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印支古板块是一个裂解的前寒武纪地块,现大部分位于海水 以下: 1. 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钻孔打到前寒武纪陆壳基底,印支地块大面 积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盖层沉积在海南岛南端三亚地区见 到。 2. 三亚地区盖层寒武纪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稳定类型的碳酸岩 和碎屑岩)、含矿性与澳大利亚相似,推测当时南海古板块与 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 3. 古生代是南海—印支古板块北部陆缘带发育的主要阶段,包括 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个构造旋回,石炭纪时南海古板块北部 陆缘带与华南古板块南部陆缘带仍存在13°的纬度差,海西后 期,南海—印支古板块裂离冈瓦纳大陆向北漂移,并于白垩纪 (中期)与欧亚大陆拼贴。 晚白垩—喜山期南海—印支古板块裂解解体,南海打开。南海盆地 的扩张根据海底磁异常条带有两期: 早期:形成西北海盆,磁异常条带呈北东——南西向,时间 25~30Ma 晚期:形成中央海盆, 磁异常条带近东西向,时间17~23Ma
(一)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古板块
包括了飘浮在古亚洲洋中的各大小陆块, 如伊犁、中天山、准噶尔、吐一哈等。 包括了中哈萨克斯坦一北天山及巴尔喀什 一准噶尔等广大地区。
AR TS JS SL WD DB
这些古陆块位于古亚洲洋以北。 性质有不同认识: 1. 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与西伯利 亚板块具有亲缘关系。 2. 为一系列独立古陆块,各陆块间及与西伯利 亚板块之间表现为多旋回开合演化,较明显 的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快与北部的西伯利亚古 板块之间沿阿尔曼泰缝合带发生两次开合运 动,缝合时间分别为早古生代末和晚古生代 中期(C1末期)。与南部的塔里木—华北古 板块沿中天山北缘或南天山(李锦轶)—西 拉木伦缝合带对接,最后对接时期为晚古生 代中期( C1末期)。
第五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
一、中国古大陆板块组成 世界一些大陆往往有统一的克拉通,如北 美是以北美克拉通为主体、欧洲是以俄 罗斯克拉通为主体。 中国乃至亚洲并不存在统一的巨型前寒武 纪克拉通,而是由一些小克拉通和众多 的微陆块(microcontinent)及其间的造 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composite continent)
(5) “南华式”造山观点
通过对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分 析,追踪华南褶皱系两侧的构造形迹、盆地展布等,根据 对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华夏古陆是在 浙闽运动期间形成的原始陆块,西以华南洋与扬子陆块 相隔。四堡运动时期华南洋向华夏陆块俯冲,华南东部 地区形成武夷—云开岛弧和闽浙弧后盆地;晋宁运动时 期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在江山以东缝合,形成江绍缝合 带和浙西前陆盆地,未缝合地域为深海一次深海浊积岩 堆积的华南残留盆地系;震旦—寒武纪华南东部因转换 拉张裂谷作用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嗣后于加里东期 末聚合。华南东部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分别经历了被动 大陆边缘和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两个阶段。
两个较特殊地区 1. 东南部的湘中—赣北—皖南:O-S为一套类复理石沉 积,显然与其处于华南造山带过渡地区有关 2. 西部地区: • 早古生代滇东为一南北向凹陷沉降带,沉积厚度大。 • 晚古生代沿西部地区的断裂有明显的张裂活动,特别 是C-P-T,表现方式有P的峨眉山玄武岩的大规模喷发 以及沿断裂出现的条块的分离,即条带内为深水沉积, 块上为台地碳酸盐岩,过渡带为滑塌沉积。 罗志立将扬子地台西部晚古生代的这种构造活动性称之 为峨嵋地裂运动,徐义刚则将之与地幔柱构造相联系。
