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的发展与期望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20fec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7.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公共植保是指在城市和乡村等公共场所进行的植物保护活动,旨在提高植物健康状况、保护环境和提升公共空间的美观度。
而绿色植保是指以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植物保护,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相对较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植保方法。
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它们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传统的植保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这些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风险。
绿色植保强调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替代方法。
未来的公共植保趋势也将朝着减少化学农药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友好的植保方法。
二、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色植保倡导保护和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能力。
公共植保也应当注重保持和提升公共场所的生物多样性,避免单一物种的集中种植和过度修剪,鼓励植物的自然繁殖和种植。
三、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技术。
绿色植保强调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技术,如生物防治、性信息素控制、微生物菌剂应用等。
这些技术相对环保,对环境没有较大的损害,且具有长效性和持续效果。
未来的公共植保趋势也将推广这些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加强公共植保的管理与监测。
为了提高公共植保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对公共植保的管理和监测是必要的。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监测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病虫害问题,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公共植保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公共植物的健康状况等。
公共植保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技术以及加强管理与监测,可以实现公共植物健康状况的提升、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的目标。
这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1add9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2.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是当前植保领域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
公共植保主要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采用药剂处理、生物防治、诊断技术等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植保则更侧重于综合整治农业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抗性强的作物品种、优化农业生态环境、调控农田生态系统等措施,实现对害虫病害的全面防治。
下面从多个方面对这两个趋势展开分析。
首先,公共植保的发展趋势是化学农药的减少。
虽然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农药超标、残留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公共植保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采取生物防治、诊断技术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
这样既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预计未来几年内,公共植保领域将会逐渐实现化学农药的零增长,同时,更多的关注将会放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上。
其次,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是综合整治农业环境。
绿色植保强调的是对农作物品种特性、农田科学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视,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减少外在干扰和人为干预,达到对害虫病害的全面防治。
未来几年内,绿色植保领域将会朝着更加综合、高效的方向发展,综合整治农业环境将会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在政府和社会支持下,将会推广更多的优良农作物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除此之外,未来的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也将面临一些共性问题。
比如,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会加速推广、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会加强,发展新型的绿色化无害化植保产品,积极推广高效、低毒、高安全、易降解的新型农药和高效、低污染、易生物降解的新型配方肥料,实现更加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将会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6da65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a.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摘要】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保护作物免受病害侵袭的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公共植保则扮演着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的角色,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取代传统化学农药,并与绿色植保技术相结合。
植保技术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监测农药残留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可靠。
公共植保绿色化的前景广阔,绿色植保的重要性将不可替代,引领着农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1. 引言1.1 绿色植保的重要性绿色植保是指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危害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能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绿色植保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植保技术将会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和推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弘扬绿色植保理念,促进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保障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公共植保的作用1.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公共植保能够及时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障作物生长的正常进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公共植保,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降低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3. 促进生态平衡:公共植保在控制害虫的有效减少对益生物的伤害,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护。
4. 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公共植保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对土壤、空气和水源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维护农民健康:公共植保减少了农民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机会,保护农民健康,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8ab42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6.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农业领域,绿色植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作为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政策法规的推动政策法规在推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重视,一系列支持绿色植保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国家加大对绿色植保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绿色植保政策的实施力度。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将大大促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化学植保向绿色植保的转变。
