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3c84e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e.png)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一、引言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重要的一环,幼儿游戏对幼儿的智能、情感和社交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游戏和玩具,幼儿可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从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指导者,需要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进而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游戏教育。
二、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方法1. 定期进行幼儿游戏观察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学生观察活动,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了解。
在观察中,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形式、游戏内容、玩具使用情况以及幼儿的互动情况等。
2. 记录幼儿游戏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游戏表现和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幼儿的游戏场景、游戏形式、游戏内容,以及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的表现和行为等。
3. 与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幼儿的游戏活动不仅在教育机构内进行,也会在家庭中进行。
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幼儿的游戏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
三、幼儿游戏的特点1. 自发性幼儿游戏是自发的,幼儿自愿进行游戏活动,不受任何形式的强制。
2. 虚构性幼儿游戏是虚构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和表演等方式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增强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协同性幼儿游戏是协同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幼儿互动合作,从而增强社交能力。
4. 方向性幼儿游戏是具有方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和内容,引导幼儿在学习和体验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五、结论通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发展情况。
在幼儿游戏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游戏活动,通过多样的游戏形式和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在游戏教育中,也需要与家长建立积极的沟通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
电大学前教育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答案修订稿
![电大学前教育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答案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cb0535680203d8ce2f24ed.png)
电大学前教育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答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一、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5分)步骤1:认真学习本章中关于“幼儿游戏特征”的内容。
步骤2: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教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活动室被分割为不同的角色游戏区,有娃娃家、医院、饭店、糖果厂、商店、公共汽车站等。
幼儿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去了不同的游戏区。
教师在做巡视指导,当她发现“医生”闲着无事的时候,就赶紧跑到“娃娃家”,提醒“妈妈”:“宝宝生病了。
”在教师的启发下,“爸爸”“妈妈”赶紧抱上小孩,坐上“公共汽车”,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糖果厂”的“小工人”用糖纸包完“糖果”(橡皮泥)以后,坐着发呆。
老师不失时机地跑来,启发他们:“今天是周六,该大扫除吧”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忙的不亦乐乎,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启发诱导。
通过她的穿针引线,各游戏组之间发生了横向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游戏场面显得热闹而壮观。
当老师宣布“今天的游戏玩到这里,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时,两个小男孩走到一起,“现在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到外面区玩我们自己的游戏吧。
”步骤3: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老师的游戏”是否符合幼儿游戏的特征,并说明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
答:通过例子,教师违背了幼儿游戏“主动性”的特征(1分)。
可以看出老师通过所谓的“启发”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活动,并控制了游戏的过程。
这并非是把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1分)。
通过以下这几个特征说明这些才是幼儿的游戏。
1、主动自由选择或自愿参加。
2、自主决定。
3、无功利目的。
4、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3分)《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4说明: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请于第9周之前完成。
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与评价学习活动说明:两个学习活动任选一个完成一、下面这种情况应该用哪种方式进行指导(5分)步骤1:在认真学习本章关于“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部分的基础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活动开始后,三个幼儿在油泥区坐定。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ce45f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3.png)
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分享成功经验。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
• (二)观察的要点和原则
• 1、观察的要点
• 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是观察的要点。
• (1)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等。 • (2)幼儿的行为类型;幼儿在游戏中所说、所做;遇到了什么困
难,是否解决,如何解决的。 • (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认知
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 (4)幼儿的情绪体验。 • (5)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
戏场地,场地中的各种设施都是临时的,由幼儿 自己建筑。可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不用可拆卸重建,培养独立性、胜任感 • 高低不平的土坡上钉上木桩 培养避开障碍物的能力 • 泥泞小路 体验雨天路滑如何保持平衡 • 要有专业人员在场指导 安全问题是该游戏场地的主要问题
这类场地为城市的幼儿提供接近自然,了解农业和手工业、生活技能等的机会,但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以上三种户外场地非传统场地,突出自然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富有变化性。
