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科学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科学发展

——广州增城市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白国强李韬

[摘要]现代生态农业因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备受重视,其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链的构建。本报告通过对增城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增城市在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过程中的措施和问题,并以增城迟菜心这一知名品牌为例详细阐述了增城在生态农业产业产业链构建中的基本经验,为其它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增城市生态农业农业产业链

现代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向。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增城市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经验,为增城市赢得了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称号。2011增城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九位,连续11年稳居广东省第一名。

一、增城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情况

增城市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从区域布局、产业融合、品牌建设、质量保障、技术支撑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完善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链条,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增城市的现代生态农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经济效益好。增城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效益在提供农业产量的同时,也加快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步伐。2009年,增城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生猪输出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5-2010年,增城农业总产值增长64%,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增幅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2010年,增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23元,远远领先于全国水平。

2.品牌效应突出。增城市农产品享誉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丝苗米顺利通过原产地保护认证,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地理标志产

品,其中“挂绿”牌生态丝苗米最高销售价格达每公斤25元,经济效益显著。而市面上常见的蔬菜——菜心,在增城经过生产迟、精选和包装后,销售价格可达20元/公斤以上,每年菜心的产值达1.2亿多元。

3.农产品质量高。增城市在生态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土地、水、投入品、技术、设备、基础设施、产品及其包装等都有完善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检测检验、层层把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产业高度融合。增城市利用靠近广州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实现了生态观光旅游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借助绿道网、白水寨风景区、自行车休闲健身道、绿色廊道、休息驿站和生态公园,增城市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变成了公园,农产品变“卖”为“买”,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与价值,休闲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呈现出了良性互动、循环促进的局面。

5.信息化水平高。通过都市“五好”农业信息平台、特色农业产供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城市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可以享受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上网浏览、技术指导、学习培训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实现网上供求信息发布及查询、网上专家咨询交流、网上技术服务等多项功能,农产品交易速度快、频次高,交易额迅速扩大。

二、主要经验和措施

1.科学的产业布局与生态补偿机制。2003年,增城市提出了“用不平衡的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理念,将全市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南部工业区,中部城市功能区,北部生态区,明确1000平方公里北部山区不得发展任何工业。同时,建立干部绩效分类考评机制,北部重点考核农业产值、服务业产值和生态保护水平,并规定北部山区镇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每年把南部镇税收超收分成的10%转移给北部山区,确保北部干部收入与南部干部基本持平,每年还安排山区镇专项建设资金各5000万元用于北部生态建设,提高北部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2.土地规模利用和农业集约化经营。按照集约、集聚、集群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富余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中,不断扩大规模化经营覆盖面。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

有偿和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不得”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止2011年12月底,增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65926.98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43%,其中规模流转面积(300亩以上)达33784.88亩。二是加快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全市有连片10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基地9个,连片100亩以上的荔枝、龙眼基地251个,连片100亩以上花卉苗木场42个,连片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企业)28个,广州市十大蔬菜基地4个,努力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突出、生态优良、科技领先、服务高效的现代农业平台。

3.培育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一是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发展模式。按照“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原则,依托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等农村基层组织,选取集体资产所有权清晰、农民参与积极性高的村集体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农村股份合作制覆盖面,让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社真正成为做强做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成为带领农民奔康致富的龙头。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增城十宝”农产品、特色农业、农产品流通和农机服务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37家,成员8044人,带动农户2.5万多户,经营面积6万多亩。共培育了l家国家级、5家省级、4家广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学校等单位成功实现“农超对接”,交易额达1612.5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购置设备、扩大规模等方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全市有农业企业389家,2011年有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家,销售收入18.7亿元,加工农产品42.4万吨,带动农户1.8万户,带动农户发展种植面积6万亩,带动农户增收1570万元。四是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加强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力度,建成了各类农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