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案例研究
基于上海案例的大都市旅游容量及承载力研究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 07年 第 l 7卷 第 5 期
C N P U A I N, E O R SA DE V R ME T V 11 N . 20 HIA OP L T O R S U CE N N I ON N o.7 o 5 07
旅 游 容 量 ( o rtC pct) 或 旅 游 环 境 容 量 ( or t Tui aai , s y T ui s
和 园旅游环境 容量 , 出 了旅 游环境 容量概 念体 系 中的五 提
Evom n l aai ) 或 旅 游 环 境 承 载 力 ( ort nin et pcy , r aC t Tus i
游容量管理与调控不是剥夺或限制公民进入都市旅游和体验的权利 。 而是根据这种区域的极限容量阀值 . 疏导进入大都市的旅游流 , 使之保持警一种合理的、 持续 的容量态势发展 。 维系整 个区域发 展的可持 续性。为此 。 要创 新都市旅游 容量与承载力 管理 的制度安 排。 通过都市旅游产 品转型与创新、 基础设施技 术升级和扩能 、 都市旅游布局空间战略调整、 区域协调 与联动 、 实施旅游可持续指标行
也是旅 游容量 理论 介 入都 市旅 游 可 持续 发 展 战略 管理 的 前缘 性命题 。本 文以上海 市为例 , 上海都 市旅 游发 展跨 对 入 了 由数 量扩张 向质 量提 升 的重 要 转 型发 展 期所 面 临 的 旅游 容量 问题进行 探讨 , 为上海 市旅游 发展 提供 理论 以期
E vrn e t er gCpct) 是 基 于 生 态 环境 容 量 与 可 ni m na Bai aai , o l n y 持续发 展理 念基础 上而提 出 的概 念 , 也是迄 今 为止 旅游 研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

1217.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郭健江明【摘要】山地资源型城市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发展,导致水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在城乡总体规划中应就存的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以武安市为例,通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确定城乡发展的合理规模和环境容量,为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武安市;ARCGIS1、研究区概况武安市地处河北省邯郸市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处于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接触部,属山区县(市),地形可分为山区、低山丘陵和盆地区三大类型,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铁矿、煤矿最为丰富,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市)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
武安市具有典型山区资源型城市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但用地空间狭促。
武安市地形格局大致为“五山半水三分田”,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占总面积的29.70%、低山丘陵区占45.00%、盆地仅占25.30%,城乡可建设用地紧张,城乡发展空间受限。
(2)矿业型城乡,“一城两带五聚式”空间格局。
武安是以矿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依托矿产资源,以市区为中心,南北向分布着铁矿,东西两侧分布着煤矿,西部及南侧环绕铁路周边分布着非金属矿,形成“一城两带五聚”式的城乡用地格局,多个乡镇城镇工矿用地比例较高,体现了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3)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武安市境内大量铁矿、煤矿、采选矿发展迅猛,由于合理开采利用不够,直接导致山体破坏、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破坏了土地资源,而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渣还带来环境污染。
据统计,全市土地破坏面积达2700公顷,其中,被破坏耕地面积达1300公顷,采矿诱发地面塌陷区总面积达1300公顷,塌陷坑最大面积达29 公顷。
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估——以湛江市为例

b n e v r m e a r ng c p c t t t s,a d on t s b ss a a y e he e v r m e a r a n ion ntc r yi a a iy s a u n hi a i n l z d t n ion ntc r y
城 市环 境 承 载 力分 析 与评 估
以湛 江 市 为例
唐 崇杰 , 关 卉 , 鲁 磊
( 江市环境科 学技 术研 究所 , 东 湛江 5 4 2 ) 湛 广 2 0 2
摘 要 : 绍 了环 境 承 载 力 的 涵 义 以 及 城 市 环 境 承 栽 力 的 评 估 方 法 , P R 模 型 研 究 环 境 压 介 以 S
关 键 词 : 境 承 载 力 ; S 模 型 ; 载 指 数 ; 栽 状 态 环 PR 承 承
中图分 类号 : 6 X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8 3 2 1 ) 10 2 — 5 1 0 — 1 ( 0 0 0 —0 20
Ana y i n a u to f Ur a v r n e t Ca r i g Ca a iy l ss a d Ev l a i n o b n En i o m n r y n p c t
z ng i .