• 这些设施之间缺乏联系;这些设施只有单一的功能,不利于想象力的发挥,只满
足机能性的快乐。
• 玩法有限;缺乏可探索性,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对这些器械保持兴趣
• 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施材质、场地等);受
条件限制,很多器械安装在水泥地或沙土地上,此外,一些器械是木质或铁质的,易发生安全问题。
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09037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3.png)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重点:幼儿的安全、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等。
指导策略:针对观察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如引 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协调幼儿间的冲突等。
定点观察法
观察对象
特定幼儿或区域
观察方法
选择某个幼儿或区域进行定点观察,深入 了解该幼儿或区域的活动情况。
观察重点
指导策略
幼儿的行为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等 。
小班幼儿
注重情感陪伴,提供丰富 多样的游戏材料,鼓励幼 儿模仿和尝试。
中班幼儿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交 行为,引导幼儿学会合作 与分享,培养规则意识。
大班幼儿
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鼓励幼儿自主创新 。
鼓励幼儿自主创新并适时引导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和兴趣,鼓 励其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玩伴。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对本次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成功实现目标
通过本次项目,我们成功观察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 ,并提出了有效的指导策略,实现了项目设定的目标。
数据支持结论
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数据,通过分析 这些数据,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有力的 支持。
改进空间
虽然本次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意识到在某些 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在观察方法的多样性和指导策 略的有效性等方面。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关注其创新 点和亮点,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以 引导者身份介入,帮助幼儿解决
问题,推动游戏深入进行。
04
案例分析:成功游戏活动中观察 与指导经验分享
案例一:积木搭建游戏
观察重点
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02d2c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e.png)
观察与分析
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指导效果。
语言和非语言指导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幼儿反馈,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指导策略,提高指导效果。
反馈与调整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创设游戏环境
总结词:户外运动游戏是培养幼儿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良好方式,通过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合作精神。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尊重幼儿自主性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
全面发展性原则
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原则
确保游戏环境、材料和活动过程的安全,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安全性原则
直接指导
间接指导
集体指导
个别指导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在积木搭建游戏中,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在积木搭建游戏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选择使用的积木、搭建的结构和过程。例如,幼儿选择大小合适的积木搭建稳定结构时,表现出良好的动手能力;幼儿在搭建过程中考虑整体布局和空间感时,表现出空间感知能力;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时,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促进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总结词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选择扮演的角色、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以及游戏情节的展开。例如,幼儿选择医生、警察等角色时,表现出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和兴趣;幼儿与其他幼儿合作完成任务时,表现出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幼儿创造新的游戏情节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根据观察结果,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国开(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e2f8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4.png)
国开(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0876。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向)。
形考比例:100%(全网核)。
形考任务第一章测试试题及答案1.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现实。
他们可以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教师”,一会儿是“炊事员”等,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的(B)。
选择一项:[答案]B.虚构性2.游戏的(D)特点体现在游戏中的声、形、动、情之中。
[答案]D.形象性3.游戏的(C)特点使游戏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游戏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
[答案]C.兴趣性D.形象性4.《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A)为基本活动”。
[答案]A.游戏5.在游戏中,幼儿总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方式方法,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可见游戏让幼儿获得了(C)内部心理体验。
[答案]C.胜任感体验6.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要判断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
这反映了游戏可以促进幼儿(B)。
[答案]B.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7.“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是(A)。
[答案]A.柏拉图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C)。
[答案]C.福禄贝尔9.游戏与教学的实践关系中,“促进式”关系是指(D)。
[答案]D.游戏产生于教学中,或者游戏引发教学。
10.我国学者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与儿童的身体发展有关,二是与(B)。
[答案]B.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带来的快感有关形考任务第二章测试试题及答案1.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的是(B)。
