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之吟诵法的历史

合集下载

《吟诵的方法》课件

《吟诵的方法》课件
注重情感表达
在吟诵过程中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声音传达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吟诵在诗歌朗诵中的应用
增强诗歌朗诵的表现力
吟诵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够丰富诗歌 朗诵的表现力,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诗歌的内涵。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诗歌朗诵中的吟诵,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 。
提高朗诵者的艺术修养
吟诵的实践与运用
REPORTING
吟诵的实践方法
掌握吟诵的基本技巧
学习平仄、韵律、节奏等基本知识,了解吟 诵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在吟诵前深入了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情感 ,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练习吟诵的语音和语调
通过模仿和实践,掌握吟诵的语音、语调和 节奏,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
传递情感
吟诵诗文可以传递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使听者产生共鸣和情 感共鸣。
促进交流
吟诵可以成为人们交流思想、 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
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2023
PART 02
吟诵的技巧与方法
REPORTING
吟诵的节奏
01
02
03
节奏感
在吟诵时,要把握好节奏 感,使声音抑扬顿挫,富 有韵律。
停顿与连绵
2023
《吟诵的方法》ppt 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吟诵的定义与历史 • 吟诵的技巧与方法 • 吟诵的实践与运用 • 吟诵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吟诵的定义与历史
REPORTING
吟诵的定义
吟诵: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 奏地诵读诗文,是一种独特的语
言表达方式。

论诗词读诵吟唱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诗词读诵吟唱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诗词读诵吟唱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佚名【期刊名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29)4【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已经不同程度地纳入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之中,成为推广汉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用读、诵、吟、唱法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对校正学生汉语发音、传释诗歌文意、提升学习兴趣、推扬中国文化都有积极意义。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been selected in the textbook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sidering the rhyme beauty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and singing classical poetr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correcting students’ pronunciation, conveying the theme of classic poetry, and improving study interest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总页数】4页(P149-1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5【相关文献】1.联系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以诗词裸读为例 [J], 杜建波2.联系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诗词裸读为例 [J], 杜建波3.古诗词教学中的吟与诵 [J], 刘燕[1]4.基于“课前点心”方案设计下“文本互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为例 [J], 田雪梅5.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张天羿;李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吟诵的方法》课件

《吟诵的方法》课件
讨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吟诵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和文化中 ,以及这种传播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未来吟诵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提出了未来吟诵教育的方向,包括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吟诵教育、提高 吟诵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培养更多的吟诵人才等。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吟诵的方法》ppt 课件
REPORTING
• 吟诵的简介 • 吟诵的方法 • 吟诵的实践 • 吟诵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吟诵的简介
REPORTINGFra bibliotek吟诵的定义
01
吟诵: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 奏地诵读诗文,是一种中国传统 诗歌的诵读方式。
02
吟诵不同于一般的朗读和歌唱, 它要求按照诗文的平仄、韵律、 节奏和情感进行诵读,以表达对 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掌握好吟诵的节奏,根据诗句的节奏 感,控制好语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 。
吟诵的练习
模仿练习
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成熟的吟诵者,学习他 们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多诗练习
尝试吟诵不同类型的诗文,以拓展自己的吟 诵风格和技巧。
反复练习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吟诵技 巧,达到自然流畅的程度。
反馈调整
在练习过程中,及时获取反馈并进行调整, 以提高自己的吟诵水平。
PART 04
吟诵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古诗吟诵
总结词
通过吟诵经典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理解诗意,提高文化素养。
详细描述
选取若干首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展示诗歌内容,分析诗 意,讲解吟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吟诵的节奏、 音调和情感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吟诵的规则一本九法徐健顺老师

吟诵的规则一本九法徐健顺老师

吟诵的规则:一本九法徐健顺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对汉诗文的传统诵读方法,也是汉诗文的重要创作方法,自先秦以来,在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中,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是汉诗文的声音载体,是“乐”的功用的实际主要承载者,是汉诗文的传承形式,也是重要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我们理解汉诗文、学习汉诗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语诗歌多半是先吟后录的。