Hale Waihona Puke K e r :e vion e a r i g c pa iy;PS ;c r y n n x; c r y ng s a u y wo ds n r m ntc r y n a c t R a r i g i de ari tts
浅析市政管网承载力的综合评估与案例分析

浅析市政管网承载力的综合评估与案例分析作者:陈虹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24期摘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市政管网承载力的提高。
本文在阐述市政管网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评价形式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提出了对市政管网承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技术路径,构筑了科学的评价系统和评分原则,并阐述了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市政管网承载力评价系统 -案例分析排水、供水、供热、供燃气、通信、供电等管网系统都属于城市市政管网的范畴。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开展离不开这些管网系统的顺利运行。
本文以各项指标数据为依据对城市市政管网系统的承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判定现阶段的市政管网设备运转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为市政管网的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概念分析与意义阐述市政管网承载力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在市政管网整个系统的构造十分完善、性能可以顺利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派送能源、生活用水、信息资源及排水的能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
科学评估市政管网的承载力,对市政管网的输送水平、安全性能、资源获取能力给予公正的评价,对市政管网的开发现状、服务潜力进行客观的评估,与此同时,积极寻找提高市政管网承载力的有效方法,让市政管网的实际承载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口现状相吻合。
对市政管网承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高度重视,同时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市政管网的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对市政管网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的技术路径对市政管网承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必须满足三大要求:标准性、可解释、可操作。
指数综合评估法是对市政管网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具体的技术路径可见图1。
以市政管网的具体构造特征为依据,可以分成如下五种子评估系统:排水、供水、燃气、供热、供电。
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前提下得出市政管网承载力评估的数据,真实客观地评价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同时重视对子系统薄弱部分的评估。
运用理论研究、资料分析、问询专业人士等手段初步选择和市政管网密切相关的指标数据和评分原则。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人民生活的集中地,其发展不仅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还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看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方,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首先是土地资源,城市面积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这使得农田等其他用途的土地不断被占用。
其次是水资源,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用水等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再次是能源资源,城市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城市还需要各种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玻璃等,用于建设和生产。
然而,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资源紧缺。
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过快,资源供应往往跟不上需求,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上涨。
城市发展还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土地资源的消耗。
城市扩张需要很大的土地面积,这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农田被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市化还带来了交通拥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压力,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手段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其次是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对农田和自然环境的占用。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确保建设过程中符合环保标准。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质。
要加强交通管理,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使用量,缓解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
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治理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四川省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7-1903.2023.04.007Vol. 18 No.04 December, 2023第 18 卷 第4期 2023 年 12 月/四川省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张宇,罗勇,简季(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4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从时间角度来看, 2010—2019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分为2个水平,2010—2015年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级承载力水平,而2016—2019年处于高级承载力水平,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承载力对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时间动态变化有较大贡献;从空间角度来看,与2014年相比,2019年华蓥市由中承载区转变为高承载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广安区和前锋区则由高承载区转变为中承载区,主要由2019年广安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社会承载能力和经济承载力下降所致。
关键词: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时空变化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in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ZHANG Yu, LUO Yong, JIAN Ji(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aking Guang'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as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Guang'an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trend, the 2010 -2019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with 2010 -2015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at the low level, and 2016-2019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at the high leve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hav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ynamic time change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 Guang'an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2014, Huaying City changed from medium bearing area to high bear-ing area in 2019, 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while Guang'an District and Qian-feng District changed from high bearing area to medium bearing area, mainly due to the declin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social bearing capacity and economic bearing capacity of Guang'an City in 2019.Keywords: Guang'an Cit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收稿日期:2023-05-15;修回日期:2023-07-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77144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C3000401)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宇(1999-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3S 技术与数字国土。