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进出口贸易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蕉进口贸易项目
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XXXX年XXXX月
目录
第1章总论 (3)
1、项目背景 (3)
1.1项目名称 (3)
1.2项目承办单位简况 (3)
1、项目申报单位 (3)
2、公司简介 (3)
1.3、项目地点 (3)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2、可行性研究结论 (4)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4、存在问题及建议 (4)
2项目市场分析 (6)
2.1、香蕉业国内发展概况 (6)
二、全球香蕉业发展格局 (11)
第三部分全球香蕉进出口概况 (15)
一、中国香蕉进口分析 (15)
二、中国香蕉产品出口现状 (17)
三、国外市场销售情况 (18)
四、香蕉的催熟 (20)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和项目规模 (24)
第五部分我国香蕉贸易进出口风险评估 (27)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27)
三、生产销售特点分析 (27)
第六部分运作机构及人员配备 (29)
第七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0)
项目筹资方案 (31)
投资使用计划 (31)
投资使用计划 (31)
借款偿还计划 (31)
第八部分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33)
结论与建议 (33)
第1章总论1、项目背景
1.1项目名称
香蕉进口贸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承办单位简况
1、项目申报单位
单位名称:
成立日期:
地址:
负责人:
经营范围:
2、公司简介
1.3、项目地点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严格遵循公司发展战略指导下的销售部门管理规范,确保产品的销售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部门工作设计中将严格执行现行的安全卫生、劳动和法律保护的规定、规范和标准。

部门规划时,做到功能明确,并尽可能的与工厂其他部门配合,减少沟通环节,节省资源。

2、可行性研究结论
由于香蕉生产区域不均衡性,及国内香蕉近100万吨的缺口,可从中美洲及东南亚就快香蕉到东北,并在东北(大连)建立仓储催熟中心,建立销售网络;同时考虑香蕉生产区域不平衡,和各个国家需求情况,在中亚(哈萨克)、中欧(乌克兰)及西亚(沙特)建立营销中心,仓储催熟中心发展国际贸易。

因此我们认为进口香蕉项目可行。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存在问题及建议
2项目市场分析
1.香蕉行业发展现状
2.市场预测
3价格预测
2.1、香蕉业国内发展概况
香蕉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热带水果,果肉香甜,欧洲人因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而且香蕉还是女孩子们钟爱的减肥佳果。

香蕉又被称为“智慧之果”,传说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吃了香蕉而获得智慧。

香蕉营养高、热量低,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又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A和C,同时膳食纤维也多,是相当好的营养食品。

1、香蕉国内分布
香蕉为芭蕉科植物果实。

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湾、广东最多。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经处理脱涩后,洗净鲜用。

早期我国栽培的有甘蕉,粉蕉两个品种。

甘蕉果形短而稍圆,粉蕉果形小而微弯。

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还可制作多种加工品,近期引入巴西蕉、威廉斯,台蕉,泰蕉等品种。

中国优势香蕉产业带空间布局
2.、香蕉国内生产销售现状
国内香蕉总产量及主产区。

我国国内香蕉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30。

中国主要香蕉产区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五省,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4年总种植面积达到39.2万公顷,比2004年增长41%。

整体上看,中国市场供应依然以国产香蕉为主,进口香蕉数量仅占需求量的5%-6%。

近10年来,中国对于香蕉的需求量逐年稳步增长,2014年香蕉总需求量达到1300万吨,相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

以这一数字来看,由于2014年国内产量为1179.19万吨,虽然进口量激增,整体供应量依然出现了121万吨的缺口。

过去10年中,中国市场上的香蕉进口量并不稳定,但基本上80%的进口香蕉均来自菲律宾。

因此,在供应短缺的情况下,2014年,过去进口份额仅占10%以下的厄瓜多尔香蕉异军突起,史无前例地占到了中国市场进口香蕉比重的四分之一,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他也指出,进口香蕉质量明显高于本土香蕉,尤其是来自北上广的消费者对于进口香蕉需求强劲。

此外,“南蕉北运”的高昂物流费用也意味着国产蕉在价格上并不一定更有竞争力。

“南方的香蕉运到东北,陆运单位成本比海运费还高,因此东北地区进口香蕉的量最大。

通过大连港进口的香蕉量占50%,上海占30%,东北三省是消化菲律宾等进口香蕉的主要地区。

”他预计,厄瓜多尔香蕉受到超市等中高端渠道的青睐,未来在中国的知名度会逐渐增高,进口量实现稳定增长。

2015年,中国香蕉总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
大产区主要上市时间
2.1、云南香蕉种植现状及优势
云南是香蕉种植大省,从上世纪70年代起,种植不断面积不断增加,从2006
年的2.46万公顷每年都以50%的扩种速度递增,在2009年的全省香蕉种植面积首次超过了广西,现在红河、西双版纳、文山、玉溪、普洱等全省16个州(市)都有中有分布。