鲁迅有诗云:“吟罢低眉无写处”——鲁迅尚且如此,何况唐人乎?何况汉人乎?所以古人叫“作诗”不叫“写诗”。

诗是吟出来的——这件事有什么重要意义吗?有的,太重要了。

吟诵的时候,字音拉的很长,字音本身的声音意义就被放大、加强、夸张,从而占据了诗歌意义的很重要的部分。

声韵的意义与字面的意义的结合,才是汉语诗歌涵义的全部。

当我们抛弃声韵意义的时候,诗歌的涵义不仅仅是不完整、不深刻的,而且我们对字面意义也往往会产生误解。

百年以来,我们是用西方的poetry理论来解释汉语诗歌的,只讲字义、意象、结构、背景,不讲声韵,这是对汉语诗歌的根本性误读。

文赋也是这样。

关于这一点,我已另文撰述,在此不多谈了。

吟诵为什么又是教学方法?再深言之,为什么要吟诵?因为吟诵是对诗文的理解。

吟诵的声音里包含着三层涵义:第一,字面的意义。

吟诵是严格依字行腔的,绝不倒字,声母、韵母、声调,清清楚楚,准确地表达出是哪个字。

第二,声韵的意义。

诗文的声韵,包括押韵、格律、入声字、开闭口音等等,都在吟诵中表现出来,这些声韵的意义也通过吟诵而得以展现,这是现代的朗诵、朗读所做不到的。

百年以来,我们把对汉诗文的理解建立在朗诵的基础上,这就出现了意义的偏差。

第三,吟诵者个人对诗文的理解。

每个人的吟诵调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吟诵不同的诗,也是不一样的,吟诵两次,也会不一样,为什么?因为理解不一样了。

反复吟诵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理解品味的过程。

如此,教学的时候就一定要吟诵,老师把自己的理解浓缩在吟诵中教给学生,学生反复体会,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吟诵,如此代代相传。

《吟诵-中国式读书法》

《吟诵-中国式读书法》

吟诵—中国式读书法一、什么是吟诵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书方法,自先秦开始,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古人概称为“读”,今人为与西方式朗读朗诵区别,而改名称为“吟诵”。

它是古代教育系统(私塾和官学)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100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还是吟诵的。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吟咏是有曲调的,诵读是没有曲调的。

除此之外,两者的规则是完全一样的。

二、为什么要吟诵1.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文。

以前我们分析古诗文,都是从思想、内容、背景、结构、手法等来分析,这就是把中国的“诗歌”当成了西方的“poem”来分析了。

要知道“poem”是朗诵的,“诗歌”是吟诵的。

“poem”使用的是音步、重音和词语,(音步:英语诗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组合)“诗歌”使用的是声韵、腔音和意象。

中国的诗歌,它的含义不仅仅通过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声调、韵律、节奏和曲调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

声韵是有含义的,100年来我们丢掉了这个声音,实际上丢掉了中国诗歌含义的一半,甚至有些会理解错误。

中国的诗歌是曼声长吟、淡泊宁静、气韵内敛而仪态万方的,这与朗诵的神态、节奏、语气都大相径庭。

2.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

朗读记不住的,吟诵记得住。

3.能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中国传统音乐精神,聆听纯净、美好的声音,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

更深一层,还可以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

三、怎样学吟诵一是聆听。

二是模仿。

三是举一反三,把学会的吟诵调用在同样的文体上,但是要注意按照字音的不同和含义的不同,加以变化。

四是创造自己的吟诵调。

吟诵需要符合吟诵的规则,也就是当初这些诗文创作的规则。

吟诵的规则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底仄高、入短韵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模进对称、虚实重长。