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与优化研究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已成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常用的指标包括自然资本、生态服务、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其中,自然资本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生态服务指标包括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空气净化等;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环境影响指标包括污染排放、资源消耗和生境破坏等。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式。
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和主观判断等方式,根据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和因素,得出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情况。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分析和模拟模型等方法,从整体和细分的角度分析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意义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评估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防止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通过评估,不仅可以指导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还可以评估生态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三、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的措施为了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要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通过采用更加环保、清洁的生产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污染源,实现生产和生态的双赢。
其次,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同时,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索

二、国内外研究工作现状
(二)环渤海地区国土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
可选范围: 1)属于平原-准平原区
建设用地适宜性
城市发展主要占用 中适宜度农田区
2)排除高适宜度宜农区
3)排除高适宜度生态区
4)排除已建设区
5)排除水域
6)排除荒原区
城市发展主要占用 高适宜度农田区
承载能力评价:对自然 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
价
济系统间协调性的判断。
内 容
承载状态评价:自然资
分等(五等):强、较 强、中、较弱、弱
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
系统支撑状况的描述。
分类(三类):盈余、
临界超载、超载
三、基本问题与技术思路
问题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尺度类型(4级)
全区省县 国域级市
四、《区域评价技术要求》简介
基本要求:
4.总则
国家机构改革及自然资源部组建
目的目标: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 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 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 改革方案: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 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 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 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 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
◇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重建规划----选址
规划:选址--------地质因素:支撑、避开,尊重自然
基于资源环境禀赋与压力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_汪自书

3
3. 1
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单要素承载力 根据研究区 2011 年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计算结果, 金州新区及以南地区 ( 含: 中山、 西岗、 沙河口、 其中西 甘井子和金州新区、 保税区、 高新园区 ) 水、 土资源超载较为普遍, 资源承载力接近或为 0 ( 表 2 ) , 岗、 沙河口和金州新区、 甘井子区大气环境承载力为 0 ; 大连新兴发展区域中, 普湾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较 , , 低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资源环境现状承载力较好 无明显短板约束; 北三市和长海县除瓦 房店市资源环境要素承载力相对较高 。 2020 年, 研究区内除普湾新区、 金州新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外, 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承载力整体提升 , 、 。 , 较为显著 而水资源 土地资源承载力仍然则处于下降状态 其中 金州以南地区水资源、 土地资源仍然接 近或为 0 , 资源供给压力仍然长期存在; 而普湾新区、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等水 、 土资源承载 力也有下降趋势, 反映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区域资源供给的需求逐步加大 。
研究区综合承载力计算结果tablecomprehensivecarryingcapacity行政区2011207西岗区170沙河口区243甘井子区255旅顺口区409金州新区158保税区494高新园区350普湾新区382长兴岛临港工业区373花园口经济区293瓦房店市381普兰店市422庄河市336长海县研究区资源环境短板汇总分析tablenaturalresourcesenvironmentlimitations行政区大气环境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中山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综合承载力变化及影响机制分析伴随大连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资源环境效率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资源环境压力有望得到彻底缓解部分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可能继续增大但不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根本影响全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继续保持提升趋势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第一篇范文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北京“新两翼”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数据对其综合承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北京“新两翼”城市概述北京“新两翼”城市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向东翼和西翼扩展的城市空间布局。
其中,东翼包括通州、副中心等地区,西翼包括门头沟、房山等地区。
北京“新两翼”城市的建设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处理和分析卫星数据,获取北京“新两翼”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空间信息。
然后,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新两翼”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估。