云南省优势:一是种植风险小,没有台风和霜冻;二是优越的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紫外线强,光照充足,可一年四季种植香蕉。

2013年云南省香蕉种植面积已达139万亩,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云南种植面积增加近50亩,其中西双版纳增加超过7万亩,香蕉扩种热潮在云南表现尤为明显,云南枯萎病率在10%根据枯萎病的发病规律,西双版纳大约仅剩3-4年的香蕉种植年限,已不具有成为“避风港”的优势。

2.2、广西香蕉种植现状
从2006年开始,广东、海南等地蕉农不断向广西迁徙,龙头企业加种植牛人的带动,使得广西香蕉产业驶向了超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2003年至今,广西香蕉种植面积缓慢增长,向云南,老挝移动趋势加大
2.3、广东香蕉种植现状
大面积种植兴起于80年代,以东莞和高州为中心形成了两个种植带。

短短十年,广东全省香蕉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

2005年,香蕉种植达到了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了192.59万亩。

西翼和珠三角经济区是广东香蕉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区域,在珠三角城市中,广州、东莞等地香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惠州、肇庆等地却不断增加;西翼的茂名虽有所萎缩,但湛江地区的徐闻、雷州却成为新的增长点。

2.4、海南香蕉种植现状
海南香蕉种植面积约50万亩,主要分布在三亚、乐东、东方、澄迈等地,其中乐东、东方种植面积均超过10万亩。

2009年以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迅猛,海南香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80%,产量占全省水果的60%以上,有着国内香蕉产业化发展领头羊和风向标之称
2.5、福建香蕉种植现状
福建香蕉主要分布在闽南一带,漳州市是其中最重要的产区,其香蕉面积和产量都占福建全省的90%左右。

南靖、平和两县则是漳州市的香蕉重地,分别拥有天宝香蕉、坂仔香蕉两大知名品牌。

此外福州、宁德等地也有少量香蕉种植。

2007年,福建省香蕉产量为88.4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34%。

2012年,福建省香蕉种植面积为40万亩,产量90.3万吨
3、国内行情分析
云南:主要上市期是1-5月,警戒线是160万亩,产量280万吨以内,低于此线,市场行情总体就会不错,若超过此警戒线,市场将堪忧。

2015估计略微超过,市场行情与往年相比就明显偏下;若2016老挝及云南进一步大发展,大规模超出警戒线,将不排除有烂市的风险。

海南及广东西部:主要上市期是1-5月,警戒线是160万亩,产量280万吨以内,低于此线,市场行情总体就会不错,若超过此警戒线,市场将堪忧。

2015估计略微超过,市场行情与往年相比就明显偏下;若2016老挝及云南进一步大发展,大规模超出警戒线,将不排除有烂市的风险。

广西:主要上市期是8-12月,警戒线是140万亩,产量280万吨以内,低于此线,价格就会相对稳定且看好。

但受前几年行情高涨的影响,2015广西香蕉实际种植面积预计在170万亩以上,远超警戒线,产量估计会突破350万吨,大大高于往年,且产期过于集中(10-11月),如今年风调雨顺,实际收获面积不减,广西香蕉销售形势特别是10-11月将不容乐观。

广东中东部及福建:主要上市期是8-12月,面积140万亩,产量300万吨,由于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对中国香蕉整体市场影响有限
4、国内主产区市场竞争状况
就09年产量来看,广东位于第一位,后起之秀海南,云南击败广西跃居第二、第三。

各自
产区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福建主要分布在其闽南地区,特别是漳州天宝蕉更是凭借其极佳的风味广受大家喜爱,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但由于其位于香蕉地理分布的北限,霜冻成为了制约香蕉发展的主要因素,台风也时常影响其产量。

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立合作社形成完整而成熟的产业模式。

而且其有地理优势,与台交流密切,产品技术更新快。

广东与广西海南香蕉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其香蕉的巴拿马病等病虫危害严重,而且易遭受台风霜冻的侵袭。