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先进的植保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如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等,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在保护作物的同时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还有无人机、遥感、GPS定位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植保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这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成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绿色植保理念的普及绿色植保理念的普及也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向前发展的趋势之一。
绿色植保强调生态平衡,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强调“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绿色生产为导向、以绿色产品为标志”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绿色植保理念,提高农民对绿色植保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化学植保向绿色植保的理念转变,大力推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
四、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产业化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绿色植保产业化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绿色植保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推动了相关农业装备、生物制剂、农用无人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在未来,绿色植保产业化发展将继续成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b4c673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6.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公共植保逐渐成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绿色植保是公共植保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强调以生态、环保、健康为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降低农药、化肥、能源等使用,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公众健康。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角度分析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政策导向
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已经明确提出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社区、城市、农村的绿化与生态建设。
相应地,政府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推动绿色植保的普及与深入。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绿色植保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植保领域中,为绿色植保提供了智能化、精准化保障。
例如,精准喷洒和施肥机器人、无人机监测等新技术已经普及应用。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将会更多的技术运用于绿色植保中,使绿色植保效果更好,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资源配置
资源投入是绿色植保的重要方面。
与传统植保相比,绿色植保侧重于多措并举,不仅要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还要有大量技术、人力、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加大对绿色植保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社区等各方面加入,并建立了植保基金,用于实施绿色植保。
综上所述,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正在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
在政策导向、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公众等各方合作,倡导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功能与作用,这是未来绿色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范本(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a197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7.png)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____“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建立健全植保服务体系,推进植保规范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防治,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报准确率____%以上,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____%。
2、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____%以下,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____%以下,稻飞虱为害连片穿顶不超过____亩,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成灾连片面积不超过____亩。
3、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下降2-____%,农民农药防治成本下降____%以上;植保新技术覆盖率____%以上,杜绝使用违禁农药。
4、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5、柑桔大实蝇为害面积不扩大,为害损失率控制在____%以下,柑桔大实蝇为害果____%不外出。
三、主要措施1、继续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系统预测预报。
主要做好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蔬菜、柑桔、梨树、桃树等病虫草鼠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集体会商,准确预报。
2、对新上升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为棉花盲蝽象、油菜根肿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3、积极参谋,争取领导重视,配合市政府狠抓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
4、深入开展植保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力争推广1-____项新技术。
一是重点开展灯诱、板诱、网控,即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及其控制效果的观察,黄板诱杀害虫及其控制效果观察,防虫网控制害虫的效果观察,性诱剂控效果观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切实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5、结合我市高产创建,整合植保组装技术,充分利用物理、农业、化学等综防措施,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产品优质高效。
6、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着力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和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发生规律的研究项目,继续完成柑桔、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及水稻病虫防治对比展示试验项目。
2024年绿色植保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绿色植保市场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9977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7.png)
2024年绿色植保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绿色植保是通过应用环境友好、安全无害的方法和策略,保护植物健康并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增加,绿色植保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分析绿色植保市场的需求情况,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2. 绿色植保市场的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然而,随着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人们对植物保护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绿色植保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 2024年绿色植保市场需求分析3.1 市场规模绿色植保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原因包括人们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增加、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绿色植保市场的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3.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绿色植保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康安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希望通过选择绿色植保产品来保证食品质量和自身健康。
•环境友好: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希望通过使用绿色植保产品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效性和便利性:消费者对绿色植保产品的有效性和使用便捷性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能够解决病虫害问题并提高农作物产量。
3.3 农业需求农业生产需要可持续、高效的植物保护方法。
绿色植保产品满足了农民对安全、环保、高效的需求。
