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合集5篇】

《项脊轩志》教案【合集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脊轩志》教案【合集5篇】《项脊轩志》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散文特色。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整体感知篇一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⒉知识点归纳⒊编写结构提纲明确:第一部分(1~4节):主体(18岁作)第二部分(5~6节):补记(35岁左右作)⒋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项脊轩志》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4.感受亲情5.理清思路二。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1.作者简介:明代:字:号: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2.作品简介:项脊轩 :注解①志:注解①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品读全班学生朗读全文:自读全文: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朗读第一二段:朗读第三四五段:(四) 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1. 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平缓亲切2. 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特点:小旧破漏暗感情:喜爱3. 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不漏不暗 ( 亮 )幽雅(美)静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4.思考并讨论:“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 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六) 背诵练习: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七) 练习1.课本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文学散文优美散文归有光细节描写项脊轩志亭亭如盖寒花葬志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还有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品味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学习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文中托物寄情及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在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能自行疏通文意,做到朗读熟练,并能当堂背诵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导入:(回忆上个单元宋代散文)其表现手法:六国论是借古讽今,游褒禅山记是托物言志,伶官传序是借古讽今等等。
回顾散文的表现手法还有那些,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虚实结合、修辞等。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明清散文项脊轩志又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对家人的思念的?一、解题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也叫”记”、”铭”,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这样的文体一般来说采用的就是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2、项脊轩名字的由来:、祖辈曾住项脊泾,表达追怀祖辈之意。
、项脊之位极小,形容此轩之狭小。
二、作者简介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
他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他也被称为”今之欧阳修”。
2、其文章强调真情实感,言”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中物。
”3、归有光的身世:8岁丧母18岁写项脊轩志23岁娶妻29岁丧妻35岁后写补记35岁中举,其后考8次进士不第,讲学20余年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三、听录音朗读,辨明字音,学生跟读。
四、请同学逐段朗读,注意读准作者的感情。
然后概括一下各段的内容。
明确(板书):第一段:修葺前后的项脊轩第二段:承上启下第三段:思念母亲和祖母第四段:项脊轩曾遭火第五段:思念妻子(补记)第六段:触景生情,思念妻子(补记)五、投影片出示重点词语及句式,提问学生回答1、一词多义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内外多置门(设置)得:不能得日(得到)得不焚(能够)过:日过午已昏(超过)母过余(探望)然:室始洞然(……的样子)冥然兀坐(……的样子)然余居于此(但是)而:而庭阶寂寂(表并列)往往而是(表修饰)而母立于兹(第二人称,你)凡:凡再变矣(总共)轩凡四遭火(总共)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从:吾从板外相为应和(由、自)从余问古事(向……学习)语:语未毕(话)自语曰(说话)述诸小妹语(话)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从)自语曰(自己)然自后余多在外(从此)书:借书满架(书籍)或凭几学书(写字)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2、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小鸟时来啄食(名词作状语)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乳二世(名词作动词)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3、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辞藻、句式、修辞等语言特点;(3)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项脊轩来抒发自己对家人、故土和往昔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描绘细节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家人、故土和往昔的深厚感情;(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辞藻、句式、修辞等语言特点;(3)通过描绘细节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汇的解释;(2)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项脊轩来抒发情感的深刻内涵。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生僻词汇和不懂之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汇和理解问题;(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辞藻、句式、修辞等语言特点;(3)探讨作者通过描绘项脊轩来抒发情感的深刻内涵。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汇和文本难点;(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课堂练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3. 课堂练笔:评价学生在课堂练笔中的表现,关注其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篇一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⒈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精选项脊轩志教案三篇

精选项脊轩志教案三篇项脊轩志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
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
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引入课题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那一段细节描写,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教师表明自己非常喜爱这一段细节描写,因为它写得真实感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课题就是对《项脊轩志》的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梳理课文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全班朗读解决。
轩xuān 漉lù葺qì垣yuán 迨dài 爨cuàn 妪yù妣b 闺guī扉fēi 呱gū阖hé笏hù扃jiōng 牖yu 殆dài2、全班齐读课文。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理解并体会《项脊轩志》中的意境与情感。
分析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赏析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归有光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项脊轩志》的主题和结构。
解读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探讨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文意和主题。
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2 教学难点解读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分析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解读和分析。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项脊轩志》的意境。
分析课文,解读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讨论课文,探讨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4.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意境。
小组讨论,分享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学生汇报,展示对作者手法运用的分析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作者手法运用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反馈学生填写课堂反馈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第六章:课前准备与资源6.1 课前准备整理课文内容,准备好教学PPT。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
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6.2 教学资源归有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其他文言文作品,用于对比分析。