五是反复吟诵,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吟诵,还可以修身养性。

要学吟诵,首先要注意吟诵的一些基本知识。

四、吟诵的基本知识学习吟诵,不仅要了解吟诵的规则,首先是要了解吟诵的符号。

什么是吟诵

什么是吟诵

美妙的吟诵世界徐健顺《小学语文教师》2010.09先请大家看一些古画:这是宋代梁楷的简笔画《太白行吟图》,几笔就把李白勾勒出来了;第二幅是明代徐渭的《驴背吟诗图》;下面是清代的《春园吟诵图》《风雪吟诗图》;然后是当代画家范曾的《屈子行吟图》;下面是《诸葛亮行吟图》《白居易行吟图》《贾岛行吟图》……给大家看这些画是为了说明,在我们的国画系列中有一个题材就是“行吟图”。

我也曾去搜寻过有没有“诵诗图”,有的,但我只搜到过一幅。

“行吟图”有几千幅,它是国画的一个传统专题。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自古汉诗皆吟咏!我们汉语的诗词歌赋,以前都是“吟咏”的。

100年以前,也就是1910年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而所有认字的中国人都是会吟诵的。

吟诵是从先秦时期就有的创作方式、欣赏方式和教学方式,它是汉语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

在古代,一首诗有成千上万个吟诵调,村村不同,人人不同。

这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的巨大宝库,可惜今天已经所剩无几了。

吟诵的历史关于吟诵的最早记载是《尚书》,尧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歌永言”,就是说汉语的歌曲,就是把说话拉长就可以了,“声依永”就是说音乐是按照拉长的说话来进行的,“律和声”就是把这些声音放在音律上、音阶上。

这就是中国式的作曲法。

把英语拉长能作出曲吗?不可能的。

英语是重音语言,有重音没声调,而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本身就具备音乐旋律特质,所以把汉字的声音拖长,就很容易作出曲来。

第二个对吟诵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是孔子。

在孔子之前,周代是礼乐文化,凡政治、外交、宴饮、祭祀等等场合都有乐歌相伴,主要是《诗经》,而这个“乐”是配有一个大乐队的,还有仪仗队,有唱歌的,有跳舞的。

到孔子那个时代,礼崩乐坏,没有乐队了,怎么办?孔子发明了一个人也可以实现礼乐文化的办法,这就是抚琴而歌。

他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张琴,弹着琴教学生学《诗经》,这就是个人的吟诵。

孔子把吟诵从集体性质变成个人性质,为中国文化找到了一条秘密的传承之路。

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

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

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在人类语言诞生的漫长历程中,诵读就是一种最早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

从最早的“歌谣、史诗、神话故事”到后来的“经文、诗歌、文言文”,都是通过诵读来将内容传达出去的。

因此,诵读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语言表达的教育方法,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诵读教学法及其溯源在古代,诵读常常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经文的诵读和朗诵常常是学生培养语言表达和音乐能力的主要手段。

一方面,通过频繁的诵读和背诵,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朗诵和音乐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艺术技能和感受力。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诵读教学法又得到了重新发扬。

学生们在学校里常常通过朗诵和戏剧表演来熟悉古代经典文学和戏剧作品。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文学和戏剧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语音和表音技能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中的诵读教学法随着教育理念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诵读教学法也得以不断进步和完善。

现代教育中,诵读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中。

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正确语音语调,可以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基础知识。

此外,诵读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性。

通过熟练的诵读和朗诵,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语言节奏和语音语调,使他们更容易自然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三、诵读教学法的重构然而,面对现代学生喜欢视听及互联网快节奏的日常生活方式,如何让传统诵读教学法切实发挥教学功能成为诵读教学法重构关键。

在此背景下,诵读教学法的重构和创新成为了时代的必然和趋势。

其中,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手段引入诵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诵读教学法重构途径。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平台,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时间限制,自由选择诵读内容、自主设置学习进度,且可在线观看、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等,使得诵读教学法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真正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

