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制冷剂和载冷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为B类。
最低燃烧极限(LEL)能够在制冷剂与空气的均匀混 合物中传播火焰的制冷剂最小浓度;LEL一般是在25℃ 、101kPa条件下,制冷剂的体积百分比乘以0.0004141 、再乘以分子量,单位为kg/m3。
.
12
可燃性第1类是在18℃、101kPa大气中无火焰传 播的制冷剂;第2类是在2l℃、101kPa条件下,LEL值 高于0.1kg/m3、燃烧热低于19000kJ/k的制冷剂;第 3类则是在21℃、101kPa条件下,LEL值小于等于 0.1kg/m3、燃烧热大于19000kJ/kg的制冷剂。
上述对制冷剂的要求仅作为选择制冷剂时的参 考,完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制冷剂是不存在的, 目前所采用的制冷剂都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在设计 选用制冷剂时,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主要要求即可 选用。
.
10
二、安全标准与分类命名 当今国际上对制冷剂的安全性分类与命名一般采 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 标准《制冷剂命名和安全性分类》(ANSI/ASHRAE34-1992)。我国国家标准《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T 7778—2001),主要等效于ANSI/ASHRAE34标 准。 (一)安全性分类 制冷剂的安全性分类包括毒性和可燃性两项内容。 毒性按起限值的时间加权平均值(TLV-TWA)分为A、B两 类;可燃性则按最低燃烧极限(LEL)值分为1、2、3三
.
2
一、对制冷剂的基本要求
(一)热力学方面的要求
1.制冷效率高 选用制冷效率较高的制冷剂可以提高制冷的经济 性。 2.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 蒸发压力:最好接近且稍高于大气压力; 冷凝压力: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2~1.5Mpa。
.
3
3.q0和qv大 q0大:获取相同的制冷量时,可减少制冷剂的循 环量; qv大:压缩机尺寸小,设备小,可减少材料消耗 和投资。
4.临界温度高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高,便于用一般冷却水或空气 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凝;此外,制冷循环的工作区 越远离临界点,制冷循环一般越接近逆卡诺循环,节 流损失小,制冷系数较高。
.
4
(二)物理化学方面的要求
1.流动性好(粘度小,密度小): 可减少流动阻力损失,降低能耗,缩小管径,减 少材料消耗。 2.传热性好(热导率和放热系数要高): 可减少传热面积。
制冷技术
制冷剂和载冷剂
.
1
第一节 制冷剂
制冷剂: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 称为制冷剂或简称为制冷工质。
作用:在被冷却对象和环境介质之间传递热量, 并最终把热量从被冷却对象传给环境介质。
自1834年采用乙醚制造出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以 后,人们尝试采用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作为制冷 剂;到20世纪初,一些碳氢化合物也被用作制冷剂, 如乙烷、丙烷、氯甲烷、二氯乙烯、异丁烷等;
.
7
5.溶水性(吸水性): 溶水性差: 优:制冷剂纯, t0稳定; 缺:游离态的水会在低温处结冰而发生“冰堵”。 溶水性好: 优:不会发生“冰塞”, 缺:提高t0、氨溶于水中易腐蚀金属。
.
8
(三)其他方面的要求
1.制冷剂对人体健康无损害,不具有毒性、窒息 性和刺激性。制冷剂的毒性级别分为六级,一级毒性 最大,六级毒性最小。毒性分级标准见表。
.
5
3.化学稳定性好: 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不腐蚀。 注意对制冷系统设备及管道、密封材料选择。 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非金属腐蚀很小。选 用无缝钢管,普通橡胶; 氟利昂:对非金属有腐蚀作用,对金属腐蚀小。 选用铜管或无缝钢管,特殊橡胶。
.
6
4.溶油性: 溶油性差(有限溶于润滑油):
优:制冷剂和润滑油易分离,t0稳定; 缺:但易在热交换设备中形成油膜而影响传热。 溶油性好(无限溶于润滑油): 优:润滑好,不易形成油膜,传热好; 缺:但在蒸发器中会引起t0升高。
类。制冷剂安全性分类见表2-2。
.
