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地名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名称,地名的产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地名不仅是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范围,还与地名本身以外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
活动、
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民族迁徙等密切相关。
地名中的,“名”字属汉字中的会意字,布局結构为上下布局,名字的上边为“夕”字,此处指夜,即黑夜,夜晚的意思;下边为“口”字,此处意指“用口发声”。
据此考据者大多认为:“名”的本意是夜间人与人之间称呼以作区分的一种符号,是以“名”一产生,就具有了独一性、排他性、指代性的基本特征和方音化等特点。
因此地名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蕴含,在地名中承载的文化也往往能深刻的反映出当地的历史,对于当今的我们而言,地名可以说是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窗口。
\xa0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遗存,每一个地名都能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历史文明的厘变,地名与当地的民族、民俗、民间传说、信奉宗教、历史人物等都具有密切的相关。
以传统村落为例,其定名方式虽有差别,但都包罗了当地深厚的文化。
千百年来在秦东地区所传承下来的大小地名,亦凸显了上述的特质。
秦东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秦东地名也大多折射着秦东地区礼熏乐陶的熠熠辉煌,是秦东历史
的自然
、经济发展的活化石,地名呈现出了相对的方言性、特有性和稳定性,很多地名中深奥的内在含义,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之极大的启迪
的作用。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的地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相互融合,固化成为互难割舍、名实一体的稳定地名。
中国传统乡村的地名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体现,是当地的地理景观变迁、民俗
的变化的具体见证,深入认识这些地名,对于延续一村庄、一镇、一县,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脉络,都具有重要且深刻的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去重视地名中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重视我们的历史。
\xa0
一、研究秦东地名文化的意义\xa0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名文化丰富多彩。
秦东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
使秦东在向近代化的前进中又更多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明,关中古称四塞之区,秦东又当关中孔道,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秦东地域辽阔,现辖一区(临渭)、两市(韩城、华阴)、八县(蒲城、潼关、大荔、华阴、澄城、白水、合阳、富平),其中临渭区地名的来源是在1995年,撤销县级渭南市,改设临渭区(县级),因濒临渭河,故名。
其他市、县地名的由来,牛汝辰先生在《中国地名由来词典》里都有提及:“渭南市:符秦甘露二年(360年)置渭南县。
以在渭水之南,故名。
1983年设市;华阴:秦置宁秦县,汉改华阴县。
据《太平寰宇记》:‘以在太华山之阴,故名’。
1990年设市;韩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韩城县。
据《太平寰宇记》:‘以古韩城为名。
’1983年设市;蒲城:西魏设蒲城县。
据《陕西通志》:‘以县东有蒲池,故名’;富平:三国魏改富平县,取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之意而取名;华县:西魏置华州,1913年改华县。
据《同州府志》:‘华,西魏州名,南有少华山,东连太华,故州以取名焉。
’华县以华山得名;潼关:东汉置潼关,清置潼关县。
据《水经注》:‘河在关门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元和郡县志》:‘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合阳:秦置合阳县,汉改郃阳县。
据《水经注》:‘城南有洽水,县取名焉。
’《诗》:‘在洽之阳也’;澄城:北魏置澄城县。
据《同州府志》:澄泉水‘在县西三里,县以此名’;白水:北魏太和二年(478年)置白水县。
南邻白水,因以立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秦东在向近代化的前进中又更多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xa0
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引秦东人自豪的秦东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府之国就是关中平原,秦东地处关中平原的最东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历史上发生在河西地域的战事频繁,战时城池、军事防御设施如潼关县的禁沟、十二连城、中军帐村等,在今天的地名中仍可见历史一斑。
以蒲城县为例,比如,尧山又称浮山,相传在远古尧时,此处洪水为灾,诸山尽其被洪水冲毁,唯有尧山若浮因而而得此名;又如蒲城的保南乡其前名为保庵,据相传因此地,地处唐宗室祭祀泰陵的便衣庵原址,此处曾有驻兵保护,因而得名保庵,清初改名为保南;再如蔡邓镇,相传其原名为嘉德镇,明时因蔡瑁与邓艾将军驻守此地而改名蔡邓;还有贾曲、翔村等等村镇地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xa0
那么我们这次就以秦东的蒲城县为例,开展秦东地名文化研究,以求能达到以小见著的效果。
蒲城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古称“重泉”“南白水”,属渭南管辖,东西长52.8千米,南北宽47千米。
蒲城县辖14个镇、10个乡分别是:城关镇、罕井镇、孙镇、兴镇、党木镇、高阳镇、永丰镇、荆姚镇、苏坊镇、龙阳镇、东陈镇、坡头镇、洛滨镇、陈庄镇、翔村乡、三合乡、贾曲乡、东阳乡、原任乡、龙池乡、椿林乡、平路庙乡、上王乡、大孔乡。
我们对其地名的来历都进行了资料研究,并进行了实地的寻访调查,力求把书本上的文字与与实际的口述历史对比结合,使地名中的历史内含活起来,成为真正有温度的历史。
从而通过探究蒲城地名文化来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xa0本文由
二、蒲城地名文化中的民族因素\xa0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民族迁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因素之一,其一方面,通过民族迁徙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相互发展交流,孕育出新的文化。
这些厘变的情况从当地流传下来的地名就不同程度的反应出来。
蒲城地名积淀了秦东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秦东文化的活化石,通过考察蒲城地名可以追述到历史上少数民族在秦东的迁徙与分布,从而大致了解少数在秦东地区人口迁徙的路线及民族融合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