三、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构建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土地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耕地面积等指标;2. 水资源状况: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3. 能源供应:包括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能源利用率等指标;4. 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绿化覆盖率等指标;5. 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指标;6. 经济发展: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增长率等指标;7. 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和覆盖率。
四、北京“新两翼”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与分析本文将根据评价结果,对北京“新两翼”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
人均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案例

人均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攀升,同时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人均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案例。
某省的一个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攀升。
然而,随着消费水平的增加,该城市的环境却逐渐恶化。
首先是空气质量下降,各种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城市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
其次是水资源的紧缺,由于人们的生活用水增加,水资源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而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也无法跟上需求,污水排放直接影响着周边的水质。
再次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土地被占用,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被破坏,物种多样性也受到了威胁。
以上问题说明,人均消费水平的增加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非常大。
城市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及采取绿色的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 1 -。
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估——以湛江市为例

境承载指数进行比较 如表 所示 列举的
个南方城市中有湛江 福州 厦门 海口 拉萨
个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处于良好状态 广州 合
肥 南宁 南京 南昌 昆明 上海 个城市处于
一般状态 贵阳 武汉 长沙 成都 杭州 个城
市处于预警状态 仅有重庆 个城市大气环境
承载处于危机状态 列举的 个北方城市中郑
州大连 长春 呼和浩特 西宁 个城市大气环
压改善优化层次上提出湛江市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模型 承载指数 承载状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承载力 原为力学中的一个指标 指物体 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负荷 随着研究的
不断深入 承载力 概念的外延与内涵都发生
了变化 并被赋予现代含义 成为用来描述发展
成为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制约的影
响因素 因此 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的同时 如
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
题 本文就湛江市的现有状况 在 减压 改
善 优化 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控源减排 减少承 载压力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完善配套截污
工程和管网收集系统建设 确保污水稳定达标 排放
由表 图 可 以 看 出 湛 江 市 的
承载等级均为级 处于良好状态
综合大气环境承载指数为
承载等级为
级 承载状态为良好状态 可见湛江市大气环
境质量较高 现有容量负荷较小 湛江市大气环
境污染承载尚具很大的空间
参考 中 国 部 分 省 份 主 要 城 市 的 环 境 状
况 计算其大气环境承载力 与湛江市大气环
级 表示环境处于一般状态 此时环境承
载状态介于区域低方案环境容量和区域中方案
生态承载力分析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 .B in et yN nf gSiSi c n ehooyLm t o pn , e ig108 ,C ia 1 e igC n r og n o c neadT cnl ii dC m ay B in 03 h ; j u e l e g e j 0 n
讲, 区域生态系统可获得的外界物质输入和废物转移输
出是有限的。当这种输入与输出的速度不能满足区域生
列问题 , 了环境质量 的下降及生态 环境 的恶化, 加剧 因 此, 研究生态承载力, 对于协调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乔盛等 以天津滨海新 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 , 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 的评价思路 , 提出 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 丰富 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 价的 内涵。付昆 选取了水资源 利用 、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3 项一级指标与 1 2项二
As e s e to b n Ov r l a n n n v r n e t s s m n fUr a e a lPl n i g o En i o m n
— —
T kn x mpefrUr a e al ln igo u inC t a igE a l o b n Ov rl Pa nn f qa i S y
江西农 业学报
2 1 ,4 2 :5 0 22 ( ) 10~12 5
AcaAgiutreJa g i t rc l a in x u
生态 承 载 力分 析在城 市 总体 规 划环境 影 响评 价 中的应 用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C.人口合理容量
D.土地资源承载力
2.制约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自然资源状况
B.国家人口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均消费水平
即学即练
1.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B.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课堂小结
概念
人 口
资源环境承载力
影响因素
区
容
量
人口合理容量
别 概念
意义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依 据之一
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 依据之一
拓展:人口增长模式
思考
指出图中不同阶段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增长 的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分为“高高低 模式”、“过度模式(高低高 模式)”、“三低模式”,判 断图中不同阶段对应的人口 增长模式。
指出各大洲的主要人口增长 模式。
拓展:人口金字塔
思考
贝尔谢巴市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
以色列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 制约以色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为提高以色列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巴勒斯坦地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思考
举例说明以下“影响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 素”与资源环境承载 力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
2.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即学即练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 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 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 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 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 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1 区域总体承载力弱
在怒江州,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受怒 江、澜沧江及其支流切割,境内平坝、阶地和河漫 滩等可利用土地稀缺,且分布零散、地块较小。除 地形限制外,怒江州土地资源还受制于生态保护、 梯级电站开发淹没区等因素。
表2 怒江州适宜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
