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原文加翻译)(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518a7eed630b1c58eeb50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作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
(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24d0330722192e4536f64d.png)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释:是:这样,指示代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0d6a9d0f61fb7360b4c6532.png)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56d9a958fb770bf78a55a0.png)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91a35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0.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请看: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3a334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1.png)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第一篇: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 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技巧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544d91ab307e87101f696c0.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技巧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
昔日好友滕子京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1046),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观景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同时也借以劝勉好友滕子京。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7a4bf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3.png)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o)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o)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2cc7d3fee06eff9aef80717.png)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北冥有鱼》中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
![《北冥有鱼》中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https://img.taocdn.com/s3/m/9aa115d8960590c69ec376f7.png)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6cac6d8b307e87100f6968c.png)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与远山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就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就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与细小的石头可以瞧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瞧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与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名与表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b91e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7.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答案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887e144afe04a1b171deb8.png)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整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
越(到)明年(第二年),政通(顺利)人和(和乐),百废具(通“俱”,全,都)兴。
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上。
属(通“嘱”)予作文以(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在洞庭一湖。
衔(连接)远山,吞(吞噬)长江,浩浩汤汤,横(广远)无际涯(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观赏)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繁密),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冲向)空;日星隐耀(光辉),山岳潜(隐藏)形;商旅不行,樯(桅杆)倾楫(桨)摧(折);薄(迫近)暮冥冥(昏暗),虎啸猿啼。
登斯(这)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谗(诽谤)畏讥(讥讽),满目萧然,感极(极点)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小洲)兰,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长烟一(全)空,皓(皎洁)月千里,浮光跃(闪烁)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思想感情),或(或许)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在)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地方)之远则忧其君。
是(这)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1eb682964bcf84b9d57be8.png)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8篇,分别如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oRG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上海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翻译 2
![上海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翻译 2](https://img.taocdn.com/s3/m/b10a193810661ed9ad51f336.png)
八年级第二学期复习(一)——文言文词句翻译注:在【】补充出省略的成分,在()解释词语注释黔无驴,有好.( )事者船.( )载【】以.( )入。
【】至则.( )无可用,放.之( )【】山下。
虎见之.( ),庞然大物....( )也<判断句,把逗号改为“是”>,以为..( )神,【】蔽【】林间窥.( )之()。
稍.( )出近.( )之.( ),慭慭然.( ),莫相.( )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远遁.( );以为..( )且.( )噬.( )己也,甚恐。
然( )【】往来视.( )之.( )..,觉【】无异( )能者;益( )习( )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 )近,【】益( )狎( ),荡倚冲冒( )。
驴不胜( )怒,蹄( )之( )。
虎因( )喜,计( )之( )曰:“技止( )此耳( )!”因( )【】跳踉( )大㘎( ),断其喉,尽( )其()肉,乃( )去( )。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 )作( )。
【】使( )童子烛( )之( ),有橐( )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 )见( )闭而( )不得( )去( )者也。
”【】发( )而( )视之( ),寂无所有,举烛( )而( )索( ),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 )方( )啮( )也,而( )遽( )死也?向( )为( )何声,岂( )其鬼耶?”【】覆( )而( )出( )之( ),【】堕( )地乃( )走( ),虽( )有敏者( ),莫措( )其( )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倒装句>!【】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 )不啮而( ),以( )声致( )人;不死而( )死,以( )形( )求( )脱也。
吾闻( )有生,莫智于( )人。
【】扰( )龙伐( )蛟,登( )龟狩( )麟,役( )万物而( )君( )之( ),卒( )使( )于( )一鼠,堕此虫之( )计( )中,【】惊脱兔于( )处女,乌( )在其为( )智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 )有剩骨。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1cf7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0.png)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以下是八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及其注释,以供参考:1.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天下独绝:极顶,最。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游人虽未盛:虽然。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闲静少言:安静。
不慕荣利:羡慕。
忘怀得失:在意。
环堵萧然:房屋四壁如一堵堵墙环绕。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箪瓢屡空: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都经常是空的。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3. 《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是马也,虽善饮者而不能尽其意:这样的马,即使有好酒的人也难以尽情驾驭它。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英特的素质不能从外部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手自笔录:亲手抄写。
弗之怠:不放松抄写工作。
走送之:给跑腿,给送书。
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给送去。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更为恭顺。
益恭:更恭敬。
5. 《小石潭记》水尤清冽:格外地。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咬合在一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 《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之,代词,“它”。
太守自谓也,省略句,“谓”后省略宾语“之”。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4dfbb6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6.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背诵,还要懂得其中讲了什么文言故事。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adbab2b5727a5e9856a61ae.png)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释: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悦”的古字,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信]真诚,诚实。
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0、[殆]有害。
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4、[弘毅]刚强,勇毅。
15、[凋]凋谢。
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 a 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 a 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 a )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 a n)邈(mi a 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 i 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 1 ng)成韵。
蝉(ch a n)则千转(zhu a 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 a n)飞戾(l i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I u n)世务者,窥(ku 1 )谷忘反。
横柯(k e)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 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 i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 a n)死于槽(c a o)枥(I i)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 i)或尽粟(s U)—石(古音为d a n,今音为sh i)。
食(s i)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 i)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 a 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 i)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 e)?其真不知马也!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sh i )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y a 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 u )之怠(d a 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 u )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 I du o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 i )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 e )曳(y e )屣(x 1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 u 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 i ng)人持汤沃灌,以衾(q i 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 i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 i )绮(q l)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 u),^(y e)然若神人;余则缊(y u 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 a ng)竹,闻水声,如鸣佩(p e i)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xi d n)小潭,水尤清冽(li e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 a n)石底以出,为坻(ch i),为屿(y^),为堪(k a n),为岩。
青树翠蔓(w d n),蒙络(lu o )摇缀(zhu i ),参差(c e n c i)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y 1)然不动,俶(ch u )尔远逝,往来翕(x i)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 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 a o chu d ng)幽邃(su i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 o ng)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sh u )己,曰奉壹(y i )。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t e ng)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 u)予(y d)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 U)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 a ng)(sh a 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f 0)淫(y i 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 d 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qi a ng)倾楫(j i)摧;薄(b o)暮冥冥(mi ng),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 i),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 l 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 i 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 0)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
)夫(f。
)!予(y d)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 口)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0)?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y i)!微斯人,吾谁与归?醉翁亭记环滁(ch u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 P)尤(y 6 u)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 a ng y a)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 a 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 e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 U)日出而林霏(f e i )开,云归而岩穴(xu e )暝(mi ng),晦(hu i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丫口)偻(I u)提携(xi e),往来而不绝者,滁(ch u )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 e),山肴(y a o)野蔌(s u),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 a 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 o ng),弈(y i)者胜,觥(g o ng)筹(ch 6 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 i)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 i),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满井游记燕(y a n)地寒,花朝(zh a o)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I i)。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 e )返。
廿(ni a n)二日天稍和,偕(xi e)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 u)。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 i)面而髻鬟(j i )(hu a n)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 e)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I e i )而歌者,红装而蹇(ji a n)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 d)背。
凡曝(p u)沙之鸟,呷(xi d)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 P)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 U)不能以游堕(hu i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 U)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与朱元思书(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急流的江水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透出一股寒凉之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追求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看见太阳。
五柳先生传译文一: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
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确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治理下的人吧?也许是葛天氏时期遗留下来的人吧?马说世间有了伯乐,这样以后有了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食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能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送东阳马生序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