产业模式不成熟,以个体经营为主,有部分的个体经销专业户与生产基地。

广西受台风影响小,相对广州无霜期长。

同广州一样存在病虫害严重的问题。

更突出的问题是广西的香蕉虽然有少量品牌,但其在销售时时常假借别人的包装,正所谓“一流产品三流包装”,极大的损害了其声誉,对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海南是香蕉的最适宜生区,而且政府投资扶持力度大,促使香蕉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但是仍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

云南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虽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其环境基本保持原生态,绿色天然无污染,适宜发展高档的绿色有机香蕉。

云南地处内陆远离霜冻与台风的危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是造就了高的昼夜温差,形成“高地蕉”的优良品质。

众所周知,云南大部有广大农田尚未开发,人力资源价格低,因而其成本低廉。

但其产业还不成规模以个体户经营为主。

5、国内市场国内外产品竞争状况
国内市场的竞争主要在于东盟与本土产品,现做以竞争力分析:从价格上分析:我国香蕉进口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过低,有利于香蕉进口到我国,加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是东盟香蕉大量涌入我国,且其生产成本要低于我国有价格优势。

从品质上比较:由于中国香蕉栽培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蕉果实的养分积累,香蕉风味浓郁,糖度高、品质优。

而东盟国家如菲律宾常年气温较高,虽有利香蕉生长,但生长周期短,不利于香蕉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所以品质和风味较差。

中国香蕉的品质虽优于东盟各香蕉主产国,但香蕉外观要逊色于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从品种上分析:东盟各国品种繁多各类品种齐全,有外销专用,内销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

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较差,有四大品种类群,20多个品种,且品种优势不明显,而且随着无性繁殖的进行,品种有退化的趋势。

从收获季节分析:中国香蕉收获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当年的1 1月底至次年5月底,而东盟主产国全年可调节收获。

在上市季节、产销调节上比中国有较大的优势。

从生产及采后技术的比较:中国香蕉在预冷、保鲜、催熟等技术上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菲律宾在香蕉种植、采收、保鲜、包装、运输与销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标准化运作模式,生产多数由几个公司组成集团进行运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组建了服务公司,形成香蕉产业链条,实现农、工、贸一体化,建立了基础设施较好的常年生产基地.解决了长期连作所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病毒危害等技术难题,注重采后处理各环节,以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符合出口要求的果品。

3.中国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虽然2014年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但2015年国内香蕉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达到1289.9万吨,供需情况比去年更为平衡。

2015年1-5 月,中国市场上的进口香蕉数量为48万吨。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人均香蕉年消费量仅为7.6公斤,而国际消费水平约为14公斤,满足中国国内日益增长的香蕉消费需求依然任重而道远。

“如果人均年消费量达到国际水平,就意味着还需要增加1300万吨的产量。

2015年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已经影响到了菲律宾、南美等地的香蕉供应国,旷日持久的干旱等问题也导致这些国家的供应出现不稳定,供应缺口增大。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内适合种植香蕉的区域并不多,加上国内运输、劳力、土地租赁成本、环境成本均在上升,国内产量的增长潜力也并不显著。

有些地方的香蕉,如云南,整个生产成本加上运输算下来,比菲律宾进口还要贵。

因此我对中国市场对于香蕉的需求非常担心,佳农也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市场需要对于整体环节进行改造,但这也会增加冷链管理过程中的成本。


他认为,未来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潜在的香蕉供应国可能都会加大对香蕉的种植,以此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

(三)国内主销区主要销往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二、全球香蕉业发展格局
世界香蕉产区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在南北纬2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致可分为拉丁美洲产区、亚洲产区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下称“非加太”香蕉产区)的产区。

世界香蕉产区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在南北纬2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致可分为拉丁美洲产区、亚洲产区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下称“非加太”香蕉产区)的产区。

2013年世界生产香蕉的国家和地区约有120多个,栽培面积484万公顷(7260万亩),总产量超亿吨。

从全球各香蕉主产国的产量情况看,排名前十名的国家依次为印度、菲律宾、中国、巴西、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泰国和哥伦比亚。

世界主要生产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Guadeloupe)、牙买加和马提尼克(Martinique),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非洲的加那利群岛、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几内亚和尼日利亚。

印度:
印度是全球香蕉农产品最主要的种植基地,截至目前其国内香蕉种植面积高达74.81万公顷,香蕉产出量高达2699.66万吨,至此印度在全球香蕉行业中现已成为位列第一的佼佼者。