农民通过使用绿色植保产品,可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保护耕地生态环境。
3.4 政策需求各国政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绿色植保的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绿色植保产品和方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4. 绿色植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绿色植保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下,绿色植保产品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绿色植保产品的研发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a747d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6.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公共植保是指对公共空间、公众领域的绿化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工作,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和智能化应用。
一、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公共植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型的植物保护技术将应用于公共植物保护中,如基因编辑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能够提高植物的防病抗逆能力,降低对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公共植保中,如使用机器人进行剪枝、喷药和施肥等工作,利用无人机进行植物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负担,保证植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绿色环保。
绿色植保将成为公共植保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植保是指通过使用环境友好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来保护和管理植物。
将大量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源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营养供应能力,增加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有机肥料的使用还能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增加,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合理的种植设计和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比如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合理的间隔距离、适度的浇水和施肥等。
要加强对公众的植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共同参与到植物保护工作中来。
三、智能化应用。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应用将成为未来公共植保工作的主要趋势。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数据的传递。
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植物的远程监测和管理,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病虫害的传播规律和植物的生长规律,提出合理的植保措施和管理建议。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植物识别系统和病虫害识别系统,快速地准确地识别出病虫害的种类,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2024年绿色植保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绿色植保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93fa7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7.png)
绿色植保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绿色植保指的是使用环境友好、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植保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保护农作物生态安全。
绿色植保市场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分析绿色植保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植保市场的现状市场规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植保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行业研究数据,绿色植保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过去五年中达到了1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技术进步绿色植保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植保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无人机、智能传感器和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民能够更加精细地进行病虫害监测和农药施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法律政策推动政府对绿色植保的重视和支持,也起到了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采用绿色植保技术,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绿色植保市场的快速增长。
消费者需求增长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绿色植保技术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经过绿色植保处理的农产品,这进一步推动了绿色植保市场的发展。
农产品绿色认证的推行,也为绿色植保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绿色植保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升级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植保技术将不断升级和创新。
精确农业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改进绿色植保的效果和效率。
预计无人机、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绿色植保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普及,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增加市场宣传和教育绿色植保市场的发展需要足够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企业和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植保技术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意识和技术水平,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绿色植保的理念和技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绿色植保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应加强技术和经验的分享,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县级植保部门如何做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论文
![县级植保部门如何做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70da0f90c69ec3d5bb75d2.png)
县级植保部门如何做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隆化县是山区农业大县,辖25个乡镇、362个行政村、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4.6万亩,其中玉米30万亩、水稻23万亩、蔬菜11.6万亩,谷子、大豆、薯类、油料、药材等10万亩。
农业生产连续10年丰收,今年预计总产可突破35万t,较大丰收的2009年增产5万t,从农产品质量上,2010年20万亩玉米、18万亩水稻、11万亩蔬菜通过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3万亩水稻、2万亩谷子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有机食品认证。
全县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植物保护部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下面就本县实际情况,来阐述如何做好新时期植保部门的工作?一、有害生物种类我县生态条件复杂,耕作制度多样,是有害生物多发、频发、重发县,目前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有650余种,病害600余种,杂草40余种,鼠害10余种,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120余万亩次,防治面积100余万亩次,亩挽回粮食50kg以上,全县挽回粮食3730万kg,挽回经济损失7460万元。
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有害生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稻水象甲已发展到太平庄、郭家屯、蓝旗等水稻产区,占水稻种植面积30%以上。
2008年草地螟大量迁入郭家屯、西阿超、碱房等乡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有害生物特点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呈加重态势,从上世纪年平均发生面积30-50余万亩次,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万亩次。
1.有害生物发生率逐年提高如棉铃虫、稻蝗、金针虫等,近几年在隆化镇、汤头沟镇、张三营镇、章吉营乡等玉米、番茄、高粱制种等危害率逐年提高。
2.迁飞性害虫时有发生2008年草地螟虫口密度达每平方米达800~950头以上。
3.流行性病害日趋严重2007年玉米大小斑病发生面积达26万亩以上,有2万亩地块减产30%~40%。
4.新的有害生物不断出现水稻纹枯病、番茄溃疡病、辣椒疫病、茄子黄萎病连年有发生。
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a16bfa9b0717fd5360cdcf4.png)