11
起限值是物质在空气中的某浓度,几乎所有的人 日复一日暴露在此浓度下,对健康没有不利影响;而 起限值的时间加权平均值(TLV-TWA)是指一周五个工作 日共40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LV-TWA值小于等于 400ppm时,未被确定有毒性的制冷剂视为低毒性,列 为A类;而小于40ppm时,有霉性的制冷剂视为高毒性,
.
13
二、制冷剂的种类
目前,可作为制冷剂的物质大约有几十种,但常 用的不过十几种,用于食品冷冻和空调制冷的制冷剂 也就是几种。常用制冷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四类即 无机化合物、氟利昂(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烃类)、 混合制冷剂。
无机化合物
烷烃
烃类
有机化合物
烯烃
卤代烃
混合溶液
.
14
(一)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的制冷剂有氨(NH3)、水(H20)、二氧 化碳(C02)等。为了书写方便,国际上规定用RXXX表示 制冷剂的代号。
级别
1 2 3 4 5 6
条件
制冷剂蒸气在空气中的 体积百分比
0.பைடு நூலகம்~1.0 0.5~1.0 2.0~2.5 2.0-2.5 20 20
作用时间/ min
5 60 60 120 120 120以上
产生的结果
致死 致死 开始死亡或成重症 产生危害作用 不产生危害作用 不产生危害作用
.
9
2)价格便宜,容易购买。
CH4——R50,C2H6——R170,C3H8——R290; ◆烯烃类命名方法:
R后先写上“1”,再按氟利昂方法: C2H4——R1150,C3H6——R1270;
.
17
(四)混合制冷剂 概念: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
命名方法:R7XX
例:氨NH3——R717
XX为无机物的分子量
水H2O——R718
二氧化碳CO2——R744
.
15
(二)氟利昂(卤代烃)
氟利昂是饱和烃类(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衍生 物的总称。
分子式:CmHnFxClyBrz (满足2m+2=n+x+y+z)
1)命名法一:R (m-1)(n+1) (x)B(z)
m-1=0时略
z=0时与B一起略
例:一氯二氟甲烷分子CHF2Cl------R22
一溴三氟甲烷分子CF3Br--------R13B1
.
16
(三)碳氢化合物(烃类)
烷烃类: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 烯烃类:乙烯C2H4,丙稀C3H6;
◆烷烃类命名方法: 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为R600)
最低燃烧极限(LEL)能够在制冷剂与空气的均匀混 合物中传播火焰的制冷剂最小浓度;LEL一般是在25℃ 、101kPa条件下,制冷剂的体积百分比乘以0.0004141 、再乘以分子量,单位为kg/m3。
.
12
可燃性第1类是在18℃、101kPa大气中无火焰传 播的制冷剂;第2类是在2l℃、101kPa条件下,LEL值 高于0.1kg/m3、燃烧热低于19000kJ/k的制冷剂;第 3类则是在21℃、101kPa条件下,LEL值小于等于 0.1kg/m3、燃烧热大于19000kJ/kg的制冷剂。
上述对制冷剂的要求仅作为选择制冷剂时的参 考,完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制冷剂是不存在的, 目前所采用的制冷剂都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在设计 选用制冷剂时,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主要要求即可 选用。
.
10
二、安全标准与分类命名 当今国际上对制冷剂的安全性分类与命名一般采 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 标准《制冷剂命名和安全性分类》(ANSI/ASHRAE34-1992)。我国国家标准《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T 7778—2001),主要等效于ANSI/ASHRAE34标 准。 (一)安全性分类 制冷剂的安全性分类包括毒性和可燃性两项内容。 毒性按起限值的时间加权平均值(TLV-TWA)分为A、B两 类;可燃性则按最低燃烧极限(LEL)值分为1、2、3三
.
2
一、对制冷剂的基本要求
(一)热力学方面的要求
1.制冷效率高 选用制冷效率较高的制冷剂可以提高制冷的经济 性。 2.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 蒸发压力:最好接近且稍高于大气压力; 冷凝压力: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2~1.5Mpa。
.
3
3.q0和qv大 q0大:获取相同的制冷量时,可减少制冷剂的循 环量; qv大:压缩机尺寸小,设备小,可减少材料消耗 和投资。
4.临界温度高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高,便于用一般冷却水或空气 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凝;此外,制冷循环的工作区 越远离临界点,制冷循环一般越接近逆卡诺循环,节 流损失小,制冷系数较高。
.