(三)、中国古板块群
包括塔里木、 华北、扬子、 华夏等亚板块
1、华北亚板块 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一 个陆块,在其基底形成 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 岩浆活动。 • 最老的陆壳可最追索到 38亿年(鞍山地区) • 26-24亿年、19-17亿年 两次重要的构造—热事 件及陆壳快速生长时期。
青白口群
3 .华夏亚板块(地块)(古陆)
位置:绍兴—江山断裂南东的浙江和福建北部 代表性岩石组合:陈蔡群、建瓯群:结晶片岩、变粒岩、片麻岩 认识的反复: • 1924年A.W.Grabau在《中国地质》一文提出“华夏古陆”的 概念,将华南东部变质岩系划归太古界与元古界,其上缺失 震旦系-下古生界,并将其在构造属性上定名为“华夏古陆”。 • K-Ar年龄多小于400Ma,且发现一些几丁虫化石,古陆之说 被否定,因而被统一纳入华南加里东褶皱带(黄汲清)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年龄测试结果,18亿年的年龄值构 成峰值,老于18亿年的年龄也屡有报道(水涛,1989, 1995)。大量露头已被揭示属于早、中元古代的基底,对中 生代火山岩及古生代侵入岩所作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也证 实源于古结晶基底的重熔,并测定东南广大火山岩盖区基底 T(DM)普遍为1400 - 2000Ma,个别点达2750Ma,与变质基底 岩系年龄结构相似,反映火山岩源区主要为古中元古代变质 基底。
(1)沟、弧、盆体系及地体群的大陆增生模式 郭令智等运用板块构造和地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了 华南东部古沟、弧、盆体系的地质标志,认为华南东部是 扬子地块南缘自元古代后的一系列岛弧褶皱系,并将江绍 断裂带及其西延部分、政和—大浦断裂、长乐—南澳断裂 和台湾东部断裂带归之为各期岛弧褶皱系的东南边界。由 此认为华南东部陆壳是洋壳由SE向NW朝江南元古宙岛弧褶 皱系之下的渐进式后退俯冲,从而建立一套沟—弧—盆体 系的大陆增生模式。尔后在原来—弧—盆体系认识的基础 上,又提出华南东部存在地体的增生与大陆边缘的演化。 但王联魁(1989) ,江博明等(1987, 1989, 1990)根据花岗 岩的Nd模式年龄,相继提出华南在l000Ma年前已形成一个 统一大陆,对大陆增生的看法提出异议。
(4)构造-岩浆地体的裂解增生模式 谢窦克等认为华夏陆块是500Ma左右来自冈 瓦纳大陆的碎片,加里东旋回斜向仰冲到下扬 子亚板块之上,形成“华夏加里东褶皱带”,进 入大陆地壳期。海西-印支旋回表现为稳定大 陆型盆地沉积,陆壳以武夷山隆起为中心呈环 带状向外扩张;燕山旋回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 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影响,在拉张作用下大陆 板块拉张变薄,并遭到强烈破坏,产生一系列生 长断裂,发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福建沿海中 生代“长乐- 南澳变质带”。
京畿地块
公 州 断 裂
岭南地块 镇 安 断 裂
• Z-T稳定盖层沉积阶段
J P2-T2:海陆交互相含煤 C-P1:浅海碳酸盐岩 D3:五通砂岩 S1-2:浅海碎屑岩 -O:浅海碳酸盐岩、泥质岩 Z:砾岩、砂岩、冰碛层 Pt3
总体特点: 1. 地层岩相厚度稳定, 总厚度40005000m. 2. 岩层之间为整合或 假整合 3. 沉积环境稳定 4. 三叠纪末全区脱离 海侵
群 滦县群
Pt1
26-24亿年
Ar
遵化群
迁西群
• 中新元古代——裂陷构造期 华北: 1. 北部形成燕山海槽 2. 南部豫西地区形成豫西海槽,沉 积熊耳群(中基性—酸性火山 岩)、云梦山群 3. 中部为隆起区,沉积厚度小 山东还发育基性岩墙群
• 震旦纪——三叠纪:稳定发展阶段
华 夏 亚 板 块 基 底 分 布
与扬子亚板块和南海—印支板块关 系
1. 与扬子板块的关系:根据基底岩系对比认为与 扬子板块类似,因而认为他们原来曾经是统一 的块体,显生宙以来发生裂解 2. 与南海—印支板块关系: • 认为华夏亚板块包括南海—印支亚板块 • 认为两者空间上并不相连
构造演化:多种观点
贺兰—六盘C-O厚可达3000~4000m,显示相对沉降 区,显然与其处于板块边缘有关。
An
2、扬子亚板块 北界:襄樊—广济断裂 西界:龙门山断裂、玉龙 山断裂、红河断裂 南界:绍兴—江山—宜春 断裂

Ar-Pt1:存在于康滇地区(最老29.5亿 年)、三峡黄陵背斜、南朝鲜、四川盆地 (推测)、苏北—南黄海盆地(推测) • Pt2-3裂陷作用期: 1. 康定杂岩之东呈南北向狭窄的裂陷带,夹 持于绿汁江和小江断裂之间
