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白底黑字适合打印)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b02d8b844769eae009edef.png)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
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
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a64e46767f5acfa1c7cdbc.png)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
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
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放大版)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放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ee880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2.png)
传世宋拓有墨皇本,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明代刘正宗藏本,现藏陕西博物馆;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缝间发现整幅宋拓本;其他还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放大版)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御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现存西安碑林。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碑及分页高清学习帖(一)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碑及分页高清学习帖(一)](https://img.taocdn.com/s3/m/9e3eeb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c.png)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碑及分页高清学习帖(一)现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陈列室中的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全貌。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经)》。
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碑题《大唐三藏圣教序》。
螭首方座,碑身上小下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
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文字,是由初唐时期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经过24年的努力从王羲之的若干墨迹中辑集出来的碑刻。
他巧妙地将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玄奘法师和王羲之这些当时及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重要历史人物勾连起来,制作出真正具有纪念性的作品。
碑文内容包括: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作的序文,序文叙述玄奘赴印度取经和回国译经的史实,并有皇太子李治(即高宗)作的记,与太宗答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五个部分,最后将译经润色文字的大臣衔名也附刻于石碑后,此碑通称三藏圣教序碑,因碑头上横刻七尊佛像,也叫《七佛头圣教序》碑。
由于是唐代怀仁和尚倾数年之功,花千金之巨,遍收全国王羲之书法,集成此碑,故民间称“三绝碑”“千金碑”,是世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经典范本。
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原立于长安修德坊弘福寺,唐末天祐元年,朱温胁迫昭宗东迁洛阳,毁长安宫室民居,怀仁集王圣教序碑也和其他许多名碑一样,散落于长安郊野,至北宋初期,才被移到京兆城中的孔庙保护起来,成为组成“碑林”的最早名碑之一。
碑体现留有在关中大地震中断裂并被后人修复的痕迹,碑体上的个别字迹已经模糊,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名气。
一、《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拓片《怀仁集王圣教序》拓片二、《怀仁集王圣教序》分页学习帖(刘铁云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刘铁云本)第1页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刘铁云本)第2页释文:盖闻二仪有像。
显复载以含生。
四时无形。
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的原文及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的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9fe13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2.png)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的原文及译文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
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
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又名《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三藏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撰写的序文。
最初是由唐代的书法家褚遂良用楷书书写并刻碑,被称为《雁塔圣教序》。
后来怀仁和尚用王羲之作品里的字重新集字成篇,集成王羲之行书版本的《圣教序》,被刻于石头上,被称为《怀仁集字圣教序》或者《集字圣教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图虽然是一幅集字作品,有一些字没有在王羲之的作品里找到,还进行了一些拼凑,但是由于怀仁和尚本身有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加上他做事极为认真负责,这幅作品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
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
