分布。

二、做什么?

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与行为数据的很好融合 一定程度上的发生源定位
考察事件认知的精细过程

考察不同反应时与正确率时的ERP

对相关事件进行脑区定位,是以前反应时无法做到 的






事件差异:输入输出通道、事件的内容与 呈现顺序、要求的认知过程 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民族如研究种族歧视)、语言、习俗-)、生理 (疾病)、心理(人格、情绪、技能、智 力-) ERP 事件、个体差异鉴别确认
4.0
潜伏期
6.0
ERP的优势
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ERP是刺激事件引起的实时脑电波,在时间精度可达到微 秒级(采样率可达20000次/秒)。 ERP可以与行为数据很好融合 特别是反应时间(RT)很好地配合,以研究认知加工过程 的规律。 一定程度上实现发生源的平面、立体定位 (不过空间分辨率不高,只能达到厘米级,主要的影响因素 是容积导体效应与封闭电场问题。另外,ERP只能采用数 学推导来实现脑电的源定位,比如偶极子,这种方法的可 靠性也是有限的) 无创性、设备相对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
实验时




1、电极的安置 (作用电极、参考电极、) 接地电极) 2、相关参数(电阻、放大倍数、带宽、釆 样率、陷波) 3、预实验(基本波形、眼睛动作、心电、 肌电、练习) 4、正式实验(创建文件名、记录安静时脑 电、监控伪迹)
实验后
(一)EEG的离线分析 (二)ERP分析 (三)结合已有研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写实验报告或论文
存盘
EOG 模滤
统计
模拟/数字 磁带记录 (离线式)
(二) ERP分析技术与方法


1、时域特征的分析 2、时频分析 3、脑电地形图与脑电 密度图 4、ICA与偶极子溯源 分析
(一)时域特征的分析


得到一系列波形后,要从中识别不同成分以及成 分所代表的心理意义是 ERP研究的技术难点。一般 通过峰潜伏期、波形及其头皮分布,参照总平均图 与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判断,而丰富的经验也很重要。 波幅测量有基线-波峰和波峰-波峰两种,潜伏 期常以刺激起始点到波峰顶点之间的时间段代表。 一般认为,波幅反映大脑的兴奋性高低,而潜伏期 则是神经活动与加工过程的速度与评价的时间。
(一)EEG的离线分析
1、合并行为数据和脑电预览 2、去眼电、心电、肌电伪迹 3、脑电分段 4、基线校正 5、去除伪迹 6、叠加平均 7、平滑化处理/数字滤波 8、总平均---得出ERP波形图
(分析步骤基本顺序不要轻易调 换)
B.ERP数据提取过程
EEG 放大 A/D 转 换 叠加 排伪 数滤 总 平 均 测量 绘图
相减技术
相减技术的运用,对于提取更为纯粹的、与 心理机制相关的ERP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