[答案]B.经典的游戏理论2.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C)。
[答案]C.席勒和斯宾塞3.(C)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
幼儿游戏与玩具国开作业—案例分享
![幼儿游戏与玩具国开作业—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513d6a767ec102de2bd89e7.png)
案例分享第四章案例分享请在认真学习第四章知识的基础上,提供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指导游戏的案例,要求和知识内容结合起来。
可以用文字描述清楚游戏的类型、如何进行指导,并插入相应的幼儿游戏和自己指导的图片;或者直接以视频的方式提供,视频要求图像清晰、语言清楚。
提供符合要求的案例分享可以获得总成绩的10%的分值。
一、案例背景:在建构区插雪花片,这是孩子们随心所欲的愉悦活动,孩子们有的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边讨论边插雪花片,有的一个人专心致志的插自己的小玩意儿。
我观察着孩子们的操作:谁在搭建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在插雪花片?是直插、方形插,还是其他的?插了多长时间?现在正在解决什么问题······我发现孩子们能熟练的进行直插、方形插,而且可以插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我边观察边做决定,该教孩子们一种新的技能:圆圈插。
于是我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通过示范讲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圆形的基本插法,女孩子们还把它们形象的比喻为“手镯”。
二、案例描述:尽管已经在集体指导的时候,讲解过圆形的基本插法,但还是有个别的孩子不会拼插。
琪琪:“你的圆圈圈一点儿都不圆。
”达达:“我就是插不进去。
”说完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我压制着自己“教”的冲动,听着他们的谈话。
琪琪:“我来帮你插,这里要转弯的。
”达达:“不用你帮,我会的。
”这次,达达在插的过程中,把琪琪已经插好的圆圈拿了过来垫在自己的圆圈下比试着。
“你要做的和我的一样圆。
”琪琪不时的提醒着,就象个小老师。
我悄悄地离开了,我认为,这时采取保持沉默的策略是因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师幼之间的交流有所不同,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的自由交流、讨论。
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保持自己的一份独立,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
他不仅对幼儿区域性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此时无声胜有声。
关于幼儿构建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
![关于幼儿构建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db389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d.png)
关于幼儿构建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幼儿喜欢玩游戏,玩游戏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探索未知领域,获取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交技能和表达能力等。
因此,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构建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幼儿构建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
一、观察幼儿游戏观察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一步。
只有了解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过程,才能为幼儿提供指导。
这里应该做到:1、重视幼儿的游戏,关注幼儿的每一次游戏。
2、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游戏,并且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过程。
3、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来了解幼儿的个性、爱好、认知水平和社交技能等。
指导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环节。
只有针对幼儿的特点,把握幼儿的教育需求,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成长发展。
这里应该做到:1、提供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发展潜力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
2、了解和尊重幼儿的游戏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机会和空间。
3、为幼儿提供引导和支持,促进幼儿从游戏中获取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交技能和表达能力等。
三、如何指导幼儿游戏2、设置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3、鼓励幼儿开展发掘性和创新性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对游戏进行自主性和主动性探索。
4、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建议和引导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注意与幼儿交流和互动,鼓励幼儿表达个人想法和感受。
四、指导中的重点问题1、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的设计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的设计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幼儿而言,游戏材料应该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游戏环境也应该具有相应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游戏需求和认知特点。
2、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规则对幼儿的自控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控意识,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指南》中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
![《指南》中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3a79f6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b.png)
《指南》中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示例文章篇一:《〈指南〉中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我呀,特别喜欢看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们玩游戏呢。
你看,幼儿的游戏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和惊喜。
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游戏到处都有。
就像在小区的花园里,那些小不点儿们一会儿在滑梯这儿爬上爬下,一会儿又在沙坑里面挖呀挖的,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候,要是按照《指南》里说的去观察他们的游戏,那可真的能发现好多好玩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小公园里看到几个小朋友在玩过家家。
有个小女孩当妈妈,小男孩当爸爸,还有个更小的小朋友当宝宝。
小女孩可像模像样了,她抱着一个小布娃娃,嘴里还念叨着:“宝宝乖,妈妈给你做饭吃。
”小男孩呢,就假装出去上班了,回来的时候还说:“老婆,我赚钱回来啦。
”这场景就跟真的家庭一样。
我就想啊,如果我是老师或者家长,这个时候就可以观察到小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可真不错呢,她能把妈妈的角色演绎得这么生动。
小男孩也知道爸爸要出去工作赚钱,这说明他对家庭角色有一定的认知。
那我要是去指导他们的游戏呢?我可能就会加入进去,说:“哎呀,爸爸辛苦了,今天我们吃大餐吧。
”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啦。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就更多样化了。