物 暴发 ,0 9 8 、0年代 每年 约 有 1 种 有 害生 物 暴 发 ,而 进 5 入 2 世纪 以来 , 1 每年 暴发 的有 害 生物 增 加 到 3 种 左 右 。 0 二是 迁 飞性种 类 此起 彼伏 。9 5 19 年一 20 年 农 区飞 蝗连 04 续 9 暴 发 ;9 8 年 19 年一 2 0 04年 草地 螟 连续 7 大 发 生 ; 年 20 年一 20 年 稻飞 虱 和稻 纵卷 叶螟 ( 称水 稻 “ 05 08 下 两迁 ” 害虫 ) 续 4年 大发生 。三是 流行 性病 害 种类 连 年 猖獗 。 连 20 年 一2 0 年 小 麦 条 锈 病 连 续 5 暴 发 ;0 4年一 01 05 年 20 20 年水 稻 稻瘟 病 连续 4 大 发 生 , 在 东 北 稻 区大 面 07 年 且
有 害生 物种 类加 重发 生 。 已有 50 以上 的有 害生 物对 0种
导, 狠治 夏蝗 、 控制 秋蝗 , 长短 结 合 、 持续 治 理 的飞 蝗治 理
策 略 。累计 改 造 蝗虫 孳 生地 超 过 1. 万 h 生物 防 47 6 m, 年
治 面积 3 3万 h z 上 。二 是 水 稻 “ 迁 ” 虫 治 理 对 . 3 m 以 两 害
策。 大力 推行 对 水稻 “ 两迁 ” 害虫 的分 区 治理 策略 : 华南 稻
区加强 中 、 期 防控 , 少 迁 出虫 量 ; 后 减 江南 及 长 江 中游 稻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d9875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已成为当前植保行业发展的趋势。
绿色植保作为传统植保的一种延伸,以生物、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害虫、病害、杂草等,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还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安全和优质,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一、绿色植保的定义和特点绿色植保是指在对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生物和生态手段,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生态平衡的一种植保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植保,绿色植保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生态友好。
绿色植保重视生态平衡,尊重自然规律,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 高效节约。
绿色植保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杂草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3. 安全可靠。
绿色植保所使用的生物农药和生物植保剂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 可持续发展。
绿色植保可以促进土壤的改良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在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植保行业发展的需求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已成为植保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中国,绿色植保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技术研究和推广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
各地农业部门和植保企业也纷纷加大对绿色植保的投入和支持,推动绿色植保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绿色植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也在不断加强。
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植物保护剂等绿色植保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绿色植保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一些新兴的植保技术如无人机植保、生物控制等也在逐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社会对绿色植保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农业生产转向绿色植保,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的需求。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ead18f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e.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1. 引言1.1 植保的重要性植物保护是保护作物和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重要工作,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植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提升植物保护技术水平,加强科研力量,推广绿色植保理念,探索新的植物保护方式和方法,共同推动植物保护事业朝着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绿色植保的概念绿色植保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中,采用安全、高效、环保的技术手段,通过优化施肥、灌溉、植保、种植结构等多种技术手段,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的一种保护植被健康的方式。
绿色植保强调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在传统植保中,常常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来控制病虫害和促进作物生长,但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绿色植保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绿色植保注重生态平衡,倡导生物防治、土壤调理、植物养护等自然方法,以降低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绿化。
通过倡导和实施绿色植保,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绿色植保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生态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植物保护工作,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绿色植保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主要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控技术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性真菌、细菌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技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逐渐成为绿色植保的主流之一。
2.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包括遥感技术、GPS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在植保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植物保护步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时代
![植物保护步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0050370ab52acfc789ebc9a7.png)
“ 共 植 保 、 色 植 保 ” 主 要 成 效 公 绿 的
一
是 提 高 了植 保技 术 到 住 率 。 测 报 准 确 率 不 断 提 高 , 要 作 物 重 大病 虫 长 期 预报 准 确 率 9 %以上 、 主 2 中短 期 预 报 准
确 率 9 % ̄ 上 , 食 作 物 重 大病 虫发 生程 度 预 报 准 确 率 1 0 8 X 粮 0 %。技 术 普及 率 不 断提 高 , 5年 累计 建 立 国 家病 虫 综 防 示 近
合 服 务 到 田间 地 头 。以植 保 协 会 、 保 专 业 合 作 社 、 份 公 司等 模 式 开展 专 业 化 防 控 , 至 2 0 植 股 截 0 8年 , 国有 专 业 化 防治 我
组 织 2 多 万个 . 国平 均 专 业 化 防治 面积 达 到 1%以上 。 O 全 O
五是 创 新 工 作 机 制 。 立 了政 府 主 导机 制 , 建 实行 属地 管理 , 负其 责 , 尽 其 职 。 功 探 索联 防 联 控 机 制 , 中 国与 各 各 成 如 哈 萨克 斯 坦 就 蝗 虫 问题 组 成 联 防 联 控 机 制 . 国与 越 南就 水 稻 “ 迁 ” 虫 建 立 联 防 联 控 机 制 ; 、 、 就 西 藏 飞 蝗 进 中 两 害 青 藏 川 行 联 防联 控 等 。 导检 查 机 制 : 农 业 部 开 始逐 级 开展 检 查 , 片 包 干 , 任 到 人 , 督 从 分 责 查病 情 虫情 、 药状 况 、 药情 况 、 用 农 防 治组 织 、 防控 目标 等 。投 入 保 障 机 制 : 中央 财政 2 0  ̄ 0 8年 补 贴 1 0320 0多亿 元 , 涉及 水稻 、 小麦 、 虫 、 害 。地 方财 政 补 蝗 鼠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83a750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2.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
公共植保是指针对城市、乡村等公共场所进行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活动,而绿色植保则是指在植保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生物防治、生物调控等绿色手段来维护植物健康。
本文将就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生物防治将成为主流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生物因素来防治病虫害,而不直接使用化学农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生物防治已成为绿色植保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更加突显。
因为生物防治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因此在公共植保中将更加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主流。
二、技术手段将不断升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升级。
智能化植保设备的应用将逐渐普及,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及时监测病虫害情况,实现精准施药。