印度是世界最大香蕉生产国。

年生产量相当于世界年香蕉出口总量。

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印度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印度东北部和南部地区:amil Nadu、Maharashtra 和 Karnataka,其中Tamil Nadu和Maharashtra 地区香蕉产量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但单产最高的地区是在Maharashtra,其次是Tamil Nadu 和 Madhya Pradesh。

香蕉品种占比,见下图:
菲律宾:
菲律宾的香蕉产量在世界的排名仅位于印度和中国之后,为全球第三。

在菲律宾,香蕉是除菠萝外种植的主要水果,并且一直是菲律宾一个出口收入来源。

据估计,该国香蕉的年生产面积达到45.0125万公顷,年产量达916.5046万公吨。

由于种植面积尤其是在棉兰老岛地区的迅速扩大,香蕉的年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行业数据显示,达沃地区的香蕉产量处于菲律宾的第一位,达到385.4835万公吨,随后是棉兰老岛北部,年产量为172.5775万吨。

拉美地区:
据报道,在拉丁美洲香蕉种植国中,截至目前巴西国内香蕉种植面积为47.9614万公顷,同比2011年有所上涨,但是从生产率来看,厄瓜多尔香蕉行业生产率却超过了巴西。

厄瓜多尔香蕉种植面积尽管只有巴西的一半,但是却能产出比巴西更多的香蕉品。

2011年厄瓜多尔香蕉产量总计达763.7320万吨,而2011年巴西香蕉总产量仅为678.3460万吨。

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以及洪都拉斯也是香蕉种植大国,为了提高香蕉种植行业的生产率,这五大国十分重视其国内香蕉年产量,其分别产出总计为254.4240万吨、236.5470万吨、236.5470万吨、202.039万吨以及69.0625万吨。

相关人士表示,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危地马拉香蕉的种植面积没有扩大,为5.9391万英亩,但是其生产率却已经超过墨西哥和香蕉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的哥伦比亚。

与此同时易变的气候条件、害虫和其它病菌的良好控制等等也是有些国家比其它国家生产率高的几大原因。

非洲地区:
尽管有些国家香蕉种植面积比其它国家要多,但是这些香蕉种植面积较多的国家每年产出的香蕉量却比较少,从而它们香蕉行业生产率较低。

而塔桑尼亚共和国就是这种情况,尽管其是全球香蕉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但是就生产率而言却低于菲律宾、中国和厄瓜多尔以及巴西等国。

全球香蕉产量趋势。

2000年全球香蕉产量为66.0百万吨,2013年增长至106.0百万吨,2014年达到106.2百万吨。

2000-2014年全球香蕉产量:百万吨
数据来源:FAO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香蕉产地,2000-2014年间亚洲生产的香蕉约占全球的54.1%,其次是美洲,占28.9%。

2000-2014年全球香蕉产量及产区格局:%
第三部分全球香蕉进出口概况一、中国香蕉进口分析
二、中国香蕉产品出口现状
国,其2012年的香蕉占进口占中国为2∕5.
图3: 2012年我国香蕉主要出口市场分布及占市场份额
50%
10%
10%
13%
2%
4%3%3%
3%
2%
日本其他
香港新加坡韩国美国
马来西亚越南
朝鲜泰国
我国香蕉出口特点
1、出口单价上升
从2009年开始,我国香蕉出口单价呈逐步上扬的态势,因为有以下几方面:一前几年香蕉价格过低,严重损害了香蕉的利益,打击了广大蕉农的积极性,不少焦农纷纷改革种豆角、青瓜、花生等收益相对高的品种,由于香蕉产量下降,产地收购价格自然有所下升;第二国内香蕉消费市场日益成熟,香蕉内销的比列越来越来大,内销价格的提升也刺激了出口价格的走高;第三是政府的预核签章的管理措施发挥作用,出口企业加强了行业自律。

2、出口市场继续扩大,更多元化
目前,我国已经向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香蕉,特别是近几年在巩固日本,美国,韩国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了美国,韩国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已经建和在建的自由贸易区达到13个,并签署了一些多边的降低水果,蔬菜等食品关税签约,有力的推动我国香蕉产品出口。

3、出口省市逐渐增多
我国香蕉出口仍主要集中在海南、福建、浙江、广西等沿海省份,近几年来越来越来多省份加入到香蕉出口行列中来。

2012年我国共有26个省市和地区加入香蕉出口,出口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

三、国外市场销售情况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香蕉产地,2000-2014年间亚洲生产的香蕉约占全球的54.1%,其次是美洲,占28.9%。

