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设计一
初中 洋务运动 教案
![初中 洋务运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1e8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b.png)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
3.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2. 理解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的评价。
2.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为学生提供历史背景。
然后提问:“面对这些困境,清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15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口号(“自强”、“求富”)以及主要内容(如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等)。
3.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15分钟)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等。
讨论洋务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国内外压力、清朝政府自身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
4.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肯定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贡献,同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未能改变封建制度的本质、甲午战争的失败等。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强调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第6课 洋务运动 教学方案设计
![第6课 洋务运动 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8e00402b160b4e767fcfda.png)
朗读课文第2、3、4自然段后回答洋务运动的内容。
回答: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近代军事工业。
观察主要近代军事工业的表格及图片。
回答: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哪些?
观察近代民用工业的表格及图片。
观察图片及内容。
回答: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原因?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什么?创办新式学堂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头像课件。
什么是洋务派?
用课件提问:洋务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查漏补缺。然后展示出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3)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
洋务派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看到外国列强的船坚炮利,因此首先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达到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目的。
第6课 洋务运动教学方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及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讨论: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回答:洋务运动的结果?产生了什么作用?
回答课件展示的问题。
根据板书进行简单地总结。
做课件中的练习题。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使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使学生对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使其对他们印象更加深刻。
《洋务运动》的教学教案
![《洋务运动》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2f96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43.png)
第 6课洋务运动教课目的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来源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论。
教课要点:洋务运动的概略。
教课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论。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指引过渡:经过观看《黄海战斗》的片段,并让学生简单的回想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和在甲午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有没有同学发此刻这两场战斗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何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清军的武器装备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为何一直以“天向上国”自称的清政府会一失常态 , 运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来装备军队?让我们一同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 6 课《洋务运动》。
二、研究新课1、什么是洋务?2、洋务派是在如何的背景下盛行的?3、他们为何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哪些代表?4、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呢?请同学们思虑。
(一)、“自强”与“求富”的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祸2、时间: 19 世纪 60-90 年月3、目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最后保护清代封建统治。
4、领导阶级:开通的地主阶级(洋务派)5、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先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有 :1861 年 , 曾国藩创立安庆内军器所 , 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 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 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1866 年,左宗棠创立福州船政局, 是当时远东第一大的造船厂;因为洋务派创立军事工业, 需要巨额经费 , 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巨额赔款, 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需要大批经费, 政府财政面对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 以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 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 , 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 其实不投入市场创建收益,此中代表性的公司有 :1872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立的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1888 年,张之洞创立了湖北织布局; 1890 年, 张之洞创立的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钢铁厂。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学案与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学案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63529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b.png)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学案与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水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水平。
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准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注重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准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通过再现历史、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五、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六、学案设计:(见附件)附后。
七、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让同学们的心脏备受摧残和煎熬,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贪婪的心理和丑陋的嘴脸,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
但是我们在痛恨之余,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单元的学习就将带着我们亲眼目睹一批又一批图强救亡的先进代表,首先步入我们视野的是在守旧势力和落后习俗束缚下务实进取的洋务派。
他们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的25页,并拿出刚发下来的学案。
板书:第6课洋务运动2、新课教学: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并填充学案,8分钟内完成。
(教师巡视,此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在学案的指导下,实行自主阅读课文,找到课文的主干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自主解决。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设计一9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设计一9](https://img.taocdn.com/s3/m/304ed2d6360cba1aa811da46.png)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设计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我们掌握的内容有: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使同学们能够辨证的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3.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同志,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学习重点:对洋务运动的概括。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什么叫“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它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后期(19世纪70—90年代),它们各自的口号和内容有哪些?3.洋务运动的不足和作用各是什么?(二)合作交流1.我的问题是。
2.我们的问题是。
3.老师的问题: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三)扩展延伸党的“十五大”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洋务运动,说说它对我们今天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四)系统总结1.选择题(1)洋务运动的前期,打出的口号是。
A 师夷长技以自夷B 发展经济C 自强D求富(2)下列事件中,为中国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甲午中日战争(3)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 以工厂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 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 发展自由资本主义(4)中国成立的最早的新式学堂是。
A 白鹿书院B 万木草堂C 京师同文馆D 时务学堂2.材料分析题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名正言顺,购成之后,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会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官民通行之物不,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请回答;(1)曾国藩这段话反映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运动?(2)你怎样理解材料中“剿发捻,勤远略”?(3)你认为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简答题洋务运动的内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它?(六)当堂反思收获不足。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fea3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3.png)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为学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 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2)通过展示图片和史料,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针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基础知识,采用讲解法进行传授。
2. 史料分析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清朝统治集团的困境。
2. 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口号:“自强”、“求富”。
(4)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等。
3. 洋务运动的影响:(1)积极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消极方面: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根本性质,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2bafc483c4bb4cf6ecd178.png)
