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自锁托槽对切牙牙根外吸收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自锁托槽对切牙牙根外吸收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目的:评价运用不同自锁托槽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方法:选

取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36例非减数治疗安氏I类均角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主动自锁托槽组和被动自锁托槽组,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和记存模型,测量计算出治疗前后切牙的全长和不同自锁托槽组间牙根外吸收量,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不同自锁托槽对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结果:主动自锁托槽组的牙根外吸收量略大于被动自锁托槽组的牙根外吸收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自锁托槽均可造成切牙根吸收,但主动自锁托槽对非减数安氏I类错颌畸形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与被动自锁托槽相比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 the amount of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EARR) of inciso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dontics treatment with active self-ligating or pass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Methods: Thirty-six cases of patients treatted with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 system or passive self-ligating bracket system were recruited to the study. EARR of the incisors was evaluated on panoramic radiographs and Pretreatment dental casts, the result of EARR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was analys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EARR between different self-ligating bracket appliance systems.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ARR between active self-ligating and pass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Key words]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 Pass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Orthodontic treatment

近年来,自锁托槽(self-ligating bracket)矫治系统在正畸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托槽与弓丝之间摩擦力小,矫治力量柔和持久。牙根外吸收(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EARR)为正畸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几乎所有正畸患者牙齿在正畸治疗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2]。目前,国内外对自锁托槽与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自锁托槽与牙根外吸收之间的关系,评价不同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11月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非减数治疗I类骨面型并选用自锁托槽矫正器的36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12.8岁,骨性I类均角,拥挤度3~6 mm,采用非减数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主动式托槽(forestadent公司,Quick)组和被动自锁托槽(3M公司,SmartClip)组,每组各18例,使用标准弓形弓丝按粗细顺序进行排齐,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

1.2 牙根吸收的检测方法

由同一医师定点测量和计算,在由同一台机器拍摄的全颌曲面断层上分别定出上、下颌8颗切牙,测量后取平均值。在全颌曲面断层上确定根尖点(A),切缘点(I)及釉牙骨质交界点(CEJ,J)。A-I距为影像上的牙体的全长(T),治疗前为T1,治療后为T2。I-CEJ距为影像上的解剖冠长(C),治疗前为C1,治疗后为C2。在患者的记存模型上测量临床冠长(c)。根据测量出的临床冠长(c)+1.8 mm 即为解剖冠长。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体的实际全长(Tooth Lengh,TL)表示,治疗前表示为TL1,治疗后表示为TL2:TL1 =T1×(c1+1.8 mm)/C1,TL2=T2×(c+1.8 mm)/C2。TL1﹣TL2即为牙根外吸收长度,以此定量表示牙根吸收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测量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后,对两组的根吸收量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主动自锁托槽组与被动自锁托槽组治疗前后牙根外吸收增加量组间比较见表1。显示治疗前后牙根外吸收增加量组间比较,主动自锁托槽组切牙牙根吸收增加量略大于被动自锁托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外吸收的诊断方法

临床上常以X线片作为评价牙外根吸收的最主要的诊断手段,包括: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和根尖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切牙根模糊、重叠,影响牙根长度的测量,而根尖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又较少,且根的影像受投照角度影响以及牙根形态的差异,很难精确测量牙根长度[3]。全颌曲面断层片的拍摄条件相对固定,而且能提供相对全面的信息量,但由于正畸治疗前后很多牙的转矩发生了改变,治疗前后其投照在X片上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样仅从X线片测量牙体的长度,即使是排除X线放大率的影响,也会因牙体倾斜角度的改变而使测量的牙根外吸收量出现误差,本研究根据记存模型上测量出的临床冠长加上1.8 mm[4]即为实际的解剖冠长,先测量出记存模型上临床牙冠的长度,再得出牙冠的实际长度,然后在全颌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出其解剖冠长和牙影像的全长,根据实际牙冠长度和影像牙冠的长度放大率,再求出牙的实际长度,从而测量得出牙根外吸收的实际值,排除冠倾度和放大率对牙根外吸收定量测定的误差。

3.2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外吸收的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