与《项脊轩志》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学问: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2、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学习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教学重点: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2、诵读课文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解题:1、关于归有光(投影)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受、成就2、题目: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
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投影)四、读懂文意1、结合解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争论)2、同学质疑,集体解决疑难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五、布置作业《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其次课时教学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重点字词句抽查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1、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觉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觉?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2、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3、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项脊轩4、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板书文章结构:借物——项脊轩正文借物忆人诸父13项忆人先妣年脊先大母轩睹物——枇杷树补记睹物思人思人——亡妻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一)研读第一节,品尝“喜”1、问: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1.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项脊轩志”,解释题目的含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1 介绍归有光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
2.2 分析《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2.3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在创作本文时的心理状态及情感表达。
第三章:课文逐句解析3.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3.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难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3.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阐述其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亲情、人生哲理等。
4.2 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作者的母亲、祖母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及思想内涵。
5.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探讨《项脊轩志》中的对比手法,分析其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6.2 讲解课文中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营造的艺术效果。
6.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如何烘托人物心情和表达主题。
第七章:人物形象分析7.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作者自己、母亲、祖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7.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探讨家庭伦理和亲情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7.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增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八章:文化背景解读8.1 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项脊轩志》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2)理解并分析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散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2. 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
2. 提出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文分析1. 分析作者运用艺术手法表现深挚感情的方式:(1)借景抒情:如“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叙事抒情: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以物喻人:如“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
2. 分析作者在散文中表达的人生感悟:(1)人生无常,世事变迁;(2)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间真情;(3)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三)课堂讨论1. 讨论作者在散文中运用艺术手法表现深挚感情的方式。
2. 分析作者的人生感悟,谈谈对人生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背诵《项脊轩志》;(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项脊轩志》的内容、艺术手法和作者的人生感悟,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课后,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项脊轩志》中重点词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点。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精选4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精选4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正音,正义,解题(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项脊轩志教案篇二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⒈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023年《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2023年《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擅长选取富有特征的细微环节描写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以情动人。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两种感情;通过细微环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思路:围绕一个“情”字为主线索绽开,领悟古代散文叙事中融入深厚情感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理念:回顾性导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抓住“悲情”绽开分析。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师生探讨课时支配:两课时,该课为其次课时教学步骤:一、回顾性导入,内容概括在前面课时学生已经驾驭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复习回顾文章内容。
这里以“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为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板书)1、“一间小屋”的特点:狭小、阴暗、破旧→面貌一新、幽雅宁静(这里分别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原句,体会修葺后书斋的改变)2、插入书斋名字的由来(怀远追宗之意;人生大志、光宗耀祖的志向,自号“项脊生”)3、两种感情:喜和悲(这里点一下即可,后面详细绽开,为本课重点)4、三个女人:先妣、先大母、亡妻二、研读与赏析,对两种感情的分析1、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依据自己的阅历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有哪些?(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悲喜之情我们刻苦铭心。
但是喜悲两种感情,给我们记忆最为深刻和久远的应当是:悲情!本文的作者归有光这一生就经验了这人生“三悲”。
2、唐宋派”著以“情”动人为写作特色,抓住本文的主要的“悲情”绽开。
朗读其次段。
展示多媒体。
a、提问: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展示多媒体。
(可悲的事:诸父分家、悼亡母、忆祖母。
要求学生找出例句,分别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明确悲情表达是极有层次,由“客观记述意味深长”到“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再到“直泻而出汹涌如潮”,感情是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剧烈的。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知识积累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注音1.先大母婢也()2.迨诸父异爨()3.先妣()4.呱呱而泣()5.象笏()6.长号不自禁()()7.扃牖()(二)通假字1.以手阖门2.而母立于兹(三)解释加点字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迨诸父异爨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阖门时至轩中余自束发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而母立于兹(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代表作《项脊轩志》。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如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动机。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代表作。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抒发情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怀念等情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利用例句解析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4 教学步骤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文学鉴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项脊轩志》,领会其艺术魅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如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利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4 教学步骤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并分享理由。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欣赏。