西海固地区虽土地资源未受地形条件显著约 束,但土壤贫瘠、蒸发强烈、水资源稀 缺, 北部干旱区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并存,降水 稀少、苦咸水分布广泛,而南部山区资源型、 工程型缺水突出,水量较为丰富的泾河由于 六盘山山脉相隔且缺乏大型调水工程,使本 来量少质差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更少。 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 西海固地区 380m3 耕地亩均占 有水量 108m3 864m3
初级资产账户系列
Peter 等学者从生物学角度提出初级净产出(NPP)(或称 初级资产账户)概念,用于度量人类对地球生物圈层的影 响。NPP是生物(通常为植物)吸收太阳能减去其呼吸 作用消耗的能量而剩下的能量。 优点: 将NPP看作是区域的能量输入,而 把人类的消耗看作是输出,并在 全球尺度开展了研究。如果将地 球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除了其 储备的能源,其能源来源只有太 阳能。从这个角度而言,若人类 消耗的地球能量的速度高过了NPP, 地球能量储备肯定是会逐渐减少 的,并最终枯竭。因此NPP为可持 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不足 该方法存在区域尺度问题,由于涉 及跨区占用问题,未能反映本地生 态环境的承载状态(对当地的压 力)。例如一个高收入的城市或国 家的生态足迹会超出其自身的土地 或水域面积,但其当地的资源环境 可能并未超载。
优点: 生态足迹是提供了一个资源利用清算工 具,用于计算特定的人口使用了多少的 生态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而不论其 发生在地球的哪里 。生态足迹可用于 计算特定区域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在 计算全球生态环境承载力、国家或地区 自然资源负债情况以及比较不同人群的 生态消耗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05
实例分析:全面深化改革在生 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
案例一: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改革试点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该地区率先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确定生态红线,为经济发 展提供生态约束。
生态补偿机制
试点地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实 现生态受益者与受损者之间的公平补偿。
03
全面深化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的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发展
资源配置优化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更加高效、合理地流向生态 文明建设领域,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推动
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改革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个 人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荒 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
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对生 态系统保护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
生态协调发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 保护,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维护生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01
02
03
发展观念偏差
过去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发 展中重经济轻环保,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 济利益。
体制机制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如 环保法律制度执行不到位 、监管体系不完善等。
技术创新不足
我国在环保技术创新方面 还存在不足,部分关键技 术和设备依赖进口,制约 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改革为建设提 供动力和保障,建设为改革提供方向和支撑。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

1.环境承载力评价概述1.1 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通常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建立在对区域环境承载力进行具体量化的分析、计算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现阶段主要常用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包括:承载率评价法、多目标模型最优法、指数评价法和系统动力学法等。
区域环境承载力不仅与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会受到其它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某个区域进行客观准确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往往难度较高。
当前在实际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时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区域,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采取的方式是将该区域的环境要素按照水体、土壤、空气、矿藏等不同类型划分为单个的项目再进行承载力评价。
1.2 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内容现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态承载力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资源承载力评价三类,生态承载力评价是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构成、作用以及抵抗冲击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环评区域对发展规划布局所需资源的支持能力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生态承载力评价大致又分为水生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和陆生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两部分。
当前环境承载力评价主要以区域环境质量达标与否作为依据,以区域污染排放和环境容量作为分析评价指标,当前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以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为主。
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是对规划环评区域对发展规划布局所需资源的支持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目前在资源承载力评价中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主。
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问题2.1 评价机制的系统性不强评价机制系统性不强体现在两点,第一,评价方式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高,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规划环评中是将区域中各个环境要素分开来去单独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没有将区域内各个环境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也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无法为规划环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014.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以哈尔滨市为例
吴艳艳,袁家冬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国家发展新形势,本文探索构建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综合资源环 境承载力耦合模型,对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算。结果显示:①2012—2017 年,哈尔滨市综合资源环 境承载力在时间序列上呈整体下降趋势;②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超载状态,环境容量、资源支撑等目标 要素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各子目标承载力多处于满载状态;③土地资源压力是弱化哈尔滨市综合资源环 境承载力提升的首要因素;④哈尔滨市发展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不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容乐观。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提出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预警系统、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高哈尔滨市 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哈尔滨