像建构游戏,那些小木块在小朋友们的手里就像有了魔法一样。
有个小朋友想要搭一个城堡,他一块一块地把木块往上垒。
可是,没搭多高就倒了。
他有点沮丧呢,皱着眉头,嘴巴一撇。
这时候老师就过来了,没有直接帮他搭,而是问他:“宝贝,你觉得城堡为什么会倒呀?”小朋友想了想说:“可能下面不稳。
”老师就笑着说:“那我们想想办法让下面稳一点好不好?”小朋友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又开始重新搭了。
这就是正确的观察和指导呀。
要是老师直接帮他搭好,那小朋友就少了一次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这就好比我们爬山,如果别人直接把你抬到山顶,你就看不到沿途的风景了,多可惜呀。
还有那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小朋友们可以扮演医生和病人。
我见过一个小朋友当医生,他拿着听诊器在小病人的身上听来听去,然后说:“你感冒了,要打针哦。
幼儿园游戏第四章创造性规则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第四章创造性规则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bdc18cf5727a5e9846a6185.png)
第一节 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第二节 规则性游戏
1
学习目标
能够准确说出幼儿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组织 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25
3.幼儿游戏,教师以经理身份进行指导 (1)师:亲爱的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您来到“香江超市”选购物品,我 们将 a.案例来源:湖南省衡阳市实验幼儿园。 为您提供热情、真诚的服务,祝您购物愉快! (2)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指导重点如下: 1)指导“顾客”取钱,并有计划地购买商品。 2)提醒超市、银行“工作人员”认真工作,对待顾客有礼貌。 3)鼓励各角色间的互动。
16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幼 儿相互之间合作水平比较低,他们对模仿别人的动作或玩具更感兴趣,在角色扮演 的时候离不开玩具材料,通常是自己面前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游戏的情节简 单且重复。例如,幼儿看到听诊器、白大褂就想扮演医生;看到小汽车就想扮演司 机,模仿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等。
20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1)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大班幼儿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 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合作意识与能力都有所发展,能够相互配合完成游戏,且能根 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主动在游戏中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在游戏中比较注重“规 则”的建立。同时,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会把一 些玩具创造性地加以利用,甚至可以自制一些玩具以促进游戏的开展。例如,在 “娃娃家”中,大班幼儿不仅会设计在家里给宝宝“做饭”“洗衣服”等环节,还 会增加带宝宝到“商场”买衣服或到“美发店”理发等环节。
幼儿游戏与指导第四章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游戏与指导第四章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862b335f78a6529647d53dd.png)
所谓技能型角色是指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 作来进行角色扮演,如通过转动方向盘的动作来扮演 司机,通过挥动手臂来扮演交通警察;所谓互补性角 色是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 在为条件,如,扮演医生是以病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扮演老师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条件;想象性角色 中的角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是来源于幼儿的 想象,如小花猫、小白兔等。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 多样性的,也是有“选择性”的。
系。这两种关系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实证研究考察了这两种社会性关系对于幼儿的社会互动和观点采择能
力、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同伴友谊等的影响。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同伴 互动机会。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他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态 度,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念,解决人际间的问题与冲突,改善同伴关系。
各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幼儿自发的想象游戏的数量和类型等事实上受到家 庭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提高。
研究表明,角色游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而且也可以促 进幼儿的读写能力、故事理解和创编能力、社会互动和观点采择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等的发展。
(一)角色游戏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结成了两种社会性关系: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
因素或成分,包括角色游戏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内在规则。 (一)角色游戏中的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假装的角色。这些角色通常是他们自认为重 要的、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或者能引起强烈情感的人物,如爸爸、妈妈、孩子、司 机、乘客、服务员、客人、导游、游客等。幼儿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等重新组合 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创造新形象,展现自己对社会角色的认识与体验。这些角 色一般可分为技能型角色、互补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三类。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e849ec876c66137ef06193b.png)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基于此,本文就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如何观察、分析与指导进行阐述,提出了:在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分析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依据;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入时机和指导艺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等观点。
[ 关键词 ]:游戏、观察、分析、介入、指导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也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
”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于是,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
”在游戏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因此怎样学会观察游戏、分析观察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在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的出发点。
观察肯定要思考,要带着问题,想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去观察。
有意识的观察是指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的片面性和一般性。