吟诵之法

吟诵之法

韵字读法:回缓,复沓,拖。 春对夏,秋对冬 。 (dōnɡ) 暮鼓对晨钟。 (zhōnɡ)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sōnɡ) 冯妇虎,叶公龙。 (lónɡ) 舞蝶对鸣蛩。 (qiónɡ)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fēng)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yōnɡ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fēng)
4 | |
6 | --- --| ---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黄河 远上 白云 间,
--- --- |
一片 孤城 万仞 山。
平长仄短入声促 声断气连
下联
|
|
--- --| |
| |
|
羌笛 何须 怨杨 柳,
--- --| --- ---
白笛,入声字,属仄声
春风 不度 玉门 关。
三、吟诵基础
1、平仄规律
《关睢》序疏说,“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
情感,小声哼读。属自由发挥,旋律性不强,无谱可依,
传统性。地方性。即兴性。
二、 学习吟诵的目的
1、学习诗文的需要。
曾国藩:“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
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欣赏诗文的需要
宋代郑樵:“古之诗,今之辞曲也,若不
《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
唱书调 诗经-周南-关雎
下联
黄沙 百战 穿金 甲
| | --- ---
不破 楼兰 终不 还
不、百入声字,属仄声
三、吟诵基础
1、平仄规律
■平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属
仄声 (一二声属平,三四声、入声属仄) 入声字表
■平长仄短入声促 ■发音调型(玉钥匙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吟诵的概述和基本原则

吟诵的概述和基本原则

吟诵的概述和基本原则撰写整理:黎展名吟诵的概述吟诵是我国传统基本的读书方式。

自先秦以来,在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中,吟诵就被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传统的读书方法很多,比如朗读,默读,诵读,讲读等等。

在长时期的学习实践中,前人逐渐把吟诵作为主要的读书方法,进而又将阅读经史文赋等散文时用的方法称之为诵读,将阅读诗词曲等韵文时的方法称之为吟咏。

吟诵要遵守吟诵规则,现代朗诵和唱歌则不遵循吟诵规则。

而吟诵规则里面,吟咏的规则是根据古诗文的音韵与结构制定的,是与古诗文相辅相成的。

古人读诗作诗是通过吟咏进行的,“新诗改罢自长吟”,吟得顺了这诗才算写成了。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里提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里的“熟读”,其实指的就是“熟练的吟咏”。

吟诵是一种高效的背诵诗词古文的方法。

用吟诵背下的诗词,久久不会忘记。

其节奏与韵律能帮助烙印记忆。

即使长时间没有背诵的一首诗文,开口一吟,文字能自然流出。

这个大家不妨在自我实践中去验证吟诵不是表演,是个人的读书方式,所以吟诵的声音要朴实、自然、舒适。

我们学习吟诵是为了学习一种有效的读古文的方法,帮助我们通过声音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古文的内涵。

如果你的吟诵学到了一定程度,你会发现你对以前读过的许多诗文的感受不同了,诗人被活化了。

传统吟诵有固定的声调谱,所以当我们用吟诵读诗的时候,只要套上这个特定的“吟诵调”就可以立刻进入“读诗”的状态,不用分心去考虑吟诵调的问题。

所谓的“一调吟千诗,千诗有千面”就是说,一个吟诵调可以读很多很多的古诗,因为平仄的变化,每个字的读音,每首诗的押韵的不同,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因此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情韵与风格,呈现出“千诗有千面”的气象。

这就是传统吟诵的“操作”原理。

吟诵的三个原则吟诵要“平长仄短”。

平长仄短是在同一个语境里体现的。

入短韵长,入声字不要拖长,读短促一些。

韵字要拖长。

这个规则尤其适用于近体诗的吟诵。

吟诵要注意节奏。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诗的吟咏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简单的节奏与旋律。

中华吟诵学会介绍 吟诵介绍(2012)

中华吟诵学会介绍 吟诵介绍(2012)
中华吟诵也是中国 古代文化教育的主要斱法, 修身修心的重要斱法和 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中华吟诵发端于先秦, 通过官、私教育系统, 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 发挥过巨大作用,是典型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吟诵网:

