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课堂习得性无助现象教学案例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课堂习得性无助现象教学案例及
反思
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小学刘芳芳每一次新学期接手班级教数学,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中低年级,我都是信心满满地给予课堂最有活力的一面,希望给每个新接受我的孩子们展示我最好的一面,同时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然而,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课堂小状况:
案例一:
记得四年级上学期我在开始讲“认识更大的数”的时候,我正津
津有味地和学生在讨论关于“ 1亿到底有多大”时,最后排的一位叫浩浩的男孩的桌子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使得整个课堂节奏突然被中断。我走到浩浩面前,正想简单地了解下情况,还没来得开口,一群乱七八糟的声音立马填塞了我的耳朵:
“老师,我刚刚看到了,是他在玩溜溜球,然后溜溜球要滚到地上了,他要去捡,凳子一滑就这样了”
“老师,他上课经常这样,已经被其他老师批评过好多次了”
“对的,他成绩倒数第一,还不爱听课,我们经常被他这样打扰,表示很无语”
“老师,他爸爸妈妈也不管他的,他还经常拖欠作业”
“老师……”
我再回头看浩浩,他满脸涨得通红,低着头坐在凳子上。
案例二:
涵涵妈妈经常会跟我在电话里沟通关于涵涵上课是否举手回答问题,说涵涵胆子比较小,上课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都上四年级了,基本没听老师说过她上课会举手回答问题,偶尔一两次,也是回答得基本听不见声音的那种,可是,涵涵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于是,我让涵涵妈妈和涵涵沟通一下,为什么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在涵涵妈妈多次和涵涵沟通的情况下,涵涵终于说出了原因,原来,在二年级的有一次学习乘法的口诀时,涵涵举手回答关于九九多少时答错了顿时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事后虽然老师安慰了涵涵,但是涵涵从此对举手回答问题产生了很大阴影。
案例三:
有一次在上四年级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由于这个内容已经连续上了快接近一个星期了,同学们已经掌握得还不错,于是,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学得很好了,我现在要抛出一个很难的题目来考考大家,你们是否有勇气接受挑
战?”“好!”孩子们大声回答,于是我写下了一个四位数除以两位数题目。
环顾一下整个班级,孩子们已经开始动手计算了。我走下讲台,
想看看孩子们具体计算过程。在走到晨晨跟前时,我却停下了脚步。晨晨只是把题目写在了练习本上,然后却并没有继续计算下去的意思。
“怎么呢?是不会计算吗?” 我轻声问题,顺便扫顾了一下她的练习本,上面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画满了钩钩,应该不是不会算理的原因。
“嗯嗯,我觉得有点难,妈妈说过我基础只有一般,只要掌握基础知
识就好了,难的题目我不会做,也做不了。”
我鼓励她先把第四位数用手遮住,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那样先计算试试。然而,她还是深深地把头埋了下去。
这三个案例,充分表现了孩子们对于课堂学习的“习得性无助” 现象,所谓“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失助状态。孩子们在学习行为中,因为遭受的失败,并感觉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就会出现并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这三个案例中的孩子们,都有类似这样的问题。
针对孩子们课堂出现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学习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点进行反思:
一:教师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比如案例一的浩浩,事后我了解到浩浩家里爸爸妈妈都是做玩具生意的,因为每天忙于做生意,疏与照顾浩浩,并固执地认为以后浩浩“子承父业”将来也是跟着爸爸妈妈做生意,认得几个字就行了,读书成绩好坏都无所谓。而浩浩呢,并没有说自己真的一点都不想读书,而是自己每次都想努力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以读书没用的话语来压倒他。长此以往,浩浩就对学习真的没有一点要进步的想法了。最终,经过与家长的多次沟通,浩浩爸爸妈妈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观念,也让浩浩重新端正了学习态度。
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评价非常重要。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案例二中的涵涵就是因为受到了同伴的否定评价而对举手回答问题产生了阴影。孩子们
还小,需要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在教师和学生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赏识为主,再适当指出不足,尽量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涵涵妈妈反馈的信息,我找到了涵涵不肯回答问题的原因,于是在一次全校进行的教学公开课上,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闭着眼睛喊几排几座的学生回答问题,我把涵涵的座号记在心里,然后装作不经意地喊出她的座位号让她回答问题。当着全校那么多教师的面,我明显感觉到了涵涵当时的紧张,我微笑着,带着鼓励性地看着她,停顿了好久,她终于轻轻开口说出了答案。我马上肯定地说道:“对于烙饼问题的烙饼过程你说的真好,真对,你能再大声地说一次吗?我怕还有部分同学和后排的老师们没有听到。”停顿了几秒,涵涵终于又大声把答案复述了一遍,霎时,课堂的掌声立刻响起,我也看到了涵涵脸色开心的笑容,以后,涵涵课堂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多了!
三:家长对孩子们的正面鼓励也很重要。案例三中的晨晨,在遭遇难题的失败次数过多,以至于家长对她失去信心,觉得她就限于一般基础水平,也让晨晨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偏低。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结束后,我把晨晨叫到了办公室。
“晨晨,刚刚四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吗?”
“会了,就是先把第四位数遮住,等第三位数算完了再移下来继续按照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继续算。”(在课堂我已经把这个方法和学生总结过了)
“那好,我要再考考你。”说完,我写了一个五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在本子上,并同时递给了她笔。
晨晨接过笔,再一次埋下了头。
“照刚刚说的方法试试,”我说道:“这个题目目前班上还没有哪位同学尝试做过,不过我相信你可以做出来,而且非常相信。”我坚定地看着她。
晨晨抬了一下头,低下头,开始计算,她先遮住后两位数,算完
前三位数,然后迟疑了一下,松开手,遮住了最后一位数,把第四位数移下来继续算,算完之后,她抬头看了下我,然后松开手,接着算下去,最终她出色地完成了就算过程。
“你做得非常好,”我笑着说道:“我相信你以后完全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
当然,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关于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还有很多,造成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社会或者同伴之间的各种相处方式以及自身的一些因素等等。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在处理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去反思,透过现象多去了解孩子,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以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其实,作为教育者,在教导孩子们的同时自身也在相应的成长,而这种成长无疑是最具快乐而且有意义的。正如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所说:“在追求有意义并快乐的目标时,我们并不是在消磨时间,而是让时间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