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1
20
45000.00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1961-2007年我国霍乱发病状况
小川
0.00 61 65 69 73 77 81 85 89 93 97 O1 O5
2020/4/11
• 4起暴发疫情,病例6例,带菌者19例。2起暴发与 在餐馆就餐有关,1起与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旅游时 在宾馆就餐有关,另有1起与建筑工地食堂就餐有 关。
• 在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旅游引致的暴发疫情中,70 名游客共发现霍乱病例3例,带菌者9例。经主动 搜索,在旅游团居住的秦皇岛市某宾馆发现了4名 饮食服务业人员为霍乱带菌者。
14
我国古典霍乱的流行历史
• 嘉庆25年(1820)前后传入我国 • 至1948年的130年中,先后有近百次大小
流行,死者难以计数 • 1932年登记患者10万人以上,死亡3万余 • 1937-1946年登记25万人,死亡10万以上 • 1949年全国解放后,再无此病发生
2020/4/11
15
我国霍乱流行的现状
• 9个地市2007年共检索饮食服务从业人员286776人,
发现4例霍乱带菌者。另外,通过暴发疫情调查及
主动搜索,有5起暴发疫情从餐饮服务人员中检出
2020霍/4/11乱病例或带菌者。
23
• 北京疫情概况
• 报告病例数位居全国第3位。18个病例分布在8个 区(县),朝阳区最多。小川型11例,稻叶型1例, O139群6例。带菌者均为小川型。
2020/4/11
3
二、霍乱的病原学
• 弧菌的分类 • 霍乱病原的发现 • 霍乱弧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 • 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
2020/4/11
4
2020/4/11
5
霍乱病原菌发现
• 1883年德国科学家Koch发现霍乱弧菌 • 1905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发现ELTor弧菌 • 1937-1958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过ELTor弧
2020/4/11
13
第八次大流行?
• 1992年末,在印度的马德拉斯市和孟加拉 国南部发生O139霍乱流行
• 1993年,疫情扩散到印度和孟加拉国全国 及周边国家
• 英国、美国等也都有输入性病例报道
• 近几年来O139已经成为优势菌,与埃尔托 霍乱同时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呈逐年增 多的趋势
2020/4/11
O139群(Bengal) O2-O155群
腹泻病原菌
2020/4/11
7
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
• 革兰氏染色阴性 • 短小弯曲的杆菌 • 无芽孢、无夹膜,两短钝圆或稍平 • 单鞭毛,超过体长的4-5倍 • 运动活泼 • 繁殖速度快
2020/4/11
8
霍乱弧菌的存活能力
• 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El Tor弧菌可存活1-3周
2020/4/11
32
• (四)脱水虚脱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引 起以下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神志不安,表情淡漠,眼窝深陷,声音嘶哑, 口渴,唇舌干燥,皮肤皱缩、弹性消失,舟状腹、体温下降。
2020/4/11
30
发病 机理
霍乱弧菌
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
霍乱肠毒素
A亚单位
B亚单位
结合
进入细胞膜 上皮细胞膜受体GM1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三磷酸腺苷ATP
环磷酸腺苷CAMP
肠上皮细胞大量分泌,
超过肠道正常吸收功能
剧烈的水样腹泻 (等渗性腹泻)
临床表现
• (一)潜伏期:一般为1-2日,可短至数 小时或长达5-6日。
1 19 18
3 53 6 1 26 0
5 14 6 1 84 4 2 42 2 6 70 2 33 2 44 9 73 1 60 1 65
1 13 89 1 22 24
稻叶
3 43 37 4 06 11
3 82 14
3 50 09
21
2007年暴发疫情
• 共28起暴发,病例94例,带菌者87例,占总数的 70.70%。10例及以上的共8起。O1群小川型霍乱 暴发11起,稻叶型暴发6起;O139群暴发11起。
• 对热、干燥、直射阳光敏感 • 100oC煮沸1-2分钟可被杀死 • 干热100oC亦可杀死 • 对低温和碱耐受力较强,对酸和强氧化剂
敏感 • 对常用含氯、碘的消毒剂敏感
2020/4/11
10
二、霍乱的流行病学
• 早期大流行 • 第七次大流行
• 第八次大流行?