中华吟诵网: 二
联系斱式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83 号首都师范大学 北一区综合楼中华吟诵 413 / 414 室
邮政编码:100089; 电子信箱: zhonghuayinsong@(中华吟诵学会办公信箱) zhaominli@(中华吟诵教育中心主任 赵敏俐) jianshunxu@(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 徐健顺) 电话:010-68907723-825 / 826 中华吟诵网:
传统吟诵研习
核心内容:吟诵学;吟诵教学法
中级班
一个月
拓展内容:音韵学、文字学、古代文学、 语音学、教育学、音乐学、人类学
古琴、吐气发声、国学讱座、
师资学习班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国学师资,只有培养大批够水
平教国学的人,国学的复兴才有希望。
欢迎各斱机构、有识之士联系合作,共襄盛举。
二十
中华吟诵网:

中华吟诵网:
申请入会
中华吟诵学会接受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凡年满 18 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志于做吟诵 志愿工作的,即可加入本学会成为个人会员。 社会团体、机构、单位、学校、公司等可作为团体会 员加入学会。 会费标准: 个人会员 50 元/年,两年一交。 团体会员 2000 元/年,两年一交。 海外吟诵志愿者,可加入学会海外部,无须交纳会费。 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享受学会章程规定的一切待遇 和权利。 凡申请入会,请登录
凡艺术院、校、系等,同上,可授牉成为“中华吟诵 艺术教育实验/示范基地”。

吟诵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教育硕士论文

吟诵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教育硕士论文

吟诵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教育硕士论文第一章吟诵的渊源第一节什么是吟诵一、吟诵的概念“吟诵”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1.泛指读书。

2.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现代汉语词典》,2005)将“吟”“诵”分开搜索得到的解释,“吟”有唱,咏,声调抑扬地念,吟咏的意思,是包含音阶曲调的一种古代读书方式。

“诵”是有诵读,背诵的意思,是指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它没有乐音的高低之分。

郭沫若先生释吟诵为“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郭沫若:《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赵元任先生对于“吟诵”的解释,“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谓的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或读单字时的语调。

”可见“吟诵”这个词的关键意思在“吟”上,这也是它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诵”“读”“唱”的特色所在,也体现了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故“吟”常常代替“吟诵”被人们作为“吟诵”的简称。

吟诵传承到今天,对吟诵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人从传统的角度,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吟诵就是“私塾调”,是古代文人以无伴奏吟唱的方式,依字形腔、口头传承、创作、古诗词文的方法,在师生教学中代代相传,而非直接用民歌、戏曲等方式来吟诵诗文。

有人站在传承和发展的立场上认为吟诵可以依据诗词作品的情感律动以及平仄的规律依字形腔,本着准确表现诗词作品思想情感的原则,可以将其呈现的音乐艺术化使其更加悦耳,并适当的加入中国古典乐器的伴奏。

关于吟诵的概念,笔者认为吟诵是一种口传文化,它是基于汉诗文涵义的一种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吟诵即以唱的方式来读古典诗词文,音调与节奏皆基于诗文诵读的格律,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借吟唱以助抒情达意。

二、吟诵的历史简述(一)吟诵的辉煌翻开我国的古代史,从有诗的那一天起,诗与乐便被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因此有诗乐同源之说。

在周代,诗歌吟诵已是官学的必修课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每首诗歌都可入乐,《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即思是说《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吟诵的方法