偶然性观察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偶然发现具有观察价值的现象后,随机地将此现象列为重点进行观察。
当然,多种观察方法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
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自全觉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5027d1d10661ed9ad51f35d.png)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第一讲关于观察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什么是观察?⏹观:用五官感知感性理解⏹察:用头脑思考理性理解⏹九点半蹲在石头上的猫⏹小婴儿操作小汽车、飞机→滑行,操作马牛→蹦跳(说明他已经能够分类,交通工具与动物)⏹半岁婴儿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一岁半婴儿喜欢躲猫猫⏹2岁半幼儿不听话⏹三岁半幼儿说谎二、幼儿教师观察存有的问题(一)未观察到典型事件⏹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要观察什么,找不到观察的切入点。
⏹如区域游戏活动时段,对幼儿活动没有能够从认知(语言、思维、想象)、情感、社会性与个性等方面实行观察。
(二)记录观察事件的水平不足⏹1.记录不够完整(缺乏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活动类型、相关参与人员、事件发生的情节、前因后果等)⏹2.记录不够细致(仅仅笼统的记录幼儿做了什么,没有细节)⏹3.记录不够客观(对幼儿的想法、意愿实行主观猜测,使用主观词汇)(三)分析观察事件的水平较弱⏹1.分析不深入、不准确、不细致⏹2.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技能⏹1.学会带着问题观察⏹在观察前要先预设问题。
如以观察幼儿玩自带玩具的游戏为例,观察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玩具的玩法;二是同伴间的交往与互动。
能够根据需要只取其一,也能够二者兼顾。
⏹2.观察方法⏹(1)扫描法(全景法):为了粗略掌握全班幼儿的游戏情况,对每个区域与每个幼儿轮流实行扫描观察,这种方法一般在游戏开始的5-10分钟与结束前的5分钟使用。
⏹(2)定点法:教师事先确定好观察的主题或区域。
如教师发现医院区角比较冷清,于是选择该区角实行有目的的观察,以分析冷清的原因并思考对策。
⏹(3)定人法(追踪法):以某为幼儿为观察对象,全面深入了解其游戏发展水平及其存有的问题。
⏹3.记录方式⏹(1)文字式⏹(2)图表式(利用或设计观察表格,采取打钩的方式记录,主要用于“频次”或“等级”记录)⏹(3)图文结合式(如用图画标示出区域与区域、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4)音像实录式(在观察结束后要即时观看、补充和完善)第二讲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一、介入的时机1.从幼儿简单反复的行为中发现时机2在幼儿不能独立解决困难时抓住时机案例(略)二、介入的方式1.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四周,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它游戏时,教师能够用这种平行介入的方式实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观察的有效性 • 观察的广泛性(尽量关注每名幼儿) • 观察要有深度(游戏行为背后的意义) • 观察的灵活性(善于捕捉兴趣热点和出现的矛盾 焦点)
• 二、幼儿游戏的评价
• 客观的游戏评价能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 性等方面的发展,也能推动游戏内容与情节的发 展。
• (一)游戏评价的目的
• (二)幼儿游戏的内容选择
• 1、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 • 2、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生活性 • 3、游戏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
• • • • • • • • •
二、幼儿游戏的组织安排 (一)自主游戏的组织 1、自由选择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 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 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2、自主展开 游戏的主体环节。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介入 3、自发交流
第四章 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与评价
• 学习目标与要求
• 1、了解幼儿游戏的环境创设要求 • 2、掌握幼儿游戏的观察策略与评价、幼儿游戏的 设计与组织 • 3、重点掌握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的方式、方法和 时机 • 学习重点与难点
• 学习重点:掌握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指导方法 和指导时机 • 学习难点:掌握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
• (二)按区域功能分类
• • • • •
1、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 2、玩沙区 3、玩水区 4、种植区、养殖区 5、攀爬区
• • • • • • •
二、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积木区 (二)美术区 (三)角色游戏区 (四)益智操作区 (五)科学区 (六)图书区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 2、对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 • 量表 • 发展性评价
• 3、对教师指导行为的评价 • 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水平反映了教师对幼儿游戏和自己在幼儿 游戏中的地位、角色的基本认识,以及对游戏的指导原则和 指导方面的把握,同时也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机制。 • 评价内容 • (1)引导幼儿游戏的进程。 • (2)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 (3)教师指导对象的差异性。 • (4)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法。 • (5)激励式指导方式。 • (6)常规的建立。
• 2、创造性的游戏场地
• 多样化的游戏设施
• 创造性的体现:
• 出现了大型组合运动器械
• 安臵了可移动的设施和器械,自然化地利用了很 多废旧物品(废纸箱做成的履带等) • 开辟了自然区域(沙水区、种植区、养殖区)
• 3、冒险性游戏场地 • 起源于丹麦 • 利用了自然环境及各种废弃物规划的游戏场地, 场地中的各种设施都是临时的,由幼儿自己建筑。 • 高低不平的土坡上钉上木桩 • 泥泞小路 • 要有专业人员在场指导
• 2、观察的原则 •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 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 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 察。 •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 行观察。 •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事幼儿典型的游戏行 为。
• (二)交叉式介入法
• 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 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 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 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 的作用。 • 案例P124——娃娃家
• (三)垂直介入法 • 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 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 预。 • 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 • 这种方式容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
• (1)提供每位幼儿发展状况的客观资料,作为计划 教育教学并与家长沟通的依据;了解每位幼儿与幼 儿园课程目标有关的发展状况,以衡量和调整课程 目标;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性和某些特殊的幼 儿,作为施以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的依据。 • (2)了解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互动的情况,了解教 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技能,以及环境创设的情况, 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强化游戏作为幼儿 园基本活动的认识,促进幼儿游戏的科学研究。
