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建筑学 (2)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工程 (15)

第三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 (25)

第四章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5)

第五章城市经济学 (40)

第六章城市地理学 (46)

第七章城市社会学 (51)

第八章城市生态与环境 (55)

第一篇建筑学

1.1 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1.1 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主要分类与特征

1.1.2了解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一、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⑴木构架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大木作:梁、檩、枋、椽、柱等;

小木作:门、窗、隔扇、屏风及其他。

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宋“材”,清“斗口”)和构件的定型化。

斗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斜的昂组成。

斗栱的作用:承重、装饰、等级象征、建筑模数。

⑵“间”与“步”为单位

“间”,“开间”,总和“通面阔”。十一开间,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遗址,北京清故宫太和殿。

“步”,总和“通进深”。清各步相等,宋有相等,递增或递减及不规划排列的。

⑶建筑物等级

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①屋顶:庑殿、歇山、攒尖(前三项可重檐)、悬山、硬山。

②开间:11、9、7、5、3间。

③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民用黑、灰、白)

⑷院落式布局

⑸山水式园林

2、中国古建筑常识

⑵坛庙

坛庙:主要指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祀建筑。

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天坛:建于明初,有二重垣,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外垣西侧为神乐署、牺牲所;垣内有三组建筑为斋宫、祭坛、祈年殿。

孔庙: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重檐歇山九间殿,黄琉璃瓦,同保和殿规制。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宋代建筑代表,属于园林式祠庙。副阶周匝、重檐九脊殿、金柱、减柱、彻上明造,体现宋醇和秀丽风格。

⑶陵墓

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汉以前木,汉以后砖石)。

秦、汉、唐、北宋的帝后陵有明显轴线;唐、北宋轴线上享殿、门阙、神道、石象生;明陵,公共神道、牌坊、碑亭、方城明楼、宝顶。

⑷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建筑三大类。

汉传佛教建筑由塔、殿、廊院组成。布局演变以塔为主、到前塔后殿、再到塔殿并列、塔另设别院或山门前,最后变成塔可有可无。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有很大发展,建造了云冈、龙门、天龙山、敦煌四大石窟。

道教建筑遵循宫殿、坛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代表建筑:元中期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伊期兰教约唐代自西亚传入我国。清真寺必须朝向圣地麦加,设邦克楼和浴室,结构用砖石拱券或穹隆。代表建筑:元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

寺庙宫观:

塔的类型: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

⑸园林

园林分类:①按照园林基址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②按照隶属关系分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生成期:汉以前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的思想。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的基础。

全盛期:隋唐。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发展表现为四个方面:理景的普及化、园林的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代表作品:皇家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私家园林,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

⑹住宅

西南干阑式,内蒙、西北帐篷式,黄土高原窑洞。

庭院式:四合院、四水归堂、一颗印、土楼;

窑洞式:分布河南、山西、陕西等黄土层厚的地域,有靠山窑及平地窑;

毡包: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碉房:藏族住房;

干阑:广西壮族麻栏、云南傣族竹楼。

(二)外国建筑史知识

1、古埃及

撼人心。

2

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水晶宫(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

3、新建筑运动

新建筑初期:

一战后新建筑流派:

4、现代主义流派及代表大师

代表人物建筑主张共同特点:

①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

②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性能;

③注重建筑的经济性;

④强调建筑形式与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灵活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形式;

⑤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⑥反对表面的外加装饰。

5

1.2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1.2.1熟悉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1.2.2熟悉住宅建筑的类型及套型空间设计要点

1.2.3熟悉工业建筑的功能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二、建筑的功能组合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1、公建的空间组织

①主要使用部分,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

②交通联系部分,如走廊、门厅、楼梯等;

③次要使用部分,如厕所、仓库、贮藏室等。

2、公建的交通组织

通道的宽度与长度取决于功能需要、防火要求、空间感受等。(单股550-600)

走道的宽度还与走廊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楼梯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坡道:便于车辆上下,或方便人流疏散快速、安全。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坡道为12%。

电梯: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建24m以上时,电梯为主要交通工具;

每个服务区电梯≥2台,单侧排列电梯≤4台,双侧排列电梯≤8台。

自动扶梯: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宽810,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000人。

3、公建的流线组织

人流疏散大体上可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

连续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

正常情况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

两者兼有:如教学楼、展览馆等

4、公建的群体组织

群体组合:分散式、中心式

5、公建防灾要求

防灾: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破坏五大灾种。

防灾原则:①建筑综合防灾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方针,提高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综合防灾能力;

②防洪任务是,5%的重点城市达到200年一遇;非农人口150-50万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为200-100年一遇;非农人口50—20万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非农人口在20万以下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③考虑台风和寒潮及雷暴大风作用,以50年为重现期的标准设防,对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设施,设防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④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做到多遇地震烈度下(超越概率为63%)不坏,保证正常使用;基本烈度下(超越概率为10%)可修,即有破坏但维修恢复后可正常使用;罕见烈度下(超越概率为2-3%)不倒,即有严重破坏但不倒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防灾措施:①合理设防标准;

②采取相应对策,加强防灾质量控制,执行灾后鉴定、评估和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③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加强震害预测研究;

④严格执行防火规范,注重防火安全设计;

⑤注重地下空间的防灾和规划设计;

⑥村镇建筑因地制宜、便于灾后自救和恢复重建;

⑦防灾动态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二)住宅建筑:

1、住宅建筑类型

住宅建筑分类:(按层数不同)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30层。

(按平面类型划分):单元式、外廊式、内廊式、跃层式、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