吟诵的方法

用吟诵创作古诗文、白话诗文。
六 吟诵的规 则 吟诵虽各地不同,但有一些共同遵守的
规则,是为吟诵的核心方法。
一本九法:
吟诵的目的:声韵涵义 吟诵的规则:依字行腔 依义行调 入短韵长 虚实重长 平长仄短 平低仄高 模进对称 腔音唱法 文读语音
九法:
依字行腔 依义行调 入短韵长 平长仄短 模进对称 平低仄高
五 读错就会理解错
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 校园标语:促进素质教育 美不美:白话诗文放弃了三千年用声音 创作的传统,声音涵义消失,再也不能 脍炙人口。吟诵导向创作,让孩子们重 新学会用声音创作古诗文和白话诗文。
对不对:读错就会理解错。
汉语的语音是表义的。
汉诗文是长言之,语音的意义被放大。
汉诗文的意义=音义+字义 失去了音义的汉诗文不仅不完整,而 且已有的理解也有偏差。读错就不会 理解对,只是理解偏差大小的问题。
人类用自己特有的发音器官模拟它所接 触的飞禽走兽以交流思想。象声:人们呼唤麻 雀, 即学一声麻雀的叫声。名其为“ 雀” 即因 其叫声似“ 雀” 。其他如鸭、鸡、鹅, 莫不如 是。此外如虎、羊、牛、猫, 其名皆如其声, 虎 之声“ 呼” ,羊之声“ 咩” , 牛之声“ 眸” ,猫 之声“ 瞄” , 如此等等都有其客观必然。 状形:表达“ 大”的意思, 口形即大, 象大、广、 阔、宽、宏; 表达“ 小” 的意思, 口形即小, 象 小、细、纤; 状“ 高” 则口腔隆起。 表义:辣” 则口形张大, 犹挨辣之时张口状; 说 “ 酸” 则口形横向裂开, 犹品酸之时裂嘴状。 蔬、鹳、
实字:平读 重读:逻辑重音、语法重音。
长读:特别重读音。 虚字:平读
重读:副词。
长读:语气词、连词、代词。 入声字:短读。

“吟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什么?

“吟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什么?

“吟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什么?一、吟诵的起源(300-500字)吟诵,起源于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需要,可以追溯到人类使用语言的历史。

原始社会中,人们尚未发展出书写系统,只能通过口头传承来保存和传播信息。

吟诵作为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表达形式,成为人们最早的文字纪录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

在古代,吟诵经常用于祭祀、讴歌英雄、歌唱传说等场合。

比如古代中国的《诗经》,就以吟诵的方式传承了上千年。

吟诵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深入地体验诗歌的美感,也有助于记忆和传承。

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等也采用了吟诵的形式,通过口头传承而保存了数千年。

二、吟诵的演变(300-500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发明与普及,古代的吟诵渐渐演变为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的艺术形式。

在各个文化中,吟诵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诗歌。

比如中国的古代音乐诗歌形式有“诗词”,古希腊的史诗更多地与竖琴伴奏相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吟诵也逐渐成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代的吟诵多以传承历史、歌颂英雄为主题,而现代吟诵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抒发内心世界。

随着现代社会在媒体和科技方面的进步,吟诵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吟诵通过音频、视频等媒介的发展,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使得更多人能够欣赏和参与其中。

三、吟诵对文化传承的意义(300-500字)吟诵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形式,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吟诵作为一种口头传统,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可以将古代的历史、神话、传说等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使其不会被遗忘。

其次,吟诵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吟诵既需要演讲者有一定的技巧和修养,又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通过吟诵的艺术表达,可以在人们的心灵中落下深刻的烙印,并激发出对美的追求。

此外,吟诵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吟诵的起源、历史、演变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

徐健顺|“吟诵”概念辨析(连载1)

徐健顺|“吟诵”概念辨析(连载1)

徐健顺|“吟诵”概念辨析(连载1)“吟诵”概念辨析徐健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摘要:吟诵,其定义是“汉诗文传统读法的统称”。

在古代文献中,文人读书的方式有唱、歌、吟、咏、哦、叹、诵、念、哼、呻、讽、背等多种,统称为“读”。

20世纪以后,为了与现代朗读、阅读等方式区别开,而改名为“吟诵”。

改名“吟诵”的首倡者是叶圣陶先生,后经赵元任等先生的使用,至近年已得到政府和学界的认可。

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各种相关概念名词,需要辨析。

关键字:吟诵;读书法;汉诗文;叶圣陶;“吟诵”作为一个词,古已有之。

这个词的内涵,却古今有别,今人之间也有别。

本书所讨论的“吟诵”,其定义是“汉诗文传统读法的统称”,从教育的角度又称为“中华传统读书法”。

这也是我和同事们在全国进行吟诵采录研究、吟诵教育推广所使用的概念。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关于吟诵的争议、困惑、辩论等等,往往都与所持概念的差异有关。