• 1、对幼儿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 • 衡量的几个方面: •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 性。 •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 • (3)会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 (4)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 的进行。 •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 发展。
• 一、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 • (一)平行式介入法
• 指教师在幼儿附近玩与幼儿游戏相同或不同材料的 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 • 教师起暗示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 • 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 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可采用这种介入进行 指导。 • 案例P124——积木搭大高楼
游戏场的类型
室内游戏环境
活动区的创设
• 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得以开展 的主要场所。 • 按结构特征分类 传统的游戏场地 1
2 3
创造性游戏场地 冒险性游戏场地
• 1、传统的游戏场地
• 一般安臵的是一些固定的常规运动设施,在开阔 的草坪上或塑胶操场上设臵一些游戏设施,如滑 梯、秋千、转椅等。 • 这些设施之间缺乏联系 • 玩法有限 • 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施材质、场地等)
• (二)游戏评价的取向
• • • • • •
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中心取向 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 个体经验取向 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弹性发展取向
• (三)游戏评价的原则
• • • •
1、客观性 2、描述性 3、形成性 4、差异性
• (四)游戏评价的内容
• 广义:对幼儿游戏的教育实施的评价;对幼儿游 戏行为本身的评价 • 狭义:对幼儿游戏行为本身的评价
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环境创设
• 幼儿要想尽情地游戏,必须要有一定的游戏空间
•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保证幼儿游戏的必 要条件
• 游戏环境是为幼儿设计的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 的场所。 •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 促进幼儿的发展 • 符合幼儿特点 • 保证幼儿的安全。安全是第一原则和要素
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 (一)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 的游戏愿望时。 • 案例P131——超市营业员 • (二)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 案例P132——平衡木、这个不能吃 • (三)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 案例P133——智力角 • (四)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 案例P133——争抢玩具汽车 • (五)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 案例P134——搓麻将
• 1、身体语言 •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 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案例P129——做头饰 • 2、提供材料 • 提供丰富的材料,适时添臵新的材料。 • 3、场地布臵 • 4、动作示范
• 三、幼儿游戏的指导时机 • 把握指导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 效果。 • 指导时机正确,能扩展和提高幼儿游戏内容和层次 • 反之,会抵制他们的游戏。 • 干预的时机取决于两点: • 1、成人的期待 • 教师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断发展着的游戏层 次,专注投入的游戏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 2、幼儿的需要 • 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自然顺畅的情形,有没有得到 帮助的需要
分时段定人观察。
定点不定人观察。 定人不定点观察。
• (二)观察的要点和原则 • 1、观察的要点 • 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是观察的要点。
• (1)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等。 • (2)幼儿的行为类型;幼儿在游戏中所说、所做;遇到了什么困 难,是否解决,如何解决的。 • (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认知 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 (4)幼儿的情绪体验。 • (5)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 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等。 • (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第四节 幼是游戏指导的基础和依据。 • (一)观察的方法
标准 类别 使用 行为核对表 的工 等级量表 具 轶事记录 特点
高结构。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出现与否。
高结构。显示是否出现行为,评价行为质量。
低结构。记录幼儿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
观察 扫描观察 的时 定点观察 间段 跟踪观察
• 3、鼓励与赞扬 • 教师针对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 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 • 4、建议 • 教师通过言语试探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 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 • 建议可以帮助儿童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 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儿童的思路等。
• (二)行为指导
• 4、对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
• • • • • 室内、室外 (1)时间安排 (2)户外场地特征。 (3)室内空间结构。 (4)游戏材料的提供。
• (二)教学游戏的组织 • 1、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 • 游戏材料的准备、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合适 的空间与场地、丰富的经验 • 2、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 3、观察游戏 • 4、参与游戏,指导游戏 • 5、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
• 创设游戏环境,组织和制定游戏计划是对幼儿游 戏活动的外部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 • 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是对游戏活 动本身的现场指导。 • 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 直接介入
• 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 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 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 • 间接介入 • 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 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 情感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