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圣教序原文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高清本)并临帖要点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高清本)并临帖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2d479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1.png)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清本)并临帖要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清本)并临帖要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清本)⼤唐三藏圣教序释⽂:太宗⽂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仪有像。
显复载以含⽣。
四时⽆形。
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
庸愚皆识其端。
明阴洞阳。
贤哲罕穷其数。
然⽽。
天地苞乎阴阳,⽽易识者。
以其有像也。
阴阳处乎天地。
⽽难穷者。
以其⽆形也。
故知像显⽽微。
虽愚不或。
形谮莫覩。
在智者迷。
况乎佛道。
崇虚、乘幽,控寂。
弘济万品。
典御⼗⽅。
举威灵⽽⽆上。
抑神⼒⽽⽆下。
⼤之则弥于宇宙。
细之则摄于毫厘。
⽆灭⽆⽣。
历千劫⽽不古。
若隐若显。
运百福⽽长今。
妙道凝⽞。
遵之莫知其际。
法流湛寂。
挹之则莫测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
区区庸鄙。
擦其旨趣。
能⽆疑或者焉。
然则⼤教之兴。
基乎西⼟。
腾汉庭⽽皎梦。
照东城⽽流慈。
昔者。
分形分迹之时。
⾔未驰⽽成化。
当常现常之世。
民仰德⽽知虚。
及乎晦影归真。
迁仪越世。
⾦容掩⾊。
不镜三千之光。
丽象开图。
空端四⼋之相。
于是微⾔⼴被。
拯含类于三途。
遗训遐宣。
导群⽣于⼗地。
然⽽真教难仰。
莫能⼀其旨归、曲学易遵。
耶正于焉。
分就所以空有之论。
或习俗⽽是⾮。
⼤⼩之乘。
乍谐时⽽隆替。
有⽞奘法师者。
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贞敏。
早悟三空之⼼。
长契神情。
先苞四忍之⾏。
松风⽔⽉。
未是⽐其清华。
仙露明珠。
讵能⽅其朗润。
故以智通⽆累。
神测未形。
超六尘⽽迥出只千古⽽⽆对。
凝⼼内境。
悲正法之陵迟。
栖虑⽞门。
慨深⽂之讹谬。
思欲分条。
抒理⼴彼前闻。
截伪存真。
开兹后学。
是以翘⼼净⼟。
法游西域。
乘危远迈。
杖(?)策孤证。
积雪晨飞。
途闻失地。
鹜砂⼣起。
空外迷天。
万⾥⼭川。
拨云霞⽽进影。
百重寒暑。
蹑霜⾬⽽前踪。
诚重劳轻求。
深弘达周。
游西宇⼗有七年。
穷历道邦。
询求正教。
双林⼋⽔。
味道餐风。
⿅菀鹫峰。
瞻奇仰异。
承⾄⾔于先圣。
受真教于上贤。
探赜妙门。
精穷奥业。
⼀乘五津之道。
驰骤于⼼⽥。
⼋藏三箧之⽂。
波涛于⼝海。
爰⾃所历之国。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玄社放大高清版)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玄社放大高清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3e99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7d.png)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玄社放大高清版)
2018-10-25 03:18:00·
集字是指从书法家的作品中找出需要的字,重新排列在一起,形成新的作品。
唐代僧人怀仁集王羲之行书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著名的集字作品。
集字大多是从某位书法家的一幅或几幅作品中选字,为使集出的作品整体和谐,选字时要尽量选择字体与风格一致的字。
初学书法者,适合采用集字的方式进行创作。
我们可以从经典碑帖中找出需要的字,集成作品范例,然后临写。
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
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额刻七佛像。
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
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
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
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集王圣教序原文及释文
![集王圣教序原文及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09fe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c.png)
集王圣教序原文及释文【最新版】目录1.集王圣教序简介2.集王圣教序原文3.集王圣教序释文正文1.集王圣教序简介集王圣教序,全名《怀仁集王右军书圣教序》,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集合。
该书集合了王羲之的行书、楷书、草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共计 28 帖,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2.集王圣教序原文由于原文篇幅较长,无法在此处全部展示。
以下是集王圣教序部分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崇文之上,夜宿钟亭观风雨,与鲍老促膝谈心。
因忆贾谊《鵩鸟赋》云:‘夜泊牛渚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今夜闻君咏史,亦有怀古之情。
请问右军,何谓圣教?”3.集王圣教序释文集王圣教序的释文主要对其中的古文、古诗词等进行了解释。
以下是部分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永和九年,即公元 353 年,岁在癸丑,即农历干支历的一种记时方法。
暮春之初,即春季的末尾,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来临。
“会于崇文之上,夜宿钟亭观风雨,与鲍老促膝谈心”:会于崇文之上,指在崇文之上谈论学问。
夜宿钟亭观风雨,指在钟亭里过夜,观赏风雨。
与鲍老促膝谈心,指与鲍老近距离地交谈。
“因忆贾谊《鵩鸟赋》云:‘夜泊牛渚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今夜闻君咏史,亦有怀古之情”:因忆贾谊《鵩鸟赋》云,指想起了贾谊的《鵩鸟赋》。
夜泊牛渚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想起了当年战争的场面。
今夜闻君咏史,亦有怀古之情,指现在听您咏史,也有怀古之情。
“请问右军,何谓圣教”:请问右军,指向王羲之请教。
何谓圣教,指询问什么是圣教。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c627c2b84ae45c3a358c7a.png)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及譯文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
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
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
故知像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
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禦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
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厘。
無滅無生,曆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