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为植保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三、政策与标准的不断完善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意识的提高,政府部门也会加大对植保行业的监管力度,并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标准,以规范植保行业的发展。
加强对植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推动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大对绿色植保技术的支持和推广,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植保手段等。
这些政策与标准的不断完善,将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四、社会参与程度逐渐加深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中,社会参与程度将逐渐加深。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和公民个人将参与到植保活动中来。
这不仅能够增加植保活动的人力资源,还能够提高公众对植保工作的认知和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将会在技术手段的升级、政策与标准的完善、生物防治的主流化以及社会参与程度的加深等方面得到体现。
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
![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91d1746c85ec3a86c2c51f.png)
刊首语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张明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是新时期植保工作的基本方针。
“绿色植保”就是在抓植保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平衡,注重食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
“公共植保”就是植保工作既是植保部门的事业,也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具有社会公益性。
当流行性、迁飞性、检疫性病虫害大发生时,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防控工作。
“科学植保”是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泉,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国家粮食安全基本保障。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整体解决病虫防控有效措施,是植保工作的重要抓手。
可以达到全面防控、精准防控、农药减量防控、绿色防控之目的。
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年人,农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面对分散的千家万户病虫害防治,谁来防治?谁来打药?唯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防统治服务尤显重要。
近几年来,在各级植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统防统治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到2018年全省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到2464个,拥有植保无人机1284台,自走式喷雾机1020台,其它小药械168630台,从业人数43359人。
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这么说:统防统治促进了专业化防治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植保药械的技术进步,实现了田间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是一项利民、利社会、利环境的大好事。
我省的统防统治工作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地方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对“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的认识不足。
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解决千家万户解决不了的问题。
需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组织协调,加大技术指导。
共同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植保人就是农作物的“护花使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6739a74783e0912a2162a6f.png)
程 中过分依赖单纯的化学 防治 , 又造成 了缭舍防治技术发展不平衡 , 针对这一情 况, 本 文通 过对 玉 门市“ 公共植保 、 绿 色植保 ” 采取 的
一
系列措施进行 了分析总结 , 并对存在 的问: 题和今后 的发展提 出了建议 。
关键词 : 玉 门市; 公共植保; 绿色 植保 ; 措施 ; 建议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防有害生物传播随着农品流通日益频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有害生物播的概率加大玉门市按照现场检疫严格地检疫调运检疫程序规范收费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安排专职检疫员对全市辖区内的制种位制种田实施了地检疫并结鲜活农品绿色通道的开通严把调运检疫关在全市设立3个植物检疫签证点实施24小时值班制做到即来即检即检即办对保证玉门市鲜活农品流通运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绝了危险性检疫对象的抓试验项目研究示范推绿色防控措施通过加强对玉门市实施的重点农业项目苹蠹蛾控地膜玉米及制种基地玉米病虫害综控和棉铃虫综治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的试验研究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控示范展示区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不断扩大示范推广规模让广大农民广泛采用绿色控技术把绿色控的推广应用与发展专业化统统治有机结起来逐推
减少用药 防治次数 , 综合运用物理 、 生物和 化学防治手段 , 按 照 “ 监测 规范 、 预报准确 、 发布及 时、 指导科学 、 汇报全面 ” 的要 求 , 坚 持 实 行“ 五 定 ”“ 五 统一 ” 的 办 法和 “ 五 日一 查 , 十 日一 报 , 特 殊
、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现状
中圈分类号 : s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螭号 : 1 6 7 3 —9 0 1 9 ( 2 0 1 4 ) 1 7 — 0 0 7 1 一 O 2 作者简介 : 张丽琼( 1 9 8 4 - ) , 女, 甘肃玉 门人 , 助理农艺师 , 主要从 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ed80f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a.png)
浅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1. 引言1.1 概述绿色植保的定义绿色植保是一种以生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为原则的植物保护方式。
它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生物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引导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调控病虫害和杂草,达到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植物保护模式。
绿色植保遵循尊重自然规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促进植物自身防御和提升农业可持续性的原则,是传统植保和化学植保的有机融合和创新发展。
绿色植保的核心是生态平衡,通过调节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达到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的目的。
绿色植保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1.2 分析绿色植保的意义绿色植保的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农药滥用、肥料过量施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而绿色植保则是在尽可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的采用生物控制、生态调控等绿色技术,以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植保的意义还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绿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和化学物质的含量,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绿色植保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尽管绿色植保技术的投入成本较高,但从长远来看,通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疾病虫害损失,以及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可度,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绿色植保在促进农业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当前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当前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植保在农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许多农民和农业企业逐渐意识到传统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开始转向使用绿色植保技术来保护作物健康生长。
什么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
![什么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https://img.taocdn.com/s3/m/2fe6781df8c75fbfc67db2e8.png)
什么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
保”?
