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1步骤二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两汉
察举制
(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春秋战国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从秦汉至宋元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
(2)生产工具:融会
步骤二 专题融会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萌芽)
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秦朝(创立)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3)出现柜坊和飞钱
宋元时期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时期
发展历程
周代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朝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清朝
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辖
三、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
时期
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
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秦朝和汉初
军功爵制
(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
(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明清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明清时期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时期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农业起源
(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3)工具有石、木、骨器
(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唐朝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宋朝
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西汉(发展)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政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宋朝(加强)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明清
辉煌与滞后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隋、唐、宋、元、明、清
科举制
(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加强)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明朝(强化)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强化)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地方体制——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时期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
发展与繁荣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两汉
察举制
(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春秋战国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从秦汉至宋元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
(2)生产工具:融会
步骤二 专题融会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萌芽)
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秦朝(创立)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3)出现柜坊和飞钱
宋元时期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时期
发展历程
周代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朝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清朝
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辖
三、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
时期
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
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秦朝和汉初
军功爵制
(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
(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明清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明清时期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时期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农业起源
(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3)工具有石、木、骨器
(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唐朝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宋朝
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西汉(发展)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政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宋朝(加强)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明清
辉煌与滞后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隋、唐、宋、元、明、清
科举制
(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加强)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明朝(强化)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强化)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地方体制——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时期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
发展与繁荣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