• 我国霍乱流行的现状 • 霍乱流行的环节 • 霍乱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 病例以农民 为主,占发 病人数的 32.12% 。19
O1群85例(小川型50例,稻叶型35例);O139群霍乱病 例共60例。带菌者中,O1群带菌者共48例(小川型42 例,稻叶型6例);O139群43例。 • 236例实验室确诊的霍乱病例及带菌者中,小川型、 稻叶型及O139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98%、17.37%及 43.64%,以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
2020/4/11
28
霍乱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 明显地区差异,存在一定的地方性流行 • 季节高度聚集性 • 人群分布的差异,流动人口比例增加 • 扩散方式和流行形式 • 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流行菌株多样化 • 预防主要靠卫生状况改善和自身免疫力
2020/4/11
29
三、霍乱的临床学
• (一)发病机理 • (二)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 • (三)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 (四)诊断工作要点 • (五)治疗原则、液体疗法、抗菌药物等
• 我国霍乱流行大体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流行阶段(1961~1965) • 疫情不确定阶段(1966~1976) • 严重流行阶段(1977~1986) • 流行间歇阶段(1987~1992) • 第三次流行阶段(1993~ )
2020/4/11
16
2007年霍乱流行概况
• 165例(外籍1例), 无死亡病,带菌91例。 与2006年相比,发病数 增加5例,带菌者数下降 了53.8%。病原确诊145 例,临床诊断20例。 • 浙江(61例)、广东 (29例)、北京(18 例)、湖北(15例)、 江苏(11例),五省占 全国81.21%。
• 暴发疫情分布在浙江、广东、北京、四川、江西、 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及安徽10省。浙江省10 起,广东省和北京市各4起,四川省3起,江西省 2起,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及安徽省各1起。
• 28起霍乱暴发疫情中,除2起为家庭内聚集感染 外,其余26起均与外出聚餐有关。
2020/4/11
22
• 浙江疫情概况
2020/4/11
17
• 首例2月15日江西省新余报告。末例10月20日安徽省淮 北市。
• 发病高峰时间在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以8月上旬最高。
• 第20240/34/1周1 以后无病例发生。
18
2020/4/11
• 男84例,女 81例;年龄 最小8岁,最 大79岁。20 岁至54岁年 龄段发病数 最多,占 67.27%。20 岁以上人群 的发病率普 遍高于20岁 以下人群。
2020/4/11
24
• 07年霍乱疫情特点分析
• 暴发事件报告病例及带菌者占70.70%,散发病例 及带菌者占29.3%。97.79%的病例外出聚餐有关。 外出聚餐引起的暴发中,46.15%与在餐馆(酒店) 就餐有关,46.15%与参加农村自办酒宴有关, 7.7%与在单位食堂就餐有关。未发现因不安全饮 用水引起的暴发事件。
• (二)前驱期:大多数病人起病急,无前 驱期,仅少数患者有前驱期症状。
• (三)泻吐期:起病突然,剧烈腹泻继以 呕吐,一般无发热和腹痛,每日大便次数 为数次至十数次。大便性状稀便、水样便 (清水样、黄水样):少数为米泔样或血 性。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 继为水样,与大便性状相仿。此期可持续 数小时至2-3日不等。
霍乱的预防和控制
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邵正波
shzhb118@sina.com
授课内容
• 一、前言 • 二、霍乱的病原学 • 三、霍乱的流行病学 • 四、霍乱的临床学 •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
2020/4/11
2
一、前 言
• 霍乱(Cholera 虎烈拉) • 霍乱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 霍乱是《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 世界上已经发生过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 由ElTor弧菌引起的第七次大流行已经波及五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
• 在有藻类或甲壳类等生物的淡水中,存活时间 更长,条件适宜时可繁殖,甚至越冬
• 在高糖(>15%)、高盐(>40%)或干燥食品中, 一般不超过1-2日
• 在鲜鱼、鲜肉和贝壳类食物上可存活1-2周
• 在蔬菜水果上可存活1周左右
• 食品上的菌在冰箱内比常温下存活时间长
2020/4/11
9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2020/4/11
12
第七次大流行
• 1961年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 • 1962年年底几乎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群岛 • 1963至1969年,南亚诸国及中东地区 • 1970年到达西非的撒哈拉地区 • 1991年1月疫情到达南美洲 •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国O139群霍乱 • 1994年7月在东扎伊尔霍乱暴发 • 2002年非洲发生13起霍乱流行
• • 病例61例,带菌者28例;全国首位。以温州、 杭州、丽水3个地区较多。病例中,小川型病例28 例,稻叶型病例12例,
• O139群病例14例。带菌者中,小川型16例,稻叶 型5例,O139群7例。
• • 10起暴发,报告病例38例,带菌者24例,均与 外出聚餐有关,6起在餐馆内聚餐有关,4起与农 村自办宴会有关。
• 从2007年疫情特点分析,建议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落实病例个案调查与传染来源追踪,尤其是外出 聚餐饮食史的追踪调查是今后霍乱疫情调查的重 点。
2020/4/11
25
1964~2007年山东省霍乱发病动态
发病数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6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区 • 我国从1961年由ELTor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
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93年开始, 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随后出现了多 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 近些年霍乱在我国和我省呈低发态势,可能提示霍乱流行处于一个流 行间歇期,但由于霍乱的流行存在周期性、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 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是传染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4 31 9
3 69 1 2 47 2 89 2 32 40 1 6
2 54 73
小川
O139、稻 叶、小川
2 12 1 3 23 6 68
2 21
2 48 3
1 52 73
1 40 59 1 80 67
1 67 63
6 53 7 1 09 16
5 35 7 7 12 7
6 15 8 6 39
2 21 4 23
2020/4/11
11
早期大流行
• 第1次:1817-1823 (7) 亚欧 • 第2次:1826-1837 (12) 亚欧美非大洋洲 • 第3次:1846-1863 (18) 亚欧美非 • 第4次:1865-1875 (11) 亚欧美非 • 到5次:1883-1896 (14) 亚欧美非 • 第6次:1899-1923 (25) 亚欧美非
菌shou次流行,当时称为副霍乱. • 1961年ELTor弧菌在印尼全国流行,并传向
国外 • 1962年被第15次世界卫生大会列入霍乱 • 1992年出现了霍乱O139新菌型
2020/4/11
6
霍乱弧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
O1群
古典生物型 埃ຫໍສະໝຸດ Baidu托生物型
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霍乱弧菌
霍乱病原菌
非O1群
年份
2020/4/11
26
霍乱的流行环节
传染源
病人 带菌者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020/4/11
潜伏期带菌者 恢复期带菌者 病后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生活接触传播 经苍蝇传播
普遍易感
27
影响霍乱流行的因素
• 自然因素: 洪涝水患、干旱等自然灾害
• 社会因素 卫生机构是否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群 众的文化水平、自我保健意识、风俗习 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