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检测题(word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检测题
(word无答案)
一、选择题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冠者(ɡuàn)长号(háo)风乎舞雩(yú)比及三年(bǐ)
B.秉烛(bǐnɡ)渗漉(lù)栏楯(dùn)万籁有声(lài)
C.冥然(mínɡ)异爨(cuàn)呱呱而泣(ɡū)偃仰啸歌(yǎn)
D.羽觞(shānɡ)婢女(bì)浴乎沂(yí)垣墙周庭(yuán)
(★) 2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率尔(shuài)长乎尔(zhǎng)为小相(xiàng)
B.饥馑(jǐn)千乘之国(shèng)喟然(kuì)
C.鼓瑟(sè)以俟君子(sì)冠者(guàn)
D.哂之(xí)浴乎沂(yí)铿尔(kēng)
(★★) 3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加之以师旅(侵略) ② 比及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⑤ 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⑥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
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⑦D.②④⑤⑧
(★★) 4 .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
(★★) 5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夫子哂之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端着章甫
(★★) 6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B.夫之哂之(笑)加之以师旅(加到……上)
C.端章甫(端正)舍瑟而作(起)
D.吾与点也(赞成)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 7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哂之哂:笑B.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吾与点也与:赞成二、其他
(★★) 8 . 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三、选择题
(★★) 9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会同,端章甫B.风乎舞雩,咏而归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D.且硕茂,早实以蕃
(★★) 10 . 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B.如会同,端章甫
C.风乎舞雩D.三子者出,曾皙后
(★) 11 .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吾知也
②冠者五六人
③风乎舞雩
④加之以师旅
⑤则何以哉
⑥尔何如
⑦何伤乎
⑧为国以礼
A.①④⑥⑦/②/③⑤⑧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 12 . 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13 . 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 14 . 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
(★★) 15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 16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形象。
四、其他
(★★) 17 .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18 . 诵读课文后,根据下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
(★★) 19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1)“冠者五六人”一句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
古代男子20岁举行束发带帽的仪式叫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是否)
(2)“因之以饥馑”中的“因”的含义是因为。
(是否)
(3)“侍坐”是《论语》中比较罕见的完整段落,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求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来极其深刻的
印象。
(是否)
(★★) 20 . 《论语》是记录_______言行的一部_________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
章节简短、语言朴素,现在
常用的成语、格言,有不少是从中继承而来的,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 21 . 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
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
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
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六、情景默写
(★) 22 . 补写出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论语》2013年~2019高考名句默写辑录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其身正,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
(3)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__,有耻且格。
(4)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5)《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6)不愤不启,________。
________,则不复也。
(7)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
(8)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_______。
(9)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10)《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的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____。
(13) 德不孤,______________。
(14)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
(1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子曰:“________, __________。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1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18)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_。
”
(19)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 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
【小题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小题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八、文言文阅读
(★★) 24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登车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D.岂足多哉多:称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此则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以撞
【小题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
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
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3)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
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
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竟:结束
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及:赶得上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允妇“聪慧”的一组是() ①故当有意,卿宜查之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③如不称职,臣受其罪④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
⑤若才流及父,当收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
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
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
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做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
后经查实,用人称职
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
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
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
(★) 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
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
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
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
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
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
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原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军,驻扎。
B.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疾:弊病,弊端。
C.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使:让。
D.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病:忧虑,担心。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被困陈蔡的窘况的一组是()
①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②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③不得行,绝粮
④从者病,莫能兴
⑤君子亦有穷乎
⑥弟子有愠心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人手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做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世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子路的小心谨慎、讲求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