概念有别,则争论无果。

我们在讨论问题时,可以不同意对方的概念界定,但是必须要知道对方的概念界定。

本书所用“吟诵”的概念虽然来源于古代,但是又有所发展,不能以古代文献上的“吟”“吟咏”“吟诵”等而视之。

之所以要以读书法的统称为概念,是因为只有这样,汉诗文的读法与含意的关系才能完整、准确、深刻地显露出来。

因此,本书首先要讨论“吟诵”的概念,梳理其名称源流,阐明其内涵外延。

一、古代的读书方式本书的“吟诵”概念既然是“汉诗文传统读法的统称”,就要先说明“汉诗文的传统读法”有哪些,古代有没有“统称”,有的话又是什么。

“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即古人的读书方法,在文献上经常出现的,有歌、唱、诵、念、吟、咏、哦、叹、哼、呻、讽、背等多种。

此事前人早有指出。

民国时期的学者黄仲苏说:即以可读之书而论,种类甚多,结构不同,性质亦各有差异;近复有文言语体之别。

是习朗诵法者,于风格之辨别,体裁之区分,皆不能不三致意焉。

以组织、格调、节奏、声韵之异,读法亦当分为“吟”“诵”“咏”“读”数类。

吟 诵

吟   诵

吟诵一、吟诵是什么?1.我们的学生现在读古诗词都一字一顿的读,这种读法是从哪里来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920年北洋政府小学课本使用白话文。

怎么读?大纲中出现“两字一顿”的读法。

1926年取消,推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逐渐兴起。

一字一顿的读是从两字一顿读那里发展过来的。

2.自古以来,我们的汉语的诗词文赋,是怎么诵读?是吟诵的。

自古读书皆吟诵。

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养生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它是中国式读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

二、吟诵是汉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作诗”的主要方式是“先吟后录”,鲁迅诗云“吟罢低眉无写处”。

吟诵的规则有“一本六法”。

一本,就是吟诵的目的,是表达作品的涵义,尤其是声韵涵义。

六法,即一字型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汉诗文意义是由音义和字义两部分构成的。

现在大家只从字面上解释汉诗文,抛弃了音义部分,把诗文只当大白话,可惜可叹。

三、吟诵是汉诗文传统的唯一诵读方式。

“中华经典诵读”就应该是中华经典吟诵。

四、吟诵是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吟诵教学法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吟诵几遍,外加少量讲解。

1.有人说儿童过早识字是拔苗助长,我觉得那是西方人的经验。

西方的文字逻辑性强,识字多用理性,所以不该过早识字。

汉字是图画文字,识字多用感性,不在儿童期识字,才是违背天性呢。

2.古代是小时候背诵的时候,就是埋下了理解的种子。

埋的方法就是吟诵。

吟诵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反复吟诵,直至满意。

背诵和理解、审美、创造、快乐、想象一起进行,是一个自觉的行为,所以古人的背诵是如此之大,而又如此之好。

3.我们的教育历来是因材施教。

老师教十个学生的吟诵都不一样。

吟诵是鼓励差异、鼓励创造、鼓励想象、鼓励个性的。

吟诵的规则只规定了长的必须长,短的必须短,但是长多长,短多短就是个人的事情了。

五、吟诵是古代基本学习方式。

吟诵教学法

吟诵教学法

吟诵教学法
吟诵教学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结合了语言、音乐、节奏和记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适合吟诵的教材,如古诗词、文言文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一起吟诵、朗读。

通过反复吟诵,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字的意义,还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音律和语调。

此外,吟诵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由于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可以激活大脑的记忆区域,因此通过吟诵,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记忆知识点。

同时,不断地重复吟诵,还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吟诵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 1 -。

对外汉语古诗读诵吟唱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古诗读诵吟唱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古诗读诵吟唱教学研究摘要: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很好地展现了中国语言艺术的魅力。

