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词的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中日同形词的定义
第三章中日同形词产生的三种途径
3.1 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日同形词。
3.2 日从本传到中国的中日同形词。
3.3 偶然一致产生的同形词。
第四章三种途径所对应的文化差异对于同形词的影响
4.1、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日同形词。
4.2、日从本传到中国的中日同形词。
4.3、偶然一致产生的同形词。
第五章中日同形词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5.1、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日同形词。
5.2、日从本传到中国的中日同形词。
5.3、偶然一致产生的同形词。
第六章参考文献
中日同形词的文化差异
作者专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作者年级:08级
作者姓名:陈笛
【中文摘要】本文以中日同形词的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将全文的重点放在同形词所反映出的两国的文化差异上。不仅是同形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差别反映出的两国社会文化、历史变迁和民族价值观的差异,还有通过社会文化大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在同形词上的差别。
本文首先介绍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成果,前人关于本论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形词的词义研究上,就意义的相同、相类和不同来分别列举和分析,而本文在此基础上, 提出本文的侧重点和相对于他们的创新之处,通过中日同形词的定义、形成的三种主要途径,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引出本文的核心部分。从三种传播途径分别阐释对应的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差异,包括历史文明和社会习俗等的差异,以及分不同的词性来分别追溯同形词所反映出的两国社会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三种途径,文化差异,词性。
【英文摘要】:
【关键词】:
第一章
引言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比邻的文明大国,自古以来的频繁交往,带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全面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而这双向的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更直接、更明显并且于无形之中是表现在语言上。本选题通过对中日同形词的了解和分析,旨在揭示同形词产生的原因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差异,以及由于它们的存在和变化而所折射出的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迁与不同,从侧面反映出两国近千年来的各方面的动态,为文化的寻根溯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日同形词的产生主要有从中国传入日本、从日本传入中国和偶然一致三种途径。通过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播方向,可以了解到两国文化的发展态势、社会的开放发展程度和影响力;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直观的交流工具,反映了中日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各方各面的特点,体现了社会的部分面貌特点,从语音、书写形式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折射了文化方面的不同,而这也是借以充分了解两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对于这一论题,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字的语音、词汇、语法对日语汉字的影响,日语汉字流入中国对汉字的利弊影响,以及两者的对比方面和汉字的词源问题。而并没有从共时和历时对比的角度就同形词背后的隐藏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动态,明治维新、西方文化的引入、自身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并没有被深入地纳入考虑的范畴。
而日本学者对中日同形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上,对日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前后,还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但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而没有引用社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观点,因而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本文作者认为语言文字作为直接的交流工具,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而文字作为纪录社会生活的工具更是敏感的凸现社会生活面貌和变迁。本文运用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观点,把语言文字所反映出的社会面貌挖掘出来,也论述了两国在文字发展的千年中,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这是与前人论著的不同之处,推究出了文字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含义。
第1章中日同形词的定义。
同形词是着眼于书写形式上的联系,论述的对象是用文字记录的词,因而把同形词定义为
字形相同而实际上作为不同的词来运用的一组词。中日同形词即在中日两国中存在着书写形
式相同或相似的一部分字词,它们的意义或相同、相类或完全不一样,传播途径也各异,但重点在于书写形式的一致之处。
第2章中日同形词产生的三种主要途径。
2.1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日同形词。
从秦汉时期开始日本借鉴中国的文化,对于当时只有口头语言,而并没有文字的日本来说,语言文字也是他们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引进了大量的汉字作为日语中的表音元素,这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如:茶(ちゃ)、生姜(しょうが)、马(うま)、象(ぞう)、兰(らん)、牡丹(ぼたん)另加几个动词和形容词等等。这些词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在当时主
要通过中国传播佛学的僧人和日本对汉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带过去,现在依然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
2.2从日本传到中国的三种中日同形词。
2.21日语式汉字
場合、場面、場所、便所、備品、武士道、舞台、貯蓄、調製、大本営、道具、不景気、服従、服務、被写、副食(物)、復習、破門、派出所、必要、保険、方針、表現、一覧表、人力車、解決、経験、権威、化粧品、希望、勤務、記録、個別、交換、克服、故障、交通、共通、距離、命令、身分、見習、美濃紙、目標、内服、内容、認可、玩具、例外、連想、浪人、作物、作戦、三輪車、請求、接近、説教、節約、支部、支配、市場、執行、侵害、申請、支店、初歩、症状、処女作、処刑、集団、宗教、出席、総計、倉庫、想像、体験、退却、停戦、展開、手続、特別、特殊、取締、打消、話題、要素、要点、入口、覚書、貸方、借方、弓道(射术,射箭术)、高利貸、興信所(信用调查所。侦探所)、茶道、柔術、立場、出口、肉弾、引渡、読物
以上的汉字是在日本经很长的时间产生的汉字,在没有从日语中引进之前,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的汉字的使用例子。这些汉字都是基于纯粹的日语发音和造字法而产生的。
2.22近代改造的汉字(近代日本人在翻译欧美各国语言的词汇时,参照古汉语词汇的意思进行改造,这些改造的汉字被引进到汉语)。
文学、文化、文明、文法、分析、物理、演説、諷刺、学士、芸術、議決、具体、博士、保険、封建、方面、法律、法式、保障、表情、表象、意味、自由、住所、会計、階級、改造、革命、環境、課程、計画、経理、経済、権利、検討、機械、機会、機関、規則、抗議、講義、故意、交際、交渉、構造、教育、教授、共和、労働、領会、流行、政治、社会、進歩、信用、支持、思想、自然、手段、主席、主食、運動、予算、遊撃、惟一(唯一)明治时期的西学译介者大多具有较高的汉学素养,在译介西方学术用语时,借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词汇,并赋予了新内涵,形成了新的术语。
2.23翻译欧美词语的汉字(明治时期,在日本通过汉字的组合把欧美的语言意译或者部分地意译,进而这些词语被引进到汉语中),这样的汉字在数量上是最大的。
对汉语词的原意加以改造,或利用汉字组成新的词,使之适合于作西文概念的译语。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译语很多。
近代日本代西方的科学影响了整个亚洲国家,先期的日本音译法创造出许多诸如瓦斯(英gas)、俱乐部(英club)、米(英meter)、混凝土(英concrete)、浪漫(英romantic)之类的词汇。虽然这些词汇现在在日语中分别用片假名表示为カスクラブメートルコンクリートロマンチック但在日本产生之初是用汉字表示的,中国也就原封不动地借用了当时的日语汉字。利用汉字组成新的词,举例:集中宿舎総合
2.3 偶然一致的中日同形词。
两国偶然一致地创造出了书写形式一致或类似的词汇。
高校音读和训读造成的意义差异
这三种形式是形成中日同形词的主要成因,它们形成了中日语言文字文化中微妙部分。但不管是以何种形式产生,同形字之间都存在着语音、书写形式、语法和语用上的差异。尤其是明治维新之后,部分中日同形词的表义已经相距甚远,这与两国语言的发音系统、社会习惯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但这是中日汉字的渊源,也是同形词表义相同的根基。
第3章三种途径所对应的文化差异对于同形词的影响。
3.1 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日同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