J T:杂色砂页岩、泥岩、油页岩、煤 P:底部砂页岩含煤,中上部为杂色砂页岩含煤, 顶部出现湖相泥灰岩,总体属陆相含煤盆地 C2: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本溪组、太原组)
O1-2: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山西地区有石膏沉 积。总体岩相厚度稳定,局部地区为隆起。 :下部页岩,上部中厚层灰岩,下部页岩中发育 含铜粉砂岩页岩及石盐假晶。
2.昌江-琼海断裂:许靖华等(1990)认为,海南岛 石碌群为中古生代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北侧属华 夏陆块的构造范畴,南侧被称为海南地块,属东南 亚大陆的一部分。李献华等(2000,2001)研究了 分别发育于昌江邦溪和屯昌晨星两地的基性火山岩 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后指出,昌江-琼海断裂带是 琼中地块与琼北地块间的缝合带,邦溪和晨星蛇绿 岩片是石碌混杂岩带的一部分,代表古特提斯的东 延部分。 但是,夏邦栋等(1991)根据岛内石炭纪火山 岩及石炭-二叠纪砾岩和砂岩的建造特征,认为沿 昌江-琼海断裂带沿线是海南岛在古生代时期发育 的一条近东西向的裂谷带。
证据是(1)活动类型的复理石建造 (2)出现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具碱性特征 (3)厚达巨大,达上万米。 (4)康定杂岩构造线方向为NE-SW向,与东 部川中陆块结晶基底的构造线方向可相接续。
2. 南韩的沃川裂陷带 证据: (1)裂陷带北西侧为京畿地 块,南西侧为岭南地块, 两地块Ar-Pt1在岩石和构 造上具有可对比性,因此 原来两地块实为一个地块 (2)裂陷带内Pt2-3由火山— 沉积岩组成,火山岩主要 沿边界公州断裂和镇安断 裂发育。
(2)边缘海观点 认为华南受控于扬子陆缘带的不断发育和扩展 (王鸿祯)。 (3)加里东造山模式 任纪舜依据华南东部下古生界及其以前的地层,在 志留纪时广泛发生褶皱,泥盆系不整合地覆盖在下古 生界之上,认为加里东旋回时,华南可以分为三个构造 单元,即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和印支-南海 准地台(称为前震旦纪西太平洋古陆) 。华南东部的 浙、闽、皖、赣边界地区被看作是加里东褶皱带的一 部分,然后发生晚古生代到三叠纪早期广泛陆表海型 的海侵,是一个向滇越呈剪刀状张开的拗拉槽型的冒 地槽褶皱系。
东准噶尔地区
I-1:阿尔泰弧盆系;I-2:斋桑-扎河坝-阿尔曼泰结合带(奥陶纪);
I-9:准噶尔弧盆系;I-10:唐巴勒-米仕沟结合带(?-S);
I-11:天山弧盆系;I-12:南天山结合带; I-13:额济纳-北山弧盆系;
二叠纪古亚 洲洋及其周 围洋陆格局 重建图
(二)南海—印支古板块
海南岛南部九 所—陵水断裂 以南,包括海 南南部、南海 海域的西沙、 中沙、南沙以 及印支地块。
(6) 、多岛洋观点 殷鸿福等认为认为华南东部是特提斯多岛洋的一部 分。浙闽粤地区存在以建瓯群、陈蔡群为代表的古元古 代变质基底的华夏古陆,中、新元古代发育盖层沉积,震 旦纪后开始解体。政和-大埔断裂以西至武夷-云开地区, 在早古生代时广泛接受沉积,中、晚奥陶世加里东造山 运动使华夏板块仰冲、快速隆升,西倾大陆斜坡形成浙 西前陆盆地;海西-印支期华夏陆块张裂,尔后其东侧斜 坡发育的石炭纪沉积被向西推挤至沿海陆块之上。 (7)中生代阿尔卑斯造山模式 许靖华认为扬子和华夏板块中生代碰撞造山,形成板 溪混杂堆积。日本—台湾弧和华夏板块在中生代时期的 弧后碰撞作用使混杂岩带在碰撞后续继俯冲,最终使板 溪混杂岩带和华南东部花岗岩基底被推到扬子被动边缘 之上。
北界位置
1. 九所-陵水断裂:任纪舜等在新出版的中国及邻区 大地构造图中以这条断裂为界,将海南岛划分为南部 的印支-南海克拉通和北部的滇越-华南造山系钦州造 山带,中新生代演化为特提斯构造域的印支-燕山造 山带。 最新资料显示,海南岛南部地区(九所- 陵水断裂 以南) 与中北部地区(该断裂以北地区) 分属2 个不 同的块体,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基底、盖层组成及演 化特征,二块体可能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时期才拼 合. 中北部地区的五指山块体最老结晶基底为中元古 代抱板群. 南部地区的三亚块体的结晶基底不是中元 古代抱板群,其基底与南海-印支地台相同,岩性为混 合片麻岩、混合岩 (西沙群岛永兴岛钻孔中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