在中国,人们很容易吃到菲律宾香蕉,据统计,菲律宾香蕉占中国进口香蕉80%以上。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印度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香蕉生产国,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1100万吨,几乎占了世界香蕉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香蕉是世界贸易的大宗农产品,其鲜果消费量全球第一。

过去几十年,世界香蕉面积翻3倍,产量翻5倍,全球年产香蕉10650万吨,占世界水果16.8%,年产值约430亿美元,贸易额达150亿美元。

厄瓜多尔是最大香蕉出口国,是跨国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印度种植面积最大,但主要是内销和作为主粮。

香蕉产业具备培育跨国公司的功能。

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农产品跨国公司都以香蕉作为主营业务,分别是Dole、Chiquita、Del monte和Fyffes,垄断国际市场份额的70%。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分析,这四家跨国公司都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香蕉市场培育出来的,而中国香蕉市场相当于欧美市场的总和,更应该培育出一批香蕉跨国集团。

国际大蕉园生产模式。

以厄瓜多尔香蕉王集团为例,其拥有45个蕉园,面积2.3万公顷,栽培技术标准化,质量稳定,品牌基础好。

采用索道采收和采后处理,香蕉外观品质好,商品价值高。

公司拥有15架农用飞机,用于喷洒农药,拥有2个码头和6艘轮船,用于香蕉和农资运输,还有配套肥料厂和纸箱厂等,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范围。

国际香蕉市场销售模式。

以日本Freshisystem公司为例,其经营16个冷藏催熟配送中心,分布全日本,多数建在码头里。

公司占日本约45%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约50亿人民币,实现全国连锁配送,直接连接终端销售市场,配送中心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并配套建设气调催熟库。

从香蕉出口价格来看,比利时的香蕉出口价格最高,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t;菲律宾和危地马拉香蕉的出口价格优势最为明显,绝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70~220美元/t;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香蕉出口价格集中在200~300美元/t;中国香蕉出口价格一般维持在460~600美元/t,价格波动较大,与其他主要香蕉出口国相比,价格处于高位水平。

2014年全球香蕉产量及生产区域分布: 2000年全球香蕉产量为66.0百万吨,2013年增长至106.0百万吨,2014年达到106.2百万吨
2000-2014年全球香蕉产量:百万吨
2000-2014年全球香蕉产量及产区格局:%
四、香蕉的催熟
4.1催熟原理
香蕉的催熟原理,是利用外加乙烯激素使香蕉后熟。

后熟后的果实,淀粉含量由20%左右锐减为1%~3%,而可溶性糖则突增至18%~20%。

果皮由绿转黄,肉质由硬转软,出现香味物质和一定的有机酸,果皮易与果肉分离,果实可食。

香蕉催熟的代谢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催熟时香蕉果实出现呼吸高峰,呼吸强度很大,达100~150毫克二氧化碳/千克·小时,故影响果实呼吸作用的因素也影响香蕉的催熟。

4.2 催熟条件
4.2.1.温度14~38℃均可使香蕉催熟,但温度太低时后熟缓慢,太高时后熟快,以致使果皮不转黄色。

最适宜的温度是18~20℃,后熟后果皮金黄色,果肉结实。

催熟温度以果肉温度为准,惆蕉房的温度往往与果实温度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长期低温贮藏或外界温度太低时,须让果肉温度上升到一定的温度(16~18℃)再行催熟。

适当低温催熟,可提高果实的货架期,但温度低,催熟时间长,火局蕉房的利用率不高。

我国目前常用的温度为18~20℃,6天催熟。

4.2.2.湿度湿度太低香蕉难催熟。

催熟的前中期(前4天刚转色),需要较高的湿度,以90%~95%的相对湿度为宜,高湿环境下果皮色泽鲜艳诱人。

但后期(后2天转色后)湿度宜较低,以80%~85%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货架期。

4.2.3.乙烯利的浓度乙烯利5~4000ppm溶液均可把香蕉催熟,通常用800~1000ppm乙烯利浓度。

据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浓度降低500ppm,成熟时间相应推迟1天。

浓度低,催熟时间长;浓度高,后熟快,但果肉易软化,果皮易断,货架期较短。

乙烯利浓度对催熟时间的效应不如温度大。

4.2.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香蕉催熟过程中呼吸强度很大,尤其是呼吸高峰期,需要大量的氧气,并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延迟香蕉的黄熟,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时,香蕉会产生异味。

故香蕉数量大时,催熟房应适当通气。

国外先进的催熟房,装有抽气机及乙烯气体进气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