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RECCC)耦合模型为:
RECCC NeF
式中,N 为自然承载力,F 为获得性承载力。
2.2.3 压力模型
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压力(PESDPI)[12]主要包括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宜居等方 面的测量,构建如下模型:
收稿日期:2018-00-00;修订日期:2018-00-00
展能力”被列为新时代郑州市发展的八项工作任务之一。哈尔滨市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中俄全面合作的重要承载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过度消耗 等非可持续性问题,本文提出积极促进城市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内部之间良性互动,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arbin
应用环境承载力原理的案例

应用环境承载力原理的案例概述应用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荷量。
在设计和开发应用程序时,考虑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了解应用环境承载力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案例,通过列举相关原理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理解应用环境承载力原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优化系统的承载能力。
案例背景在大规模的线上购物活动中,例如双11,一个电商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订单和用户请求。
这个案例将以一个电商平台为例,探讨在高峰期如何保证系统的承载能力。
原理解析1. 垂直扩展垂直扩展是指通过增加单个节点的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
在电商平台的案例中,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的内存、处理器等硬件资源来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优化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减少响应时间,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
2. 水平扩展水平扩展是指通过增加系统的节点数来提高系统性能。
在电商平台的案例中,可以通过增加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来实现水平扩展。
负载均衡器将用户请求均匀地分发给多个服务器,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数据库优化数据库在电商平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是提高系统承载能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数据库性能:•合理设计数据库表结构,避免冗余和复杂的关联查询。
•使用索引来加速数据库的查询操作。
•合理配置数据库的缓存,如使用Redis缓存热门商品数据。
•使用分库分表技术来减少单个数据库的负载。
4. 静态资源优化在电商平台中,静态资源如图片、CSS和JavaScript文件占据了大量的网络带宽。
为了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静态资源:•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来分发静态资源,减轻后端服务器的负载。
•对静态资源进行压缩,减小文件大小,提高加载速度。
•使用浏览器缓存来减少网络请求,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优化方案基于以上原理解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优化方案来提高电商平台的承载能力:1.将服务器进行垂直扩展,增加内存、处理器等硬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20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1987年世界总人口突破了50亿,如今世界总人口又突破60亿,预计2025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85亿,如果不加以控制,世界人口将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在人口剧增的同时,供人类衣、食、住、行的自然资源消耗也日益增加,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很多人口学家和人类学家深信,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生态和环境形成的压力已超过了地球可以承受的极限。
更为严重的是,人类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渣、废水、废气,各类制成品在使用后又留下大量废弃物,对生态和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和破坏。
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失衡对生态系统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出现在人类发展和进步道路上的巨大挑战。
如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目的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与区域环境系统结构的相互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或者开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专题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临沧市域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限制,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1.关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49年美国学者福格特所著《生存之路》一书,书中首次把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生态变化称为“生态失衡”,并提出区域承载力概念,以反映区域资源环境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容量。
1960~197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梅多斯指导的研究小组,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全球的环境发展问题进行探索,模拟人口增长、工业化、粮食生产、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复杂反馈关系,提出了“零增长”的发展模式。
1980 年代英国科学家Sleeser提出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新方法:增加承载力的策略模型,该方法基于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义,综合考量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发展策略下的关系变化确定以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区域发展优选方案。
国内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的明确出现,由刘殿生对秦皇岛市进行相关研究中建立。
作者将大气、水、土地、海洋生物资源及大气环境、水环境稀释自净能力等综合因素构成的环境承载力称作“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它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组成,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加权平均法来确定综合承载力值。
综上可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是基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发展而来。
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环境承载力研究则拓展了研究内涵。
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实质就是在相关资源承载力研究基础上叠加了环境容量部分,试图通过评价包括环境容量资源在内的资源观,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
2.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
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前期条件。
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或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它可看作是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的一种表示。
环境综合承载力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作用与环境约束条件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人类生活直接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废弃物等对环境的作用,它可通过人口作用强度(人口总数量与人口分布密度等)度量;间接作用则是人类为提高生存条件,通过一些间接手段利用自然资源、排放废弃物对环境的作用,它可通过投资强度(投资方向、总额与规模等)、排放污染物强度(排放总量与浓度等)度量。
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间接作用往往占主导地位。