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
什么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
公共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植保工作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许多农作物病虫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监测和防控需要政府组织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的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
绿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要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要生产“绿色产品”;植保还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要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来源:农民日报/编辑:农产品
加工网)
1。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102107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5.png)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王传文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发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对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与环境可协调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体。
随着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作物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但是,人们在对此保护方面仍有存在不足的地方。
所以,本文将对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从中增强人们发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意识,积极实施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总页数】1页(P115-115)
【作者】王传文
【作者单位】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农业办公室,安徽蚌埠 2334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J], 李雷
2.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J], 夏敬源
3.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 [J], 张明祥
4.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 [J], 张
明祥
5.新时期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J], 向丹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的发展与期望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种植业大国,粮、棉、油、糖、果、菜、茶等作物面积和
总产均居世界前列,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植物保护功不可没。
2009年11月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
我国生态条件复杂、耕作制度多样,是有害生物多发、频发、重发的国家。
目前,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病、虫、草、鼠)1700多种,其中害虫830多种、病害720多种、杂草60多种、鼠害20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100多种。
我国重大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60~70亿亩次,每年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60~80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6000~9000万吨、皮棉150~180万吨、油料250~270万吨。
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自然损失率37%以上测算,若不采取防控措施,中国每年病虫危害损失粮食1500亿公斤、油料68亿公斤、棉花1.9亿公斤、果品和蔬菜上千亿公斤,潜在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生物灾害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亚洲飞蝗从我国西北方向侵入;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从西南方向侵入;病、虫、草还通过农产品贸易从我国海岸线侵入。
生物灾害损失日趋严重,目前我国生物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600多亿元,局部地区损失已经重于水灾和旱灾。
植物保护是根据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并组织开展防治工作,控制其危害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随着现代农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控制农业生物灾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中显得逾来逾重要,对植保工作的要求也逾来逾高。
而植保工作的本身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植保队伍不稳,人才难留,技术手段落后,设备老化,植保的重要地位与现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新时期的农业防灾减灾的适应能力差,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形势令人十分堪忧。
笔者结合孝感植保现状,探求植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植物保护工作以有效控制农业生物灾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生产安全为目的,履行着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职能作用,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其职能也决定了其社会公益性。
植物保护工作包括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预治预报和有害物灾害的预警、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病虫害抗药性风险监测,植物检疫以及农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其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责任大。
一是为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面广,重发频率高,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超过2000种,其中大面积严重为害农作物的病虫害有100种以上。
孝感市仅粮棉油菜常年重发性病虫害有近40种,常年发生面积在1500万亩次以上。
二是在些有害生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常常出人意料地突然暴发成灾,且可通过其主动迁移和被动传播,引发大面积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病虫害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大区流行性,极易造成大范围成灾为害严重,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稻瘟病、白叶枯病大面积流行,中后期的棉铃虫暴发,近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连年暴发等,都给有效控制其为害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国内调运频繁,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检疫任务越来越重。