4
(二)物理化学方面的要求
1.流动性好(粘度小,密度小): 可减少流动阻力损失,降低能耗,缩小管径,减 少材料消耗。 2.传热性好(热导率和放热系数要高): 可减少传热面积。
制冷技术
制冷剂和载冷剂
.
1
第一节 制冷剂
制冷剂: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 称为制冷剂或简称为制冷工质。
作用:在被冷却对象和环境介质之间传递热量, 并最终把热量从被冷却对象传给环境介质。
自1834年采用乙醚制造出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以 后,人们尝试采用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作为制冷 剂;到20世纪初,一些碳氢化合物也被用作制冷剂, 如乙烷、丙烷、氯甲烷、二氯乙烯、异丁烷等;
.
7
5.溶水性(吸水性): 溶水性差: 优:制冷剂纯, t0稳定; 缺:游离态的水会在低温处结冰而发生“冰堵”。 溶水性好: 优:不会发生“冰塞”, 缺:提高t0、氨溶于水中易腐蚀金属。
.
8
(三)其他方面的要求
1.制冷剂对人体健康无损害,不具有毒性、窒息 性和刺激性。制冷剂的毒性级别分为六级,一级毒性 最大,六级毒性最小。毒性分级标准见表。
.
5
3.化学稳定性好: 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不腐蚀。 注意对制冷系统设备及管道、密封材料选择。 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非金属腐蚀很小。选 用无缝钢管,普通橡胶; 氟利昂:对非金属有腐蚀作用,对金属腐蚀小。 选用铜管或无缝钢管,特殊橡胶。
.
6
4.溶油性: 溶油性差(有限溶于润滑油):
优:制冷剂和润滑油易分离,t0稳定; 缺:但易在热交换设备中形成油膜而影响传热。 溶油性好(无限溶于润滑油): 优:润滑好,不易形成油膜,传热好; 缺:但在蒸发器中会引起t0升高。
类。制冷剂安全性分类见表2-2。
.
11
起限值是物质在空气中的某浓度,几乎所有的人 日复一日暴露在此浓度下,对健康没有不利影响;而 起限值的时间加权平均值(TLV-TWA)是指一周五个工作 日共40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LV-TWA值小于等于 400ppm时,未被确定有毒性的制冷剂视为低毒性,列 为A类;而小于40ppm时,有霉性的制冷剂视为高毒性,
.
13
二、制冷剂的种类
目前,可作为制冷剂的物质大约有几十种,但常 用的不过十几种,用于食品冷冻和空调制冷的制冷剂 也就是几种。常用制冷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四类即 无机化合物、氟利昂(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烃类)、 混合制冷剂。
无机化合物
烷烃
烃类
有机化合物
烯烃
卤代烃
混合溶液
.
14
(一)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的制冷剂有氨(NH3)、水(H20)、二氧 化碳(C02)等。为了书写方便,国际上规定用RXXX表示 制冷剂的代号。
级别
1 2 3 4 5 6
条件
制冷剂蒸气在空气中的 体积百分比
0.பைடு நூலகம்~1.0 0.5~1.0 2.0~2.5 2.0-2.5 20 20
作用时间/ min
5 60 60 120 120 120以上
产生的结果
致死 致死 开始死亡或成重症 产生危害作用 不产生危害作用 不产生危害作用
.
9
2)价格便宜,容易购买。
CH4——R50,C2H6——R170,C3H8——R290; ◆烯烃类命名方法:
R后先写上“1”,再按氟利昂方法: C2H4——R1150,C3H6——R1270;
.
17
(四)混合制冷剂 概念: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
命名方法:R7XX
例:氨NH3——R717
XX为无机物的分子量
水H2O——R718
二氧化碳CO2——R744
.
15
(二)氟利昂(卤代烃)
氟利昂是饱和烃类(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衍生 物的总称。
分子式:CmHnFxClyBrz (满足2m+2=n+x+y+z)
1)命名法一:R (m-1)(n+1) (x)B(z)
m-1=0时略
z=0时与B一起略
例:一氯二氟甲烷分子CHF2Cl------R22
一溴三氟甲烷分子CF3Br--------R13B1
.
16
(三)碳氢化合物(烃类)
烷烃类: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 烯烃类:乙烯C2H4,丙稀C3H6;
◆烷烃类命名方法: 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为R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