本文将读诵吟唱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在于讲授语音、词汇的同时,弘扬和传播中国古诗的语言魅力,使留学生体会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感受中国古诗特色,形象地传达诗意,提升课堂趣味性。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读诵吟唱四个步骤所对应的运用方法和价值意义,并根据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读诵吟唱;古诗教学一、读诵吟唱的相关概念朗读: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朗,是说声音的清澈、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

朗读也可以叫诵读、读书,就是诵书的意思。

朗读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就是让留学生用正确的语音且声音响亮清晰地将无声的文字以有声的形式表现出来,口语表达做到完整连贯。

朗诵:即在掌握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响亮清晰地进行诵读。

相较于朗读而言,朗诵要求带感情,也就是留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要感悟诗人心境、体会诗人感情,结合一些诗词格律和汉语的发音特点有感情有节奏地将古诗展现出来,用声音把古诗的感情传达给听众,朗诵的过程中可以稍加体态语。

吟诵:吟诵是在朗诵的基础上配以音乐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中国欣赏诗文的一种传统方式。

赵敏俐在《论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和新式吟唱的关系》一文中提到“在传统吟诵里,音乐始终是语言的辅助。

它可以使语言的声音更加丰富,使吟诵向音乐方面靠拢,甚至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音乐曲调的色彩,但是它始终从语言出发,突出语言文字的声音要素,音乐始终是它的润色成分。

音乐一旦喧宾夺主,成为人们在诵读古诗文时所遵守的准则,那么吟诵就变成了歌唱。

”由此可见,吟诵与吟唱不同,吟诵追求语言的声音要素,而非音乐。

吟诵实则是介于朗读和吟唱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吟唱:吟唱是一种歌唱形式,将古诗用歌曲的方式唱出来。

傅雪漪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吟与唱》中指出“诗词(韵文)的吟唱是语言的艺术,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是文学(词采、韵律、意境)与音乐密切结合的成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之吟诵法的历史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

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

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

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

吟诵就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

第一,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通过教育体系(私塾和官学)代代相传的。

第二,吟诵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也是自娱的方式,修身养性,大有助益。

第三,吟诵中的吟咏是有曲调的。

第四,吟诵的时候,吟诵者是摇头摆身,陶然自得的。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吟咏和诵读都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汉文作品的创作规律来进行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

朗诵和吟诵相比,带有更多的西方文化因素,而且和汉语、汉文的特点不完全契合。

吟诵才是汉语文的原生态形式。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的各种活动,从治国、济世、做官到隐居、读书、写诗、琴、棋、书、画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

比如西方人写poetry,是为了抒情,为了发泄,而中国人写诗,是为了修身,为了观照。

目的不同,因此形态大异。

所以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

有礼以立规矩,有乐以和人心。

只有在乐中,才能把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化成个人的自觉和快乐。

乐者,乐也。

中国的乐不是西方的music,西方的乐是人心的思索和发泄,中国的乐是人心的快乐与和谐。

自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开创私学,“弦歌”《诗经》,吟诵就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在中国的文人阶层中,作为礼乐精神的继承者,实际上承担起了“乐”的作用。

而雅乐、词曲、民歌、曲艺等,并不是以教化为主要目的的。

因此,吟诵从规则到形式,从外观到内涵,从吟诵内容到吟诵神态,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吟诵汉诗文,比如满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布依族、白族、纳西族等等,这些民族的汉诗文吟诵,有的是直接使用汉语的,有的是使用汉语转读音的,有的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

汉诗文也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入了这些民族的文化之中。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吟诵的教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

同时,在东亚东南亚汉文化圈里,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吟诵汉诗文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一直在传承。

欧美国家,很早就知道中国诗歌是吟诵的,并把这视为中国文化的魅力之一。

因而,我们可以说,吟诵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发生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外籍学生学传统中华吟唱,快乐教学,快乐生活。

快来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心来学习对外汉语教师课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