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
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塗;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
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
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
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
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
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
是以翹心淨土,往遊西域。
乘危遠邁,杖策孤征。
積雪晨飛,途閑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
萬裏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別本有作「雪」者)而前蹤。
誠重勞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
窮曆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
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
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
爰自所曆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
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複全,蒼生罪而還福。
濕火宅之幹焰,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字帖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字帖](https://img.taocdn.com/s3/m/3ddbb60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0.png)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字帖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颂赞乐章:天帝大阳昆吾萨偕慈太甫,元始微臣理致,崇圣教之
宗旨为天下法治,遵行九五之要。
昔天地初形,浑浊未分,六气聚合,万物焉而生。
其时,王羲之,以字图之术,开创文字之源,领导潜通道,统治
文字之序列,使行之成,结约神灵翼而获文字之能力,此乃先祖传承
至今的真经。
待明之时,二王昌盛,自文字有记载,潜约因果,起头常规,权
威运转,创作文字,细工完竣,在至多人中受传承,久安不变。
自此,古今中外,文字记录,书写普遍,故化生之表示,更显文
字之精湛,超出九五之所有,尤其谈及字帖绘制之前景,必须及时有
古今之先后,凤鸣鹤唳,圣旨清明,其尊威闻于万方,于邦列国之治,咸有颂赞者。
兹以怀仁集为模,以王羲之圣教序为参,汝曹奉宗,旷野仰止,
高抱崇高,右抱圣贤,兼前科制,特将其言教事节而摹写,贵显赫赫,圣文若昭,更为承宗,抑传世,特此发布,供文字之崇尚者研究,晤
久远之精神,此集之字帖,愿生灵获乐,永为流传。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091a7125c52cc58bd6be88.png)
《怀仁集王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
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
《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
太宗李世民亲身撰文,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
碑石高9.4尺,宽4.2尺。
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
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
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
此碑虽属集字,但字画神韵、转折起落肖似王书。
加以怀仁特有的书法造诣和章法安排,使其更具王书神韵和风采。
清王澍曾言此碑有唐拓,但未流传。
宋亦有肥瘦二本之别。
碑石宋以后中断,随着捶拓日久,笔划渐细,后曾洗剜。
历代摩刻颇多。
现存宋拓本较多。
宋拓本中最突出者,当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
其字多半肥大精美,笔锋使转处即细丝可见。
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
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
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
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圣教序》的由来: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
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
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台专用长卷字帖高清珍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台专用长卷字帖高清珍藏](https://img.taocdn.com/s3/m/9946104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3.png)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台专用长卷字帖高清珍藏
《圣教序》,是李世民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撰写的序文。
后指令怀仁和尚从王羲之存世书法作品中集字,
刻制成碑文流传于世,后人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行书字帖的天花板,易学宜将其编纂成长卷字帖,方便广大书友描摹练习。
全帖分为两卷,第一卷宽35CM,长600CM,字数360字,字号6CM。
第二卷宽35CM,长680CM,字数430字,字号6CM 内标注特别文字的笔顺拆解,
增加断句标记,让您轻松阅读,练字之余感悟古典文学的优美
卷首卷尾添加自习竖格,临、摹兼顾,。
书法家王羲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高清本,传世书法经典
![书法家王羲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高清本,传世书法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4d2bc26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7.png)
书法家王羲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高清本,传世书法
经典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是李世民撰写的,有弘福寺的和尚怀仁集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所需的相关字,花了25年时间拼凑成了圣教序,使用的书法作品都是李世民珍藏的真迹,但整体布局都很完美,说明这个和尚用心了。
后期也有很多集字的碑刻,但这个圣教序是最成功的。
怀仁,相传为王羲之裔孙,对汉书晋书书法作品都精心研究临摹,但其毕生心血都在