3.环境综合承载力对人口的限制在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人口是矛盾的主体。
面对严峻的人口态势,有关组织和政府日益关心全国的环境资源是否具有相应的生产潜力以满足未来人口健康生存的需求。
人口需求与土地生产力,水源供给能力之间的平衡等是对该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当这一地区的实际人口低于或接近环境综合承载力时,该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比较和谐;当实际人口超过环境综合承载力时,该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将更趋恶化。
4.本次规划展开“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的意义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内临沧正处在城镇快速发展,是城镇人口剧增的时期,临沧的人口与城镇用地规模能否与地区环境资源和谐共融是规划前期应重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规划对临沧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探讨规划期内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作为确定市域与中心城区人口发展规模的限制条件。
二、临沧市资源承载力分析1.水资源承载力(1)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及内涵所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就是指在将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依据,在对生态环境不构成危害的条件下,某一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持续供养一个良性社会体系的能力。
从定义可以看出,水资源承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时空内涵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时序上和区域上的涵义。
不同的时空尺度,相同水资源量的承载力是不同的。
例如1立方米水在20年后和50年后所能生产的粮食数量或工业产值,由于用水水平不同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在青藏高寒区和东南暖湿区相同数量水的承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水资源承载力在时间上是一个将来的概念,具有特定的时间内涵。
②社会经济内涵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社会经济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类开发水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社会各行业的用水水平、社会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的用水结构等方面,因此可以依靠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技术水平等社会手段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③持续内涵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表示区域水资源持续供给社会体系的能力,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持续利用。
例如现今我国北方许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便超过其承载能力,这种开发就是非持续的。
另外持续的内涵还表现在水资源承载力的增强是持续的。
刘昌明院士在“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中提出需水量零增长的概念,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水资源的约束而必然会导致需水量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水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是持续的,只是这时增长的形式不以资源量增加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出现技术进步型承载增长。
本规划研究在水资源供需分析基础上,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并对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对策,支撑市域及城市发展规模的合理性。
(2)市域水资源承载分析临沧市域平水年水资源总量172.1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7186立方米,高于云南省人均水资源量(5000立方米左右),远高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水资源警戒线标准为人均1750立方米。
在不同水资源标准条件下,对应的人口限值如表1-1所示。
考虑到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充沛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节约用水、集约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划采用云南省现状人均5000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标准。
由此计算,临沧市域水资源承载力为344万人。
由于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临沧水资源总量变化较大,按照90%的保证率,规划期内临沧市域水资源承载力确定为300万人左右。
表1-1 不同水资源水平下临沧市域人口容量中心城市所在地是临翔区,根据资料2009年临翔区水资源总量为11.45亿立方米(2009年属于少水年),考虑临翔区是市区,人均水资源量水平适度放低,按照水资源警戒线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则临翔区人口限值为65.4万人;按照水资源“数量压力”指数的临界标志数值是1000立方米/人,则临翔区人口限值为114.5万人。
表1-2 不同水资源水平下临翔区人口容量根据水利局提供资料,在中心城区周边可以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有5个水库(包括规划拟建的3个水库),总库容有7176万立方米,按照库容与可供水量1:2的标准计算,则这些水库可以供给中心城区水量约为1.44亿立方米。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规划期末采用二区中小城市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40升/人·日,则中心城区人口容量限值为59.8万人。
表1-3 中心城区可采用水源一览表另外尚有1.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资源可以开发利用部分,由此临沧城的水资源可以满足更多人口的用水需求。
2.能源承载力全市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且开发条件优越,具备建设大中型水电基地的良好条件,境内河流分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共有河长1公里以上大小河流836条。
澜沧江、怒江干流流经临沧段的水电资源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约770万千瓦;境内中小水电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98.3万千瓦,经济技术可开发量为167.3万千瓦,合计共有937.3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为400亿千瓦时左右。
以全市域人均综合用电量700千瓦时/人.年计算(2008年为550千瓦时/人.年,考虑到未来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节能技术的因素,规划适度提高人均综合用电量),规划仅考虑利用境内中小水电年发电量约有65亿千瓦时左右,可承载900万人左右。
如果考虑澜沧江、怒江干流水电站以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储量(也比较丰富),则容量更大。
3.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指“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限度”。
根据《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现状耕地为529154公顷(793.731万亩),人均耕地为3.31亩;根据规划,规划期末耕地总面积为将不低于523200公顷(784.8万亩),基本农田不低于419500公顷(629.25万亩)。
如果按照国际警戒线0.80亩/人计,则耕地可容纳人口981万人,基本农田可容纳人口786万人左右;按照全国人均1.4亩左右的水平,则耕地可容纳人口560万人,基本农田可容纳人口450万人左右;如果按照云南全省平均人均保有量1.5亩计算(云南省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则耕地可容纳人口523万人,基本农田可容纳人口420万人左右。
同时,考虑到临沧具有区域特殊战略地位,把其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内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考虑,部分粮食消费量可能需要出口支援其他地区或者国家,但是总体上耕地约束的人口容量离现状人口规模有较大的空间,粮食产量对区域合理人口规模不构成短期限制因子,但必须确保国家对临沧市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
4.建设用地与人口承载力(1)土地利用现状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与怒江两大水系之间,其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全市是以垂直地带为主、山间小盆地点缀其间的中山峡谷垂直地带性复杂地形,其中高原和山地约占临沧市土地总面积的92%,盆地约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