【关键字】教案第6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列举洋务派所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影响、地位与困境,认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通过精选材料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知历史本质的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体会洋务派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艰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历史掌故】晚清有位名将叫胡林翼,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有一次他来到长江边的山坡上观察地形。
突然,有一艘西洋轮船在长江上逆流而上,速度惊人,将江面上的其他中国帆船远远的抛在身后。
目睹此情此景,胡林翼忧虑中西方实力的巨大差异,激愤难当,当场吐血倒地。
问题:为什么见到一艘小小的外国轮船驶过,胡林翼就会如此激动呢?他从中看到了中西方的什么差异?生:轮船的差异,器物、技术的差异师:19世纪60年代,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在垂暮的清朝统治阶级中,一批开明的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主导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给陈腐的清王朝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就是洋务运动。
板书:课题(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一.风雨如晦,时代的挑战师:阅读“晚清大事年表”,概括一下当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况?展示:晚清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2~1865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生:内忧外患、内外交困展示:“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人物图师:面对这样一个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已有的历史经验无法解决新的时代问题,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官员选择了前所未有的应对策略——“师夷长技”,向打败我的敌人学习,他们因此被称作“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的哪些长技呢?展示: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国文物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1]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75200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5.png)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与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 洋务派的出现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并指出洋务派敢于冲破其阻挠,放眼世界,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爱国情感。
洋务运动小班教案
![洋务运动小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4c9b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d.png)
洋务运动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起因、发展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热爱与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洋务运动的背景与起因
2.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
3.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启示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
2.探究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挖掘洋务运动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归纳法:通过教师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综合和归纳洋务运动的核
心内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a.你知道洋务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b.你对洋务运动有哪些印象?
2.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与起因(20分钟)
a.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b.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c.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归纳出的结果。
3.探究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30分钟)
a.教师介绍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的措施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等。
《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b1940759eef8c75fbfb3eb.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大荔县户家初级中学胡敏【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提出的口号、目的和活动的主要内容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整理信息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进一步认识到怎样从自强到求富的转变,在请学生帮助解决军事工业发展时面临的资金、原料、燃料、运输、通讯、人才等困难的活动中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等人物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带着疑问阅读课本知识,并利用课本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以李鸿章三篇日记为切入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洋务派面临的问题,寻找应对问题的方法,从而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学习军事和民用工业时,请学生合作探究,参与同桌合作商议如何解决面临的困难。
通过合作学习,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对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认识到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认识到只从表面(技术层面)进行的学习是不彻底的,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不会成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没有独立自主就走不上富强之路。
由此认识到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从“自强”到“求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a624e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f.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准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9be20a9b89680203d825ea.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评价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历史》八年级上P28——31,运动沉重地冲击了清王朝的腐朽,两次战争使清王朝在治、经济上元气大伤。
为了适应外国的侵略和对人民的,维护清王朝的,治舞台上一次颇有声势的运动——洋务运动爆发了。
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民族的产生和起到促进作用,为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阶级中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做的一场“强国梦”,“好梦”就在中日中破灭了.[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
如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观看影视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象、阅读课文、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民族的产生和起到促进作用,为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封建,才能改变的,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范文二: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市**初级中学谭志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2、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30d8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a.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态度: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思想意识: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xx年光绪、慈禧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自强”与“求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62eb45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f.png)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结果。
3.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了解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
2. 提问:面对困境,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分化?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清朝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化。
2. 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洋务派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开展。
3. 讲解洋务运动的结果:洋务运动的失败,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洋务运动是否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背景、结果。
2. 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和讨论法,使学生了解了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避免片面看待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e2dd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4f.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学教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运用历史地图和文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思维,自主培养利用史料比较、分析历史现象并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的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二、学教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属于新授课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能够运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评价洋务运动,能够利用年代尺理清洋务运动的概况。
能够从中日横向对比中找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对学情的分析要基于两个角度——1.学习前的知识准备:通过第八单元第一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全面了解从1840年开始,中国频繁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史实。
本课时内容开始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内外危机加重,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程,洋务运动是探索的开端。
经过调查,学生课前对“洋务运动”这段历史所知甚少,同时,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败因”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特点,为学生抽象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材料,在充分铺陈史实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对史实进行理性思考,否则,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只能是“无米之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
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
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5.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可提出“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新课讲完后,教师对全课作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问题探究
动脑筋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
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
1.提炼信息:根据课本的内容,请你提炼出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看谁能提炼得既多又准。
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应包括: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
2.小讨论:根据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