三植保工作的工作平台是广阔的田野,保护的对象是日益复杂,监控制的对象规律多变,推广技术面对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务农的劳动力大都为老弱和妇女,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观念疆化,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孝感市植保站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村现有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在70%左右。
加之植保体系发展不够,传递信息的手段较落后,严重阻碍植保技术的推广速度、深度和广度。
因此,从植保工作的性质看,其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强制性的政府职能,发挥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
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基础上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以前我们的植物保护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但在生物灾害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革新植物保护观念,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强化“公共”性质(公共植保)和“公共”管理,开展“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着力服务“四大安全”,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
拓展“绿色”职能(绿色植保),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着力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这样的理念下,现代植保理念有了新发展。
“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初步形成是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植保高层论坛上;2006年4月13日在湖北襄樊举行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2007年6月1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
对于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
一是创新植保体系。
我国新型植保体系构架是,县级以上国家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一主多元”的新型植保体系,即国家公共植保系统与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系统的构架。
二是创新治理对策。
对我国重大病虫治理进行了革新。
实施了飞蝗生物生态治理对策,累计改造蝗虫孳生地220多万亩,年生物防治面积50多万亩。
实施了水稻两迁害虫分区治理对策,提高了防效、减少了虫源迁出和当地为害。
以越夏区治理为基础,以越冬区控制为关键,以流行区预防为重点,实施了小麦锈病源头治理对策。
制订了植物疫情非疫区治理对策,国家正在加大投入加强三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
三是创新技术模式。
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按照目标产品的生产标准,制定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使用技术规范。
以靶标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在黑龙江省整体推进杀虫灯+赤眼蜂+白僵菌控制玉米螟,使1000多万亩农田不用或者少使用农药。
以产品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如水稻上采用佳多频振杀虫灯+鸭/鱼等技术,在16省区应用;玉米上采用灯+赤眼蜂/白僵菌,在4省区应用;蔬菜上采用灯+色板/紫外线,在18省区应用;果树上采用灯+性诱剂/色板,在16省区应用,既节本又增效。
以产品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如宁波纽康公司以昆虫性诱剂组装的绿色防控模式:水稻上采用性诱+天敌、性诱+生物农药等,节本增效220~300元/公顷/年、减少施药1~2次;蔬菜上用性诱+色板、性诱+微生物农药等,节约成本75~225元/公顷/年,减少施药50%以上。
四是创新服务方法。
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与全国600多个点联网,采用网络化传输、自动化处理、可视化发布、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数字化预警。
农民田间学校为模式的参与式培训,18个省市区在水稻、棉花、园艺作物上开展。
对农业生产资料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进行销售,主要在农业主产区建立连锁经营网点,就近送货上门,或技物结合服务到田间地头。
以植保协会、植保专业合作社、股份公司等模式开展专业化防控,截至2008年,我国有专业化防治组织20多万个,全国平均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0%以上。
五是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了政府主导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成功探索联防联控机制,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就蝗虫问题组成联防联控机制,中国与越南就水稻“两迁”害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青、藏、川就西藏飞蝗进行联防联控等。
督导检查机制:从农业部开始逐级开展检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查病情虫情、用药状况、农药情况、防治组织、防控目标等。
投入保障机制:中央财政2003~2008年补贴10多亿元,涉及水稻、小麦、蝗虫、鼠害。
地方财政补贴应急防控与疫情扑灭。
由于“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是新生事物,目前存在有五大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
上层热下层凉,会上热会下凉。
二是改革不够到位。
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行机制不灵活、推广方法不适应、人员队伍不稳定。
三是建设不够到位。
体系建设不完善,基础设
施不配套,工作手段不完备。
比如监控网点不全面,全国100多种病虫发生危害,但我们的监测对象才23个。
四是支撑不够到位。
基础研究、核心技术、过硬产品与集成创新都不够多。
五是保障不够到位。
养兵的钱不足(全额拨款仅为50%),打仗的钱更少(每亩病虫监测投入0.2元/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尚无国家层面的植物保护法。
因此,我们要深化思想认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步伐,提高支撑能力,强化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示范的辐射作用,典型的带动作用,舆论的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普遍了解、深刻认识、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良好氛围。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精神,积极推进植保体系机制与方式方法创新。
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尽快制(修)订有关植保方面的法规与法则,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
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以县级以上国家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新型植保体系。
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定将成为今后植保工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