学习王羲之书法,深得王羲之的书风精髓,墨法及神韵,所以李世民才将《大唐三藏圣教序》交给其来完成。
本文图片有高清版,需要的书友私信我,关键字:字帖
敲黑板:本人持续分享古今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尽量分享完整版高清图片,方便大家临摹学习,更多资源看我以往发布的文章和视频。
学习书法从学习《宗少林实用钢笔字》开始,我们的视频教程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系统并全面的讲解和演示,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
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行书第一选择——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繁体字全文与高清大图)
![行书第一选择——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繁体字全文与高清大图)](https://img.taocdn.com/s3/m/877fb2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9.png)
行书第一选择——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繁体字全文与高清大图)《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共计2400余字,现为西安博物馆藏。
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
唐高宗咸亨三年(六七七)都城诸僧为弘扬佛法,委托怀仁和尚,依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圣教之序,高宗李治所作之记,出示内府所藏真迹,摹集王羲之行书,勾摹上石,费时二十四载,始克成事,于是逸少真迹,咸萃其中,评者以为”天衣无缝,胜于自运“,且勒石、镌刻皆当时高手,故此册成为历代书家学习王字的最佳范本。
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
王羲之(三零七——三六五),一作(三零二——三六一),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因官至右军将军,故世又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家,有“书圣”之誉。
擅长楷、行、草诸体,尤其是他的行书,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将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开创出一种妍美流便的新体,为后世立极,历代书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
王羲之的行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具中和之美。
他的行书方圆并用,秾纤折中,修短合度,寓奇于正,有“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方履度,动必中庸”之妙,梁武帝评其书谓:“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喻其字有动静之势,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正因为王羲之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故其书奇而不怪,肆而不离,正而不板,自有一股雄秀之气扑人眉宇,而以韵胜。
二具自然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天资自然,风神盖代,如绝色佳人,虽粉黛无施,而国色天姿,光辉动人,《山谷题跋》评其书曰:“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待之。
”三具变化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如绛云在天,因风变化,更能于千变万化中妙合自然,不失主调,处处流露出一种飘逸洒脱,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之风度。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高清大字版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高清大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32c91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f.png)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清⼤字版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历时⼆⼗四年,集摹⽽成此碑。
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
碑⽂选⾃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兰亭序》。
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圣教序》全名《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等。
因碑⾸横刻有七尊佛像,⼜名《七佛圣教序》。
⾼清⼤字:《集王圣教序》⼿⼯仿制古法⼆王⾏书专⽤笔☟☟☟交易担保书法理想⽣活馆古法狼毫鸡距笔蒜头笔⼼经⼩楷⼆王⾏书⼩程序《圣教序》⼜名《⼤唐三藏圣教序》,是唐三藏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撰写的序⽂。
最初是由唐代的书法家褚遂良⽤楷书书写并刻碑,被称为《雁塔圣教序》。
后来怀仁和尚⽤王羲之作品⾥的字重新集字成篇,集成王羲之⾏书版本的《圣教序》,被刻于⽯头上,被称为《怀仁集王圣教序》或者《集王圣教序》。
虽然是⼀幅集字作品,有⼀些字没有在王羲之的作品⾥找到,还进⾏了⼀些拼凑,但是由于怀仁和尚本⾝有⾮常深厚的书法功底,加上他做事极为认真负责,这幅作品的⽔平是⾮常⾼的。
加上唐代以后王羲之的真迹逐渐变少,这本《集王圣教序》的拓本由于字数多、篇幅⼤,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也成为学习书法的重要资料,像后来的赵孟頫、王铎都曾经多次临摹《圣教序》。
但是市⾯上的《圣教序》都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现,断断续续很是不好,要是有和下⾯图⽚⼀样的⼿卷,那是多么震撼。
长卷尺⼨:20cm×795.52cm《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法帖,僧怀仁⼴集内府所藏王羲之法书,倾⼆⼗余年之功始成是碑,垂范来世,脾益后学,对王羲之书法的流传功不可没。
是碑荟萃王羲之众帖,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笔和结字的艺术特点,且于章法安排上也甚为考究。
经典碑帖|《圣教序》史上最高清版本,赶紧收藏
![经典碑帖|《圣教序》史上最高清版本,赶紧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ec93c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6.png)
《圣教序》欣赏
#这才是国风##我要上头条##文化#
康有为则赞曰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尽管有结体无别构偏旁多假借之疵但微疵不足以伤其大雅在王氏书迹流传稀少的情况下此册弥足珍贵
经典碑帖|《圣教序》史上最高清版本,赶紧收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