第四章:拓展阅读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拓展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庭、故土的深厚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对故居的怀念及对家庭、故土的感情。
1.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解读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1.2.3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实词虚词的准确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2.1.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
2.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项脊轩志”,提问:“项脊轩”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2 自主学习2.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困难时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2.2.2 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3 合作探讨2.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分析、解读。
2.4 情感体验2.4.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庭、故土的深厚情感。
2.4.2 分享自己对本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2.5 课堂小结2.5.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1.2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1.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2 教学策略3.2.1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2.2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2.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第四章:评价与反馈4.1 课堂评价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葺楯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1.第一节串译讲析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全文归纳篇一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
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网友来稿篇二马新桥个性实用诵读品赏兼顾基础知识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学法指导:在背诵中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文本感受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间的感情发展变化
2.学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细节传情的方法
3.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两个好方法阅读和圈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早自习疏通字词,完成学案,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明代的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以其风格朴实、情感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可以说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无出其右者,自成一格,独领风骚,究竟是怎样的作品让他赢得如此美誉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传世名作《项脊轩志》。
过渡语:学习文言文有两个好的方法:一是读,二是圈点批注。
据说归有光阅读《史记》的时候曾经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笔作圈点批注,反观归有光文章的地位,可见圈点批注法是学习文言文一个好方法,何谓圈点批注?就是把阅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美点做上记号,写下感受。
老师展示圈点示例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圈点归有光的文章,来学习归有光读文章的方法,并感受他文章的魅力。
二、探究课文
一读,感知内容
1.请全班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容:
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2.文章围绕“一阁”写了哪些方面?围绕“三世”写了哪些事件?请圈点出相关句子。
然后抽学生并大声把它们读出来。
(一)一阁(3分钟)
修葺前:写小写旧写暗
修葺后:写明写雅写静写趣
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
作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是环境美,得到的是读书乐。
项脊轩以前东边是厨房,西边连着内室,老妪常居于此。
作者15岁后改成了书房,由“阁”“室”开始称“轩”。
(二)三世
母亲——嘘寒问暖表关爱
祖母——送象笏表期望
亡妻——陪伴作者表深情
小结与过渡:通过寻找,我们发现项脊轩就是封建家族的晴雨表,记录着归家的兴衰荣辱,见证着归家家道中落,家庭变故,同时也寄寓着归有光复兴家邦的责任与希望,铭刻着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承载着祖母对他的厚望,更记录着自己与妻子那段永生难忘幸福的时光,这一切的一切都融入到项脊轩的砖缝石隙里面,浸入到归有光的骨子里。
这么复杂的情感,这么复杂的内容,作者又是用什么样的语言给我们倾诉和吐露的呢?
二读,感受语言
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
——近代翻译家林纾
过渡语:归有光特别擅长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琐细细,家常之语,就是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景物、事件,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请在文中找一找,哪些琐细家常之语让你感触颇深,乃至百读不厌?请选择一两处,做好圈点批注,写下感受。
(2分钟后)你圈点批注的是哪个句子,把你的评点说一说或读一读。
明确:学生可能找到
景物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②“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
③“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事件:诸父分家——“内外多置小门墙”、“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说明大家庭内部的不和;“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呈现了一幅杂乱的生活图景,暗示大家庭的衰败
人物:
母亲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以指轻叩,怕惊吓到孩子,慈爱之心可见)祖母:
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充满了关爱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
②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用手轻轻关门,怕影响孙子读书表达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同时,看到孙儿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祖母的话中充满了重振家门指日可待的喜悦)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充满了对孙子的鼓励与期望)
妻子:
①写妻子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夫妻二人志趣相投,夫妻关系和睦融洽,归有光不必再“冥然兀坐”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
)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一定是妻子兴致勃勃地向妹妹们描述阁子以及阁子里的愉快生活,妹妹们才会好奇地问起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
)
重点研读:★
③“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改写:而今庭院寂寂如故,然吾妻香魂飞散已无觅处,每念至此,不禁涕泗横流矣,悲乎,痛哉!
比较:改写的内容和原文谁更好,请说明理由。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看到“亭亭如盖”的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
可如今,物虽在而人已去,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树尤如此,人何以堪?
小结与过渡: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语,母亲的关爱、祖母的教诲、妻子的美好都在眼前了,让我们也跟着归有光一起喜悦,一起悲伤。
三读,感悟真情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王锡爵
正如明代王锡爵评点本文时所说的那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也就是说,归有光写文章不刻意为之,但却真情流露。
那我们能否读出这篇文章流露的真情呢?
(一)抽三名同学分别选取你认为情感抒发较好的句子做深情诵读
(二)过渡语:生活更多的时候不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而是绵长无声的细流,请你拿起笔,去捕捉属于你的那份细小的感动吧。
请回忆生活中最打动你的一个细节,仿照例
句,表达出我们对真情的感悟。
真情是什么?其实,真情不都意味着震山撼海,那老祖母轻轻的关门便是对真情最好的诠释;……
课堂小结及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通过圈点批注,学习了归有光的文章,我们明白了文章中有时最平易、最琐细的语言,往往是最好的语言;生活中,最细微的动作、最不经意的语言往往透露着最真挚的情感,愿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发现里面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